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机械波】一轮复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59
第2节机械波一、波的形成与传播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绳子等。
2.传播特点(1)传播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2)质点不随波迁移。
(3)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幅、起振方向等都与波源相同。
3.机械波的分类4.(1)波长: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
波长由频率和波速共同决定。
①横波中,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②纵波中,相邻两个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3)波速:波的传播速度,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4)波速公式:v =λf =λT 或v =Δx Δt。
二、波的图象 1.坐标轴x 轴:各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
y 轴:沿质点振动方向,表示质点的位移。
2.物理意义:表示介质中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3.图象形状: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如图所示。
三、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1.波的叠加 观察两列波的叠加过程可知: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都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波的干涉和衍射(1)定义: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受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实质:波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
(3)规律:①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
②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
③波源和观察者如果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在机械波的传播中,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机械波的频率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
(√)(3)通过波的图象可以找出任一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机械波目录题型一 机械波与波的图像类型1 波的形成及传播类型2 波的图像题型二 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题型三 波传播的周期性和多解性问题类型1 时间多解性类型2 空间多解性题型四 波的叠加与干涉题型五 波特有的现象题型一:机械波与波的图像1.传播特点(1)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相同。
(3)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的情况不同,它的波长和波速可能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
(4)波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v=λT=λf。
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内容图像“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时质点向下振动,“下坡”时质点向上振动“同侧”法波形图上某点表示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箭头在图线同侧“微平移”法将波形沿传播方向进行微小的平移,再由对应同一横坐标的两波形曲线上的点来判断振动方向类型1.波的形成及传播1(2023·浙江金华·模拟预测)杜甫曾在《曲江》中提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平静水面上的S处,“蜻蜓点水”时形成一列水波向四周传播(可视为简谱波),A、B两点与S在同一条直线上,C、S在另外一条直线上。
图示时刻,A在波谷,B、C在不同的波峰上。
已知波速为v,A、B连线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则不正确的是()A.水波的波长为aB.A点振动频率为2vaC.到达第一个波峰的时刻,C比A滞后3avD.从图示时刻起,经过av的时间,B、C之间的距离增大了2(2023·江苏徐州·统考三模)如图,静止水面同一直线上的A、S、B为三个质点的平衡位置,它们的间距为AS=SB=3a。
一滴水落在S处,形成一列向四周传播的水波(可视为简谐波),当水波的同一波峰经过A、B处时,S处的质点刚好经过平衡位置,且S、A(或B)之间只有一个波谷。
备战2019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以下是机械波知识点,请考生及时学习。
1、水波、声波、地震波都是机械波。
2、无线电波、光波都是电磁波。
3、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凸起的最高处叫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波谷。
4、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疏部。
5、发生地震时,从震源传出的地震波具有横波,也有纵波。
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产生的声波是纵波。
6、介质:借以传播波的物质。
7、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介质中的物质并不随波一起迁移。
机械波形成条件:一要有振源;二要有介质。
8、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9、波不但传递能量,而且可以传递信息,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广播、电视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
10、波的图象有时也称波形图或波形曲线。
11、在单位时间内某一波峰或波谷(疏部或密布)向前移动的距离等于波速,如果知道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从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可以知道任一时刻波的图象。
例如:知道在某一时刻t时波形图象,使波的图象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时波的图象。
12、简谐波:波形曲线是正弦或余弦曲线的波。
13、简谐波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波,其他的波可以看作是由若干个简谐波合成的。
14、波长:在波动中,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15、波速:波的传播速度。
波速等于波长除以周期,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即:波的周期(或频率)与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或频率)相等,与波源的周期(或频率)相等。
16、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声波还跟温度有关。
17、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18、波衍射的条件:只有在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第12章机械波课标导航1.通过观察,认识波是振动传播的形式和能量传播的形式。
能区别横波和纵波。
能用图像描述横波。
理解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2.了解惠更斯原理,能用其分析波的反射和折射。
3.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衍射现象。
4.通过实验感受多普勒效应。
解释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
列举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实例。
复习导航:1.本章内容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其中命题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是:波动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干涉和衍射等。
2.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试题信息量大,综合性强,一道题通常会考查多个知识点,特别是通过波的图象、振动图象的综合来考查对波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由于振动和波动的周期性和多向性,该部分试题具有多解性的特点。
4.波的图象及应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仍然是今后几年高考的热点。
第1课时机械波1、高考解读真题品析知识:机械波的概念例1.(09年全国卷Ⅱ)14.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错.根据波的特点D正确答案:AD点评:机械波的传播周期由振源的周期所决定;注意区分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各质点振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热点关注:知识点:例2.(09年上海物理)12.弹性绳沿X 轴放置,左端位于坐标原点,用手握住绳的左端,当T =0时使其开始沿Y 轴做振幅为8CM 的简谐振动,在T =0.25S 时,绳上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波速为___________CM/S ,T =___________时,位于X 2=45CM 的质点N 恰好第一次沿Y 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
