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60.72 KB
- 文档页数:7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认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认识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的论断,对于那个时代的学者来说是十分具有独到见解的,这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将我国传统的‘知人论世说’与近代新引进的科学方法,如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结合起来,将魏晋文学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文人与酒的关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为后来者开了无数法门”(梁怀超,《阮籍、陶渊明与酒》)。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眼观看问题。
”我们似乎可以把鲁迅先生的研究方法是对唯物辩证法之联系的观点的一种实际运用。
我们通读全文可知对于魏晋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的解析,作者无不与当时的政治政策、形势,社会心理,时代风尚等等因素联系起来,从而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
例如,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汉末魏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动乱的年,崇尚刑名之学、推行名法之治是统治阶层的一个必然选择,所以,曹操在《以高柔为理曹椽令》中说:“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拔乱之政,以刑为先。
”史籍多称“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
”鲁迅先生把汉末魏初文学的“清峻”特征的形成就是放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加以阐释,他说:“董卓之后,曹操专权。
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
他的方法是很严的,因为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
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
”在这里,鲁迅先生,关于“清峻”的解读,是渗透了诸多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的结果。
对于“通脱,华丽,壮大”等的解读作者也都是这样做的。
文章中鲁迅先生认为:嵇康、阮籍等人表面上看起来是礼教的破坏者,但他们内心“实在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这一观点,对我感触很深,从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于魏晋人物的精神与内心有着多么深刻的洞见,这是他综合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社会心理等因素的成果。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原文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也十分鲜明。
其中,魏晋风度以及文章与药及酒之间的关系备受瞩目。
下面将分步骤对这两个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步:魏晋风度是怎样的?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典型风尚,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人雅士显赫:在魏晋时期,文化已经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文人雅士也成为了社会上的精英阶层。
他们注重个性与个性化的表达,具有自由奔放的气质和生命力。
2.诗词文章的高度发展:文学是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魏晋时期的文学水平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此时代表性的文人有曹操、曹丕、左思、陶渊明、王羲之等。
3.流芳百世的书画艺术:书画艺术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卓越的书法家有王羲之,画家则有张继等。
第二步:药与酒在魏晋时期的地位在魏晋时期,药与酒成为了社会上极为重要的两种物质文化,其地位也不可忽视。
1.药物文化的在魏晋时期的显著表现是什么?魏晋时期,药物的使用和研究已经开始走向繁荣,在此期间的民间药学、书院药学还有宫廷医药都开始充分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魏晋药学体系。
药物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形态,也促进了科技的向前推进。
2.酒文化在魏晋时期的显著表现是什么?在魏晋时期,酒文化也开始发扬光大,这也直接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部分。
魏晋时期的酒文化主要以“熬、泡”为主,作为休闲和举办宴席的佐饮。
当时泡酒有许多种,大家经常泡一些香草以及各种水果和花卉,以裯酒的方式搭配品尝。
第三步: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文章、药物、酒文化这三种文化在魏晋时期相互渗透、交流、融合。
一些文人雅士都经常将自己的品酒经历、药物使用经验融入到自己的诗词中。
例如,陶渊明的《饮酒》、李白的《将进酒》等都是表现了饮酒文化的精髓。
此外,还有很多文化思想都以酒或药为载体或比喻,如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总之,魏晋文化的风度俊俏、药物文化和酒文化在这个时期的强调,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值得探究和开发的文化艺术。
2001年第6期第4l卷(总174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洲YATSENUNIVERSll‘Y(SOCIALSCIENCEEDITION)No.62001v()】.41Gem:ralNo.174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重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吴宏聪(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该文围绕鲁迅提出的“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观点,着重探讨鲁迅如何抓住时代特点,沟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阐明时代潮流与文学的价值取向,从而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
其意义不仅指出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出现一大转折的历史现象,而且由此拓宽了魏晋文学的研究层面,为中占文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关键词: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丕;人的觉醒;立学的自觉时代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639(2001】06—0001—051927年9月鲁迅离开广州前不久,应邀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作了一次演讲(7J=j23日),题目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后来他在1928年12月30日致陈浩信中说:“弟在广州之谈魏晋事,盖实有慨而言。
“志大才疏”,哀北海之终不免也。
迩米南朔奔波,所阅颇众,震感积虑,发为狂言。
