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95
中药制剂新技术及应用中药制剂新技术及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制剂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下面将从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及疗效、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改善中药制剂稳定性和制剂工艺优化等方面,介绍一些中药制剂的新技术及应用。
首先,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及疗效是中药制剂新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中药制剂采用简单的炮制工艺,存在炮制时间长、成分不均匀等问题。
因此,精细化炮制技术的应用成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
精细化炮制技术包括微波炮制、超声波炮制、纳米炮制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炮制时间和温度,提高炮制效率和均匀度,从而增强中药制剂的质量及疗效。
其次,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是中药制剂新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往往较低,部分成分难以吸收利用。
为了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一些新技术被应用于中药制剂研发中。
其中,载体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中药活性成分包裹在载体中,可以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增加生物利用度。
此外,还有酯酶抑制剂技术、微小肽技术等。
再次,改善中药制剂稳定性也是中药制剂新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
中药制剂往往容易受到光、氧、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活性成分的降解和变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药制剂的新技术应用相继出现。
其中,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改善中。
纳米技术通过将中药活性成分粉碎至纳米级别,使其分散均匀,增加稳定性和溶解度,从而增强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最后,制剂工艺优化也是中药制剂新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
传统中药制剂加工过程繁琐、效率低下,存在大量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新技术被用于中药制剂工艺的优化。
例如Spray drying(喷雾干燥)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超临界流体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能够提高制剂工艺的效率,减少浪费,降低制剂成本。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新技术及应用主要包括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及疗效、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改善中药制剂稳定性和制剂工艺优化等方面。
中药制剂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草药进行提取、加工、制造而成的药物剂型。
中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用法方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制剂的研发与创新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药制剂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些新技术和技术趋势。
首先,中药制剂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药制剂在利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研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草药进行分析与研究。
这使得中药制剂研发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
同时,中药制剂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包括口服制剂(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等)、外用制剂(如贴剂、膏剂、丹药等)、注射制剂等。
此外,中药制剂还被广泛应用于个体化治疗、康复保健等领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中药制剂的新技术。
为了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和质量,许多新技术被应用于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
其中一个重要的新技术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技术。
HPLC可以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另一个新技术是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
通过基因工程,可以将中草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基因导入到其他植物或微生物中,实现高效、大规模的生产。
此外,纳米技术、微封装技术等也被应用于中药制剂的研发中,用于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最后,中药制剂的技术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中药制剂将更加注重提取纯度高、稳定性好的活性成分。
借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中药制剂的研发将实现高效、定向的新药开发。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继续开发新的制剂技术,如籁声技术、药理技术、制剂工艺的提升等,以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总之,中药制剂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中药制剂的研发与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中药制剂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药物选择。
第16卷第4期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Vol.16N o.4 1996年 J OURN A L OF H U N A N CO LL E GE O F T RA DI T I ON A L CH I N E SE M ED I CI N E 1996中药制剂的提取方法、工艺及新技术的研究进展王炜 罗杰英 杜方麓(药学分院 410004)提要 中药提取对于保障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临床疗效最为关键。
该文概述了近10年中药制剂所采用的提取方法、工艺、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主题词 中药制剂学 制药工艺 (中医)/方法 提取是以药材原料中分离有效成份的单元操作,直接关系到产成品有效成份的含量,影响内在质量、临床疗效、经济效益及GM P的实施[1]。
本文就近10年来中药制剂所采用的提取方法、工艺及新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提取方法研究中药提取的基本方法为浸渍法(常温浸渍法、温浸法、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
其中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符合传统习惯的方法。
有人采用98种常用中药饮片和10个不同处方,以煎出物干重为指标,对汤剂的用药量、浸出液与浸出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煎出液量为药量的15倍时,浸出率最高[1]。
尹梅对水煎煮法提取效率进行了研究,以汤剂的浸出率为指标,经测算发现传统煎药法的浸出率仅为55.5%[2]。
可见传统的汤剂煎煮法有效成份损失较多,尤其是水不溶性成份。
因此,人们在确定中药制剂的提取方法时,要针对具体处方和中药材进行实验筛选后确定,不能概用汤剂煎煮的常规方法[3,4]。
传统温浸法应用较广,然而提取效率不高、工时长。
