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1 守护生命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1.11 KB
- 文档页数:8
课题: 守护生命科目道德与法治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2019.主备杨树荣复核执教人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学情分析未成年人对生命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应该热爱生命,学会保护生命,知道生命是宝贵的,也是有价值的。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情景体验,讲练结合等。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板书设计教学流程及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意见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1、如何守护生命?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 ,拍照的时候只有4 岁。
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
“他的脸立刻收紧。
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
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
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手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 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通过这个事例让人感悟到了生命的宝贵!通过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爱护好自己的安全提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同时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实践演练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交流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实践演练的场景和道具,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危险案例,如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保护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学会如何应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单元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部分编排。
本课旨在通过活动、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对生命进行探索和思考,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发地付出关爱、珍重生命。
让我们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分析】“珍视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珍视生命”主要围绕“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个框题组成。
第一框题“守护生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爱护身体,还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课旨在通过教学,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
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所以围绕“生命”的话题开展活动,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很好地达到师生参与、感知、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设计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个教学环节都力求让学生参与其中,思考、体验感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并能够自觉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学法指导】运用先学后教、学教互动、情景体验、感悟思考、案例分析等方法,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围绕重点内容开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道理、培养情感。
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教材分析】本课在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旨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本课分为两目:“爱护身体”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要爱护身体,关注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养护精神”旨在教育学生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学情分析】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不是勇敢地去面对,有时用损害生命的方式来面对。
近年来,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
因此,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教育学生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在追求生命健康的同时,追求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
2、能力目标处理好维护自己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关系;在自然灾害面前学会自救自护,熟练运用简单的健康救护常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守护生命一、爱护身体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二、养护精神1、养护精神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2、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业布置】做课后习题(印成卷子下发)。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2、守护好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养护。
3、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1、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目标:1、知道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2、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爱护身体的重要性。
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痛心!开学没几天就发生多起跳楼事件!2017年9月17日晚9点半,杭州滨江江南明月小区西区的某单元里,一名姑娘从19楼坠下,落在3楼平台上,当场死亡。
坠楼姑娘今年15岁,正在读初三。
据了解的,姑娘坠楼与家人的争执有关。
当时,姑娘被家人发现正在使用手机,家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随即发生了一些争执。
2018年6月7日,某中学一名学生由于连续2年参加高考不够理想,压力过大,留下遗书后,跳楼身亡。
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纷纷表达对这些花季学生的惋惜之情。
妈妈含泪告诉孩子:请这样珍爱生命...二、展示预习成果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第九课珍视生命守护生命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1.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3.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3.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二.学生分析: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社会的束缚,会有意无意的表现出一些叛逆倾向,并格外倾心于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
这种极端的方式可能是指向身体的行为,如自残或自杀等。
三.教材分析: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基于以上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确定了“珍视生命”主题内容,旨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这些内容都是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2.本节主要内容:“守护生命”,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要。
3.教学重难点分析:(一)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意味着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也包括良好的精神状况和积极的心态。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爱护身体的需要,也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拥有健康的身体的根本措施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习惯(二)发扬民族精神,充盈精神生活珍视生命,需要我们爱护身体,更需要我们关注并养护自己的精神。
