广西艺术学院黎小强教授签约成功美术馆
- 格式:doc
- 大小:762.00 KB
- 文档页数:4
“家园梦”画展中国漓江画派、国家画院画家走进荔浦活动方案为发展荔浦经济,我县拟定于2014年10—12月进行工农商旅优质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并确定“中国漓江画派、国家画院画家走进荔浦”为活动的内容之一。
为落实活动安排,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筹备小组:组长:韦俊平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冯凤举漓江画派学院书记、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左剑虹漓江画派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尧军荔浦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副组长:赖慧云荔浦县政协副主席孔令宇漓江画派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廖建辉荔浦县公安局副局长张涛荔浦县张涛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黄汉华荔浦县书画协会副主席刘启谋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成员:彭友兴荔浦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蒋锦华荔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周雪梅荔浦县旅游局副局长覃春铭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陈健荔浦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常贵翔漓江画派学院办公室主任唐媛媛荔浦县纪委办公室主任刘香滟荔浦县张涛房地产公司办公室主任宾益周漓江画派研究院干部吴振强荔浦县政协干部组织机构下设综合组、评审组、展览组、后勤组、出版组,各组成员及职责如下:(一)办公室主任:孔令宇、彭友兴成员:常贵翔、唐媛媛、刘香滟工作职责:1.负责起草活动方案、写生征稿启事(参展作品尺寸不小于6尺宣)。
2.落实邀请的画家、画家作品及展览出席的相关领导。
3.为画家走进荔浦活动撰写有关新闻通稿等材料并在网上宣传。
4.落实谢灵忠书记、陈代昌县长画册序言。
5.负责拟定画展和研讨会议程、讲话、主持词。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评审组组长:左剑虹、黄汉华成员:王雪峰等工作职责:1.负责指导写生团成员开展写生创作。
2.邀请广西权威专家对作品进行评选。
(三)展览事务组组长:覃春铭、蒋锦华、吴振强成员:吴昌俞、宾益周、漓江画派学院工作人员、张涛房地产公司人员工作职责:1.负责展厅的落实和作品的收集、运输及布展工作。
2.联系新闻媒体发布新闻及写生、展览过程中跟踪采访。
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系2020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登
作者:
来源:《美术界》2020年第09期
梁梦琪/与一面镜子遇见了系列布面油画200cm×60cm×13 2020年
余凤艺/三江故事NO.3布面综合材料140cm×160cm 2020年
韦代健/画室时光布面油画120cm×150cm 2020年
梁珍珍/独居三布面油画120cm×140cm 2020年
覃昌团/在路上系列1布面油画140cm×160cm 2020年
鐘智博/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油彩丙烯180cm×480cm 2020年梁键斌/变迁系列1-3布面油画155cm×525cm 2020年
陈晓颖/山水若梦布面丙烯120cm×400cm 2019—2020年
黄广磊/我的小城时光系列之一布面油画200cm×150cm 2019年
陈佳玲/匆匆—4综合材料160cm×120cm 2020年
欧贤静/骑楼遗梦系列三综合材料180cm×130cm 2020年
杨珍/田园牧歌布面油画150cm×100cm 2020年
张迈龙/观星者系列之二布面丙烯180cm×120cm 2020年
欧阳晓雪/生活日记之二布面油画140cm×120cm 2020年
唐巧/大街小巷系列二布面油画150cm×120cm 2020年
杨玲雯/静物二布面油画100cm×80cm 2020年
秦晴/往日生活系列—1布面油画160cm×120cm 2020年。
2023/12【摘要】广西不仅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更有着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
广西的红色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
本文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向,以百色起义为核心,结合广西本土红色文化精神,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融入创作,共同探讨广西红色文化主题下的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实地采风考察,课题组成员们通过自身专业技能对广西红色文化主题进行创作,旨在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以及结合广西红色文化题材来进行绘画创作。
在表现广西红色文化精神主题的同时,如何传承和发扬广西的红色文化精神,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与中国画专业创作教学上的有机结合,是这次研究红色文化的最终目的和研究生教学的最大收获。
【关键词】中国画;广西红色文化;研究生教学;模式研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
