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 格式:doc
- 大小:310.00 KB
- 文档页数:22
目:中间站设计业:铁道运输级:名: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导教师语绩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1.1设计目的1.2设计资料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2.2 确定站型2.3 确定客运设备2.3.1 旅客站房布置2.3.2 旅客站台布置2.3.3 跨线设备2.4 确定货运设备2.4.1 仓库2.4.2 货物站台2.4.3 堆放场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2.6 货场平面计算2.6.1货场布置图种类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9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第三章平面设计3.1 确定设计线间距.2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3 坐标计算3.4 线路有效长3.4.1 定义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6 道岔数量确定.7确定铺轨长度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1章绪论.1设计目的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
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按照设计要求,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
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
包括各类线路,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信号机的布置,警冲标的布置,轨道绝缘的设置。
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2设计资料次课程设计为彭山站,车站中心坐标为成昆线K076K+884处。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说明1. 基本要求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应根据当地情况和铁路交通需求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运行效率和旅客满意度。
2. 站场布局(1)站场规模站场规模应根据当地的人口、物流需求以及火车经过站点的频率等因素加以考虑。
一个较小的站点可能只需要一条月台和一条侧线,而较大的站点可能需要多条月台和多条侧线。
(2)站台设施站台通常为长方形,其长度应当足够满足旅客乘降车的需求。
站台的高度应根据停靠的火车的高度确定。
另外,站台还应设置旅客候车室、候车座椅、垃圾箱、洗手间等设施。
(3)道岔设计道岔是站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们将列车引入站场并将列车从站场送出。
道岔应安装在站场的尽头,以便列车在进站和出站时能够方便地切换。
此外,道岔应设置在站台和侧线之间,以允许列车停靠在侧线上。
(4)侧线设计侧线是单线铁路站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用于让列车停靠,以便让其他列车通过站场。
侧线数量应根据列车交通流量和工作负荷而定。
(5)列车驶入和驶出站场的程序列车进入站场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减速、切换到侧线、停车等步骤。
出站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程序,包括加速、切换到主线、离开站场等步骤。
3. 安全措施(1)信号设备站场中必须安装信号设备,以指示列车行进的路线和速度。
信号设备应尽可能地保证安全,并且要注意维护和更新。
(2)道岔控制器道岔控制器用于控制道岔的切换,它必须安装在站场中心。
(3)信号平台信号平台用于监控站场内列车的行驶情况。
它应一直保持通畅,以便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响应。
4. 环境影响评估设计站场时,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了解新站点可能对附近环境和居民带来的影响。
评估应包括噪声、震动、气味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当地需求并保证安全、高效的铁路交通。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划和实施。
货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要求1目的:①掌握铁路货场内部规划设计的原则,②掌握确定影响货场装卸线、到发线作业能力的因素,③掌握确定货场内仓库、堆场的面积计算公式。
2要求:课程设计必须按时完成,并提交下列文件:①分析材料,确定货场配置图②确定货场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和数量③绘制货场平面图,货场比例尺平面图(1:2000)④编制设计说明书二、设计资料1货场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1、货场在站内的布置应保证取送车及管理的便利,且不妨碍车站的发展。
2、货场的布置要便于为托运人、收货人服务,放便进出货搬运,与城市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3、货场布置要适应货场作业机械化的需要。
4、要有足够的场地布置各项设备,并考虑货场的远期发展。
5、货场内各项设备的布置应力求紧凑合理,并考虑作业的流水性,保证货场道路畅通。
如需改建货场,应充分利用既有设备以减少工程投资。
6、应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并符合消防、安全和卫生要求。
2、货场配置图及其选择尽头式货场布置图型适于大、中型综合货场及运量较大并配有调机的货场采用。
ab通过式货场布置图型适于货运量大、品种单一、城市规划和地形条件允许的专业性货场,或者是货运量不大,由本务机车担当调车作业的中间站货场。
混合式货场布置图型一般均为中间站货场采用。
一般情况下,大、中型货场采用尽头式布置比较合适,货运量较小的中间站货场可采用通过式或混合式布置。
如无特殊要求和足够的根据时,大、中型货场不宜采用通过式。
3、货区划分及其相互配置的原则1、成件包装货区应远离散堆装货区,以避免被散装货物灰尘所污染,并最好设在货场上风向和靠近城市一侧。
2、集装箱货区应靠近长大笨重货区,以便集中管理和共用装卸机械,提高装卸机械的使用效率。
集装箱及长大笨重货区可布置在成件包装货区和散堆装货区之间,起隔离作用。
3、散堆装货区最好布置在货场的下风方向及远离市区的一侧,应和成件包装货区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以保证货场内的整洁。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项目概述铁路站场及枢纽是铁路运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本课程设计将要求学生设计一个铁路站场及枢纽,并使用模拟软件进行仿真。
项目要求:•设计一个具有站前、车站、站后三个功能区的铁路站场•车站内包括至少两个站台,配备停靠、换乘和出发的功能•书写详细的站场设计规划书,包括选址、站场分布、轨道布置等•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设计的可行性•详细记录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完整的课程报告站场设计规划书站场选址本站场位于城市的东南部,紧邻市绕城高速公路,方便乘客前往。
通过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相接即可实现与市区的快速连接。
功能区划分本站场将分为站前、车站、站后三个区域。
站前区是指以站场为中心,往外500米的范围,主要包括车站周边的道路、停车场、公交站等设施。
在本设计中,站前区包括:•候车厅: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等候候车,配备餐厅、商店等生活设施•停车场:面积4000平方米,可容纳200辆汽车和50辆自行车,配备充电设施和保安监控•公交站:面积200平方米,可容纳5辆公交车,方便乘客前往市区各个区域车站区车站区是指站场内的主体区域,包括停车轨道、站台、货物区和配套设施等。
在本设计中,车站区包括:•站台:共有两个站台,长度分别为400米和300米,宽度为5米,其中一个站台设置换乘功能•停车轨道:共有5条停车轨道,可容纳15节客车同时停靠,其中3条轨道为直通轨道,2条为缓冲轨道•货物区:货物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用于装载和卸载货物,配备货物起重机和升降设备•配套设施:包括洗手间、安检口、售票处等站后区是指离开车站区域后,向外延伸的铁路轨道区。
在本设计中,站后区包括:•联络线:连接站站区和站后区的轨道,用于过路调车和列车编组等操作•立交桥: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交叉,需要建造跨越高速公路的立交桥轨道布置及信号系统本站场的轨道布置包括停车轨道、联络线和立交桥等。
