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孤独症谱系障碍复习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58
自闭症复习大纲概述自闭症概述关键反应训练法:PRT是一种以DTT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情景化教育系统。
PRT以游戏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关键性技能的训练,使这些技能能够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发展,进而增强自闭症儿童对外界刺激认知和行为的反应、社会环境的适应、人际互动的有效性以及自我控制和监管的能力,达到协调、平衡发展的目的。
行为功能分析:是假设幼儿之所以从事问题行为,其背后皆有目的。
一.自闭症儿童不愿与人交流,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我还记得三岁时仍然不能说话的那种挫败感。
这件事常常让我大发雷霆。
我能理解人们对我说的话,但是无法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我就像一个大结巴,很难开口说话。
...既然没有别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我只能尖叫。
”——天宝·格兰丁《用图像思考自闭症个体并不是不愿意与他人、外界交流,他们非常努力地去理解外界信息,然而由于神经功能紊乱所带来的发育障碍,一些自闭症个体不能很好地适应、融入社会,进而“被人们孤立”。
二.自闭症儿童多数都是天才?以上个体都属于自闭症天才。
他们在社会性方面表现出严重的发展迟滞;但在特定技能上表现出突出的能力或明显的天赋,如在音乐、绘画、算术和记忆力方面拥有超常能力。
事实上,自闭症群体的智商水平分布很广。
有的可能伴随严重甚至极重度的智力残疾,有的则具有天才的智力。
综合各类研究,只有10%的自闭症个体是自闭症天才。
约有75%的自闭症个体是智力障碍国内外自闭症儿童发展与教育国外自闭症研究与发展历程1943,肯纳(Leo Kanner)1944,阿斯伯格(Hans Asperger )1970,“冰箱母亲”病因假说被彻底推翻1980,DSM-Ⅲ首次将自闭症确立为一类独立的障碍1981,洛娜.温医生提出“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诊断1987,洛瓦斯发表论文,用ABA治疗自闭症儿童成功经验。
1990,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正式把自闭症列入法律保护范围。
1994,DSM-Ⅳ开始被广泛应用2000,发现了一些与自闭症有关的基因200711,联合国大会通过将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201305,DSM-Ⅴ,修订了对自闭症的诊断标准,确立ASD的定义自闭症儿童的病因相关重要理论聚焦于ASD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提出了五中有代表性的理论假设:“弱中心统合”理论“执行功能障碍”说非社会性信息加工领域“心理理论薄弱”论“社会脑”假设人际社会信息加工领域“碎镜”理论一.“执行功能障碍”说执行功能(来源于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是指与个体活动密切相关的,涉及注意、计划、预测、决策、监控等复杂的心理机能(前额皮质损伤会影响)1978年,达麻西欧和毛雷恩提出执行功能障碍: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认知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关键反应训练掌中宝》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3)1. 书籍简介 (3)2. 作者介绍 (4)二、孤独症谱系障碍概述 (5)1. 定义与特点 (6)2. 发病率与影响 (7)3. 常见问题与挑战 (8)三、关键反应训练理论介绍 (9)1. 认知行为原理 (10)2. 行为主义原理 (12)3.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2)四、关键反应训练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4)1. 以儿童为中心 (15)2. 结构化教学 (16)3. 强化与逐步减少强化 (18)4. 操作性条件作用 (20)五、关键反应训练的具体应用 (21)1. 社交技能训练 (22)a. 自我介绍 (24)b. 问候与道别 (24)c. 面对面的社交互动 (25)2. 情绪调节训练 (27)a. 情绪识别与表达 (27)b. 情绪调节技巧 (28)c. 应对挫折与压力 (29)3.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30)a. 吃饭与穿衣 (32)b. 如厕训练 (33)c. 自我管理 (34)六、实践案例分析 (35)1. 案例一 (36)2. 案例二 (37)3. 案例三 (38)七、如何在家中进行关键反应训练 (39)1. 制定训练计划 (40)2. 调整环境与材料 (41)3. 家长的角色与支持 (42)八、结语与建议 (44)1. 本书的主要观点总结 (45)2. 对家长、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建议 (46)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47)一、内容概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关键反应训练掌中宝》是一本专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及其家庭设计的早期干预指南。
本书详细阐述了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特点、诊断标准以及行为表现,并重点介绍了关键反应训练(PRT)的方法和技巧,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孤独症儿童的复杂需求。
书中首先介绍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让读者对这一障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详细阐述了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包括语言、社交、认知等方面的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常规(一)定义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孤独症为代表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的总称,而在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于2013年5月发表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ASD具有新的含义,以社会交往和社会交流缺陷以及限制性重复性行为、兴趣和活动两大核心表现为特征。
