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物学基础共6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66
玉米的生物知识有哪些一、植物学特征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种单子叶植物,属于禾本科玉米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植株通常高大,茎秆粗壮,叶片狭长,排列整齐。
玉米的根系发达,可以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二、生长周期玉米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萌芽期、生长期、抽穗期、结实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
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玉米的生长周期大约为95-120天。
不同品种的玉米生长周期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繁殖方式玉米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种子进行。
玉米的花序位于茎的顶部,是由雄花序和雌花序组成的。
雄花序位于最上方,而雌花序位于雄花序下方。
玉米的授粉通常通过风力传播花粉完成,雄花序上的花粉会飘到雌花序上,完成授粉过程。
四、农艺管理玉米是一种对温度和光照要求较高的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对土壤要求较宽松、疏松,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适时施肥、灌溉和除草等农艺管理措施,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五、主要品种和用途玉米的品种繁多,主要可以分为粮用玉米、饲料玉米和甜玉米等。
粮用玉米是最常见的品种,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人类的日常饮食。
饲料玉米主要用于畜牧业,作为饲料供动物食用。
甜玉米则因其甜美的味道而受到青睐,常作为蔬菜食用。
六、玉米的营养价值玉米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其中,玉米的淀粉含量较高,是人们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
此外,玉米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有一定的益处。
七、玉米的经济意义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不仅可以作为粮食直接食用,还可以用于制作玉米制品如玉米面、玉米淀粉、玉米油等。
此外,玉米还可以用于酿酒和工业原料的生产。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的一些生物知识介绍。
通过了解玉米的特征、生长周期、繁殖方式、农艺管理、主要品种和用途、营养价值以及经济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重要的农作物。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玉米成长科学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生长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苗期阶段:从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主要是生根、分化茎、叶的营养生长阶段。
种子会吸收水和氧气,当土壤湿度和温度条件适合时,胚芽鞘从籽粒具胚的一侧长出,胚根会迅速从籽粒尖端附近露出。
穗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玉米的雄穗生长锥开始伸长。
花粒期阶段:雌穗的花丝开始露出苞叶,即玉米的吐丝期。
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即玉米的籽粒建成期。
籽粒变黄色,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即玉米的乳熟期。
籽粒干重接近最大值,即玉米的蜡熟期。
植株子粒干硬,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即玉米的完熟期。
玉米2个特定的自交系杂交,其杂种一代的产量表现。
1.一般认为玉米的起源地是中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
在世界上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总产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2.传统的“五谷”指:水稻,小麦,谷子,高梁,大豆。
“六谷”即在五谷的基础上加上玉米。
3.栽培玉米类型:硬粒型、马齿型、爆裂型、粉质型、糯质型、甜质型、甜粉型、有稃型。
4.Hallauer与bauman对育种有关的9个重要性状的分析认为籽粒产量是最重要的,其次为抗病,抗虫以及熟期。
5.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质量性状(包括籽粒的类型和色泽、胚乳的品质、花丝的颜色、叶舌、及个别抗病性)、数量性状(包括产量、生育期、穗长、千粒重、株型。
)。
6.玉米育种目标的内容:高产性状、优质性状、稳产性状、适宜的生育期、适应机械化。
7.高油玉米育种目标:高油玉米杂交种,子粒中含油量不低于7%,产量不低于普通推广种5%,抗病性同普通玉米。
8.甜玉米育种目标:普通甜玉米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不低于8%,超甜玉米则要求达18%,穗长在15cm以上,分别符合制罐、速冻或鲜食的要求,单产鲜果穗11250kg/h㎡以上。
9.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3大类,特点是含糖量高,油分、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品质较优良。
10.优质蛋白玉米是指蛋白质中富含赖氨酸的玉米11.青饲玉米:按植株类型分:单秆和分枝;按用途分:青贮专用型和粮饲兼用型。
12.玉米的籽粒品质(甜度、糯性、不透明性组成成分)、植株的形态持征(如矮秆、无叶舌、褐色主叶脉)是由单一主基因控制的质量遗传性状。