”q)当时鲁迅正处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中,他目击时艰,以曹操、司马懿父子捏造罪状,排除异己的史宴,借古喻今,抒发他肘国民党反动派以“奠须有”的罪名,杀害其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愤懑,的确是有慨而言的。
但整篇义章,鲁迅联系汉末魏初的政治、社会、时代潮流对魏晋文学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对当时的文人生活、心态,电作了详尽的剖析,是鲁迅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篇学术论著。
这里值得挫出的有两点:第一,他把汉末魏初的文章风格,概括为“清峻、通脱、华丽、壮大”;筇二,他认为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何瑞歌读书札记鲁迅的文章向来以语言简洁、说理透彻而著称。
这篇文章也是处处闪耀着鲁迅智慧的光芒。
体现着一个思想家独特的眼光和不同寻常的思考方式。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首先订正的是人们对于曹操不正确的认识.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着眼点.戏剧中的曹操是妇孺皆知,戏剧上的脸谱也禁锢和封杀了曹操所有的人性,留下的惨白昭示着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臣贼子。
名人是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创造的世界之中,也许,生者之时可以不顾他人攻击,凭借权势走自己的路,可是去世之后的流言蜚语又如何能够阻挡呢?曹操大概属于这一类悲剧者。
“奉天子以令不臣”含蓄的说法也被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向历史宣判着这个谋权篡位的历史小人。
小时候的记忆最容易被定为,尤其是在我们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
当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满时理智与判断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我突然很想为那个戏剧中被扭曲的乱臣贼子深渊。
我在埋怨剧作家的片面认识,尽管他有自己的理由,也许是为了符合人民情感上的需要,也许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也许是个人好恶在文学剧本上的集中表现,还有很多的“也许”。
但我在我看来一万个“也许”也不能以误读历史人物为代价。
我做过历史题,给出的材料是:白脸表示奸诈,如《群英会》中的曹操;红色表示忠勇,如《单刀会》中的关羽;黑色表示正直、无私、刚直不阿,如包拯。
请问紫色代表什么?如果单薄的颜色能够代表一个人生命意义的全部,那么人性本不该有文学家描摹的那样复杂,如果白色涵盖了曹操的全部,那么这种颜色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曹操诗文中的主旨呢?如果一个人物能用一种颜色来代替的话,那么5000年的历史又有多少完全一样的人物出现呢?可是生物学上明明说过“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句话又该有怎样新的诠释呢?心理学有个分支是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上的白色却是有着截然不同的象征义。
(《色彩心理学》乐嘉白色象征纯洁、神圣、善良、信任与开放。
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原文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雅士们以才情横溢、风度翩翩而著称。
在魏晋时期,文章成为了一种时尚,文人们以写作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方式,文章的创作和酒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风度与文章的关系可以从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来解读。
魏晋文人的风度潇洒而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他们追求自由奔放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
他们追求“清谈于上,酒肆于下”的生活态度,注重品味人生的瞬间美好。
他们在文章创作中常常注重细腻的感受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们的作品以诗、赋、文、辞等形式表现,重视言语的韵律和格调,注重文字的优美与精炼,以达到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章中,他们常常以酒为题材,描绘醉后的兴致和豪情,以及对酒的颂扬和抒怀。
同时,他们也积极倡导饮酒作为交流思想、寻求灵感的方式,认为酒能够帮助他们打破束缚、放松心情、激发灵感。
文章与药的关系则主要体现在文人们对药物的使用和对药物的思考上。
魏晋时期,文人们普遍对养生保健和长生不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药物和药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他们常常使用药物来修身养性,提高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力。
此外,他们也喜欢思考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探讨药物对人性、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他们将这些思考和观察写入了自己的文章中,以展示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洞察力,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药物学和保健知识。
总的来说,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和酒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独特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
他们通过文章创作,表达了对自由与个性的追求,而酒药则成为了他们达到灵感和精神愉悦的重要手段。
同时,他们对药物和饮酒的思考和运用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瑰宝。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先生任教中山大学时的一篇著名演讲)——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我今天所讲的,就是黑板上写着的这样一个题目。
中国文学史,研究起来,可真不容易,研究古的,恨材料太少,研究今的,材料又太多,所以到现在,中国较完全的文学史尚未出现。
今天讲的题目是文学史上的一部分,也是材料太少,研究起来很有困难的地方。
因为我们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经历和著作。
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因当时正在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而且又是党锢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出来了。
——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因为已经有人做过工作:在文集一方面有清严可均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
其中于此有用的,是《全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
在诗一方面有丁福保辑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丁福保是做医生的,现在还在。
辑录关于这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刘师培编的《中国中古文学史》。
这本书是北大的讲义,刘先生已死,此书由北大出版。
上面三种书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能使我们看出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较详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