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7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课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乐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课。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卡吉德洛森林的美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歌曲采用2/4拍,节奏轻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乐曲的情感表达还不够到位,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主题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通过教学激发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2.感受乐曲中的大自然景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学生对乐曲情感的准确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置身于卡吉德洛森林,感受乐曲中的大自然景象。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乐曲,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乐谱、歌词卡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卡吉德洛森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重点讲解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拓展(5分钟)学生讨论: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曲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课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这首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课。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的美景。
歌曲为C大调,2/4拍子,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和学习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生僻字词 pronunciation 和 meaning 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合唱技巧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2.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学会用恰当的情感和表情演唱歌曲,培养合唱技巧。
4.了解歌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生僻字词和 pronunciation。
2.歌曲旋律的掌握和演唱。
3.情感表达和合唱技巧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卡吉德洛森林的美景。
2.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背景。
3.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合唱中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发音和旋律问题进行纠正。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森林的认识和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展示图片和视频:展示卡吉德洛森林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3.学习歌词: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发音和旋律问题。
4.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结构、调式和节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5.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6.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和表情演唱歌曲。
7.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合唱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歌词、歌曲结构、调式、节奏等关键信息。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这首歌曲描绘了在卡吉德洛森林里,小动物们一起玩耍、歌唱的美好画面。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诗意,充满童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的欢快旋律和诗意歌词,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歌词的理解和表现。
3.团队协作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卡吉德洛森林,感受歌曲的氛围。
2.示范法:教师示范歌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编排舞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创意表现法:鼓励学生用动作、表情、绘画等方式表现歌曲,激发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播放质量。
3.准备教材,提前熟悉歌曲内容和教学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卡吉德洛森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氛围。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音准和节奏。
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用动作、表情、绘画等方式表现歌曲,激发创造力。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卡吉德洛森林》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是一首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音乐作品,选自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森林中的欢乐时光,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词曲创作充满创意,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善于通过模仿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技巧和团队协作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在卡吉德洛森林》这首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把握。
2.歌曲高潮部分的合唱技巧。
3.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模仿法:学生通过模仿,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激发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
2.准备乐谱,分发给学生。
3.准备合唱所需的道具,如小树、小鸟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在卡吉德洛森林》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品风格。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在此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再次全体演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课外音乐曲目,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富有童趣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述了孩子们在森林中的欢乐时光。
歌曲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但其中的一些音程跳跃和节奏变化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巩固音高、节奏知识,提高合唱能力,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理解简单的音乐符号和术语,大部分学生能跟上课堂进度,具备一定的合唱经验。
但部分学生对音高概念和节奏感仍较模糊,需要通过个别辅导和反复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把握音高和节奏。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现出歌曲的童真和欢乐。
3.学会简单的音乐术语,如速度、音高、节奏等,并能运用到实践中。
4.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歌曲中的一些音程跳跃,如大二度、小二度等。
2.节奏: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3.合唱:学会与他人配合,保持音准和节奏的一致。
4.音乐术语:速度、音高、节奏等在歌曲中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榜样。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课堂参与度。
3.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4.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扬进步和优秀表现。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谱、音乐术语、练习题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示范和伴奏。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教学音频。
4.课堂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乐氛围。
随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讲解歌曲的结构、节奏和音高。
选唱:在卡吉德洛森林里——鲁教五四学制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音乐背景介绍卡吉德洛森林是一个美丽的森林,里面栖息着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
这首歌曲描述了在卡吉德洛森林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每一句歌词中都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孩子们积极与周围的世界互动,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
这首歌曲的旋律欢快动听,适合小学生学习唱歌。
教学目标1.了解卡吉德洛森林和里面的动物,并通过歌曲加深这些知识;2.学唱《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这首歌曲,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及表达能力;3.引导孩子讲述自己在周围世界中的经历,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引入1.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一张关于卡吉德洛森林的图片,让孩子们看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引发对它的兴趣;2.老师可以向孩子们简单介绍此次要学习的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的背景,并播放一遍歌曲的录音版。
