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是为了规范和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本文将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24年版》进行详细解读。
该规范总共分为八个部分,包括:服务目标、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人员、设施设备、服务过程、档案管理和质量控制。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服务目标。
该规范的服务目标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和控制疾病。
这一目标体现了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强调了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性。
然后是服务机构和人员。
该规范明确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基本要求,包括具备中医药临床资质、设有中医药健康管理科室等。
同时,也规定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包括具备中医药医学专业知识、具备相关临床经验等。
设施设备是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设施设备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中医药诊疗设备、中药房、中医药保健室等。
这些设施设备的完善和使用将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档案管理是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环节。
规范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档案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建立个体健康档案、定期更新档案内容等。
这些档案的管理和使用将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最后是质量控制。
规范明确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建立质量管理规范、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等。
这些质量控制措施将保证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24年版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详细规范和准则,旨在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遵循该规范,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满足人们对健康的不同需求。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引言概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是指在中医药领域中,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旨在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机构规范1.1 机构资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执业许可证,确保其具备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能力。
1.2 人员素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礼聘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师,确保服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1.3 设施设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具备适当的诊疗设备和环境,确保服务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二、服务流程规范2.1 诊断评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通过全面的中医体质辨识和病情分析,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2 治疗方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2.3 疗效评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疗效的达到和患者的满意度。
三、服务内容规范3.1 中药治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合理选用中药进行治疗,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3.2 针灸推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3.3 保健指导: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保健指导,匡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
四、服务质量规范4.1 服务态度: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友好、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关心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4.2 服务效果: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通过科学的治疗手段和规范的服务流程,确保服务效果的达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3 安全保障: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注重患者的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治疗过程中的意外和风险。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引言概述: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也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制定相应的规范势在必行。
一、服务机构规范1.1 合法资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具备相关的医疗资质和执业许可证,保证服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1.2 专业人员:服务机构应配备合格的中医医师和健康管理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1.3 设施设备:服务机构应具备完善的诊疗设施和健康管理设备,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二、服务流程规范2.1 诊疗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中医诊疗规范,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2.2 沟通交流:服务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和意愿,共同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2.3 随访跟踪:服务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随访跟踪机制,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服务效果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三、服务内容规范3.1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合理选择中药材进行调理,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
3.2 食疗养生:制定适合患者的食疗方案,合理搭配食物,调理脏腑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3.3 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锻炼计划,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
四、服务质量规范4.1 安全保障:服务机构应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药物滥用和副作用。
4.2 服务态度:服务人员应热情周到,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答疑问,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4.3 效果评估: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康管理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评估服务的效果和满意度。
五、服务监督规范5.1 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保障患者权益。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度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度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中医药诊断和治疗手段,结合健康管理的原则和方法,针对个体的健康需求,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以维护和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一种服务体系。
1.健康评估:通过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的体质、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调养方案:根据个体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中医药调养方案,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培养、运动锻炼、心理调节等,以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目的。
3.中医药治疗:若个体存在具体的疾病或症状,可以采用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药治疗注重从整体上调节个体的健康状态,强调个体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
4.跟踪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度还包括跟踪管理的环节,通过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调养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
总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有助于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提供个性化、综合性、有效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为个体的身心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度的实施,不仅可
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也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09.22•【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46号•【施行日期】2013.09.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从2013年起,我国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
为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我们组织制定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9月22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一、概述人体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在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表现出体质差异性。
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衰退,随着阴阳气血、津液代谢和情志活动的变化,老年性疾病逐渐增多,平和体质相对较少,偏颇体质较多。
因此,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和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对65岁及以上居民,在其知情同意下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主要内容包括:①中医体质信息采集;②中医体质辨识;③中医药保健指导。
二、服务流程图及说明服务流程图(略)1.中医体质信息采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逐项询问居民近一年的体验、感觉,查看舌苔和舌下静脉及皮肤情况等,将信息在相应分值内划“√”。
