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设备缺陷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的正常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变电所设备长期运行后,难免会出现一些缺陷或故障,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对系统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度内容1. 缺陷识别在变电所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任何工作人员或监控系统发现的异常情况都应当及时报告,以便及时进行缺陷识别。
对于存在缺陷的设备,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确保设备状态的正常。
2. 缺陷登记一旦发现设备存在缺陷,需要将缺陷信息详细记录在登记表中,包括缺陷描述、发现时间、发现人员等内容,以便后续的处理和跟踪。
3. 缺陷评估对登记的缺陷信息进行评估,确定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和计划。
对于重大的缺陷,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替换。
4. 缺陷处理根据缺陷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包括修复、更换设备等。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5. 缺陷跟踪处理完缺陷后,需要及时跟踪处理结果,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如果发现仍有存在问题或新的缺陷出现,需要重新进行缺陷处理流程。
三、责任分工在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中,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需要明确规定,包括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等。
确保每个岗位都知晓自己的责任范围,协同合作,共同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日常监督和检查为了保证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定期开展设备运行检查和安全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总结建立完善的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执行制度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缺陷,提高变电所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希望各单位能够认真执行管理制度,共同维护好变电所设备的安全运行。
输变电设备缺陷分类参考标准--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中设备缺陷的分类原则,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类。
本参考根据供电系统常用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中的缺陷进行整理。
各公司可以根据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引用此附件,发电厂可以结合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参照制定相应的设备缺陷分类实施细则。
目次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3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 31.2 断路器 51.3 隔离开关71.4 母线91.5 防雷设备101.6 电力电缆111.7 控制电缆121.8 继电器121.9 表计131.10 电力电容器151.11 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161.1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71.13 直流设备201.14 土建部分221.15 变电其它设备232 通讯、计算机、远动、消防系统分类标准242.1 通讯242.2 计算机系统252.3 远动部分262.4 消防系统273 电力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标准293.1 导线及架空地线293.2 绝缘子及金具303.3 杆塔323.4 横担333.5 拉线343.6 柱上开关353.7 配电变压器及令克353.8 避雷器363.9 接地装置373.10 线路电力电缆37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1.1.1紧急缺陷1.1.1.1绝缘油不合格或呈酸性、水份严重超标、气相色谱分析重要指标超标或有明显隐患,油中烃类、氢气产气速率超过10%/月或0.25ml/h(开放式)和0.5ml/h(密封式);1.1.1.2内部有异常响声,套管严重破损、裂纹、有严重放电声,套管漏油,油位超过下限,密封失效,套管tanδ明显增长且超标,电容量与出厂值差别超出±5%;1.1.1.3引线或桩头过热发红(超过95℃);1.1.1.4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1.1.1.5测温装置全部损坏或失灵(220千伏及以上的油温温度计);1.1.1.6压力释放阀误动;1.1.1.7主变压器强油循环冷却器全停或失灵一半以上,影响出力或威胁安全运行;1.1.1.8潜油泵及油流继电器失灵;1.1.1.9本体漏油严重或大量喷油,油面低到—30℃油面线以下、油枕看不见油位;1.1.1.10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动作异常,极限位置不能闭锁,操作卡阻或跳档,滑档、指示动作不可靠,接触电阻不符合要求;1.1.1.11气体继电器内有气、漏油;1.1.1.12安全口隔膜或玻璃破碎1.1.1.13铁芯或外壳接地不良,接地电流不合格,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有发展的趋势;1.1.1.14电抗器混凝土支柱有裂纹、支持瓷瓶有损伤;1.1.1.15电抗器线圈表面有树枝状放电现象。
