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学回顾与进展(ASCO 2011传递的信息)
- 格式:pdf
- 大小:324.39 KB
- 文档页数:20
肺癌重大进展联合化疗可改善老年进展期肺癌患者预后♦201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的一项法国研究(摘要号2),评估了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价值。
结果表明,对于451例70~89岁(中位77.2岁)、体能状态(PS)评分为0~2的Ⅲ/Ⅳ期NSCLC患者,与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单药相比,卡铂(月疗)+紫杉醇(周疗)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总生存(OS,10.4个月对6.2个月)和无进展生存(PFS,6.3个月对3.2个月)。
但联合组的3/4级血液学毒性反应更常见,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54.3%和14.3%。
Crizotinib对ALK阳性肺腺癌初显效♦在美国,每年有约5%(近1.1万)的病例被诊断为ALK阳性[棘皮动物微管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肺癌。
今年ASCO年会上报告的一项韩国Ⅰ期研究(摘要号3)发现,在82例接受过多种治疗的ALK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中,超过90%的患者对靶向EML4-ALK融合基因的在研药物crizotinib治疗有反应,客观缓解率(ORR)为57%,8周疾病控制率(DCR)为87%。
早期姑息治疗可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一项针对151例晚期NSCLC患者的Ⅲ期研究显示,在患者诊断后8周内立即进行标准化疗基础上的姑息治疗(包括减轻疼痛及其他支持治疗),可使患者中位OS期延长近3个月(11.6个月对8.9个月),其生活质量和情绪也得到显著改善,而且还减少了终末期强化治疗的应用(33%对54%)。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 Engl J Med 2010, 363: 733)。
其他进展♦对于不能接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常规放疗的局部控制率约为60%~70%,患者的3年生存率仅为20%~35%。
放射治疗肿瘤学协作组(RTOG)的一项Ⅱ期研究发现,可将放射线束准确聚焦于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有望成为不能手术Ⅰ期NSCLC的治疗选择:患者3年无病生存(DFS)率、OS率分别为48.3%和55.8%,中位DFS期和OS期分别为34.4个月和48.1个月,局部疾病控制率达97.6%。
肿瘤科新进展及最新研究综述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肿瘤科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地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最新的科技进展。
本文将综述肿瘤科领域的新发现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一、免疫治疗的突破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科研究的热点。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免疫治疗能够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免疫治疗方法。
例如,根据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以使用PD-1抑制剂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还有CAR-T细胞疗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攻击癌细胞,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二、靶向治疗的突破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某一特定变异进行治疗。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发现肿瘤细胞中的致病基因变异,并在此基础上研发针对性的药物。
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使用赫赛妥珠单抗,该药物能够抑制HER2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还有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等,针对不同的致病基因变异,研发了相应的靶向药物。
三、基因编辑技术的进展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对生物基因组进行精确的修改,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研究和治疗。
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使得基因编辑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科学家们通过CRISPR-Cas9技术,针对肿瘤相关基因进行编辑,进一步研究了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例如基因敲除、基因修复等。
四、液体活检的应用传统的肿瘤诊断方法往往需要进行组织活检,但这一过程痛苦且可能造成并发症。
而液体活检则是通过检测体液中的循环肿瘤DNA,实现对肿瘤的无创检测和监测。
液体活检可以用于肿瘤早期筛查、监测治疗效果以及预测肿瘤复发等。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液体活检技术,不仅能检测肿瘤的存在,还能检测其基因突变情况,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肿瘤科领域的新进展及最新研究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是一个成立于1964年的非营利性组织,总目标是改善肿瘤的监护与预防。
目前已有27000名肿瘤科医师加入了ASCO,分属各个肿瘤专科和亚专科。
会员包括在肿瘤治疗各个层次的医师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员。
1964年,美国肿瘤研究协会的一小群医师会员认识到有必要单独建立一个致力于解决临床肿瘤独特问题的学会,于是他们成立了ASCO,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
此后26年,该学会的事务都是由一个外部管理公司处理的。
1983年,ASCO成立了一个出版办公室,1989年成立了一个政府关系办公室。
ASCO自那时起逐渐成为一个自我管理的组织,并于1995年1月雇用了首位执行副主席—John R. Durant医学博士。
1996年,ASCO在弗吉尼亚州的Alexandria建立了总部,真正实现了向自我运作的转变。
目前ASCO有160多名全职员工管理其日益增多的肿瘤公共卫生问题方面的项目、服务和利益。
ASCO在全球有20000多名会员。
其会员资格包括来自各个肿瘤专科和亚专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肿瘤外科、肿瘤儿科、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科和血液科)的临床肿瘤学家;参与已被批准的肿瘤培训项目的医师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员;肿瘤科护士;以及其他对肿瘤学特别有兴趣的卫生保健医师。