2.中医体质辨识按照体质判定标准表计算出该居民的具体得分,将计算得分填写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体质辨识栏内。
根据得分,判断该居民的体质类型是平和体质抑或偏颇体质,并将体质辨识结果及时告知居民。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完整版一、引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健、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为了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制定了本规范。
二、术语和定义1.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指基于中医药理论和技术,通过中医药体质辨识、中医药干预、中医保健指导等手段,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健康管理的服务。
2. 中医药体质辨识:指根据中医药理论和方法,通过询问病史、望闻问切等方式,对个体体质进行辨识和评估。
3. 中医药干预:指根据中医药理论和方法,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干预,调整体质,预防疾病。
4. 中医保健指导:指根据中医药理论和方法,通过饮食调理、运动保健等方式,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健康指导,提高身体素质。
三、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要求1. 客户隐私保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客户隐私保护制度,保护客户的个人隐私信息,确保其隐私不被泄露。
2. 专业人员资质要求:从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专业人员应具备相关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并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培训。
3. 服务环境要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提供舒适、安全、卫生的服务环境,保证服务质量。
4. 健康管理方案制定:根据客户的体质辨识结果和健康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包括中医药干预措施和中医保健指导。
5. 服务过程记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详细记录客户的体质辨识结果、干预措施和指导内容,形成客户的个人健康档案。
6. 服务效果评估:定期对客户进行服务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提高服务质量。
四、中医药体质辨识要求1. 问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员应详细了解客户的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进行全面的体质辨识。
2. 望闻问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员应仔细观察客户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听取客户的主观感受,进行体质辨识。
3. 中医体质分类:根据体质辨识结果,将客户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中医体质类型。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标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引言概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一种以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通过系统的健康管理方案,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服务形式。
规范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调理身体,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规范内容。
一、服务对象的确定1.1 服务对象的范围: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患有慢性疾病、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等需要进行健康管理的人群。
1.2 服务对象的评估: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等方法,对服务对象进行个性化评估,确定适合的健康管理方案。
1.3 服务对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健康管理需求,将服务对象分为预防、保健、康复等不同类别,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
二、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2.1 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根据服务对象的体质辨识结果和健康需求,结合中医药理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2.2 健康管理措施: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疗法等多种中医药健康管理措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3 健康管理计划:制定详细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定期体检、药物调理、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等内容,确保服务对象按时按量完成。
三、服务过程的监督3.1 专业医师的指导: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2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健康管理方案,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3 健康档案的建立: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记录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过程和效果,为后续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四、服务效果的评估4.1 健康指标的监测:定期监测服务对象的健康指标,包括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评估健康管理效果。
4.2 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应得到显著改善,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交活动等方面。
4.3 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 引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在全民共同利益和公平正义原则指导下,根据公众健康需求和合理需求,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中医药健康管理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个人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档旨在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以保障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 术语和定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由政府按照一定的财政投入,针对公众健康需求提供的、普惠性、平等性、基本必需的公共卫生服务。
•中医药健康管理:指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针对个人或特定群体,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管理活动。
•技术规范:指针对某项技术或操作,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 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3.1 中医药健康管理团队中医药健康管理团队由中医医生、中医药师、康复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并按照规定开展相应的健康管理工作。
3.2 健康评估健康评估是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收集个人健康信息、进行中医四诊观察和评估、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等步骤。
评估结果应详细记录于个人健康档案,供后续健康管理活动参考。
3.3 健康干预健康干预是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治疗、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按摩、功法养生等多种手段。
健康干预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制定,并监测干预效果,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3.4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中医药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个人健康素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健康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健康知识普及、生活方式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5 健康管理记录和随访中医药健康管理团队应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记录系统,记录个人健康信息、评估结果、干预方案和效果等内容。
同时,应定期进行随访,跟踪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管理效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4. 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的实施与监督4.1 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的实施应由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如下: - 制定中医药健康管理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计划。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概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指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者群体进行全面、系统、持续的健康管理,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性服务。
本规范旨在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内容、流程、技术要求和评估指标,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安全。
二、服务内容1. 健康评估:通过问诊、观察、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综合评估个体的体质、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健康指标。
2. 个体化健康方案制定:根据健康评估结果,结合个体的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为个体制定个体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3. 中医药干预:根据个体的健康方案,采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服用、针灸、推拿等,调节个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
4. 健康指导:为个体提供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引导个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发生。
5. 健康监测:通过定期的体检、生化指标检测等方式,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服务流程1. 健康评估:个体进行中医四诊,医生根据四诊结果进行综合评估,记录个体的体质、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健康指标。
2. 制定个体化健康方案:医生根据健康评估结果,结合个体的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为个体制定个体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3. 中医药干预:根据个体的健康方案,医生进行中医药干预,包括中药服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调节个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