而动态温浸法是将药材粉碎到规定的粒度,使药材与溶媒有效接触面积扩大,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恒温,用机械搅拌促进,形成药材界面内外浓度差,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快速浸提,药液保持不沸腾,避免了淀粉的过分裂解糊化,以及与水蒸汽共沸蒸馏成份的损失[5]。
故动态温浸法与传统温浸法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保存有效成份多、工时缩短、能耗降低等优点。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将西药中普遍开展的药物传输系统研究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新领域,近年来十分活跃,虽因中药成分复杂,较化学药物同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难度要大得多,但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系统此方面的基础实验研究、透皮制剂组方及现代方法系统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透皮吸收,尤其在透皮促进剂作用下效果更好。
通过用HPLC对透皮接受液中洋金花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洋金花透过蛇皮速率的影响,为筛选组方提供了依据;以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的氘标记物做示踪剂对如意金黄散黑膏进行的透皮示踪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结果。
为中药涂膜剂、膜剂、贴剂奠定理论基础。
并可配合应用传统的中医穴位理论,采用穴位透皮给药获得较好的结果。
中药微囊制剂此研究使常规中药剂型: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变得更加有效、安全、方便。
制成的微囊,根据粒径不同,可供制备多种剂型,既可解决某些剂型的质量不稳定问题,又可制备缓释及长效制剂。
如驱绦虫中草药鹤草酚片剂,崩解度及释放度均较差,为了增加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其在胃肠道中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在小肠上段特定部位与寄生虫病原体相接触,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改为复凝聚法制成微囊颗粒剂,经释放度测定、累计释药率在2小时即达高峰,在小肠上段造成高浓度,制成使药物控速在特定部位释放的新剂型。
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成功用于化学药物的定时、定向、恒速释药系统及靶向给药系统已在中药制剂中应用。
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一致,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
将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散结化淤冲剂"浸膏和氟尿嘧啶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抗癌药,加入明胶和磁微粉等制成磁性微球释药系统,该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浓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的目的。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xx年xx月xx日•中药新剂型•中药新技术•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关系•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前景及挑战目录01中药新剂型指在传统中药制剂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物剂型特点,经改进或创新后得到的具有给药途径合理、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的中药制剂。
中药新剂型传统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低、服用不便等。
因此,开发新的中药剂型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中药制剂的局限性概述1片剂23片剂具有剂量准确、服用方便、稳定性好等优点。
特点根据制备方法和药物性质的不同,片剂可分为压制片、包衣片、咀嚼片、分散片等。
分类片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适用于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消化系统疾病等。
应用范围胶囊剂具有药物稳定性好、剂量准确、口感好等优点。
胶囊剂特点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
硬胶囊由胶囊壳和填充物组成,软胶囊则由胶囊壳和内部的液体制成。
分类胶囊剂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
应用范围丸剂特点丸剂具有药效持久、口感好等优点。
分类丸剂可分为蜜丸、水丸、浓缩丸等。
蜜丸是指将药物与蜂蜜混合制成的丸剂,水丸是指将药物与水混合制成的丸剂,浓缩丸则是指将药物浓缩后制成的丸剂。
应用范围丸剂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如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
02中药新技术中药新技术的定义中药新技术是指在传统中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性地改进或提高中药的制备工艺、增加中药的功效、提高中药的疗效或开发出新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中药新技术的分类中药新技术主要包括中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中药超声提取技术、中药膜分离技术等。
概述定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如高渗透能力和高溶解能力,来提取和分离混合物中的目标组分。
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可以用于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振动能量来加速目标组分的溶解和扩散的提取技术。
中草药所含成分⼗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为了提⾼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限度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效成分及有毒成分。
因此,中草药提取对于提⾼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最为重要。
但常⽤的提取⽅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在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效成分⽅⾯,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周期长、⼯序多。
提取率不⾼等缺点。
近10年来,在中药提取⽅⾯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法,些新技术和⽅法的应⽤,使得中草药提取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能达到提⾼有效成分的收率和纯度的⽬的。
本⽂就这⽅⾯作⼀综述。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CFEFE)是以超临界流体(简称SC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随压⼒和温度的改变⽽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这种SC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
常⽤的SCF为CO。
,因为CO。
⽆毒,不易燃易爆,价廉,有较低的临界压⼒和温度,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超临界CO。
萃取法与传统提取⽅法相⽐,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有机溶剂残留,产品纯度⾼,操作简单,节能。
廖周坤等⽤不同浓度的⼄醇作夹带剂,对藏药雪灵芝进⾏了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的苹取试验,与传统溶剂萃取⼯艺相⽐较,收率分别提⾼⾄旧1.9倍和1.62倍。
何春茂、梁忠云利⽤超临界CO。
卒取技术从黄花蒿中⾰取所得的萃取物中杂质(蜡状物)含量低,青蒿素提纯精制简单,收率⾼产品质量好。
雷正杰等利⽤超临界CO。
流体萃取技术,对厚朴的有效成分进⾏萃取和分离,⾰取物为淡黄⾊膏状物,经分析该萃取物由厚朴酚等11化学成分组成,其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达46.81%和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