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我眼中的老舍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写老舍的文章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长篇小说创作登上中国文坛的。
你眼中的老舍是怎样的?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写老舍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写老舍的文章篇1:我眼中的老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我眼中的老舍》老舍先生说过“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在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是啊!有时候长久不练也会变得生涩。
而老舍先生却是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不应该向这位文学巨人学习吗?老舍先生虽然生到一个贫困的家庭,但是老舍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他第一位老师,老舍先生平易近人、节俭、与人和善、从不敷衍‘这都不是他的母亲传给他的吗?这位母亲是改变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也是勤劳的,对什么事都非常的认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老舍先生还不辞劳苦的养花,养花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却觉得很有意思。
还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老舍先生他用一个作家安生立命的最可宝贵的文学作品,把世间美好永远的留给人们。
让我们的灵魂升华,使我们的情感激荡,这就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平民写家—老舍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写老舍的文章篇2:读书老舍的书冰心曾这样赞叹过老舍:“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
”我想着这句话,看了《老舍》这本书。
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区小杨家胡同的一个普通旗人家庭。
但幼年丧父,生活清苦,让他从小就知道了自力更生,对母亲也是特别的孝顺。
让我最佩服的,还是他的坚贞不屈,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
当他面对着凶残、毫无人性的敌人、黑暗的腐败社会的时候,他从没低头,不被压抑住,坚决与他们抗争。
他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沉重的代价,为人民写了一本本充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扛鼎之作。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七七事变”的时候,书上介绍说,那时,祖国又陷入了空前大劫难。
老舍一个文弱的书生,但他用笔做武器,著写了《剑北篇》,里面热情地赞颂了边疆军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我的偶像老舍作文我最初知道老舍,是从课本里的《骆驼祥子》开始的。
那时候就觉得,这人咋这么懂穷人的苦呢?祥子一开始多有劲儿的一个小伙子啊,一门心思就想买辆自己的车,可那世道就是不让人好过。
老舍就这么把祥子的起起落落写得明明白白的,就好像他在旁边亲眼看着似的。
我读着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就想冲进书里去,把那些欺负祥子的人都揍一顿。
后来我又读了老舍的《茶馆》,哎呀,那更是绝了。
一个小小的茶馆,就像一个社会的大舞台,三教九流的人都在里面晃悠。
那些个台词,那是真的有意思。
我感觉老舍就像个魔法师,把不同的人物都变到这个茶馆里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
我读着读着,就仿佛自己也坐在那茶馆里,听着旁边的人唠嗑呢。
老舍写北京的那些事儿,那是特别的有味道。
他写的胡同啊,四合院啊,就好像我自己也在那些弯弯绕绕的胡同里走着呢。
他笔下的北京人,透着那么一股子亲切劲儿,有点小毛病,但又特别的可爱。
就像我们身边那些爱唠叨的大爷大妈一样,让人忍不住想亲近。
我特别佩服老舍的一点,就是他能用很简单的话,说出特别深刻的道理。
他不会给你讲那些大道理,但是你读完他的作品,就会自己琢磨出好多事儿来。
他就像一个很有智慧的老大哥,坐在你对面,一边喝着茶,一边给你讲着故事,你听着听着,就好像明白了很多生活的真相。
而且老舍这个人,感觉特别的真实。
他写的那些东西,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真的从生活里来的。
他对生活有着细致的观察,对人有着深深的同情。
他的作品里,有欢笑,有泪水,有无奈,就像生活本身一样,五味杂陈。
我有时候就想啊,要是能穿越到过去,我一定要去找老舍聊聊天。
我想问问他,祥子最后的结局他是不是也特别难受呢?我想告诉他,他写的那些东西,多少年以后还有我这样的小粉丝在追捧呢。
老舍在我心里,就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作家,而是一个特别亲切的朋友,一个能给我讲好多好多故事的朋友。
我就盼着,有一天我能把他所有的作品都读完,真正走进他创造的那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去。
我眼中的老舍内容摘要:●“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先生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方面,在创造新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
●老舍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几乎什么文学形式都涉及了。
关键词:忘我工作、敬业、北京、爱国、人格魅力、童年、家庭、语言大师、幽默、多种文学形式正文:老舍先生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他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
”正因如此,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赞誉。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老舍先生先以长篇小说著称,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鲜有人撰写长篇,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家之一,为开拓这种体裁作出了贡献。
他的短篇小说不多,却也不乏意味深长的优秀之作,《断魂枪》、《上任》等篇就都写得各有特色,并且他的短篇在艺术构思的精致和题材的宽广方面往往都胜过长篇作品。
和五四以后的多数作家不同,他利用多种传统形式,写下大量体裁各异的通俗作品,包括不同的传统剧种之间移植改编的戏曲。
老舍先生是现代中国作家中作品形式、体裁最丰富多样的一个,而且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这除了他的勤奋和善于同时从中国传统的和外国的文学汲取营养以外,还有更为深刻的思想上艺术上的原因。
抗战爆发时,他就已是著名小说家了,鉴于迫切需要以人民群众理解和喜爱的文艺形式进行抗战鼓动,他中断小说创作,全力探索通俗文艺的利用改造并身体力行地“大胆去试验(通俗)文艺的多种体裁”,随后又出于“抗战需要戏剧,戏剧必须抗战”的考虑转向戏剧创作。
写作《龙须沟》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而他又刚回国,他深知从旧中国的批判者到新中国的歌颂者意味着多么艰巨的变化:“在我的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