在每一个发展的历史时期当中,广西的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不仅仅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文化呈现,更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推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因此本课题经过调查研究,决定以广西红色文化代表之一的百色起义为核心,围绕广西红色文化主题下的中国画创作方式与研究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来共同探讨研究,在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修养的同时,通过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广西红色文化主题进行创作,来表达对广西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一、“活起来”的广西红色文化广西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地方革命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因此,为了讲好广西的红色故事,传承广西的红色文化精神,本次创作以广西的百色起义为出发点,充分践行党和国家的领导方针,遵循教育部所提出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政策,将广西的红色文化、地域文化、艺术创作三者有机结合。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
•【公布日期】2024.07.18
•【文号】办艺函〔2024〕198号
•【施行日期】2024.07.1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
正文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4年
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
项目名单的通知
办艺函〔2024〕19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
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评审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共评出入选项目10个、提名项目18个,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有关单位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的通知》(办艺发〔2024〕66号)要求,指导、支持相关美术馆和策展人按照既定方案,做好项目的筹备、审核、实施和总结工作。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2024年7月18日
附件: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项目名单。
美术界美术教育+钟涛,1972年生于广西柳州市。
2001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师从著名山水画家黄格胜教授;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
作品入选2010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第16届亚运会中国画大展、曾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第二届中国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齐白石奖”铜奖、第五届黎昌杯全国青年美展银奖、第二届全国山水画双年展铜奖等多项全国美术作品奖,并在南宁、桂林等地区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发表在《美术》《美术界》《当代山水画坛中青年20杰》《国画经典》《漓江画派百家》等刊物,出版有《山水画小品——木林、山石、屋宇、云水画法系列丛书》《铅笔钢笔风景素描技法》《中国画青年名家书系——钟涛》《学院派精英——钟涛》等专著。
现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山水画教研室主任、广西书画院特聘画家、漓江画派促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会员。
新时期中国——东盟架构下广西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与创作的思考一、广西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与创作现状总体来看,广西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状况不容忽视。
公共艺术课程是艺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广西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教改方面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着较大差距,当然,这里面包含着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但是滞后的现状严重地阻碍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正常开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统一的公共艺术课程教材调查显示,广西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教材是各行其是,各取所需。
百分之五十以上没有统一的公共艺术教育教材。
有教材的采用的是专业院校的教材,但是在授课上也基本以老师的选择和圈定的内容为主,偏离教材的情况很严重,教学效果很有限。
这是广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滞后的一个主要原因。
