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葡萄沟(1)
- 格式:pdf
- 大小:161.93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
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那里盛产水果。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权宽浮,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教案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
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
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1葡萄沟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第11课《葡萄沟》中进行学习。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的第一课时,重点描述了葡萄沟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以及葡萄架下的欢聚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感受葡萄沟的美丽景色。
3. 使学生了解葡萄沟的风土人情,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藤蔓”、“硕果”等。
教学重点:葡萄沟的风光描绘和民俗风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挂图:展示葡萄沟的美丽景色。
2. 生字卡片:便于学生认读生字。
3. 作业本:记录随堂练习和作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葡萄沟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3.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葡萄沟的美丽景色。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美句,如“葡萄架下,绿叶成荫”,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6. 分组讨论:讨论葡萄沟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葡萄沟2. 生字词:藤蔓、硕果、绿叶、成荫等。
3. 重点句子:葡萄架下,绿叶成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答案:(1)藤蔓、硕果、绿叶、成荫等。
(2)例句:葡萄沟的葡萄硕果累累,绿叶成荫。
(3)课文主要描述了葡萄沟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以及葡萄架下的欢聚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在表达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眼中的家乡美景,下节课分享。
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学会表达和欣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葡萄沟教案第一课时(共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葡萄沟教案第一课时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10、葡萄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留”、“密”、“蜜”等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看看,那里的葡萄非常甜,特别出名。
小朋友们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吗?板书课题二、认读生字1、齐读生字2、四人小组合作认读3、交流认字方法减偏旁:语→吾加偏旁:勾→沟、周→碉、保→堡换偏旁:谁/难→维猜谜语:梯:弟弟站在木头边上够:多说一句就够了4、指名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5、读词语,巩固认字情况6、讲解多音字“钉”三、初读课文1、逐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范读文中的长句子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3、指名回答: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四、指导写字上下结构:蜜vs密,注意一撇吾vs语,减偏旁季vs李,换偏旁(禾字要写扁)留,注意有一点杏左右结构:够,注意“多”是上下结构坡vs波(bo)钉vs打沟篇2一、教学目标:1、会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写四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3、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识字,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难点:感悟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有一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被称作水果之乡,同学们想不想到那里游览一下?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游览这个美丽的地方——葡萄沟。
(板书10.葡萄沟)3、通过地图,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葡萄沟》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课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教材分析课文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写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颜色鲜、味道甜,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收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国幅员辽阔,有非常多的风景区,上一节课老师领同学们到台湾的日月潭游览了一番,哪个同学能从地图中把他找到呀?/cnstatic/map/chinamap.html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另外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玩好不好,同学们知道是哪个地方吗?(葡萄沟)2、让同学们伸出小手指头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跟视频朗读,/v/b/72444435-2564765790.html,让同学们思考你了解了些什么。
三、识字写字1、小组长出示生字卡片,小组内考察通过,老师适时指导。
2、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
去掉拼音在读,开火车读。
四、精读课文,理解深化1、找出概括全文的那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师相机提句:“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可以写写自己的想法。
3、小组内交流感悟。
4、全班交流。
(按照同学们找的相关句子相机教学。
)(1)第一自然段,葡萄沟第一好:葡萄沟水果多。
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我们就赶快去葡萄园看一看吧! /photo.asp?wd=葡萄沟课件出示第三句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篇一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那里出产水果。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晾房里制成葡萄干。
晾房修在山坡上,样子有点儿像碉堡。
晾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有许多木架子。