我眼中的老舍(五篇模版)第一篇:我眼中的老舍我眼中的老舍内容摘要:λ“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λ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先生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λ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方面,在创造新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
λ老舍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几乎什么文学形式都涉及了。
关键词:忘我工作、敬业、北京、爱国、人格魅力、童年、家庭、语言大师、幽默、多种文学形式正文:老舍先生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他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
”正因如此,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赞誉。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老舍先生先以长篇小说著称,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鲜有人撰写长篇,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家之一,为开拓这种体裁作出了贡献。
他的短篇小说不多,却也不乏意味深长的优秀之作,《断魂枪》、《上任》等篇就都写得各有特色,并且他的短篇在艺术构思的精致和题材的宽广方面往往都胜过长篇作品。
和五四以后的多数作家不同,他利用多种传统形式,写下大量体裁各异的通俗作品,包括不同的传统剧种之间移植改编的戏曲。
老舍先生是现代中国作家中作品形式、体裁最丰富多样的一个,而且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这除了他的勤奋和善于同时从中国传统的和外国的文学汲取营养以外,还有更为深刻的思想上艺术上的原因。
抗战爆发时,他就已是著名小说家了,鉴于迫切需要以人民群众理解和喜爱的文艺形式进行抗战鼓动,他中断小说创作,全力探索通俗文艺的利用改造并身体力行地“大胆去试验(通俗)文艺的多种体裁”,随后又出于“抗战需要戏剧,戏剧必须抗战”的考虑转向戏剧创作。
写作《龙须沟》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而他又刚回国,他深知从旧中国的批判者到新中国的歌颂者意味着多么艰巨的变化:“在我的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
篇一:《我眼中的老舍》我眼中的老舍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在贫穷中磨练自己,在黑暗中努力追求光明,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上小学时,姐姐送他新袜子,他却还穿旧袜子。
他认为他在学校不是和同学们比谁家阔气,而是要比学习,所以穿新袜子与穿旧袜子一样体面。
由此可见,老舍在儿时就已经意识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洗礼与熏陶,而不只是注重外表的华丽富贵。
他早已将虚荣心抛掷九霄云外,真正地沉下心来,去感受知识的魅力。
老舍儿时的发奋图强使他成为一只展翅飞翔的老鹰,在文学史上竖立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
但不幸的是后来老舍去北京文联“参加运动”,受到了“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批斗,使老舍遭到了人格上的侮辱,老舍毫不犹豫,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了跳入天平湖,选择以死表达对祖国的敬意。
他一直以来对祖国都怀着一颗热爱、真挚而火热的心,在面对敌人对自己的侮辱,对祖国的侮辱,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证实中国共产党是不容侮辱的,终有一天中华巨龙会再次腾飞!虽然他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精髓、他的文学精华将被人们所传承、弘扬!巴金曾说:“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当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间。
”老舍始终是以对文学不懈追求、对人民敬爱尊重、对祖国无限忠诚作为自己的为人标准,那么新时代的骄子——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用实际行动书写崭新的辉煌的一页呢?篇二:《我眼中的老舍》我眼中的老舍家、文学家、戏剧家。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教导英国人学习中国的官话和中国古典文学。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老舍离别家小奔赴国难。
我心中的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庸的名字,在很多人听来,是震耳欲聋的。
原因很简单,只因为老舍是值得人尊敬的。
试想,一个一生致力于写作,为人们创造出800多万字作品的人,怎会不令人肃然起敬?更何况老舍先生的贡献还远远不止这些。
老舍先生的作品,哪一部不让人深思?哪一部不流芳千古?现在的作家分工越来越细,诗人就是诗人,小说家就是小说家,分得特别清楚。
让我们再来看看老舍:他会写长篇,写中篇,写短篇,写话剧,写曲剧,写京剧,写歌剧,写旧诗,写新诗,写电影剧本,写大鼓,写单弦,写相声,写河南坠子,写太平歌调,等等等等。
基本可以这样说,只要文学形式有的,他都略知一二,很多还非常精通。
就这样的一个人,被人们如此尊敬,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
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
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我选取阅读的老舍的作品是《四世同堂》、《猫城记》以及《老张的哲学》。
当然其中《四世同堂》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
我眼中的老舍演讲稿老舍先生在我眼中,是平易近人的,是节俭的,是与人和善的,是做事从不敷衍的,是勤劳的,是热爱生活的,是伟大的!下面是小雅WTT为你整理的几篇我眼中的老舍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哟。
我眼中的老舍演讲稿篇一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我眼中的老舍》。
老舍先生说过“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在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是啊!有时候长久不练也会变得生涩。
而老舍先生却是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不应该向这位文学巨人学习吗?老舍先生虽然生到一个贫困的家庭,但是老舍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他第一位老师,老舍先生平易近人、节俭、与人和善、从不敷衍"这都不是他的母亲传给他的吗?这位母亲是改变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也是勤劳的,对什么事都非常的认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老舍先生还不辞劳苦的养花,养花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却觉得很有意思。
还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老舍先生他用一个作家安生立命的最可宝贵的文学作品,把世间美好永远的留给人们。
