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36.65 KB
- 文档页数:1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是指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地形成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徽州文化主要以徽菜、徽州民宿、徽州民俗、徽州文化传承等方面为主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黄山和婺源等地方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的徽州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这些条件为徽
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姓氏文化:徽州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徽州地区,姓氏文化浓郁,如黄山市的徽州张、徽州李、徽州赵等姓氏;
3. 理学文化:徽州文化中的理学文化是徽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
的内容之一。
徽州理学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人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4. 徽州工艺文化:徽州工艺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陶瓷、徽州石雕、徽州木雕、徽州剪纸等。
这些工艺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5. 徽州民俗文化:徽州民俗是徽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婚礼、徽州祭灶、徽州过年等。
这些民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6. 徽州文化传承:徽州文化传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传统文化的传授、保护和传承,如徽州谱系、徽州古建筑保护等。
徽州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段: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第二段:徽州降水充沛,所有住房是“天井加合院”的徽派建筑,称为“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三段:古徽州一府六县,即歙(she)县、黟(yi)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第四段:歙县誉为"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墨歙砚制作工艺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第五段: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
第六段:徽派建筑黑与白的对立与相融折射出徽文化深厚的文化意义。
我们的徽州:只是安徽的最南一角,为什么却能出去代表整个安徽徽州、徽商、徽菜和徽派文化的独立性和骄傲因何而来?为什么它们能够走出来去代表整个安徽?皖南和徽州一条长江将安徽分为两部分。
江北还可以再细分为淮北、淮南,长江以南则可以简称之为皖南,而皖南再向南便还可以分出徽州。
安徽的省名便是清代,江北的安庆府加上江南(皖南)的徽州府而来。
可见徽州在安徽的地位。
在整个相对落后的中部省份安徽省里,皖南尤其徽州的调性显然很独特。
据说,因为改革开放早期为了发展旅游将徽州这一名字改成了山名的黄山市,现在后悔不迭,还想改回更有文化底蕴的徽州。
毕竟,在今天徽派文化、历史徽商,甚至高高马头墙,雕工极好,白墙乌瓦的徽派建筑,乃至徽菜都成为了显学。
宏村白墙乌瓦,高高马头墙的徽派建筑而长江以南的安徽,则都可以称之为皖南。
安徽简称的皖,来源于皖山,也就是鄂豫皖三省之间大别山山系中的又一别称。
皖山和长江之南,便是皖南。
从西至东,长江南岸的池州、铜陵和芜湖、马鞍山以及宣城、黄山(徽州)都属于皖南。
徽州在哪里?简单讲,徽州其实在安徽的最南端。
西接江西东北角的婺源、景德镇和上饶,东连浙江西北角的衢州。
民国时期,江西婺源一直属于徽州。
至今,徽州文化圈依然包括婺源,甚至可以沿着新安江顺流而下延伸到浙江建德、衢州区域。
徽州和徽文化的形成,要得益于长江天险和长江南岸三座名山:九华山、黄山和天目山(昱岭-白际山)。
正是由于长江天险和大山的阻隔,使得皖南,尤其黄山南部的徽州新安江盆地,得以文化保留至今。
渡过长江,翻越九华山、黄山箬岭古道,便进入了徽州新安江谷地。
黄山南峦,浙江(富春江)的上源,新安江发源,然后经停古老的水利设施渔梁古堰,一路东下,经过今天的千岛湖(古城淳安县)然后接纳浙江的其他支流,改名富春江、钱塘江,流经杭州入海。
渔梁古堰的目的其实便是在新安江上修一条石堰古坝,汛期截留水势过大的上游洪水,既可以蓄水农用民用,又可以不至于下游河道水势过大。
明清徽州商帮对徽州社会的影响明清徽州商帮对徽州社会的影响摘要:介绍了徽州、徽商和徽州社会。
从徽商的经济实力、儒家修养及生活方式三方面简要分析徽商对徽州社会的影响。
指出了徽商对徽州传统聚落社会形成、发展及保存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徽州,徽商,徽州聚落社会徽州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宣和三年,从地域上讲主要指现安徽省南部,皖、浙、赣三省结合部。
徽州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一是移民社会,另一个就是四面为山,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徽州原始居民为山越人,两晋、唐末及两宋之际的移民士族带来了先进的中原儒家文化与大量的闲置资本。
徽州独特的社会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经济结构和思想文化。
徽人经商是徽州经济最重要的方面,徽文化是徽州极具典型意义的地方特色文化。
现存的徽州传统聚落不仅仅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还记录下了徽商曾经的辉煌。
徽商即徽州以乡族关系为纽带结成的商帮集团,始于南宋,直至清道光年间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并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州山多地少的自然环境,互通有无的传统习俗和移民社会特殊的环境背景是徽商诞生的主要原因。
