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的语文八年上第1课《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课件 王君老师教学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77 MB
- 文档页数:40
主备人:蒋淑歌老师消息两则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基本方法: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品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想:以前教学多是教师先把新闻这种文章体裁向学生作一个简要的知识性的介绍。
然后逐一对照各知识点解析课文。
这种教法学习起来会很枯燥,而且认识不深刻,所以本节课准备采用先深入课文再汇总得出新闻知识的方法。
另外对时代背景要做点介绍,或布置学生在课外找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也有助于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又不是无所适从。
通过看插图、幻灯片,增强感官认识。
或听录音带,反复朗读,以体会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导学案一、预习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新闻概念: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它及时准确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今天下午2点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扼要的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消息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初步学习写新闻。
2.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3. 情感目标:感受和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我们应该珍惜革命成果,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重点、难点:1. 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的内容和新闻的特点。
2.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3. 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三、重点解读分析:(一)一起来读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作者、背景及相关文体知识1. 作者: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2. 时代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当时满怀豪情写下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3. 新闻的一般知识(1)什么是新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有几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A. 内容真实准确;B. 报道迅速及时;C. 立场观点鲜明;D. 语言简明扼要。
(4)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A. 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