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2学情分析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欣赏的《捣练图》,提问:哪一个形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回答并表演动作.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这个形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理解回答。
教师总结: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美术作品赏析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①课件显示国画作品《虾》和长臂河虾照片(教材P4)问题一:齐白石所画的虾和现实生活是什么关系?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少时他就在河边捉虾,成为画家以后又在家中养虾,可以说是对虾特别熟悉,虾的动态、结构、生活习性都了然于胸,可见艺术是源于生活的。
问题二:齐白石笔下的虾和真虾又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齐白石横笔画虾眼,突出,显得精神。
——真虾有八对足,齐白石删繁就简,只画五足,显得多而生动.——真虾身有六节,而齐白石只画五节,更好看。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理解艺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加以升华,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掌握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方法。
2. 技能与操作:学会观察、分析和提炼生活中的元素,能够运用美术语言和创作技巧,对生活场景进行艺术化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态度。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和思考深度,评价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作品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是否从生活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并加以创新。
3. 口头表达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价其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其对作品创作思路的阐述。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幅具有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理论:教师讲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强调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价值。
3. 观察分析: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实物或图片,分析其中蕴含的美的元素和创作灵感,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形式进行创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教师根据评价任务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测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创作作业,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进行创作,并提交作品。
3.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创作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品创作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1.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敢于质疑,提高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从而领会“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过程与方法 : 引导学生分析、欣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艺术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提高评述能力。
学情分析我上课的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一定的美术欣赏评述基础,本课又是开学的第一节美术课,我相信他们会很感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导入新课:1、影视欣赏: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羊的形象与生活中的羊的异同。
提问法: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虾》(美术作品赏析):(播放课件)1、映示国画作品《虾》(齐白石)作者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
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活动3【活动】《虾》学习提纲:(1)你喜欢齐白石的画《虾》么?通过欣赏对《虾》图进行一个总的评述。
(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的异同?(艺术处理)(3)齐白石画虾的技法是怎么创造出来的?(4)齐白石画虾表现了什么样的美感?(5)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艺术魅力(6)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什么?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学生主动学习,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以理解本课的课题,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活动4【活动】《开国大典》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目标: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问、讲解、分析、演示、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1、学生为七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学生有过较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
3、学生已经学过手绘线条图案的相关知识。
4、学生能够简单应用手绘线条图案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5、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有关设计的例子。
6、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已美术作品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点。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京剧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过京剧吗?京剧里的动作与我们生活中的动作一样吗?美吗?有艺术性吗?这些动作是不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说明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今天来学习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活动2【讲授】一、欣赏国画作品《虾》作者:齐白石1、齐白石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他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
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虾是充满生命力的,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