2、课程设置单一集中,授课方式过于专业,达不到普及美育效果;调查显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美术、音乐、舞蹈三大门类。
WENHUAXINLV 文化心旅116漓江画派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与综合管理■ 覃春铭 广西艺术学院〔摘 要〕漓江画派美术馆是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资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式美术馆,是漓江画派面向社会、世人展示漓江画派学术成果的重要窗口,是了解、学习、传承漓江画派艺术的重要场所,也是奠定漓江画派社会地位、提高其影响力的重要阵地。
漓江画派的很多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漓江画派美术馆要发挥其在学术教育领域的作用;首先是要进行学术定位;其次是对当前美术馆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到对应的措施,完善对漓江画派美术馆管理工作,促进美术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漓江画派;美术馆;综合管理;学术定位一、漓江画派美术馆的学术定位漓江画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打造培育起来的新画派,是广西文化的重要品牌,也是传承、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成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培育,漓江画派成为中国画坛上一支比较活跃的绘画流派,近些年在北京、重庆、山东、西安、南京、厦门、成都等地举办的全国巡展更是引起了画坛的关注,学术地位得到了广大圈内人士的肯定。
漓江画派美术馆的学术定位要建立在漓江画派的学术定位上,从而对美术馆进行整体的学术定位规划。
在对漓江画派进行学术定位时,首先应该意识到,漓江画派是广西美术界的代言人,画派由很多具有共同审美追求以及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群体组成,他们以表现时代特征为主线,以广西优美的自然环境特征为研究对象,深入人民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进行写生创作,并且以传统中国画为核心。
漓江画派的这种创作形式以及创作特点在中国画学术领域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这种地域特征和绘画的独特性是别的画派所无法取代的个性,也是漓江画派美术馆地缘优势,利用好这个优势,专注于少数民族题材创作和漓江画派美术作品的收藏与研究,立足于本土文化培育和推广,办成与众不同的特色美术馆。
由于美术馆新建使用不久,美术馆藏品匮乏,学术研究呈空白状态。
因此一方面要扩大美术馆的收藏范围,尽可能地丰富和全面收集各种实物资料和文字、图片资料、作品,通过举办各种高质量展览的形式选取和收藏广大优秀画家的艺术作品等,为美术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物研究资料。
用心在画画——蒋晓东的艺术世界作者:李永强来源:《美术界》 2018年第2期简历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
编审。
曾任《美术界》主编,广西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委员,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从事美术编辑出版工作三十多年,为发现、培养美术人才和推介美术精品作出了较大贡献。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并获奖。
蒋晓东是一位为人宽厚、平易近人的艺术家,不管是对同代人还是晚学后辈,都热情真诚。
他在《美术界》工作了30余年,从编辑到主编,再到退休,默默无闻地推动着广西美术的发展。
他为广西、全国很多艺术家都发表过作品与论文,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为他人做嫁衣裳”,用在他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他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连环画家与中国画家。
早在1984 年他创作的连环画作品便入选了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可是他从不宣扬自己的艺术创作,在杂志、报纸上也很难看到关于他的艺术宣传,他是一位在用心画画的人。
一、学艺历程与连环画艺术创作要谈蒋晓东的画,不能不谈连环画。
20 世纪70 年代,连环画逐渐再度流行开来,成为那个年代重要的精神食粮。
蒋晓东就是在连环画极其盛行的环境中,受其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一位艺术家。
蒋晓东与连环画结缘甚早,小时候就十分喜欢看连环画,顾炳鑫的《红岩》、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华三川的《白毛女》、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等都被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可谓“破了万卷书”。
中学毕业之后,他便响应政府的号召,奔向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成为一名光荣的下乡知青。
在做知青的时间里,他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就拿出心爱的小人书,依样画葫芦,自己照着临摹。
画中正义的英雄,面目可憎的地主,诡辩狡猾的敌人都是他临摹的对象。
几个月下来,满满几本子的连环画让他自己都佩服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这便是他开始走上了创作连环画的道路。