人们把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使水分蒸发,晾成葡萄干。
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
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
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背诵第2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
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10.葡萄沟(第一课时)使用范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作者:单位:撰稿时间:教材分析:《葡萄沟》是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的第10课,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
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
新疆对他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的地方。
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
而且他们第一次接触按时间顺序写的课文,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说明:一、体现重点,突破难点。
本单元训练目标是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先标出时间的词,读一读,说一说这种写法的好处,再让孩子们按时间顺序说一说家乡的水果。
这样一个有坡度的设计降低了难度,以求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力求创新。
在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一段一段进行教学,初读课文后在孩子们的体会中引出最后一段。
以这一中心段展开随孩子们反馈进行板块式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堂教学,以读为本。
阅读课应该是书声琅琅的。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
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和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深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
四、多媒体运用,时空链接。
由于地域的差别,小朋友对新疆是遥远陌生的,单纯的文字引不起他们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把葡萄沟的美景带到课堂上,让孩子身临其境,学起来自然也是兴味盎然了。
五、课外拓展,扎实有效。
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背诵是一种积累,模仿着写是一种升华。
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家乡的一种水果。
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沟、疆、鲁、番、蜜、梯、维、吾”八个生字。
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及教案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及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及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那里出产水果。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晾房里制成葡萄干。
晾房修在山坡上,样子有点儿像碉堡。
晾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有许多木架子。
人们把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使水分蒸发,晾成葡萄干。
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习目标:1、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音乐熏染气氛,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
(板书:葡萄沟)2、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3、书写“沟”字。
二、自主初读。
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gàn)干活(fēn)分开(dīng)钉子(hào)好客(gān)葡萄干(fèn)水分(dìng)钉着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1.葡萄沟(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的学习:学生们需要掌握“沟、葡、萄”等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朗读与理解:学生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句子理解与表达:学生们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学会运用类似的句式进行表达。
4. 课文内容分析: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会运用类似的句式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生字新词的学习、朗读与理解、句子理解与表达。
教学难点主要是课文内容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新词、句子表达等。
2. 课文原文:供学生们朗读和阅读。
3. 生字卡片:帮助学生们巩固生字学习。
4. 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用于小组讨论和分享。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课件展示葡萄沟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生字新词学习:学生们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教师重点讲解,让学生们掌握。
3. 朗读与理解:学生们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大意。
4. 句子理解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重点句子,让学生们学会运用类似的句式进行表达。
5. 课文内容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葡萄沟生字新词:沟、葡、萄、生产、水果、飘香、热情好客、景色句子表达:这里的葡萄(颜色、味道、产量)课文内容分析:描写手法、作者喜爱之情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类似的句式表达一下葡萄沟的美景。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葡萄沟新疆的吐鲁番,盛产葡萄。
那里有一条长长的葡萄沟,沟里种满了葡萄。
葡萄沟里的葡萄,品种很多,有玫瑰香、白葡萄、无核白、红地球……各种各样的葡萄,颜色鲜艳,味道香甜,让人垂涎欲滴。
秋天到了,葡萄成熟了。
一串串紫色的、绿色的、黄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闪闪发光。
人们把成熟的葡萄,摘下来,装进筐里,运到集市上去卖。
葡萄沟的葡萄,远近闻名,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品尝美味的葡萄。
二、教学目标1.认识“沟、产、种、鲜、垂、欲、滴、串、晶、莹、闪、光、摘、筐、运、市、闻、名、观、光、尝”等18个生字,会写“沟、产、种、鲜、垂、欲、滴、串、晶、莹、摘、筐、运、市”等1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了解吐鲁番盛产葡萄,并能说出葡萄沟的葡萄的特点。