而守护精神家园,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4.课时要求:一课时四.教学策略:案例探究,小组讨论相结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生命观和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在面临危险时的应对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价值的理解2.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3.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安全帽、急救包等,用于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守护生命》。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安全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警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安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
例如,模拟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场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自我保护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刚刚的场景模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互相交流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详细教案知识目标:明白如何爱惜躯体,把握一些大体的自救自护方式。
明白如何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提高平安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大体的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定和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爱惜躯体,增强平安意识、自我爱惜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宏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重点:爱惜躯体难点:养护精神导入:出示地震疏散演练图片、火灾疏散演练图片、防踩踏疏散演练图片:什么缘故学校每一年都要进行这些演练呢?因为生命是宝贵的,要学会守护生命。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
因为生命包括躯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
因此守护生命,既包括守护躯体生命,又包括守护精神生命。
正课教学:环节一:一、如何守护生命?出示学习目标:一、如何守护生命?二、精神发育与物质有什么关系?过渡:躯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一、守护生命第一要爱惜躯体,关注自己的躯体。
关切躯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大伙儿关切自己的躯体状况吗?请做以下小调查:一、你天天早晨都吃早饭吗?二、你是不是有过熬夜打游戏或追剧的经历?3、你是不是食用过“三无”食物或碳酸饮料呢?4、你的体重是不是太轻或过重呢?过渡:躯体是革命的本钱,必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命负责。
怎么做,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出示图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充沛的睡眠,良好的卫生适应,注意爱惜视力,按期做躯体检查,远离有害物质,不滥用药物等等。
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渡:适才大伙儿说到:过重的学习压力不能保证充沛的睡眠,乃至让人产生轻生的念头。
咱们来看这位学生的求救信:一封求救信:这些天,我烦躁不安,十分苦恼。
我已经很拼命地在学习了,可成绩确实是上不去。
在家里,父母整日追问成绩,我感受不抵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明白得养护精神的重要性,把握有关自救自护方面的常识。
2.能力目标:提高平安防范的能力,把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方式,培育合作探讨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正确的生命观和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提升体验真、善、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救自护的方式。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家园,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PPT内容,导入新课]2016年6月16日,全世界第六个迪斯尼主题乐园在上海正式营业。
伴随着这一盛事,“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利弊之争再起波澜。
事实上,二者之间的争辩一直没有停止过。
故宫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开起了星巴克咖啡、大连市区内显现大量日式风格的屋子、圣诞老人为中国的小孩们预备了礼物、情人节击垮七夕节,千年相思抵只是一支玫瑰、日本动漫在中国大行其道、哈利波特一晚上间让中国的小孩们为之神魂倒置、中国的儿童读物销售量远远不及《名侦探柯南》《哈利波特》、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吸引了小孩们的目光……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和咱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咱们一路来进入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的学习。
二、探讨新知1. 爱惜躯体活动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PPT播放健康生活方式的幻灯片,让学生对照检查,看自己有哪些对健康不利的适应,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师总结:咱们的生命以躯体为基础,守护生命第一要关注自己的躯体。
关切躯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活动二:探讨与分享——“如何对待自己的躯体健康”PPT展现材料社会新闻链接一天早上,杭州主城区某小学发生了一路学生跳楼事件,一名四年级的男生从教学楼上跳下。
幸运的是,他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双脚骨折。
据班主任教师反映,当天早上8点多,晨读快终止了,班主任在收作业时,发觉该男生的作业没有做。
由于那个男生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有做作业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守护生命”,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接触到社会的复杂性,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4.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大自然的美景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守护生命的案例,如遇到火灾、溺水等情况时如何自我保护。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守护生命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悦纳生命、珍爱生命,懂得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不轻言放弃,并能形成学会“感激”的心理;深刻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并能自觉树立追求人生价值的远大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懂得关注自身内在感受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演,猜想等互动活动,提高了观察生活,反思生活的能力,通过讨论分享的探究活动,掌握了应对危险的自救自护的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升华了精神力量对于生命的意义.2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孩子们对生命的理解还停留于身体层次的浅层认识,对待社会当中的伤害自己,甚至自虐轻生等现象总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而实际上,当他们面临困惑与挫折的时候,往往把握不住青春期的冲动,当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已经有一些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行为。
遇到意外事件,孩子的办法更多只停留于口头,但脱口即答,往往需要更正的地方还有很多,如何从生命的角度看待自己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切实的学到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保护自己的方法,是本课想要完成的任务。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树立关爱自我,珍爱生命的意识,以一种理智健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深刻,心理学知识也很少,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的心理,初步学习从人的行为表现挖掘人的内在思想,并且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悦纳生命、珍爱生命,懂得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不轻言放弃,并能形成学会“感激”的心理;深刻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并能自觉树立追求人生价值的远大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懂得关注自身内在感受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演,猜想等互动活动,提高了观察生活,反思生活的能力,通过讨论分享的探究活动,掌握了应对危险的自救自护的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升华了精神力量对于生命的意义.4.1.2学时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树立关爱自我,珍爱生命的意识,以一种理智健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七年级上册4单9.1——守护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在追求生命健康的同时,追求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