随着临摹连环画水平的逐渐提高,创作一套连环画的想法便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形成,这便是他日后出版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革命梆声》。
2022/04一、忆儿时绘画中关于“平凡事物灵性美”的表现刚学画时是从静物写生开始的,静物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课题。
我第一张完整的画就是用棕色蜡笔写生的苹果,在对明暗、光影、造型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表现了一个“我眼中的苹果”,没有质感,没有立体感,更没有细节刻画,但画面中透露出初学者对事物的虔诚观察。
后来的静物画大多以速写的形式表现。
在没有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之前,单纯地用线条勾勒静物的轮廓可能是训练造型能力的最佳方式。
现在回想起来,儿时的懵懂使我对静物保持着纯真的热爱,笨拙的线条正是对客观物象最纯粹的观察与表现。
从那一刻起,我一直抱着“表现事物本源美感”的初衷去处理每幅画,用狞厉的线条去表现材质坚硬的玻璃器皿,用轻柔的线条去表现衣服的褶皱,用急促的线条去表现风中摇曳的杨树……相比静物,人物肖象就难很多,不仅要五官比例协调,更要传神,经过一段时间静物速写的训练,自然不会手生,但面对更加复杂的面部结构,儿时的视角总会将其简化,虽然对肌肉的组成并不了解,但却在认真地观察与感受中描绘出些许人物的神情,这可能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初级体现吧!然而,儿时对事物的观察总是有所欠缺的,但正因为这无意的忽视却使画作更简洁,更具整体性,充满拙趣的灵性之美!二、《时光》中对“平凡事物灵性美”的探索翻开我过去的速写本,父母的形象总是出现在那一张张泛黄的纸上。
他们是我最亲爱的人,我成长的每一步都与他们息息相关,作家用文字记录生活,导演用镜头重新演绎生活,音乐家用歌声传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那么,我用画笔描绘自己的生活。
学习绘画已有十几个年头了,谈不上天赋异禀,灵光乍现,只能勉为其难地说一步一个脚印。
正如巴尔蒂斯的遗孀出田节子所说:“自然是我的导师,如果没有自然的指引,我便无法创作。
”平凡的事物是我的导师,我总是能从中汲取灵感。
也正因为如此,我总爱观察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和有趣的画面,在它即将消失的那一刻,用镜头将其迅速捕捉下来,这种感觉就像初尝蛋糕最表层的奶油一样,喜悦感涌上心头!一天的辛苦劳累使在冬日晚饭后于沙发上的舒适状态成为父母最惬意的时光。
拜师学艺笃定南山作者:王雪峰来源:《歌海》2019年第05期王雪峰 1980年出生于广西灌阳,2002年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黄格胜先生。
现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艺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漓江画派促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广西区党委宣传部签约画家、广西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导师为姚鸣京先生)。
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
著有《王雪峰山水畫集》《风景速写》《山水画创作》《山水画临摹与写生》《中国画名家书系——王雪峰卷》等专著、教材10余部。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于现在满小区、满大街都有美术培训班,很难再去回想,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没有老师,没有绘画工具,怎么去进行美术绘画学习?所庆幸的是,我的母亲当时在乡村一所小学任教,家里唯一不缺的应该就是粉笔,粉笔配墙壁、石板都应该称得上是“最高配置”,当时所谓的画画,现在想想应该称为涂鸦会更准确些。
美术是需要天赋的,否则我又怎么知道在当时乡下仅有白色粉笔这一种粉笔颜色的年代里,我已知道将其泡入红色、蓝色墨水中浸泡后,再晒干变成彩色粉笔呢?画画一开始是快乐的,想怎么画便怎么画,小小年纪的我在小同学眼里我是会画画的。
可随着父母工作调动到县城,我的画画却掉入了低谷,面临“破产”,原因是参加县城里新学校的画展,因为不符合美术老师自定的装裱方式,以及纸边裁得不齐等原因,上交的十几幅作品仅仅入选了一幅。
从此,对美术绘画的热情全被浇灭,从小学三年级到后来上初三的六年,我的绘画能力仅仅用于出班级的黑板报和帮老师用钢板刻蜡纸印试卷。
但就在初三中考即将来临之际,县文化馆调来一位美术老师,那是我们县城当时上过大学、学历最高的美术老师,出于家庭的种种原因,他说愿意教我画画,说是教,基本上是他画,最后署上我的名字。
于是我也就厚着脸皮得了一大堆少儿美术比赛的高规格奖项,但渐渐地我尘封已久的绘画热情被激发,至今仍愈演愈烈了。
黎小强人物画作品(一)
成功书画家网(记者冯宜玉)11月4日报道,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黎小强签约兰州成功美术馆,其多幅画作将在馆内展出。
黎小强教授曾于今年5月参加了由成功文化集团组织的“大美甘肃•中国当代书画家陇上行之敦煌朝圣”,其作品也受到兰州书画观众和藏家的好评。
黎小强人物画作品(二)
黎小强的人物画作造型极度夸张变形,看似生涩的线条笔画中将画家内心的刚强和深厚的笔墨功底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教学的关系,常带学生前往广西百色市等地写生,对壮族同胞的生活非常了解,因此可以在他的创作中能看到艰苦环境中培养起来的人物艰苦卓越的精神。
黎小强人物画作品《惠风和畅》
黎小强,1968年生于广西贵平。
199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水墨人物专业研究生同等学历班,2005年毕业于文化部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研修班。
现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编著有多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