检修单位重大设备(安全)隐患及缺陷排查记录为了确保企业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质量,检修单位需要对重大设备进行定期的隐患及缺陷排查。
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一、排查目的1.保障设备运行安全:通过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稳定性。
3.消除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消除生产事故隐患,保障生产安全。
二、排查内容1.机械设备:对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包括传动系统、润滑系统、制动系统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电气设备:排查电气设备的接地情况、电缆线路连接是否松动、开关控制的可靠性等电气性能。
3.安全保护装置: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
4.设备周围环境:检查设备所在的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品、杂物堆放等可能对设备安全造成影响的情况。
5.操作规程:检查设备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是否存在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设备故障或事故的情况。
三、排查方法1.定期巡检:制定巡检计划,组织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设备自检: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在每次设备使用前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向维修人员报告。
3.专业维修:对于发现的设备隐患和缺陷,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确保处理质量。
4.记录整理: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整理,建立问题档案。
四、排查记录1.巡检记录:对每次巡检的时间、巡检人员、巡检内容、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设备自检记录:设备操作人员每次进行自检的时间、自检内容、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等记录。
3.维修记录:对发现的设备隐患和缺陷进行处理的时间、处理人员、处理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
4.问题档案: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归档,包括问题描述、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
五、排查效果1.安全事故减少:通过排查,设备相关的安全事故大大减少,保障了员工的人身安全。
变电站设备缺陷通常分为以下三类:一类缺陷Ⅰ:指设备处于严重异常状态,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将影响设备及系统运行的安全。
二类缺陷Ⅱ:指设备有明显异常状态需尽快处理。
三类缺陷Ⅲ:指设备有异常或外观缺陷,不影响正常运行,可以在设备定期检修时进行处理。
或其它非一二类缺陷。
输变电设备缺陷分类目录一、变电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备的共性缺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电器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接头和线夹发热缺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金属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接头和线夹发热缺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充气设备漏气缺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设备外绝缘缺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一)及处理办法第一条变压器和油浸电抗器1、危急缺陷(1)在正常负荷情况下,变压器和电抗器油温急剧上升至温度超过105℃,且还有上升趋势。
处理办法:首先比对现场温度表与后台远传温度显示是否一致,与绕温对比是否差距不大,用红外测温对比正常相与故障相温度是否一致,判断是温度表损坏还是油温的确上升。
若是温度表损坏,结合停电更换温度表,若是油温上升,则应立即停电,对变压器和电抗器进行试验找出故障原因。
(2)变压器强迫油循环风冷却装置全停.处理办法:退出冷却器全停跳闸压板,密切监视油温变化,检查风冷电源是否正常,检查各级空开是否正常,若在处理过程中油温不断上升,则应申请停电,防止变压器受损。
2、严重缺陷(1)变压器任意一组冷却器故障退出。
处理办法:密切监视油温变化,手动投入辅助风冷电源,检查故障组风冷电源是否正常,检查各级空开是否正常,检查风冷电机是否正常。
3、一般缺陷(1)变压器调压机构箱和冷却器控制箱内照明、加热器故障,各断子接头锈蚀,继电器、接触器、小开关等异常或故障,但能继续运行。
处理办法:更换相应配件。
第二条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仪表等二次设备1、危急缺陷(1)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或拒动。
处理办法:班组管理人员作为工作负责人,对故障装置进行整租试验检查,找出误动或拒动的原因,形成书面材料上交上级管理部门。