2、能力目标处理好维护自己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关系;在自然灾害面前学会自救自护,熟练运用简单的健康救护常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了生命的珍贵与独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命喝彩,用心的呵护生命,并且努力地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精彩的光芒。
有人说,生命如此宝贵,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化,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
那么,作为中学生,珍爱生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讲授新课第一目爱护身体运用你的经验P99◎图中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小结:活着身体健康地活着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生命对于我们来讲,意味着太多太多的东西。
健康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健康是1,事业、财富、婚姻、名利等等都是后面的0,由1和0可以组成10、100等N种不同大小的值,成就人类与社会的和谐旋律。
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没有健康这个1,其他条件再多也只是0。
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所有的0都是健康1的外延和扩展。
只有拥有这个简简单单的1,后面的一连串的0才有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这个形象的比喻充分说明了“健康”的重要性。
守护生命,我们首先要“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健康。
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多同学都会选择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小伟也不例外。
他是一个喜欢运动的男孩,足球是他的最爱。
我们来看看小伟的故事。
问:小伟对足球的喜爱,能否表现出他对身体健康的爱护?请用细节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守护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可贵,树立守护生命的责任意识,增强安全意识。
养成关心身体状况的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以及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对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守护生命包括爱护身体、关注心理健康和养护精神三个方面;理解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理解关心身体和心理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理解精神富足,养护精神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守护生命要做的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
分析:初一的学生对于生活习惯问题认识不深,自制力差;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并且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重要性,明确这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并乐于落实到行动中。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歌曲《健康歌》问题:这首歌给你怎样的启示?【归纳】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和健康是最基本的,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是国家的责任。
守护生命也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如何守护生命。
【新课讲授】出示学习目标:(一)明确爱好身体的要求(二)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三)懂得养护精神的要求预习交流略【现身说法】老师是腰间盘突出,你知道吗?之前有个不良的生活习惯,久坐不动。
环节一:爱护身体(一).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问题】请大家说一说不良生活习惯有哪些?【归纳并展示】同学们身边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不爱喝白开水,着迷喝饮料;爱吃垃圾食品;暴饮暴食;不吃早饭,熬夜等等。
【展示情景互动体验】现代人八大不良生活习惯你有吗?1.久坐不动2.不吃早饭,饮食不规律3.疏少肉多,饮食结构不合理4.出门打车,上下楼坐电梯5.长期熬夜,顺带吃宵夜6.平常自我感觉良好,小病扛,大病拖7.提神:喝咖啡,吸烟8.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不会适当的梳理心情【提问】你言我语:我们要培养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组活动】探究一:健康生活方式大比拼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有关健康生活知识问题:通过比拼你得到什么启示?【教师点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9.1守护生命9.1 守护生命【知识目标】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1.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3.关注自己的精神发育,守护精神家园。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养护精神。
一、新课导入新闻导入:伦敦进行欧洲最大的救灾演练当地时间2016年2月29日,英国伦敦消防部门进行了模拟应急演练。
演习设定为恐怖分子策划了一场袭击,炸毁了伦敦一个地铁站附近的一栋大楼,大楼倒塌压在了载满乘客的地铁列车上,超过1000人死亡,2000人受伤。
演习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各方人员在面临恐怖袭击等大灾难事件时的应急营救技能。
这次演习耗资77万英镑,一共持续4天。
这种大规模的演习,在实际中很少见,但在发生重大灾难的情况却是必须要面对的。
提问:为什么伦敦要花大价钱进行这场大规模的救灾演习?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生命的可贵,我们要守护生命,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一)爱护身体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9页“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守护生命⎩⎪⎨⎪⎧爱护身体养护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00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1.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相关链接”的内容。
展示材料:有关资料显示,近40年来美国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增加了4倍。
资料还显示,在美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比被谋杀的人多。
在年龄为15~24岁的美国青少年中,自杀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意外及恶性肿瘤。
9.1《守护生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守护生命的内容,知道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懂得爱护生命,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知道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维护健康,守护生命。
能力目标1.增强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和模仿、创造能力。
3.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2.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守护生命。
突破方法:守护生命这一内容,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为有效突破这一知识,教师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教材中“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板块,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活动,最后进行总结、归纳的方式来完成。
这样既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自救自护这一重点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导入设置,启动思维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鲜活的材料、惊人的数字,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这样的设计,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宽广的想象空间,也能开阔视野。
过程:1.多媒体播放视频《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2.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亲眼目睹过一场车祸?你们是否亲眼目睹过一场火灾?你们是否亲眼目睹过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活生生地从你眼前消失?师:这位女孩永远地离开了,所有的快乐,所有的笑声,都在一声刺耳的刹车声中,灰飞烟灭……这样的惨剧,每时每刻不知发生了多少……师:同学们,你们看了刚才的画面和数据,又有什么感想呢?生:哎呀,真是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