专题47机械波考点一波的形成及传播(1-2T)考点二波动图像(3-13T)考点三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综合应用(14-20T)考点四波传播的周期性与多解性问题(21-28T)考点五波特有的现象: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29-36T)考点一波的形成及传播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①有波源.②有介质.2.波的形成:波源的振动带动相邻的质点开始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这样依次带动下去使后振动的质点依次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从而在介质中形成机械波.由于每一个质点都在重复波源的振动所以每一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3.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4.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横波有波峰和波谷.5.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1.(多选)关于波的形成和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波的传播,介质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随着波的传播,介质中的各质点也将由近及远地迁移出去C.传播波的过程中相邻各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D.某一横波在介质中沿水平方向传播,介质中的质点必沿竖直方向上下振动【答案】AC【解析】随着波的传播,介质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振动,不随波迁移,故A正确,B错误;波源的振动使质点一个个被带动,且与波源振动形式相同,且总滞后于前一个质点,可知各质点间有力的作用,故C正确;某一横波在介质中沿水平方向传播,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但不一定沿竖直方向,故D错误.2.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B.对于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定相同C.形成纵波的质点随波一起迁移D.空气介质中只能传播纵波【答案】D【解析】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时相同,有时相反,故选项A、B 错误;无论是横波还是纵波,质点都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不会随波迁移,故选项C 错误;因为空气介质只能通过压缩而产生相互作用力,故空气介质中只能传播纵波,故选项D 正确.考点二波动图像1.波动图像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一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考点3 波的多解问题(实力考点·深度研析)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1.周期性(1)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 与周期T 的关系不明确。
(2)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 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1)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2)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3.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
这样波形就有多种状况,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考向1 波传播的双向性和时间周期性引起的多解问题[解析] (1)由题图可知λ=8 m 。
当波向右传播时,在Δt =t 2-t 1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s 1=nλ+38λ=(8n +3)m(n =0,1,2,…) 波速为v 1=s 1Δt =8n +30.5m/s =(16n +6)m/s(n =0,1,2,…)。
当波向左传播时,在Δt =t 2-t 1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s 2=nλ+58λ=(8n +5)m(n =0,1,2,…)波速为v 2=s 2Δt =8n +50.5m/s =(16n +10)m/s(n =0,1,2,…)。
(2)若波速大小为74 m/s ,在Δt =t 2-t 1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s ′=v ′·Δt =74×0.5 m=37 m ,因为37 m =4λ+58λ,所以波向左传播。
[答案] 答案见解析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思路(1)首先找出造成多解的缘由,比如考虑传播方向的双向性,可先假设波向右传播,再假设波向左传播,分别进行分析。
(2)依据周期性列式,若题目给出的是时间条件,则列出t =nT +Δt (n =0,1,2,…);若给出的是距离条件,则列出x =nλ+Δx (n =0,1,2,…)进行求解。
(3)依据须要进一步求与波速⎝ ⎛⎭⎪⎫v =Δx Δt 或v =λT =λf 等有关的问题。
►考向2 空间周期性引起的多解问题(2024·海南卷)下面左右两图分别是一列机械波在传播方向上相距6 m 的两个质点P 、Q 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该波的周期是5 sB .该波的波速是3 m/sC .4 s 时P 质点向上振动D .4 s 时Q 质点向上振动[解析] 由振动图像可看出该波的周期是4 s ,A 错误;由于Q 、P 两个质点振动反相,则可知两者间距离等于⎝ ⎛⎭⎪⎫n +12λ=6 m ,n =0,1,2,…,依据v =λT =32n +1 m/s ,n =0,1,2,…,B 错误;由P 质点的振动图像可看出,在4 s 时P 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C 正确;由Q 质点的振动图像可看出,在4 s 时Q 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D 错误。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一、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1、波的干涉和衍射2、多普勒效应(1)条件: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距离发生变化)。
(2)现象: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3)实质: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3、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分析(1)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2)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3)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4)波源和观察者如果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二、波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减弱点的两种判断方法1.公式法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2n+1)λ2(n=0,1,2,…),则振动减弱。
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2n+1)λ2(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
2.波形图法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两种线互相间隔,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
三、针对练习1、(多选)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 =200 m/s.已 知t =0时,波刚好传播到x =40 m 处,如图所示,在x =400 m 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 轴正方向B .从t =0开始经过0.15 s ,x =40 m 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0.6 mC .接收器在t =1.8 s 时才能接收到此波D .若波源向x 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可能为11 Hz 2、(多选)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 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 =-0.2 m 和x =1.2 m 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 =0.4 m/s ,两列波的振幅均为A =2 cm.图示为t =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时刻平衡位置处于x =0.2 m 和x =0.8 m 的P 、Q 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 的平衡位置处于x =0.5 m 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t =0.75 s 时刻,质点P 、Q 都运动到M 点B .x =0.4 m 处,质点的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C .t =2 s 时,质点M 的纵坐标为4 cmD .0到2 s 这段时间内,质点M 通过的路程为20 cm3、在匀质轻绳上有两个相距10m 的波源S 1、S 2,两波源上下振动产生两列绳波,可将其看作简谐波。
高中物理复习机械波一、知识网络二、画龙点睛概念1、机械波(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①波源:引起介质振动的质点或物体②介质: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3)机械波形成的原因:是介质内部各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力,各质点依次被带动。
(4)机械波的特点和实质①机械波的传播特点a.前面的质点领先,后面的质点紧跟;b.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并不沿波的方向发生迁移;c.波中各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d.振动是波动的形成原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e.在均匀介质中波是匀速传播的。
②机械波的实质a.传播振动的一种形式;b.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5)机械波的基本类型:横波和纵波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
表现形式:其中凸起部分的最高点叫波峰,凹下部分的最低点叫波谷。
横波表现为凹凸相间的波形。
实例:沿绳传播的波、迎风飘扬的红旗等为横波。
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表现形式其中质点分布较稀的部分叫疏部,质点分布较密的部分叫密部。
纵波表现为疏密相间的波形。
实例:沿弹簧传播的波、声波等为纵波。
2、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的建立①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的含意义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从形式上区分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就看横坐标。
②图象的建立:在xOy坐标平面上,画出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x与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的各个点(x,y),并把这些点连成曲线,就得到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
(2)波的图象的特点①横波的图象特点横波的图象的形状和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形状相似。
波形中的波峰也就是图象中的位移正向最大值,波谷即为图象中位移负向最大值。
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象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
在横波的情况下,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连成的一条曲线,就是波的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