(2)各种控制电缆损坏(包括绝缘降低)、断线(包括二次回路断线)导致相应主设备不能运行。
处理办法:若能找出备用芯线,则用之,若无,则更换电缆。
(3)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含故障录波器)定值严重错误,不能运行。
处理办法:立即退出不能运行装置,联系省调方式处,出具新的合格定值后方可启用。
(4)按双重化配置的线路或元件保护(包括自动装置),其两套主保护均故障(故障告警或闭锁出口)。
处理办法:应立即申请拉开被保护线路或原件开关,待主保护故障处理完毕后,方可投运。
(5)高频保护收发讯机故障,不能正常收发讯(包括通道故障),使相应主设备无高频保护运行。
附录E:缺陷分类分级管理根据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中设备缺陷的分类原则,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
1.一般缺陷:是指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检修计划或日常维护工作中去消除2.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严重,但设备仍可短期继续安全运行,该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3.紧急缺陷; 是指严重程度以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根据供电系统常用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中的缺陷进行整理,对缺陷现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并制定缺陷处理计划及措施,跟踪缺陷处理进度、完成情况,对已处理缺陷及时进行关闭,规范化管理设备缺陷,参照设备缺陷分类分级实施细则。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51.2 断路器71.3 隔离开关81.4 母线101.5 防雷设备101.6 电力电缆111.7 控制电缆121.8 继电器131.9 表计141.10 电力电容器151.11 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161.1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71.13 直流设备201.14 土建部分211.15 变电其它设备222 通讯、计算机、远动、消防系统分类标准232.1 通讯232.2 计算机系统252.3 远动部分262.4 消防系统273 电力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标准283.1 导线及架空地线283.2 绝缘子及金具293.3 杆塔313.4 横担323.5 拉线333.6 柱上开关333.7 配电变压器及令克343.8 避雷器35 3.9 接地装置35 3.10 线路电力电缆36附件1:设备缺陷记录25 附件2:线路缺陷记录26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分级标准1.1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1.1.1紧急缺陷1.1.1.1绝缘油不合格或呈酸性、水份严重超标、气相色谱分析重要指标超标或有明显隐患,油中烃类、氢气产气速率超过10%/月或0.25ml/h(开放式)和0.5ml/h(密封式);1.1.1.2内部有异常响声,套管严重破损、裂纹、有严重放电声,套管漏油,油位超过下限,密封失效,套管tanδ明显增长且超标,电容量与出厂值差别超出±5%;1.1.1.3引线或桩头过热发红(超过95℃);1.1.1.4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1.1.1.5测温装置全部损坏或失灵(220千伏及以上的油温温度计);1.1.1.6压力释放阀误动;1.1.1.7主变压器强油循环冷却器全停或失灵一半以上,影响出力或威胁安全运行;1.1.1.8潜油泵及油流继电器失灵;1.1.1.9本体漏油严重或大量喷油,油面低到—30℃油面线以下、油枕看不见油位;1.1.1.10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动作异常,极限位置不能闭锁,操作卡阻或跳档,滑档、指示动作不可靠,接触电阻不符合要求;1.1.1.11气体继电器内有气、漏油;1.1.1.12安全口隔膜或玻璃破碎1.1.1.13铁芯或外壳接地不良,接地电流不合格,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有发展的趋势;1.1.1.14电抗器混凝土支柱有裂纹、支持瓷瓶有损伤;1.1.1.15电抗器线圈表面有树枝状放电现象。
变电设备标准缺陷库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变电设备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
运行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变电设备的使用时间增长,一些潜在的缺陷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变电设备标准缺陷库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变电设备标准缺陷库可以帮助电力行业对变电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测
和管理。
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变电设备缺陷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设备的常见问题和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检修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标准缺陷库还可以为设备维护和检修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维
护人员可以根据缺陷库中的数据和案例,对设备进行更加精准和有效的维护,提高维护效率和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另外,建立变电设备标准缺陷库还可以为设备制造商提供参考。