让我们的灵魂升华,使我们的情感激荡,这就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平民写家-老舍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我眼中的老舍演讲稿篇二不知什么原因,提到老舍我脑海里就模糊地出现像齐白石模样的影像,甚至觉得老舍就是位留着花白胡须的老人。
这个假期读了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读了老舍的简介,对老舍有了些清晰的认识。
老舍舒庆春,字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即舍弃;予即我;含有“舍弃自我”,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在文学在创作上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首先,老舍忘我地工作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其次,老舍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得细腻真实、活灵活现,根本感觉不到是小说中的人物,正如老舍本人的一句话:“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枝笔写出王二、张三与李四的语言,而且都写得恰如其人”。
读完《骆驼祥子》就感觉老舍就是祥子吧,或许是与祥子一起生活的人吧,要不然他怎么能把祥子心里感受写得那么细致入微呢;要不然怎么把上进好强的祥子沦为自甘堕落祥子的过程描写的那么合理自然呢。
我心目中的老舍作文对于我心目中的老舍,我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剧作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在我看来,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观察。
英文回答:In my opinion, Lao She is an outstanding writer and playwright. His works are full of love for life and concern for society, deeply revealing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reality of society. His works are not just literary works, but also profound reflections and observations on human life.Lao She's most famous work, "Teahouse", is a vivid portrayal of the social changes i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rough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the teahouse, Lao She skillfully depicts the struggles, conflicts, and aspirations of the people during that time.The language and dialogue in the play are so rich and authentic that they bring the characters to life and make the audience feel like they are right there in the teahouse experiencing everything firsthand.中文回答:在我看来,老舍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剧作家。
我眼中的老舍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
2、通过交流,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老舍。
3、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老舍。
教学难点: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分小组整理资料。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单元为我们介绍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老舍,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哪几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我们对老舍先生有了一些了解,课下你们也收集了许多有关老舍的资料。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谈一谈自己眼中的老舍。
板书课题:我眼中的老舍。
二、展开讨论
1、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
课前我们已经分好了小组,现在就请你们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确定本小组要在全班交流的话题,并选出一两名代表准备到前边来汇报交流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交流整理资料的能力。
)
出示交际要求:交流时口齿要清晰,要做到语句通顺,语言流畅,要能完整
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倾听要求。
出示倾听要素:
(1)、要注意仪态:眼睛要看着对方,这是尊重说话人的表现;不要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沉不住气,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也不要因为自认为已经领会了对方的意图而显出不耐烦的样子。
(2)、要注意理解:要分析对方的话,正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把它们记住,以便作出相应的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倾听是有重点的。
)
4、如何评价。
出示评价方法:
一评语言,即语言是否准确,是否规范,用语是否恰当;
二评思路,即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三评仪态,评声音是否响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等。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对别人的表现进行评价。
)
三、交际过程
请各小组代表到台前来汇报交流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逐个进行评价。
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交际方法并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
四、灵活交际
教师出示老舍作品节选,学生交流。
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老舍?
(第四步骤看时间而定,有时间就进行,如果没时间就不进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灵活交际的能力。
)
教师总结:
通过这一次的口语交际,我们对老舍先生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这更有利于我们对他作品的理解。
在以后的读书和学习中,我们都可以采用了解作者的
方式来理解他的作品。
作业设计:
把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成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我眼中的老舍》。
板书设计:
我眼中的老舍
(学生说到哪里就相机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