4.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葡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吐鲁番盛产葡萄,并能说出葡萄沟的葡萄特点。
难点:1.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葡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实物葡萄。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吐鲁番葡萄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出示图片:美丽的葡萄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葡萄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葡萄的课文——《葡萄沟》。
(2)板书课题:葡萄沟2.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 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讲解生字的笔顺和结构。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4. 理解词语(1)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词语的含义,并引导学生造句。
5. 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
(2)指名朗读课文,并进行评价。
10葡萄沟(1)
一、看拼音写词语。
qiū jì liú xià xìnɡ zi mào mì mì táo
()()()()()
Shān pō dā jiàn cǎi zhāi tiě dīnɡ shān ɡōu
()()()()()
nénɡɡòu wéi wú ěr zú
()()
二、选字填空
密蜜
()枣茂()蜂()甜()
()切紧()保()浓()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枝叶()的葡萄
()的凉棚()的老乡
()的葡萄干()的沙果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到了(),葡萄()挂在()底下,有()的、()的、()的、()的、()的,(),美丽极了。
2.葡萄沟的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成熟了。
五、读一读、想一想、回答问题
葡萄沟(节选)
葡萄种在山坡上。
茂密的枝叶(向像)四面展开,就(向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
2、将文中画线词语“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
3、选文描写了葡萄沟,着重写了它的。
葡萄沟二年级课文葡萄沟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二年级《葡萄沟》课文原文作者是权宽浮。
本文形象地介绍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不知道大家对这篇课文的了解有多少?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演员为大家整编的葡萄沟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篇一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那里盛产水果。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较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较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权宽浮,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教学反思篇二《葡萄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
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一、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欣赏课文动画,使抽象变具体,使静止变活动,使教材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课文动画,把声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变�二、欣赏图片,让学生进入葡萄沟,畅游葡萄沟,尽情欣赏葡萄沟的景色,了解葡萄沟的特产,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喜爱那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向往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
《葡萄沟》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写四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一,其次自然段。
3、相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加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识字,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难点:感悟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四、课前打算: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有一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被称作水果之乡,同学们想不想到那里巡游一下?今日,就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去巡游这个漂亮的地方葡萄沟。
〔板书10.葡萄沟〕3、通过地图,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二、初读识字、词1、地图告知了我们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同学们很想了解葡萄沟的更多状况。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相识的字自己想方法解决。
2、同学们,葡萄沟的老乡听说咱们要去那里,是特别地欢送我们。
先要闯一道字词关,只有顺当过关,才能去那里游玩,大家有信念吗?检查字、词驾驭状况〔指名领读开火车读〕〔注:先出示11个生字,再出示词语:葡萄沟、新疆、吐鲁番、蜜桃、梯田、维吾尔族、不够、碉堡、杏子、秋季、山坡、钉子、茂密、摘下、留着、搭起〕三、学习第一小节1、我们轻松过关,起先启程了。
同学们,据教师了解,葡萄沟除了生产葡萄之外,还生产其他许多水果呢?不信,你赶快读一读第一小节吧?2、沟通: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3、指导朗读,感受对葡萄的宠爱之情及葡萄沟的瓜果飘香。
那里出产这么多的水果,人们心里必须特别开心,能不能读出人们的开心心情。
引导学生说说体会到葡萄的多。
4、师引读:五月有七八月份有到了九十月份5、齐读第一小节。
既然新疆的人们最宠爱的是葡萄园,那我们也赶快进入葡萄园去看看吧!四、学习其次小节过渡:这么多的水果逗人宠爱,但人们最喜爱还是那里的葡萄。
请和教师一起到葡萄园去看看,看葡萄长在哪里,长得怎么样?谁来读读课文其次自然段。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葡萄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葡萄沟是个生产水果的好地方,人民也热情好客。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线六字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
1.第一遍读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1.读文标自然段。
2.再读课文后圈出生字,对照拼音把每个生字读三遍,口头组词。
2.读文圈生字,反复读,口头组词。
3.第三遍读文,画出带有生子的词语,
并把每个词语多读几遍,试着用词说话,
3.读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
4.自己识记课后生字,并给它们找一找
行近字。
记生字,找行近字。
查
一‘引入新课
猜谜引出谜语: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
1. 齐读课题
课题: 10 葡萄沟 .