通过对设备缺
陷情况的统计分析,制造商可以了解到自己产品的常见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技术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标准缺陷库的建立也有利于行业监管和政府部门的监督。
通过对设备缺
陷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政策引导,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建立变电设备标准缺陷库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推动
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设备质量和维护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各个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协作,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标准缺陷库体系,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输变电设备缺陷定级标准广西电网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缺陷定级设备划分 (2)6 变电一次设备缺陷定级 (2)6.1 电力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设备 (2)6.2 断路器的设备 (4)6.3 隔离开关的设备 (5)6.4 电力电容器组 (6)6.5 互感器、耦合电容器设备 (6)6.6 母线的设备缺陷(含绝缘子) (7)6.7 防雷设备缺陷(避雷器、避雷针、接地网) (7)6.8 干式电抗器、阻波器、干式消弧线圈 (8)6.9 GIS设备 (8)6.10 带电设备红外测温缺陷定级 (9)6.11 外绝缘污闪及瓷瓶损坏缺陷定级 (10)6.12 一次设备试验缺陷定级 (10)7 变电二次设备缺陷定级 (12)7.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2)7.2 故障录波及测距装置 (13)7.3 直流充电设备 (13)7.4 蓄电池组单元 (14)7.5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 (14)7.6 综合自动化系统(操作员工作站、继电保护工程师站、五防工作站、远动工作站、通信控制器、网络设备) (15)7.7 综合自动化系统测控装置单元 (16)7.8 RTU单元 (16)7.9 微机防误闭锁装置 (16)7.10 电气防误闭锁装置 (17)7.11 计量电测设备 (17)7.12 通信系统设备 (18)7.13 变电站低压380V交流电源 (19)8 架空线路设备缺陷定级 (19)8.1 架空线路紧急缺陷 (19)8.2 架空线路重大缺陷 (20)8.3 架空线路一般缺陷 (24)9 电力电缆设备缺陷定级 (26)9.1 电力电缆紧急缺陷 (26)9.2 电力电缆重大缺陷 (27)9.3 电力电缆一般缺陷 (27)前言为规范广西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缺陷等级划分,根据国家、行业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电网公司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标准。
变电设备缺陷分析摘要:本文对变电设备缺陷进行了梳理、统计和归纳,分析了发生变电设备缺陷的源头和原因,总结了发现变电设备缺陷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变电设备缺陷的措施。
关键词:变电设备缺陷分析变电设备发生缺陷,尤其是危急(一类)和严重(二类)缺陷,会危及人身的安全和设备、电网的可靠稳定运行。
那么变电设备发生缺陷的源头在那里,原因是什么,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和措施去及时、主动发现和避免变电设备缺陷的。
下面,我们经过对某市公司本部2009年和2010年变电设备缺陷的梳理、统计、归纳和总结,结合典型缺陷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
1、发生变电设备缺陷的原因1.1 变电设备缺陷情况统计1.2 变电设备缺陷发生的原因变电设备从设计、制造、安装到运行以及运行后的维护、检修、验收等,环节多、过程繁、涉及面广。
任何一个环节、过程稍有不慎,都会给设备带来缺陷或隐患。
由于设备一般(三类)缺陷,不会危及设备、电网和人身的安全,因此我们着重对设备危急和严重缺陷进行了归纳。
变电设备发生缺陷的原因主要有6种情况:设计考虑不周到、基建安装遗留的问题、设备零部件质量差、设备验收不规范、检修工艺不到位、倒闸操作技能不高等。
下表1、表2分别列出了2009年和2010年某市公司本部变电设备发生缺陷的主要原因:另外,变电设备种类较多,分有一次、二次设备。
我们再从这个角度来统计、分析一下缺陷设备的种类。
下表3、表4按设备种类类别统计了2009年和2010年公司本部一、二次设备发生的缺陷。
图1、图2分别是2009年、2010年设备发生危急、严重、一般缺陷的直方图。
上述表3、表4和图1、图2中反映了各类设备缺陷的分布情况:(1)继电保护发生的缺陷多而且危害性大,主要是线路保护的电源板损坏多,两年来高达19次,其次是线路保护的cpu损坏多达8次。
其原因是保护的电源频繁投退易造成电源板损坏、环境散热条件不好、产品质量差等。
(2)开关发生危急和严重缺陷占有较大的比重。
设备缺陷记录填写说明1.变电设备包括:110kV变电站内设备以及35kV(10kV)电缆、集电线路、箱变、逆变器、汇流箱、光伏板、组窜至汇流箱电缆。
2.变电设备缺陷的分类及上报1)变电一类设备缺陷(重大缺陷)包括以下方面:造成升压站部分或全部停运的缺陷;造成集电线路停运的缺陷;因线路故障造成升压站停运的缺陷和光伏电站内其他严重威胁人身、设备安全,必须立即处理的缺陷。
发现此类缺陷应立即报告当班值长。
2)变电二类设备缺陷(较大缺陷)包括以下方面:集电线路发生的缺陷需停电处理但可以安排在光伏较弱或计划检修处理的缺陷;升压站发生的缺陷需停电处理但可以安排在升压站计划检修处理的缺陷;送出线路发生的缺陷需停电处理但可以安排在线路计划检修处理的缺陷和光伏电站内其他威胁人身、设备安全,必须立即处理,但不影响发电出力的缺陷。