国际会员占该学会总会员的25%,来自100多个国家。
ASCO由一个有19名成员的当选董事会管理,19名成员包括:主席、备选主席、财政秘书、即将卸任的主席、执行副主席各1名以及主管14名。
该学会的大部分业务是由志愿为学会项目花费时间和出力的ASCO会员组成的各种委员会处理的。
患者支持团体的领导也经常活跃于ASCO委员会中。
目前有22个由ASCO的全职人员管理和支持的委员会。
主要期刊ASCO的期刊主要有:1. 《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JCO传播有意义的临床肿瘤研究为读者服务,是最可信的权威性单本杂志。
asco会议投稿类型
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接受多种类型的投稿,包括但
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
1.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口头报告是在会议上以演
讲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通常分为不同的主题和分会场进行。
口头
报告通常是对重要研究结果或突破性发现的展示,受到广泛关注。
2.海报展示(Poster Presentation),海报展示是将研究成果
以海报的形式展示在会议上,研究人员可以与与会者进行面对面的
交流和讨论。
海报展示通常涵盖了各种研究主题和成果,是展示研
究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
3.口头快报(Oral Abstract Presentation),口头快报是对
提交的摘要进行口头陈述,但与正式的口头报告时间较短,通常在
会议的特定场次中进行。
4.口头摘要(Oral Abstract Session),口头摘要是将研究成
果以口头陈述的形式呈现在会议上,但与正式的口头报告时间较短,通常在会议的特定场次中进行。
5.专题讨论(Special Session),专题讨论是针对特定主题或研究领域进行的讨论和交流,通常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织和主持。
以上是ASCO会议接受的一些投稿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审稿标准。
参与ASCO会议的投稿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投稿类型,并严格按照会议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投稿和准备。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ASCO更新骨改良药物临床指南副标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骨相关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有新证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1-03-072011年2月22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为转移性乳腺癌(mBC)骨改良药物(BMA)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添加了新推荐,同日,该指南摘要在线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
2000年,ASCO制定并公布了第1部双膦酸盐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实践指南,并在2003年进行了第1次更新。
在回顾了2003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联机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MEDLINE)与循证医学协作网图书馆(Cochrane Collaboration Library)收录的相关文献后,ASCO对指南进行了第2次更新,主要更新点为:推荐了一种新药物——地诺单抗(denosumab);增加了下颌骨坏死(ONJ)方面的推荐内容。
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关于伊班膦酸盐的数据更新,但在指南公布之时,美国FDA尚未批准将其用于乳腺癌骨转移治疗。
2011年指南的更新之处(与2003年指南相比)1.术语改变为便于以后添加其他新型药物(如破骨细胞抑制剂),将2003年指南中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改为“骨改良药物(BMA)”2.BMA适应证及给药时机●地诺单抗,120 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2011年指南新增);●或帕米膦酸,90 mg,静脉滴注(IV)不短于2小时,每3~4周1次;●或唑来膦酸,4 mg,IV不短于15分钟,每3~4周1次●每种双膦酸盐均不可与其他种类双膦酸盐联合使用3.在发生骨外转移而无骨转移证据的患者中,BMA的作用● BMA仅被推荐应用于证实有骨质破坏的mBC患者,对于出现骨外转移而无骨转移证据者,不推荐使用BMA治疗4.肾毒性评估●增加对地诺单抗肾毒性的评估内容:对于肌酐清除率<30 ml/min或接受透析的患者,在以地诺单抗治疗时,推荐进行密切监测,以防发生低钙血症;●对于肌酐清除率>60 ml/min的患者,无须改变BMA的剂量、给药间歇和治疗持续时间;对于静脉用双膦酸盐,每次给药前须监测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删除了2003年指南中该推荐的最后一句话: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相比,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常规对乳腺癌患者行蛋白尿评估下颌骨坏死(ONJ)●本条为新增推荐:在接受BMA治疗之前,所有患者应接受牙科检查和预防性牙科处理5.最佳治疗持续时间●指南建议,一旦开始治疗,用药须持续,直到患者体能状态出现实质性衰退6.最佳治疗间隔时间●见BMA适应证及给药时机;● 2003年指南的最后一句话“对于每一条指南推荐,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临床决策时,须将患者的体能状态和预后纳入考虑”适用于2011年整部指南7.BMA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对疼痛治疗的时机作了改变:●指南认为,癌性骨痛的标准治疗包括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阿片与非阿片类镇痛药、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辅助治疗,介入治疗,全身放射性药物治疗,局部放疗和外科治疗;●标准治疗须在疼痛出现时即开始进行,并同时给予BMA治疗;● BMA仅用于癌性骨痛的辅助治疗,不推荐用于一线治疗;●静脉用帕米膦酸和唑来膦酸有益于治疗骨转移相关性疼痛,与镇痛治疗、全身化疗、放疗和(或)激素治疗同时应用,可缓解疼痛8.生化标志物的作用●在使用BMA治疗时,不将检测生化标志物列为常规推荐■点评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307医院)张少华、江泽飞:2011年,在ASCO关于“BMA对mBC患者的作用”新指南中,推荐用于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的药物包括帕米膦酸、唑来膦酸和地诺单抗。
第一篇肿瘤学概论第一章临床肿瘤学绪论第一节肿瘤的发生情况肿瘤虽然是一类古老的疾病,早在2-3千年前埃及和我国已有关于肿瘤的记载,但当时远不在常见病之列。
在20世纪初肿瘤在世界各国仍是比较罕见的疾病。
我国直到50年代初,在北京市居民死亡率中肿瘤占第9位。