4. 健康指导:医生为个体提供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引导个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发生。
5. 健康监测:个体定期进行体检、生化指标检测等,医生监测个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技术要求1. 医生资质:从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医生应具备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历和资质,具备相关的临床经验和技能。
2. 服务设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具备符合卫生标准的诊疗设施和设备,确保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3. 服务团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包括中医医生、护士、健康指导师等,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技能。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1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今年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每年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在儿童不同月龄段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今年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每年25元提高至30元,在扩大部分项目服务范围、提高部分项目补助标准的同时,增加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根据要求,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应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对不同体质老人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对辖区内居住的
0~36个月龄儿童,应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并在儿童6月龄、12月龄时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月龄、24月龄时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月龄、36月龄时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完整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指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为个体或者群体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
为了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保障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果,制定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服务目标与原则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目标是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服务原则包括综合性、个体化、科学性、安全性、持续性等。
二、服务内容1. 健康评估: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对个体的体质、脏腑功能状态、病因病机进行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健康咨询:根据个体的健康评估结果,为个体提供中医药健康知识、生活方式、饮食调理等方面的咨询,引导个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中医药干预:根据个体的体质和健康问题,采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进行干预,如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气功等,以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
4. 康复指导:对于患有疾病的个体,根据病情和个体特点,提供中医药康复指导,匡助个体康复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5. 健康监测:通过中医药方法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包括脉象观察、舌诊、问诊等,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进行干预。
三、服务流程1. 健康评估:通过对个体的体质、脏腑功能状态、病因病机等进行评估,制定个体的健康管理方案。
2. 健康咨询:根据个体的健康评估结果,为个体提供相关的中医药健康知识和咨询服务。
3. 中医药干预:根据个体的体质和健康问题,采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进行干预,如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气功等。
4. 康复指导:对于患有疾病的个体,根据病情和个体特点,提供中医药康复指导,匡助个体康复恢复。
5. 健康监测:通过中医药方法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进行干预。
四、服务要求1. 服务人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由具备相关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提供,包括中医师、中医药师、康复师等。
2. 服务环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场所应符合卫生、安全、舒适的要求,保证服务的正常进行。
— 0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一)中医体质辨识。
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二)中医药保健指导。
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及日常诊疗时间。
(二)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三)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人员应当为接受过老年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
开展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五)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服务后要及时、完整记录相关信息,纳入老年人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一)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居民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完整率=抽查填写完整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抽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100%。
六、附件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2.体质判定标准表— 1 —附件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 2 —— 3 —— 4 —填表说明:1.采集信息时要能够反映老年人平时的感受,避免采集老年人的即时感受。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
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一)中医体质辨识
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二)中医药保健指导
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性病患者管理及日常诊疗时间。
(二)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三)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人员应当为接受过老年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
开展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五)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服务后要及时、完整记录相关信息,纳入老年人健康档案。
五、工作指标
(一)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年内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65岁及以上居民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注: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是指建立了健康档案、接受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记录表填写完整。
六、附件
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2.体质判定标准表
附件1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填表说明:
1.该表采集信息时要能够反映老年人近一年来平时的感受,避免采集老年人的即时感受。
2.采集信息时要避免主观引导老年人的选择。
3.记录表所列问题不能空项,须全部询问填写。
4.询问结果应在相应分值内划“√”,并将计算得分填写在相应空格内。
5.体质辨识:医务人员应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表(附件2)进行辨识结果判定,偏颇体质为“是”、“倾向是”,平和体质为“是”、“基本是”,并在相应选项上划“√”。
6.中医药保健指导:请在所提供指导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
其他指导请注明。
附件2
体质判定标准表
填表说明:
1.该表不用纳入居民的健康档案。
2.体质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接受服务者回答问题准确程度,如果出现自相矛盾的问题回答,则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辨识结果,需要提供服务者核对其问题回答的准确性。
处理方案有以下几种:
(1)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及时提醒接受服务者理解所提问题。
(2)出现两种及以上判定结果即兼夹体质是正常的,比如气阴两虚,则两个体质都如实记录,以分数高的为主要体质进行指导。
(3)如果出现判定结果分数一致,则由中医师依据专业知识判定,然后进行指导。
(4)如果出现既是阴虚又是阳虚这样的矛盾判定结果,要返回查找原因,帮助老年人准确采集信息,必要时候由中医师进行辅助判定。
(5)如果出现每种体质都不是或者无法判断体质类型等情况,则返回查找原因,或需2周后重新采集填写。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的0~36个月常住儿童。
二、服务内容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五、工作指标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36个月儿童数×100%。
六、附件
1.6~18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2.24~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附件1
6~18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填表说明:
1.印制新表格时可在“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所列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2.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请在所提供服务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
其他服务请注明。
附件2
24~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填表说明
1.印制新表格时可在“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所列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2.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请在所提供服务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
其他服务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