它包含DSM-IV中四种独立的障碍:孤独样障碍(孤独症)、阿斯伯格障碍、儿童瓦解性障碍及广泛性发育障碍未分类。
四种独立的障碍实际是一种障碍在两大核心特征方面不同程度的表现。
除上述核心表现外还涉及感知、认知、情感、思维、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中特异性的感知觉与认知功能障碍往往伴随患儿一生,严重阻碍发育期儿童综合能力发展。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二)病因目前病因不明,研究多集中在遗传基因、神经发育、神经生化、免疫及病毒感染等方面。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遗传学研究大多集中在基因异常方面,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是当前基因研究的热点。
认为该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疾病的发生受多个基因控制,单个基因对疾病的作用微小。
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三)临床特点刻板或重复的动作、使用物体或言语;坚持相同性,缺乏弹性地或仪式化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模式;高度受限的固定的兴趣,其强度和专注度方面是异常的:对感觉输入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或在对环境的感受方面不寻常的兴趣。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CHD8基因新发突变的孤独症谱系障碍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郑清文;詹国栋;唐春;毕欣;赵薇薇;邹小兵【摘要】目的提高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CHD8基因突变患几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存在CHD8基因突变的AS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①男,3岁3月龄,头围55.0cm(>4s),身高107.0 cm(>2 s),体重23.5 kg(>2 s).有典型的ASD表现,运动明显落后,有慢性便秘史.②提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DNA,以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 813个临床相关基因的外显子区进行测序,共检测到变异8 982个,经筛选流程筛选ASD相关的EHMT1、PCDH9、NLGN4X的错义突变,CHD8的无义突变(c.307C>T,p.Gln103*)有致病可能.Sanger测序显示患儿EHMT1、PCDH9的突变来源于父亲,NLGN4X的突变来源于母亲,患儿父母未发现CHD8的突变.③目前国外共报道了CHD8基因与神经发育障碍有关的15个重要突变;CHD8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包括ASD表现(87%)、身材高大(86%)、大头畸形(80%)、慢性便秘或间歇性腹泻(80%)、运动落后(67%)和睡眠异常(67%)等,本文病例临床表型与文献报道较为一致.结论CHD8基因是ASD重要的易感基因;ASD患儿合并大头畸形、生长过快,且有慢性便秘或间歇性腹泻时应考虑CHD8基因突变可能,可行基因检测协助诊断.【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15(010)003【总页数】6页(P216-221)【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CHD8基因;大头畸形;生长过快;二代测序技术【作者】郑清文;詹国栋;唐春;毕欣;赵薇薇;邹小兵【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630;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广州,510330;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广州,5103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630【正文语种】中文男,3岁3月龄,因“发现与人沟通少,动作笨拙1年余”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我院)。
自闭症谱系障碍PDF161110-161113神经发育障碍.pdf神经发育障碍的理论讲解一、神经发育障碍的总论神经发育障碍,顾名思义,实际上是与大脑成长发育有关的疾病,是始于儿童期的疾病。
人的大脑发育基本到21岁才会完成,而刚出生这个阶段尤其重要。
大脑发育不良容易患很多疾病。
很多人听到自闭症、多动症,感觉很抽象,好像儿童精神病,实际上是大脑发育到了一定的阶段对某些病比较易感。
这一章的代表疾病就是自闭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二、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国内叫孤独症或者孤独症谱系障碍,英文都是一样的。
这是儿童的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是1%左右,也就是说发病率接近于神经分裂症。
某种意义上,精神分裂症也是与大脑发育有关。
DSM-5中是比较相近或者相关的疾病顺序也是相邻的。
第二章就是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跟第一章紧密相连,它跟神经发育障碍非常有关。
尽管在技术层面目前不能把精神分裂症划入神经发育障碍这一章,但是已经证明跟大脑的发育有非常密切关系的一组病。
核心特征自闭症的患者在社交交往和行为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既不能跟人正常交往,行为也跟正常人不一样,是这样一组疾病,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
第一组症状是社会交往方面的。
这个社会交往的问题跟成人的社交焦虑有什么区别?表现指的是患者和他人互动非常受限。
