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防教育史
- 格式:ppt
- 大小:8.48 MB
- 文档页数:73
国防知识教育海港区小高庄小学张丽君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及军队各兵种的名称和分类,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国防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认真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内容: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三、英雄的故事对大家的启发。
内容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提示】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吗?你们了解八路军、新四军吗?你们知道现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经历:第一阶段: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1937年)。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同年9月11日,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官兵举行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
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发动广州的工人和革命官兵举行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1927年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领导的两百多次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
第二阶段: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1946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3个师,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陆军新编第四军(辖4个支队,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战役。
八路军、新四军在广大敌后战场坚持游击战争,建立了l亿人口以上的抗日根据地,抗击了大部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歼灭日、伪军171万多人,并使自己发展到130余万人,对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一再撕毁和平协议,于1946年6月底7月初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全面进攻,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内战。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深刻分析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政治的基本形势,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始了伟大的解放战争。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战争的阴影时常出现。
于是,认识战争、学习战争法则、准备战争、防范战争就成了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一系列活动都具有培养军事人才,训练军队战斗实力,教育组织人民的特点,是属于国防教育范畴的活动。
不同历史时期,国防的内容和重点不尽相同,国防教育也具有其时代特色。
一、中国古代社会国防教育成就与特点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国防教育是周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这个教育体系中直接和战争有关的是“射”和“御”。
“礼”和“乐”属于政治才能,“书”和“数”属于必备的文化素质。
在顺序安排上,“礼”“乐”为首,“射”“御”居中,“书”“数’为末。
这是适应当时统治需要的表现。
先秦时期,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与战争,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
周代在氏族公社基础上实行宗法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以周天子为大宗的家族统治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祭祀祖先与忠君爱国紧密相连。
同时,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等级地位,实际上就确立了国家统治体系。
维系这个统治体系的常用手段是礼乐制度,当礼乐制度遭到挑战时,才会动用斧钺甲兵,此为先礼而后兵的战争理念。
所以,“六艺”的教育内容,从维系政权的角度来说,应该属于当时国防教育的范畴。
国家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军事人才,而是能够治国安邦的综合型人才。
把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政权管理体系中,是中国古代国防教育的最大特色。
从军事技能训练上看,从“射”“御”开始,逐渐扩展到士兵的体能训练,技击训练,到唐代武则天时期创立武举制,从此把军事训练纳入科举考试体系,[2]大大推动了军事武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防实力的提升。
但这些基层的军事训练并不是国防教育的最终目的。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是古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成才标准。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统帅三军,驰骋疆场的最高境界。
奉行忠孝节义,报效君王是古代将帅的价值追求。
在这样的理念下,武将的杀伐之气糅合进了文士的儒雅风度,使很多文人进入了军事指挥领域,成为驰骋疆场的统帅。
国防教育观后感
国防,永系我心国防,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国防,是一个亘古以来永远都不会落后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现代战争也将无比残酷,因此,我们要时刻重视国防、心系国防。
以史为鉴,回首昨天,回首那段血泪斑斑、无比耻辱的中国近代史,那是中华民族被人践踏、任人宰割的年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的进步,社会也变得更文明。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
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的一大主题。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
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是国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国防以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国防就在身边”的现代理念,青少年因自觉为国防建设贡献一份力。
落后就要挨打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无法成就现在强大的新中国。
我们今天为什么这么快乐幸福的生活着,工作着,学习着,这都是因为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祖国的强大需要你们这一代,做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少年强则中国强”你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才能担当得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愿你们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少年,为祖国的繁荣强大贡献你的一份力量!。
中国国防教育发展历程国防教育的实践与理论,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它是随着国家和国防的产生而产生的。
实行有效的国防,必须调动和增强广大民众尤其是战争参与者积极支持战争的自觉性,借以保障战争的胜利,于是国防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中国早期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早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国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便有了初步认识。
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
他认为对民众进行军事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
孟子说“善教得民心”,强调教育能够激发人民的爱国精神,有助于统一人们的思想。
在我国历史上,虽然一些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对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较早,但由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防及国防意识,是与当时统治阶级对国防的主张相适应的。
中国古代把“国防”解释为“礼义之防”,历代封建“朝廷”大都实行“重内轻外”的国防政策,军事手段主要用来镇压人民的反抗,维护皇权的统治,国防意识只是局限在小的圈子里。
“重文轻武”的文化和心理传统,不利于国防意识的形成;长期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表现为爱恋土地而缺乏拓荒探险精神,国防意识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捍卫与守护上;我国东、南有大海环抱,西、北有高山大漠阻隔.半封闭的大陆环境.客观上缺乏树立国防意识的条件。
因此,我国古代——自缺乏对国防教育内容、特点和规律的系统研究,也一直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更没有把国防教育上升为“国策”的层面来对待。
所谓的国防意识,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故土的爱恋和对丰衣足食的生活的追求与捍卫。
很多人就无视外界的威胁,甚至置外界威胁于不顾,有意无意地去粉饰太平,缺乏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
当然,在近代中国的统治者中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前清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那是清朝的“盛世”时期,社会安定,很少有战争发生。
针对这种和平环境,统治者在大力加强武备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对臣民进行国防观念的教育,一再强调兵可百年不用,但不可一日无备,即便是在天下太平之时,国家的武备也不可一日松懈。
国防教育是国防领域的教育现象,是为捍卫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武装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世界和平,对全体公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国防政治、思想品德、军事理论、军事技战术和体质及国防形势等诸多方面施以影响的一切活动。
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近代和现代。
在古代,国防教育主要以军事训练、军事理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都非常重视军事教育,通过开设兵法课程、组织军事演习等方式,提高民众的军事素养和爱国精神。
在近代,国防教育的重点转向了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重视海防建设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国民的国防教育,以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抵御外敌的能力。
在现代,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和多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国防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体系。
中国国防教育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
了解中国国防教育史,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当前和未来的国防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防教育情况报告引言国防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安全和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
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国家意识、国防观念和军事素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促进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国防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
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国防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国防教育的历史与现状1. 历史概述中国的国防教育可以追溯到古代,诸如兵法、兵书等著作,是中国古代国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国防教育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国防教育得到了更加系统的规范和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教育与现代化的发展相辅相成,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国防教育体系。
2. 现状分析目前,中国的国防教育主要包括教育部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教育、国防科技教育以及相关社会团体的国防教育活动等。
在军营中,中国军队也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训练,提升了官兵的国家意识和国防观念。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国防教育在普及和深化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一些地区和群体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和机构对国防教育的投入不够,导致国防教育覆盖面不足,影响了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国家统一意识的形成。
二、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1. 缺乏全民参与国防教育普及程度不高,一些地区和群体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些高校和中小学中,对国防教育的关注度不足,使得国防教育在普及和深化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2. 军事理念缺失一些公民缺乏基本的军事意识和军事素养,对国家安全形势的认识不足,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防卫观念。
3. 教育手段单一目前的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主要依靠书籍、课程以及宣传片等传统方式,缺乏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导致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足。
三、建议和对策1. 强化全民参与应当加强国防教育在学校、社区和军营中的普及力度,提高国防教育的群众性和全民性。
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国防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