备课教师: 王慧琴 修改教师:
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1.同学们,喜欢吃葡萄吗?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想去那儿看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游览一番,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板书课题
2.播放课件。
师:看到这么诱人的葡萄,你想些什么呢?猜谜语
2.欣赏葡萄沟美景
3.学生发言
二、检查预习
1.教师巡视、检查预习情况
2.教师组织查读生字、生词认读。
用词
语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自由拼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出示词语:
葡萄新疆吐鲁番盛产茂密一大串暗红搭起凉棚吃个够维吾尔族
自由读读;指名小老师带读;难读词开火车读;随机抽读。
3.及时正音、领读—开火车读。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随机纠错,并强化练习部分难读句段。
(1).出示难读句子指名读。
(2)小组内互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指名读。
(每人一个自然段)5.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写会的生字,自1.自由读文,巩固预习带拼音的字
2.出示生字,自由认读3.出示词语,自由读
4.再读文,巩固生字词语,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
2.自由读全文,要求读通顺
3.小组练读,比一比谁读得流利。
1.观察结构、占格
由认读——开火车读。
(2)自由识记字形,指名交流。
(3)指导书写,强调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4)学生练写后选代表的字实物投影展示,评价。
2.组词说话
3.书空、练写
1.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2.那句话写的最好做上批注。
3.老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自由读文学习,适时圈画批注。
教学开始,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字词教学,通过反复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生字词,同时在文本中学习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线
六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1.课件出示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葡萄沟给你留下了
什么印象?1.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
3.指名回答
品 1.师:课文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谁想把你的读书感受与我们大家分享
一下?
3.第一自然段。
(说话训练)
教师引导:从水果多感受到葡萄沟真是
个好地方。
”
都有哪些水果能给大家读读吗?
4.第二自然段(看图对比学习,对比朗读。
)
引导学生读二自然段,你从哪些感受到葡萄多?
出示句子,
(1)出示句子: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2)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低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美丽极了。
5.有谁喜欢秋季的葡萄沟的?(词语积累)
出示句子:
(3)自由读
(4)小朋友,你感受到了什么?
哪个词语看出来?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理解“五光十色”
我们来给五光十色换个词。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看一看行不行?1.边读边用笔画下来有关的词.句.段。
2.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
3.学生读文
4.读文,圈画出相关语句
5.说喜欢的原因
6.感情朗读
7.学生谈感受。
8.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8.用"~~~~"标出写颜色的词语。
9.用“五光十色”说话
学生读句子
10.谈体会
为什么课文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读一读看。
老师再带小朋友去葡萄沟看一看。
出示各种图片,感受五光十色的美。
5)读最后一句话:
你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小朋友,你们吃过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吗?好吃吗?
老师知道啊。
葡萄沟不但葡萄好吃,而且还有很多被制成美味的葡萄干呢。
学习第3段。
(读中感悟,训练说话能1)请小朋友默读一下课文的第3段,
2)葡萄干是怎么做成的?
填空练习:(插入原文,补充阅
(架),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掉,就成了葡萄干。
这里生产的葡萄(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晾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惊奇,于是就到处拜师求教,回去后也学着用这种方法晾制葡萄干,结果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11.自由读指名回答
学生填空
学生认真听讲。
谈想法。
干热多风的独特的自然条件。
只有我们
中国吐鲁番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
叫的葡萄干。
听到这个消息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葡萄沟很好。
)
指名读全文。
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自由练习背——指名背——集
体背诵
学生汇报(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特产。
)
gān gán)
)净葡萄干()干()部
hào hǎo)
)人好()吃好()客
fēn fěn)
)分()开本分()
zhòng zhǒng)
)田撒种()种()子
生:动笔完成
热情有名
公园里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
我()地请客人坐下。
上海的电视塔很()
五光十色:
热情好客:
教后反思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我问了一个问题,“五光十色”能不能换作“五颜六色”。
有些学生是觉得“五颜六色”是可以用的。
当时我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带到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下,再通过图片的观察,学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贴切的了。
这样,渗透一个写作的方法,有时候同时可以用多个词语,这时候就要选择一个最贴切。
板书设计:
葡萄沟
葡萄五光十色
好地方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闻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