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4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及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能说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4.通过我国古代湿法冶金术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镁带、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铜能跟氧气反应,镁与盐酸、硫酸反应等事实,但这些知识是零碎不系统的。
本节课应从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入手,使学生对不同的金属化学活泼性不同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金属在水溶液中与酸或盐反应的情况,归纳其活动性规律。
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判断金属与酸或盐溶液能否反应。
教学媒体:铝粉、铁丝、铜丝、铝片、锌片、盐酸、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滤纸、坩埚钳、酒精灯、试管等。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复习)许多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镁与氧气的反应②铁与氧气的反应③铜与氧气的反应(活动天地)铝粉的燃烧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共享)分析哪些原因可以导致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引导)很多金属不仅可以跟氧气反应,还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镁与盐酸的反应②锌与硫酸的反应(实验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下列问题:①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②比较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强到弱排列。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1.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金属的定义,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强调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提取方法。
1.2 金属的电子结构解释金属原子内部的电子结构,的自由电子概念。
说明自由电子在金属中的运动与导电性。
第二章:金属的氧化与还原2.1 金属的氧化介绍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氧化物的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氧化反应。
2.2 金属的还原解释金属的还原性,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夺取氧原子还原成金属。
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1 金属的腐蚀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如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
介绍金属腐蚀的常见形式,如锈蚀、氧化层等。
3.2 金属的防护介绍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等。
强调金属防腐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第四章:金属的反应性与合金4.1 金属的反应性介绍金属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如金属与酸、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反应性。
4.2 合金的性质与应用解释合金的定义,合金的组成与特点。
介绍合金的性质,如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
强调合金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提炼5.1 金属的冶炼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如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
解释各种冶炼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5.2 金属的提炼与精炼介绍金属提炼与精炼的过程和方法。
强调提炼与精炼在获得高纯度金属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6.1 电化学腐蚀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原理。
解释原电池的形成和电化学腐蚀的过程。
6.2 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讨论金属电化学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如电解质浓度、温度、金属的表面积等。
6.3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介绍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如牺牲阳极保护法、阴极保护法、涂层保护法等。
分析各种防护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第七章:金属的催化作用7.1 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解释催化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泼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泼性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泼性的比较,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现象。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本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铜、锌、铝等金属样品,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安全措施:佩戴实验安全帽,手套,注意事项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演示铁在氧气中燃烧,铜在空气中氧化,引导学生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3. 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演示铁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引导学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演示铜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5. 金属活泼性的比较: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金属的化学性质,强调金属活泼性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8. 板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 金属活泼性的比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法和问题驱动法,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金属的化学反应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6.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响。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响。
3.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响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响的概念。
2. 认识局部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响,与盐酸、稀硫酸反响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课后习题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 >Fe >Cu板书设计:6.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响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响,铜铁常温下反响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响。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响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响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响的剧烈程度不同。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置换反响的应用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并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酸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和归纳,感悟比照、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