但近半个世纪以来,肿瘤这类疾病在医学领域内的地位愈来愈重要,目前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为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其主要原因有4方面: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里的致癌物愈来愈增多;空气和水的污染;吸烟;不良生活习惯,包括膳食的不平衡、以及食品添加剂和某些药物的滥用。
癌症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增多趋向,如果人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在21世纪很多国家男性癌症死亡率将增加20%~50%,女性将增加12%~40%。
英国的R.Peto教授甚至预言我国如不大力开展戒烟,到2025年将成为肺癌第一大国。
随着医学的发展,过去许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和新生儿死亡等等由于找到了病因,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因而得到了控制。
它们的发病和死亡率都已大大下降。
而相对来说,一些病因比较复杂,尚无十分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在医学领域内的地位就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如前所述,北京市癌症死亡在1951年为常见原因的第9位,1956年为第5位,到了1964年以后就排在前2位了,1996年以后已居第1位。
上海市1960年癌症排在第6位,1980年以后就成了第1位。
1990年全国肿瘤死亡率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无论城乡均占常见死因的第二位,这种相对地位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疾病死亡率下降的结果。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卫生工作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
以北京市为例,1947年东城区居民平均寿命仅为35岁,而目前超过70岁。
肿瘤的发病年龄高峰在40~45岁以后,所以相应地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增高。
肿瘤免疫治疗:回顾与展望李汉忠;张玉石;郑国洋【摘要】随着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免疫治疗逐渐引起肿瘤治疗领域专家的重视,相关研究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晚期肿瘤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晚期肿瘤免疫治疗,其不仅安全性高,且在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也是目前免疫治疗领域的明星产品之一,对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展现出强大持久的治疗效果,以Simpuleucel-T为代表的肿瘤疫苗曾一度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里程碑式的成功范例.肿瘤免疫治疗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前景不可估量.【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09)004【总页数】6页(P289-294)【关键词】肿瘤;免疫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作者】李汉忠;张玉石;郑国洋【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1肿瘤,尤其是复发或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尽管临床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大部分肿瘤仍会继续进展。
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曲折而漫长,曾一度陷入低谷,随着肿瘤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崛起,肿瘤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在晚期肿瘤治疗中的价值和地位日益凸显,目前主要作为晚期肿瘤的二线治疗。
本文回顾免疫治疗的重大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2015年度进展ASCO首次宣布年度进展(Advance of the Yea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治疗的重大“变革”1. 用于新诊断CLL患者的两种免疫治疗药物:obinutuzumab和ofatumumab2. 两种分子靶向药物(ibrutinib和idelalisib)为复发性或耐药性CLL患者提供了可代替化疗的新治疗选择预防与筛查进展1. 激素类药物阿那曲唑使绝经后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减半2. 低剂量CT肺癌筛查向广泛使用又前进了一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首部关于肺癌筛查的推荐方案;新研究权衡了筛查的获益与风险。
患者护理进展1. 尽早开始姑息治疗可改善患者身心和情绪状态。
2. 在化疗基础上增加一种激素类药物为乳腺癌女性增加了妊娠成功率。
3. 2014年3月,ASCO发布的美国癌症医疗现状全面分析报告为帮助美国患者确保获得癌症医疗服务提供了策略。
肿瘤生物学进展1. 遗传学研究为提高癌症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①大型基因组研究提供了癌症分子起源的线索②完全无关的癌症类型中发现了相同的遗传学改变,可能会给治疗带来影响2. 血液检测可预测前列腺癌的治疗耐药3. 肠道菌群并非是癌症的“旁观者”---人的第二个“脑”是胃肠道治疗进展联合治疗策略延长脑肿瘤和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1. 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法治疗低分级胶质瘤,能够使患者寿命延长5年2. 一线化疗联合标准激素治疗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克服肺癌治疗耐药的新希望1.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首个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治疗方案2. Lenvatinib:治疗难治性性甲状腺癌的新选择癌症免疫疗法1. 免疫治疗药物ipilimumab降低早期黑色素瘤复发风险2. 免疫疗法在肺癌治疗中稳步前行3. 肿瘤引导的T细胞治疗:复发性白血病治疗突破的早期预兆罕见癌症的治疗进展1. 首个可行的治疗一种罕见致残性关节病[被称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手术替代方案2. 早期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有望治疗一种罕见的卵巢癌十年回顾靶向治疗药物迅速增加1. 使肿瘤细胞“饥饿”的新药血管生成抑制剂,一类旨在减缓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被证明可以成功治疗许多晚期和侵袭性肿瘤2. EGFR抑制剂:抑制癌细胞生存的关键通路3.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的新疗法为乳腺癌的治疗不断带来突破4. 针对多条分子通路的靶向药物:一个新兴趋势研究者们正在不断发现新的、可以同时阻断1种以上的癌症靶向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将成为对抗癌症的有力武器。
