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情共28页
- 格式:ppt
- 大小:5.46 MB
- 文档页数:28
我国国情社情1、我国的地势。
地形和气候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
我国的主要地形有:山岭、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底的盆地。
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为我国最长的、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我国的气象灾害最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低温冷冻、雪灾、冻雨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IV级(一般)III级(较重)II级(严重)I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2、我国的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3位。
但是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
水害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之后,居世界第6位。
但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年占有量约为世界均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矿产资源: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我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
目前,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
能源以地热、水能、太阳辐射能、煤、石油、天然气为主。
我国的地热资源很丰富,已经发现的温泉有2000多处。
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金)。
青藏高原日照时间及辐射量均居全国之冠。
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各地每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80~220千卡/平方厘米。
考点一:我国的国土概况中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第4位为美国。
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止,长达22000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我国陆地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山区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呈不等边三角形。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东南多盐湖沼泽。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红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此外,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米)。
三大平原:我国地势平坦、面积辽阔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
岛屿与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的湖区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们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黄河为亚洲第二大河。
我国的河流总长度达226800公里,径流总量约为26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6.8%。
中国国情(一)国土与资源概况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中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大半个中国都受季风气候影响。
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
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75.2%),水力居次(22.4%),油气为辅(2.4%)。
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
就省区而言,北方大多数省份以煤炭为主,而南方一些省份则以水力资源为主。
在省内能源结构中水力比重在80%以上的有西藏、浙江、湖北、四川、福建,50%~80%的有广西、广东、青海、江西、湖南和云南。
能源资源结构具有综合性特色的省份很少,但油资源占相当比重(超过10%)的有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和京津冀(二)我国的人口与民族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1/5。
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1/3。
预计在“十二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十一五”年均净增480万提高到“十二五”的800万左右,在2015年总量将突破2亿。
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平衡,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国土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到全国的94.4%;而面积超过国土一半的西北地区,人口只占全国的 5.6%。
我国人口的构成特点是农业人口占人口的比重大,但在工业化进程中,大批农村人口将逐步转变成城镇人口。
预计在“十二五”时期,城镇人口将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城乡人口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
国情简介1、GDP年均增长8.1% ,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1952年至2008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3位。
2、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
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
3、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2.5亿减为1479万,减贫成效显著。
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4、财政收入增长1104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亿元,到1999年达到11444亿元。
进入新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台阶,2009年达到68477亿元,比1950年增长1104倍。
5、粮食产量增长3.7倍,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
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69倍,达到53082万吨;2008年猪牛羊肉类产量达到5337万吨,而1952年只有339万吨。
6、粗钢年产从16万吨到5亿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2009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粗钢产量由16万吨增长到5.678亿吨,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405万吨。
我国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根据联合国资料,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
7、对外贸易增长2500倍,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年贸易额约为10亿美元;到2009年,我国日均贸易额就达70亿美元,60年间我国年贸易额猛增2500倍。
国情、省情和藏区基本情况和民风民俗(一)我国国情1、国土面积、人口与民族陆地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共约960万平方公里。
在清朝前夕约1300万平方公里。
中国所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20张)为300万平方公里(包括九段线以内的所有海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包括渤海、部分黄海、部分东海、部分南海和可以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共约470万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为领土和领海以上35KM(航空器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现为35KM)的空域,共约1430万平方公里。
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23个省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吉林省(省会长春)、辽宁省(省会沈阳)、江西省(省会南昌)、江苏省(省会南京)、山东省(省会济南)、安徽省(省会合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河南省(省会郑州)、湖北省(省会武汉)、湖南省(省会长沙)、陕西省(省会西安)、山西省(省会太原)、四川省(省会成都)、青海省(省会西宁)、海南省(省会海口)、广东省(省会广州)、贵州省(省会贵阳)、浙江省(省会杭州)、福建省(省会福州)、台湾省(省会台北)、甘肃省(省会兰州)、云南省(省会昆明)。
根据2011年4月28日国新办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1)号令,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此次普查全国登记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现已军人的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总人口为:709760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总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总人口为:23162123人。
中国56个民族:汉族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僳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2、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3、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