第二部分:乐曲学唱1.学习歌曲的歌词:给孩子们分发歌曲歌词,让孩子们跟着播放的音乐识记歌词,加深记忆。
每个小节都重复练习,直到孩子们都熟练掌握为止;2.演唱: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练唱歌曲。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歌曲的情感,老师应该先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哼唱几遍,然后再带领学生用课本上的歌词唱。
第三部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1.老师把歌词分发给小组,让学生们读一遍歌词;2.第二次演唱,老师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例如:“这首歌有哪些主要角色?他们在歌曲中分别做了什么?”、“卡吉德洛森林里还住着哪些动物?它们平时都在做什么?”等等。
第四部分:任务完成1.学生分组,编排一段以生动形象方式表达自己常去的场所;2.批改:老师可以根据小组表现的优秀与否进行批改,为出色表现的小组颁发奖品。
教学体会教学《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这首歌曲,可以让孩子们学到不少东西。
首先,孩子们可以通过歌曲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其次,在学唱这首歌曲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音乐欣赏及表达能力。
同时,这首歌曲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个人经历来表达对世界的感悟。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课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乌克兰民歌,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森林里小动物的视角描述了它们在森林里的快乐生活。
歌曲为2/4拍,共两个乐句,结构简洁,易于学生学唱。
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乌克兰民歌的风格,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听、唱、动、创等多种方式体验音乐的魅力。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乌克兰民歌尚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乌克兰民歌的风格特点。
2.学会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4.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乌克兰语歌词理解和发音。
2.歌曲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3.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森林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知识和技巧。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汲取情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动画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录音。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教学示范和伴奏。
4.森林场景布置:用于营造歌曲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卡吉德洛森林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森林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乌克兰民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并为学生翻译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五年级上册《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花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二、课时第1课时三、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花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是一首短小精悍的波兰民歌,具有三拍子的舞蹈风格,旋律优美,全曲速度变化明显。
第1、第2乐句演唱流利连贯,且第2句句末有渐慢的速度作变化处理。
第3句顿音记号较多,演唱要求活泼、欢快、跳跃。
这首歌曲改编成合唱曲,为歌曲赋予了更加丰满的旋律效果。
尤其是歌曲速度变化的表现,让歌曲更充满了叙事性、戏剧性的色彩,让学生在感受波兰民歌童画般意境的同时,通过演唱培养学生体验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四、设计简介本课是第一课时,内容选全曲的高声部旋律,时间2分06秒。
结构是:前奏+a句+b句+c句,教学设计通过如下环节:“发声练习(顿音、连音)——视唱(解决歌曲的3个乐句旋律中的连音、顿音)——初听伴奏音乐(感受歌曲音乐形象)——第二次听伴奏音乐(听旋律速度变化,思考这种变化表现什么故事)——导入听范唱(了解歌词内容)——实践(学习高声部旋律)——表现(学习四段歌词)——艺术处理(情感表现)”——打击乐伴奏(表现歌曲)——小结等十个环节,分层递进引导学生进入歌曲、学习歌曲表现歌曲,不断挖掘歌曲的艺术性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视唱、歌声、乐器的综合表现力。
五、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音乐知识比较薄弱,必须从感性过渡到理性,本节课将发声练习(顿音、连音)和视唱作为学生的兴趣点,从视唱效果入手,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学习表现歌曲,以连音、顿音、渐慢、渐弱等各种声音表现歌曲,层层递进,最后加入打击乐伴奏激发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听音乐的习惯,同时达到记住歌曲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六、教学目标1、在视唱、学习歌曲、表现歌曲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能用饱满的情绪和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顿音、渐慢、渐弱,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选唱在卡吉得洛森林里》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卡吉得洛森林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卡吉得洛森林里,小鸟们欢快地飞翔,小鱼儿自由地游弋,各种动物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和谐共处的画面。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高的兴趣,通过前三学年的音乐学习,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并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情感演唱歌曲《在卡吉得洛森林里》。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学会用正确的情感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音乐表演水平。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演唱方式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纠正音准和节奏错误。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图片、动画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分组标识:如小鸟、小鱼等动物图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在卡吉得洛森林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寓意,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歌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错误。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动物角色(如小鸟、小鱼等)。
让学生根据角色特点,用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波兰民歌,3/4拍大调式,全曲由4个乐句组成的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蹈性的节奏简单明快.第二乐句在小跳的音程中,重复第一乐句的节奏。
第三乐句旋律跳跃,四小节完全相同的节奏给人欢快跳跃的感觉。
歌曲共有4段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森林、清泉、人群、漂亮的小姑娘,有如一幅优美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段特点是音乐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力增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演的愿望,聆听音乐时能持久地保持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
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我在教学中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体验,能够用肢体语言感受和表现三拍子的特点2.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有感情地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3.在音乐活动之中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4.能随琴演唱歌曲简谱,巩固反复记号等乐理知识5.通过欣赏两段音乐片段,解决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1.情景法与体验法相结合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情景,对学生用“融进去、诱出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通过听听、想想、谈谈、动动几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使其能更好地感受与理解音乐。
2.听唱法与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方法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教唱式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聆听是一种习惯,一种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好习惯。
而且,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学生能更完整地去感受音乐的情感,更好地通过自己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歌曲中一些细节的处理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不然学生在听唱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