2011年胰腺癌进展回眸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崔玖洁王理伟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癌(简称胰腺癌)是一种致死性极高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为1/0.95)。
2011年最新全球肿瘤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预计2011年将有26.6万例患者死于胰腺癌。
胰腺癌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胰腺癌的研究领域,使相关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回顾2011年胰腺癌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胰腺癌诊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些许思路。
转化性研究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创新,胰腺癌的基础和转化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某些研究成果甚至颠覆了传统观点,为胰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早期诊断标志物胰腺癌的发生与发展是遗传和表遗传突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研究显示从胰腺癌发生至患者死亡须历经约20年, 这颠覆了胰腺癌在早期即发生转移的传统观点,提示医生将拥有一个很宽的时间窗对胰腺癌进行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
故须加强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目前,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主要包括:①抗体微阵列平台,学者发现血清蛋白中差异表达c-MET与胰腺癌患者的分期及其存活率等密切相关;②微小RNA(miRNA),研究表明miRNA-196a、miRNA-200a和b在胰腺癌患者的血清中高表达,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的标志物;③基因标志物,学者发现8个分布于3个染色体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相关;两个SNP 位于染色体13q22.1的非转录区及Kruppel样转录因子KLF5和KLF12之间;KLF5在胰腺癌中过表达,介导非KRAS/RAF/MAPK/ERK 信号传导通路;④蛋白标志物,学者发现UL结合蛋白2(ULBP2)与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胰腺癌结果最佳;⑤胰液中的标志物,研究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胰腺癌患者的胰液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西医院肿瘤科年终总结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疗效西医院肿瘤科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
本文将对我们肿瘤科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中的新进展和疗效进行总结。
一、背景介绍肿瘤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一领域中,西医院肿瘤科一直积极探索并引入最新的技术和药物,致力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二、新进展1. 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在过去一年中,我们肿瘤科引入了多种新型的靶向药物,并积极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
这些药物能够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从而使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传播受到抑制。
通过这些靶向药物的应用,我们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 个体化靶向治疗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我们根据其个体化的基因变异情况,制定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检测和分析,我们能够准确判断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3. 综合治疗策略的优化:肿瘤靶向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断完善和优化综合治疗策略。
与放化疗等手段相结合,肿瘤靶向治疗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通过不同的治疗组合和序贯治疗等方式,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疗效评估我们肿瘤科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效果卓越:通过靶向治疗,我们成功控制了多种肿瘤类型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肿瘤负荷得到明显缓解,疾病稳定率大幅提高,细胞增殖得到有效控制。
2. 生存期延长: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肿瘤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在某些肿瘤类型中,我们观察到了患者生存期的显著延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和希望。
3. 生活质量改善:除了治疗效果的提升,肿瘤靶向治疗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对于放化疗等治疗方法,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更小,患者的生活状态和身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ASCOATS中文样本ASCO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是国际知名的肿瘤学专业学术组织,致力于通过教育、科研和临床实践促进肿瘤学的进展和进步。
AS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是ASCO每年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为全球肿瘤学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
以下是一篇关于ASCO ATS的中文样本,供参考。
