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型 3 敬辞谦辞
(1)对将帅的尊称是麾下,称别人的学生为高足。 (2)一般情况下,出于礼貌和尊敬,应称对方字或号,如称李白为太白,称苏轼为东坡。 (3)对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敬称有“令”“尊”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对 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 的女儿)、令兄(对方的兄长)、令弟(对方的弟弟)、令侄(对方的侄子)。“尊”用来称 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府、尊君(皆称对方父亲)、尊堂 (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对方)、尊意(对方意思)。 (4)称籍贯、官名、官地、排行等:出于礼貌的尊敬,称呼对方应避免直呼其名。如称 王安石为王临川,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柳州,称张籍为张十八等。 (5)年龄的称谓:贵庚(问人年龄)、高寿(问老人的年龄)、芳龄(问女子年龄)
202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3.(2023·山东济南一模)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B)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 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更”是旧时夜间的计时器具,用刻度标志以记时间;“漏”是古代 计时单位。 C.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格律严谨,王禹偁的《村行》即为律诗。 D.旧制“锱”是“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类 型 2 古代教育制度
(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 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 一名叫解(jiè)员。
(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