发现此类缺陷应立即报告当班值长。
3)变电三类设备缺陷(一般缺陷):是指变电站内的设备出现异常,对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产生影响,但未构成一、二类设备缺陷的缺陷。
发现此类缺陷应立即报告当班值长。
3.光伏电站得到变电设备各类缺陷报告后,应记入“设备缺陷记录本”,写明部位、程度及有关数据。
4.维护单位在试验中发现的缺陷,也应通知运维人员,由运维人员登记缺陷。
5.设备缺陷的主要来源1)运维人员在巡视、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缺陷,或设备运行中自动装置报出的缺陷。
2)维护人员在定期检查、大修、小修或临修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及异常。
3)电气预防性试验、交接试验中所发现的缺陷及异常。
4)其他监督人员、专业专职人员等在检查和维修工作中发现的缺陷及异常。
6.处理后的缺陷,应经当班值长验收并签名。
确认缺陷消除后,工作负责人在“设备缺陷记录”•缺陷处理情况栏内注明处理意见并签名,运维人员在缺陷处理情况及消除时间栏加盖“已消除”章。
设备缺陷记录光伏电站年月。
Q/JDJ电业局发布Q/JDJ ××××—2013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缺陷分类 (1)5 缺陷标准描述 (2)6 修订记录 (5)附录 A (规范性附录)110kV~500kV输电线路标准缺陷库 (6)IQ/JDJ ××××—2013II前言缺陷管理标准的完善是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根据国家电网生[2003]481号文《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规范》要求,“各线路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并制定出每部分一般缺陷、严重缺陷、危急缺陷的标准,便于巡线人员、护线人员在现场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判断”。
基于此,为进一步规范电网输电线路缺陷管理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电业局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电业局送电工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玉群本标准主要审核人:应伟国、汪建勤、缪寿成、邹献平、黄旭骏、胡旭光本标准批准人:Q/JDJ ××××—2013 电网输电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描述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输电线路缺陷分类、标准描述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电网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的缺陷分类管理工作。
各县市供电局线路运行单位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51——1998 电工术语架空线路GB 50233——2005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 40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文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国网生[2003]481号文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规范(试行)Q/ZDJ 05——2001 架空送电线路状态检修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T 2900.51——1998 《电工术语架空线路》中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50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设备缺陷统计分析D3.5断路器目前,一次性设备中断路器缺陷的比例相对较高,在全部设备的缺陷占比为15%,主要是SF6型断路器,其在断路器的缺陷占比95%。
而在SF6的断路器缺陷中,较为严重的是液压机构,其次是SF6漏气,而回路故障与气动机构的缺陷则比较少,基本不会出现弹簧机构的故障,具体分布情况从图二中可以看出。
SF6断路器中液压机构的缺陷包括打压频繁、内漏与渗油等,究其原因是微动开关、逆子阀以及储压器等元件自身存在质量与工艺问题。
在SF6断路器的漏气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为孝感变LW15-550断路器在投产初期频繁出现低压力告警,SF6断路器中曾出现线圈被严重锈蚀的情况,致使断路器操作回路的端子松动与拒分故障,导致变电站不能正常工作[2]。
图二 SF6 断路器的缺陷种类分布3.6监控系统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缺陷主要有微机监控、测控装置以及网络监控设备等监控缺陷,一共有78项缺陷,在变电站的设备缺陷中占比26%。
其中,在监控系统中硬件比较容易出现故障,而软件故障则不容易出现故障。
网络监控设备硬件缺陷在监控故障中占比最大,共有40项,而微机监控硬件故障则比较少,共有8项,监控装置软件的故障数量居中,共有23项。
网络监控设备故障一般有光电的转换器、测控装置、保护的管理机与交换机等故障,装置硬件一旦出现故障,单元设备就无法进行远程监控,或是出现中断通信与信号无法上传等问题,其中,磁湖变的测控装置CSI200E、兴隆变的测控装置NSD500这两种电源插件故障比较突出与频繁,特别在投产的初期网络交换机与保护管理机故障比较多。
对于微机监控机的硬件故障来说,主要表现为无法启动、操作站死机,究其原因是显示器受损、主机内存出现故障、主办受损与评判受损,因此,需要对彻底更换有故障的设备,消除缺陷。
而监控软件具体运行故障包含错误告警频繁、监控死机以及通信中断等,究其原因是因为软件程序的设置错误、运行中的文件过多以及软件程序存在缺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