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877.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一部分文知1、常用修辞方法:比;人;夸;排比;偶;引用;;反;借代;比;屡次;反。
(1)比:形象生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得详尽,使高妙的道理得浅易懂。
例 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房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人 (使事物拥有人的神、作、言、心理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 1:桃、杏、梨、你不我,我不你,都开了花赶趟儿。
(3)夸:揭穿事物的××本,烘托××气氛,加衬着力,引起者的烈共。
例1:白三千丈,愁似个。
例2:她没有端酒,就醉了。
(4)排比:可增言的气。
用来理,可把道理述得更密、更透;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得舒畅淋漓。
例1:漫漫路,有朝夕相的人,多少叮,多少呵,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构相同、意称的一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或周边意思的修辞方式。
使言工整。
形式上音整平均、奏感,拥有音律美;内容上凝集中,概括力。
例 1:皆秋景,山山唯落。
——王《野望》例2:晴川阳,芳草萋萋洲。
——崔《黄楼》(6)引用:明文、叙文:既增了服力,又使文章充情画意,兴趣盎然。
在文中,作据能够增言服力,使更加充足。
例 1:唐代人李白曾写道“ 家玉笛暗声,散入春洛城。
”(7) :作用:,引起人注意,启人思虑。
用在一段的开或尾,除引起思虑外,有承上启下的渡作用;用在文中,能使深入,脉清楚。
例 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起作用,增必定( 否定 )气。
例 1:毛主席都是这样,我有什么能够傲的呢?例2:“ 道不是我公众造了人世界?”(9)借代:以代繁,以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详尽、生的收效。
例 1:大胡子凶神煞地吼叫着。
例2:不拿公众一一。
例3:黄垂髫(借指老人和少儿),并怡然自。
文学常识回顾初中三年语文重要知识点全面总结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文学常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涵盖了文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手法和主题等。
下面将对初中三年语文学习中的文学常识进行全面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以言语为工具,通过有限的语言材料表现无限的思想情感,并以此达到审美效果的艺术形式。
2. 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创作性、艺术性、审美性、言语性、综合性和可读性。
3. 文学体裁的分类:散文、诗歌、戏剧是文学的三大体裁,每种体裁又有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二、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括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2. 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戏剧、名著小说等。
3.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了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等。
三、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手法和主题1. 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于增强作品的形象感染力,常见的比喻有拟人、象征、夸张等。
2. 描写手法: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形象和再现场景的重要手法,包括写景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
3. 叙事手法:叙事是文学作品中叙述事件和故事情节的方式,常见的叙事手法有直接叙述、倒叙、插叙等。
4. 主题的表达: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意境,常见的主题有爱情、友情、勇敢、成长等。
5. 文学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的工具,还具有审美价值,对人类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结语通过对初中三年语文学习中的文学常识进行全面总结,我们回顾了文学的基本概念、作品的背景知识以及常见的手法和主题。
这些知识是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也是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希望同学们通过巩固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1、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2、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五味:指酸、咸、甜、苦、辣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人四友: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zhi)、羽。
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童生试:也叫“童试”。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年龄称谓(代称)垂髫(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之志)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初中语文精华知识点总结(文学常识)一、文学基础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以文字为载体,通过抒发思想、情感、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丰富人类生活的艺术。
2.文学的体裁文学的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等。
3.文学的三大要素文学的三大要素为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
4.文学成就的评价标准文学成就的评价标准包括历史地位、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等。
二、古代文学1.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的特点是注重文辞、情感和思想,形式上多采用诗歌和散文,内容主要涉及宗教、道德、政治等方面。
2.古代诗歌古代诗歌大致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古体诗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集》等;近体诗则包括唐诗、宋词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3.古代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论语》、《孟子》、《庄子》、《史记》、《汉书》等,内容涉及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形式上多采用议论文和描述文。
三、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兴起现代文学是在近代国家、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独立兴起的文学形式,其兴起源于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
2.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的特点是语言直白平实,情感真实质朴,体裁多样,内容涵盖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3.现代文学代表作品现代文学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围城》、《茶馆》、《送行者》等,它们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学成就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四、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定义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学术研究。
2.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批评的方法主要包括文本批评、历史批评、主题批评、心理批评等,旨在挖掘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含义和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其文化、艺术和社会的意义。
3.文学批评的作用文学批评的作用在于为读者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文学阅读体验,为文学创作提供指导和反思,同时也推动了文学理论和文化文艺学科的发展。
五、结语以上仅是初中阶段文学常识的一部分,文学的知识点和文化价值是非常广泛和深奥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文学常识总结汇总文学常识是指读者对于文学作品、文学创作的一些基础知识和理解力。
下面是202X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常见文学常识的总结汇总。
一、文学体裁:1. 散文:记叙散文、说明散文、议论散文。
2. 诗歌: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
3. 小说:传记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警匪小说等。
二、文学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物代指另一物,形成比喻关系。
2. 拟人:赋予非人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
3. 夸张:夸大事物的某种特点或现象。
4. 排比:通过相同的语句结构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5. 对偶:两个相对称的句子按照相似的结构进行排列。
6. 修辞疑问:用疑问句表达肯定的意义。
三、文学常见手法:1. 对比: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凸显某一方面的特点。
2. 比承:用一般的事物来说明特殊的事物。
3. 打比方: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抽象的概念。
4. 入木三分:描写非常入微,极其深刻。
5. 投机取巧:走捷径,不肯下功夫。
6. 直言不讳:坦率直言,直抒己见。
四、文学名著: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
2.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3. 《水浒传》: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以宋江等起义义军的事迹为主线,描写了正义和邪恶的斗争。
4. 《三国演义》: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三国时期各个英雄人物的故事。
5. 《红岩》:著名作家贾平凹所著,通过描写云雨山中一座红色纪念碑与一座青年志愿者学生农场的故事,展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和英勇斗争精神。
五、文学常见手法:1. 《史记》:司马迁所著,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史的巨著。
2.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3. 《平凡的世界》:小说家路遥所著,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长篇小说。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一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 (老苏、苏轼 (大苏、苏辙 (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又称《太史公书》 ,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10表、 8书,共 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初中语文创新班文学常识汇总一、文学常识概述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2. 文学的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3. 文学作品的要素:主题、情节、人物等。
二、中国古代文学1.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2. 唐诗宋词: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作品。
3.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三、中国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发展:以五四运动为开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2. 著名作家: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
3.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子夜》、《骆驼祥子》等。
四、外国文学1. 欧洲文学: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戏剧、法国启蒙运动等。
2. 美洲文学:海明威、福克纳等作家的作品。
3. 亚洲文学:泰戈尔、川端康成等作家的作品。
五、文学理论及批评1.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学科。
2. 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3. 文学流派与思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六、诗歌与散文1. 诗歌的特点:高度凝练、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感情。
2. 散文的特点: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优美。
3. 诗歌流派: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七、小说与戏剧1. 小说的特点: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 戏剧的特点: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示情节和人物性格,具有直观性和现场性。
3. 戏剧类型:悲剧、喜剧、正剧等。
八、著名作家与作品1. 中国著名作家与作品:鲁迅的《呐喊》、《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馆》等。
2. 外国著名作家与作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
九、文学流派与思潮1. 中国文学流派与思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