还有许多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且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
经济性状(果穗长度、穗粒行数、粒重、单株果穗数)基本都是数量性状遗传。
13.玉米产量是数量性状,产量因素包括穗长、穗粒行数、行粒数、粒重、单株果穗数等。
14.果穗长度的遗传是多种遗传效应互作的结果,在决定穗长的遗传中,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所占的比重较小。
2023届高考生物热点猜测特训——遗传模式植物“玉米”知识背景:玉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禾本科中植株较为高大,一般株高在2~3m,且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序生长于植株顶部,雌花序生长于植株中部,这就决定了玉米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异花授粉。
在自然状态下,玉米天然异交率可达95%以上,相邻种植在方圆300m之内的不同玉米品种之间很容易发生串粉,造成生物学混杂;在人为控制下,连续自交还会导致玉米生长严重衰退,而杂交则使玉米生长势加强,即产生杂种优势。
玉米的这一生物学特性虽然为配制玉米杂交种、利用其杂种优势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种质资源繁殖和保存增加了难度。
玉米是C4作物,也是短日照作物,要求光强、光质都较高,对日照时数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特别在引种和资源更新繁殖时,对起源于不同生态区的玉米资源要特别注意,若温带品种引入热带,会使植株矮小,提早抽雄散粉,使产量降低或绝收;相反,若热带品种引入温带,则会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抽雄散粉推迟,甚至不能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导致绝产。
2022年全国各地模拟题(部分)1.(2022·辽宁辽阳·一模)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宽叶(A)与窄叶(a)是一对相对性状,黄粒(B)与白粒(b)是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一株宽叶白粒玉米和一株窄叶黄粒玉米作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宽叶黄粒∶窄叶黄粒∶宽叶白粒∶窄叶白粒=9∶15∶3∶5。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豌豆相比,利用玉米进行杂交实验的优势是无须去雄B.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亲木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D.理论上F1自由传粉产生窄叶白粒植株所占比例为5/162.(2022·重庆一中模拟预测)某研究所将拟南芥的三个耐盐基因SOS1、SOS2、SOS3导入玉米,筛选出成功整合的耐盐植株(三个基因都表达才表现为高耐盐性状)。
下图表示三个基因随机整合的情况,让四株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0%的是()A.甲B.乙C.丙D.丁3.(2022·浙江温州·二模)某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除花粉YR只有50%具有受精能力外,其余均正常。
玉米生物学基础玉米,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在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深入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就必须掌握其生物学基础。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蜀黍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它起源于中美洲,经过长期的驯化和选育,如今已在全球广泛种植。
玉米的根系较为发达,由初生根、次生根和支持根组成。
初生根在种子萌发时首先伸出,垂直向下生长;次生根在植株生长过程中从茎节上生出,水平分布;支持根则在植株生长后期出现,起到固定和支撑植株的作用。
发达的根系为玉米吸收水分和养分提供了有力保障。
玉米的茎秆通常呈圆柱形,直立生长,具有多个节间。
茎秆内部充满了薄壁组织,储存着养分和水分。
茎的生长速度和节间长度会受到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的影响。
玉米的叶子为互生,叶片扁平宽大。
叶片的形态和结构对光合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叶片表面分布着气孔,通过开闭来调节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作物。
雄花着生在植株顶部的雄穗上,形成圆锥花序。
雄穗由多个小穗组成,每个小穗内含有两朵小花,其中只有一朵能够发育成熟并散出花粉。
雌花着生在植株中部的雌穗上,雌穗由多个穗轴节组成,每个节上着生一对小穗,其中只有一个小穗能够发育成果穗。
玉米的花为风媒花,依靠风力传播花粉。
在花期,雄穗散出大量花粉,花粉随风飘散,落到雌穗的花丝上,完成授粉受精过程。
授粉后的花丝逐渐枯萎,子房开始发育成果实。
玉米的果实为颖果,果皮与种皮紧密相连。
果穗的形状和大小因品种而异,通常有圆柱形、圆锥形等。
玉米粒的颜色也多种多样,有黄色、白色、紫色等。
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阶段。
苗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拔节的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根系和叶片的生长,为后期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在苗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生长。
穗期是指从拔节到抽雄的阶段,这一时期植株生长迅速,茎节伸长,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发育。
穗期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