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上课用)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7.11 MB
- 文档页数:44
《蜗牛慢条斯里的生活》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是语文A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介绍了蜗牛爬行、睡觉、吃食、繁殖和栖息等方面的习性,以及一些生理特征,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描写。
课文的知识性较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了解将更准确、更全面。
(二)、学情分析蜗牛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容易捕捉,好观察,孩子都喜欢,有些甚至捉过蜗牛玩儿,有一些关于蜗牛的感性经验,对课文的学习会有较浓厚的兴趣。
另外,在前五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一些说明文,学习了一些说明方法,比如,五年级下册的《松鼠》一文。
所以,本课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慢条斯理,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的,这一点正是我们的学生在习作中最欠缺的。
(三)、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简单交流了自己课前对蜗牛的一些了解,读通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从整体感知了课文介绍了蜗牛的哪些生活习性。
所以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具体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渎、讨论,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具体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
(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蜗牛的资料。
教师准备:小黑板“学生自主学习表格”二、说教法、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旧知导入新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最后设置情境,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课1.出示谜语:一头小牛黑溜溜,无角无尾不拉犁,背着房子很自在,拖拖拉拉慢慢走。
(谜底:蜗牛)2.同学们,蜗牛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你能说说蜗牛有哪些特点吗?(板书并理解:“慢条斯理”)3.通过观察和课外阅读我们对蜗牛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全面地了解它?让我们走近它吧!(将课题补充完整)4.激疑: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二、新授(一)自由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拼音来自读课文,也可以问一问同桌。
2.同桌之间互相读,相互纠正读错的地方。
3.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听听是否与自己读得一致。
4.全班齐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1)检查正音,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毯(tǎn) 泌(mì)盹(dǔn)嗅(xiù)卵(luǎn)(2)理解词语意思。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灼热:像火烫着一样热。
黏液:黏稠的液体。
腺:生物体内能分泌某些化学物质的组织,如人体内的汗腺和唾液腺,花的蜜腺。
自食其力: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二)思考:1.课文主要介绍了蜗牛哪些特征和习性?(爬行、睡觉、吃食、繁殖、栖息)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蜗牛的生活是慢条斯理的?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给课文分段。
(三)识记生字词1.自由识记。
2.交流记忆方法。
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灼”的右边部分是“勺”,不是“匀”。
“盹”注意与“吨”区分。
三、练习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四、总结本课要求学生会认“泌、刃、灼、盹、嗅、卵、孵”7个生字,要注意“泌”的声母是“m”,不是“b”。
《蜗牛》资料
蜗牛外形
蜗牛有甲壳,形状像小螺,颜色多样化;头有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中;蜗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约蜈蚣、蝎子。
六、七月热时会自悬在叶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后自己死亡。
蜗牛是牙齿最多的动物,但它们的牙齿并不是“立体牙”。
尽管拥有数千颗牙齿,但它们无法咀嚼食物。
这是因为它们用齿舌——一个带状结构,上面布满牙齿——碾碎食物,以便消化。
一生之中,它们的微小牙齿会慢慢磨损钝化,而后被更锋利的新牙取代。
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语文A版第十一册课文]13 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你一小时能走多远?6公里?4公里?还是4米?“4米?”你也许会说,“那太慢了,简直像蜗牛一样!”你说得不错,有一种在地上生活的蜗牛一小时只能走大约4米,跟人比起来,这真是够慢的。
但人要是背着房子走,也许就不会这么想了。
而蜗牛恰恰是背着“房子”爬行的。
它的“房子”就是贴在它背部中央的那只壳。
无论爬到哪儿,蜗牛都是在“地毯”上爬行,这“地毯”是它自己铺的——一条黏液做的“地毯”。
这种黏液由蜗牛体内的一种腺分泌出来。
这种物质很有用,能让蜗牛在锋利的刀刃上边爬行,而不会被割破!蜗牛实际上不是爬行,而是滑行。
它身体下部贴在地面上,身体的前部往前伸展,然后再把壳往前拉。
它的身体就这么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前伸展,壳也一点儿一点儿地被拉向前。
大部分时间蜗牛根本不活动,它们待在壳内睡大觉。
灼热的阳光会把蜗牛的身体晒干,因此它一看见有点儿强烈的阳光就会把身子缩进壳里,用薄薄的一层黏液把壳口封上,然后就安然入睡了。
每逢下雨,它也会躲进壳里,进入梦乡。
蜗牛要睡多久就能睡多久。
它会打一个短短的盹儿,也会一下子睡好几天。
整个冬天它都待在壳里睡觉。
到了春天,蜗牛醒了,身体从壳里伸了出来。
它饿了,开始觅食。
它的视力不好,眼睛长在头顶最上面的触角的末梢。
但是它的嗅觉很灵敏,可以帮助它找到鲜嫩的食物。
然后,它的小嘴就开始吃了。
蜗牛的嘴还没有一根大头针的针尖大,却有一两万颗牙齿!这些牙齿小得肉眼看不见,但是很管用。
如果你把一只蜗牛放在一个硬纸盒里,它能咬穿盒子跑出来!它的牙如果磨坏了,还会长出新的来。
蜗牛一般在晚上觅食,但是阴天里它白天也吃东西。
每年春天和秋天各有两三次,蜗牛停止进食,慢条斯理地外出去寻找配偶。
交配后,一只蜗牛会产卵几十粒到上百粒。
有些蜗牛会挑树干附近或草丛中潮湿的地方,挖一个小洞,把卵一个一个产在洞里,然后盖好再离去。
一两个星期以后,卵就孵出小蜗牛了。
小蜗牛的壳像纸一样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