TONGJI UNIVERSITY《站场与枢纽》项目设计报告项目名称K站比例尺图成员学院(系)专业交通运输完成日期2010年12月19日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列流图如下:乙甲10+20+4+310+20+4+310+20+4+310+20+4+32.确定车站配置图1)车站类型的确定 双线横列式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 第二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 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数量列车换算对数:10×0.5+20×1+4×2+3×2=39(对) 设置6条到发线 2)客运设备设计上、下行各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 3)机车走行线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20+4+3+20+4+3+2+2=58>36 应设置1条机车走行线 4)机待线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 5)机车出入段线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2+10+20+4×2+3×2+2×2+2×2×2=100>60应设置出、入段线各1条 6)调车线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 设置4条调车线 7)牵出线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 设置2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1条 2. 咽喉设计1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 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 ①确定线间距离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6.5m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隔开布置,线间距未加宽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旅列+直通+区段+摘挂按书中要求确定各道岔号数查表确定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查表确定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查表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考虑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380mm)等因素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平行错移,查表求解坐标值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左端:569.916m右端:500.436m⑦确定车站全长L 全=l左咽+l效+l右咽=569.916+500.436+850=1920.35<1950符合要求3. 车站比例尺平面图(比例尺1:1000)见附图(略去中部直线部分)第三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1.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 (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利用率计算法)1)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3)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T=n 中t 中+ n`中t`中+n 解t 解+n 机t 机+Σt 固+Σt 其他=2184任务书中没有提及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在此省去 4)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K=(T-Σt 固)/(1440M-Σt 固)(1-r 空) K1=0.45 K2=0.635)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 N ⅰ=n ⅰ/K分别按方向别到发场别计算到发线Ⅱ的通过能力:11.1+33.3+33.3+11.1=88.8列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84.3+88.8=173.1列(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1)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详见附图)3)按方向别计算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A方向货物列车发车能力:N货发A=64.5+21.2=85.7N接=55.5+46.6=102.1列N发=34.5+24.4=58.9列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计算未对B端咽喉进行计算,但根据一般同类型车站的情况来看,咽喉区的受控点主要在机务段一端,因此,这样的求解方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也是可以采信的。
题目:区段站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姓名:学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绪论第一章原始资料第二章选择车站原则性布置图2。
1 选择车站原则性配置图2。
1。
1车站类型的确定2。
1.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第三章各项设备的设计、计算3.1 确定货物运转设备3.1。
1 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确定3。
1.2牵出线数目的确定3。
1.3调车线数目的确定3.1.4机走线、机待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的确定3.2客运设备的确定3。
2。
1旅客列车到发线数目的确定3.2。
2站台数目、长度、宽度及横越设备的确定第四章车站工作组织简述,即简要说明接发客、货列车及其他作业的方法第五章到发线及咽喉道岔通过能力的计算5.1 咽喉设计5。
1.1确定每一咽喉区作业项目5.1.2根据确定的设备数量绘制咽喉区布置详图5。
1.3检查各项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5。
2车站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的计算5.2。
1确定股道间距5.2.2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距离5.2。
3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5.2。
4确定个别股道的连接尺寸5.2.5计算车站咽喉长度5。
2.6计算到发线有效长5。
3车站通过能力计算5.3.1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5.3。
2咽喉道岔组确定5。
4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5.4.1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5.4.2到发线总占用时间的计算5.5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5.6 绘制CAD平面详图第一章分析原始资料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区段站设计。
必须确定区段站的站型、运输设备的设计以及平面坐标计算,结合车站的现有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满足运输需求的区段站布置图,达到要求的通过能力,合理的运用设备,使工程造价达到最优.设计车站为曲靖站,为横列式区段站,衔接昆明和贵阳两个方向,区段为单线区段,车站共有1条正线,5条到发线,4条调车线,1条机走线,2条牵出线,位于两端.北牵为驼峰牵出线,负责车列的解体工作,南牵负责编组。