:近年来,肿瘤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科学进展,使得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肿瘤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仍然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保持紧密合作并加强肿瘤学领域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而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肿瘤学学术组织之一,ASCO一直致力于通过每年一次的ATS会议(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为肿瘤学专家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
ASCOATS是全球肿瘤学专业人士的重要会议,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医生、科学家、护理人员和产业代表参与其中。
会议期间,与会者可以参加广泛多样的学术活动,包括专题演讲、研讨会、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和专题工作坊等。
这些学术活动涵盖了肿瘤学的各个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病理学到流行病学,从药物治疗到免疫治疗,无所不包。
这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视野,有助于他们了解最新的科学发现、技术进展和临床经验。
ASCOATS旨在促进肿瘤学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使得不同领域的专家能够互相学习和启发,进而推动肿瘤学领域的发展。
与会者可以与世界顶尖的肿瘤学专家面对面交流,并参与到各种专题讨论和研究项目中。
此外,ASCOATS还提供了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机会,鼓励科学家和医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维持治疗分为继续维持治疗和换药维持治疗。
研究证实,培美曲塞是一种既可用于换药维持治疗、也可用于继续维持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药物。
另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亦是一类非常有效的维持治疗选择,其中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已被有关指南推荐用作维持治疗药物,但目前只能用于换药维持治疗。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传统治疗模式是患者先经4~6个周期的一线化疗,当疗效评估达到缓解或稳定后停止化疗、进入观察等待期,待复发后再接受二线化疗。
但文献报道,50%~60%的患者因疾病进展时体力状态变差而无法接受二线化疗[1]。
对在完成4~6个周期的一线化疗后疾病无进展且可耐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继续治疗有可能推迟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不过,以往研究显示,在经4~6个周期的化疗后继续原方案化疗并无生存改善的确切证据,反而会因毒性累积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恶化。
那么,如果在延长治疗的同时尽可能不增加毒性是否能使患者获益呢?随着多种有效、低毒药物的出现,尤其是靶向药物的诞生,相关的维持治疗临床试验已经提供了肯定的答案。
根据维持治疗前后所用药物是否相同,维持治疗分为继续维持治疗和换药维持治疗。
前者是指经4~6个周期化疗后疾病未进展的患者使用至少1种在一线方案中使用过的药物进行治疗,后者则指换用另一种不包含在一线方案中的药物进行治疗。
理想的维持治疗药物应具备单药治疗有效、毒(副)反应少、使用方便等特点。
维持治疗还可根据药物的分类分为化疗药物维持治疗和靶向药物维持治疗。
1 化疗药物维持治疗法国学者2005年报告了一项长春瑞滨单药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后者显示长春瑞滨组和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42.2%和50.6%、2年生存率分别为20.1%和20.2%,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65),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也没有差异(P=0.32)[2]。
美国临床检验医学进展的借鉴临床检验医学是医疗保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关系到诊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近年来,美国在临床检验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球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本文将围绕临床检验医学、科技进步、医疗保健等关键词,阐述美国在这方面的最新进展。
美国临床检验医学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美国临床检验医学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实现了许多突破。
例如,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精准医疗策略,可以实现个性化诊疗,提高治疗效果;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对复杂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为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除了科技进步,美国医疗保健领域的创新也促进了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政府加大了对医疗保健创新的投入,鼓励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推动医疗技术的革新。
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临床检验医学的创新研究,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美国还通过医保政策等措施鼓励创新,为临床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美国临床检验医学的进展得益于科技进步和医疗保健领域的创新。
这些进展不仅提高了诊疗质量,也为全球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临床检验医学还将实现更多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都需要借助一系列生物标志物。
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检验医学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心脏标志物检测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的重要指导。
本文将介绍该指南中的关键内容,并阐述心脏标志物检测在心力衰竭中的实际应用意义。
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检验医学实践指南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检验医学实践指南是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参考。
该指南对心脏标志物检测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