有些正常人在社交场所跟他人交往不擅长,至少在私下里没问题,至少跟老师、同学之间相处比较好。
而自闭症的患者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非常有限的人际互动,简单说几句话,吃饭、穿衣睡觉,不想跟他人交往,只想忙活自己的事儿,这肯定不一样。
其二,除了在语言方面不想和他人互动,给人不热情的感觉,他们在行为方面也同样有这些问题。
我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通过眼神接触。
假如你跟这样的患者眼神接触,他们很快就会躲开,也就是说非语言的这部分也不想跟人互动。
其三,人跟人之间总是要相处关系了,像母子、父子、同学、同事,这类患者非常难以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孤独症智力障碍项目流程进修总结孤独症智力障碍项目流程进修总结「篇一」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读书笔记)特殊教育含义: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孤独症教育康复的介绍:孤独症儿童有“一百个孩子一百个样”之说,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是可以客观反映出每个儿童都具有自己的个性,都有不同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教育成长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身体和智力、心理上的差异。
二是可以理解为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明显,教育康复必须坚持个别教育。
孤独症教育康复是一门跨多学科(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尤其是以教育和医学康复最紧密结合的特殊教育方法学.讲教育康复就是要教育的目的、方法与医学的康复手段有机结合,突现教育的育人功能。
据国际医学权威杂志Costello报道,孤独症儿童患病率在万分之十。
但是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xx年12月,中央电视台第10套播出的科教片《牵手孤独》中这样说,在我国每出生500个孩子中就有一例为孤独症儿童。
我国目前每天出生人数为27000多人,也就是说,我国每天将有55名孤独症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
一儿童孤独症的特征及其表现孤独症儿童的疾病原因是脑部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直接后果则造成了孤独症儿童严重的心理发展滞缓(心理年龄低龄化),并由此所表现出的自信心严重缺乏,耐挫力,自制力,自控力。
自我表现能力极差,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低下。
正常儿童0-2岁:语言现象:“鹦鹉学舌”(又称“仿说”“回声”“录音回放”“答非所问”等语言现象。
行为现象:随心所欲,不惧怕危险,随时发脾气,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愿望,害怕见陌生人。
表达方式:不注意场合,会用哭、叫、闹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
在平衡、协调和控制能力方面,0-2岁正常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都比较差等。
专题17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细胞工程专题分析➢题型解读本专题是新高考中的一大考查热点,选择题和简答题均有涉及,常单独成题或与植物细胞工程对比着进行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考向分析围绕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胚胎工程等内容进行考查,且重点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和克隆动物。
➢答题技巧作答本专题时,应牢记各种技术的原理、过程,从而能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作答。
并要准确掌握住题干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迅速做出判断,所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对点训练一、单选题1.(2023·辽宁·联考三模)孤独症谱系障碍与基因S的变异有关,科研人员对猕猴的基因S进行编辑,首次获得孤独症模型猴,然后再通过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技术获得更多克隆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克隆模型猴时,利用囊胚细胞核移植比体细胞核移植更有优势B.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基中需要有糖类、氨基酸等营养条件,但无需提供气体环境C.胚胎移植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雌性个体作为受体D.为获得更多克隆猴,可以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对早期胚胎进行分割,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答案】A【详解】A、囊胚细胞的分化程度低于体细胞,囊胚细胞的全能性高于体细胞,在克隆模型猴时,利用囊胚细胞核移植比体细胞核移植更有优势,A正确;B、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基中需要有糖类、氨基酸等营养条件,同时也需提供气体环境:95%空气和5%CO2,B错误;C、胎移植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个体作为受体,C 错误;D、为获得更多克隆猴,可以采用分割针或分割刀对早期胚胎进行分割,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D错误。
故选A。
2.S蛋白是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其通过识别人体肺泡细胞表面的ACF2蛋白并与之结合,进而侵染细胞。
研究人员制备了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阻止病毒侵入受体细胞,如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