题目:中间站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姓名:学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1.1设计目的1.2设计资料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2.2 确定站型2.3 确定客运设备2.3.1 旅客站房布置2.3.2 旅客站台布置2.3.3 跨线设备2.4 确定货运设备2.4.1 仓库2.4.2 货物站台2.4.3 堆放场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2.6 货场平面计算2.6.1货场布置图种类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2.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2.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2.9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第三章平面设计3.1 确定设计线间距3.2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3.3 坐标计算3.4 线路有效长3.4.1 定义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3.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3.6 道岔数量确定3.7确定铺轨长度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第1章绪论1.1设计目的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
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按照设计要求,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
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
包括各类线路,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信号机的布置,警冲标的布置,轨道绝缘的设置。
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中间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中间站的概念及其在地理交通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中间站及其功能特点。
3. 学生能够理解中间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中间站的地理位置及其影响。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中间站规划方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中间站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中间站在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通过学习中间站相关知识,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教学,旨在通过中间站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中间站的概念与功能- 介绍中间站的概念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 分析不同类型的中间站(如公交站、地铁站、火车站等)及其功能特点。
2. 中间站的地理位置与布局- 讲解中间站在地理位置选择的重要性。
- 探讨中间站布局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 中间站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中间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举例说明中间站对城市交通、商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影响。
4. 中间站规划与设计- 学习中间站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 探讨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中间站规划方案。
5. 案例分析与实践- 分析我国典型中间站的规划与建设案例。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中间站规划方案。
题目: 中间站设计
专业: 铁道运输
年级:
姓名:
学号: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 签章)
年月
日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1.2设计资料
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 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 2.2 确定站型
2.3 确定客运设备
2.3.1 旅客站房布置
2.3.2 旅客站台布置
2.3.3 跨线设备
2.4 确定货运设备
2.4.1 仓库
2.4.2 货物站台
2.4.3 堆放场
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
2.6 货场平面计算
2.6.1货场布置图种类
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
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
2.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
2.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
2.9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
第三章平面设计
3.1 确定设计线间距
3.2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
3.3 坐标计算
3.4 线路有效长
3.4.1 定义
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
3.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
3.6 道岔数量确定
3.7确定铺轨长度
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
第1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 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
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 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 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 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按照设计要求, 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
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 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 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 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 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
包括各类线路, 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 信号机的布置, 警冲标的布置, 轨道绝缘的设置。
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 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 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1.2设计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为彭山站, 车站中心坐标为成昆线K076K+884处。
上行方向衔接青龙场站, 区间里程为11.172Km, 下行方向衔接太和站, 区间里程为8.522Km。
本站为新建单线Ⅱ级干线, 在彭山县凤鸣镇新村路设中间站, 预留站坪的平、纵断面资料见附件车站布置图; 限制坡度6‰; 到发线有效长850m; 运输要求: 车站作业量见附件; 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 基本宽度380 mm) , 站线用矮柱色灯信号机, 并有轨道电路; 本站除正线外, 尚需一条到发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货物线设计以附件图为基础进行设计。
第2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
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的要求
原设计图彭山站为单线中间站, 共有一条正线, 三条到发线, 其中3道和4道能够经过超限货物列车, 1、 II、 3道既能够接发货物列车能够接发旅客列车, 4道只能用于接发货物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