从明嘉靖到清嘉庆的300年间,是徽商的兴盛时期。
期间,徽商活动范围广,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以经营盐、典、茶、木为主,资本特别雄厚。
明中叶商业繁荣,已出现拥有百万巨资的徽商。
在清代,如徽人汪交如、江春、鲍志道等大盐商,甚至拥有千万的资产。
徽商作为一个同荣共辱的商帮集团,这些典型的足以证明徽商当时经济实力之巨。
徽州传统聚落规模庞大、修建水平高,这主要得益于徽商的经济支持。
由于徽商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多为老弱妇孺,徽州住宅特别注重防盗的功能。
除建筑普遍外墙高耸极少开窗外,还现存一些独特的防盗措施。
在南溪南村的老屋厅就是一例。
老屋厅的房门略后退,与墙不在一个平面上,并在窗外设坚固的横档以增强防盗功能。
位于正楼北面的边门以厚铁皮为最外层,中层是较薄的青砖,内层为优质木材,从而达到了很好的防火、防盗的效果。
徽州作为移民社会,自汉末起,外迁入的始祖逐渐繁衍形成的若干家庭聚于一村,形成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传统聚落。
徽州文化是指历史上徽州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
徽州文化能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区域,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口迁徙所形成。
但严格定义的徽州文化,是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把这个地区定名为徽州,管辖歙县、休宁、婺源、绩溪、黟县、祁门六县的地区,六县一体历久不变,一直延到清末,甚至民国,它包涵了这一长时期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
徽州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徽州文化阶段、前徽州文化的山越文化阶段、新安文化阶段,也可再从山越文化阶段分出一个古越文化阶段,成为四个阶段。
古越文化阶段,时间从远古到春秋战国。
当时的居民是从华夏的炎黄族系和东夷的太少皞族中分离出来,最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
由于部落之间的争斗,形成了散落各地、互不相属、大小不等的“百越”部落,其中的一支来到徽州这块土地上定居。
从徽州出土的大量几何印纹硬陶与其上刻划的文字和符号看,从其善于使用“戉”这样种劳动工具看,这一支应属古越族。
他们“断发文身”,“勇悍尚武”;他们有自己的图腾崇拜;他们已使农业、手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准;他们已能制作印纹陶。
屯溪西周墓出土的一件“钟形五柱乐器”和一只铜鼎及其上面的舞蹈图,不仅可以说明他们已有相当高明的手工业技艺,也可说明他们已有一定的休闲时间和较多的文娱方式。
从徽州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遗址如新洲遗址、下冯塘遗址、桐子山遗址、绩溪胡家村遗址看,特别是从屯溪西郊挖掘出来的七座从西周到春秋的土墩墓的出土文物看,当时徽州地区的文化与中原文化既有相同亦有相异之处,而和江南越人居住地的文化则不仅同体,而且发展同步。
这一古越文化应是后来徽州文化的源头之一。
山越文化阶段,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平定江南,降伏百越。
约在秦始皇三十年左右,置黝(后改黟)、歙两县。
先属会稽郡,后属鄣郡。
当地居民与被迫迁来及因避乱来定居的居民,因受不了或不愿受统治王朝的暴虐统治与剥削,纷纷进入深山,“依山阻险,不纳王租”,被称为“山越”。
徽州又叫新安
佚名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9)4
【摘要】晋太康元年(280年),吴国被灭,新都郡更名新安郡。
所属新定县改遂安县,海阳县改海宁县。
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新安郡是徽州的前称,所以徽州又称新安。
文人也喜欢以“新安某某”自称,朱熹写文章就往往署“新安朱熹”。
一些学术流派也以“新安”冠名,如“新安医学”、“新安画派”、“新安理学”等等。
【总页数】1页(P125-125)
【关键词】徽州;学术流派;海宁;朱熹;吴国;医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
【相关文献】
1.互为交融共同提高r——浅论新安画派、徽州版画和徽州雕刻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 [J], 曹永盛
2.倾注一腔乡情挥写徽州神韵--汪观清《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图》记 [J], 滋芜
3.寻找徽州魂*--读王振忠《新安江》和赵焰《行走新安江》 [J], 黄立华
4.名与责:徽州妇女守节的“经”与“权”——以《新安女行录》《新安女史征》为例 [J], 王世华
5.新安江上桃花红
——析"新安江上桃花红:明清时期徽州女性文物展"人物形象的塑造 [J], 刘文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徽文化学校:班级:学号:姓名:我是安徽黄山人,对古徽州有这特殊的情感,谈到中国文化,自然会想到徽州文化,这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太平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安徽省)行政版属相对稳定。
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147万。
徽州地区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它与敦煌学、藏学有同样影响。
徽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密度极大,品位极高,除拥有两处世界遗产外,还有一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世界地质公园,二处国家地质公园,三处国家森林公园和10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国家级历史保护街区。
雄踞域中的国之瑰宝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黄山具备“山上有奇景,山下有奇观”的全方位立体之美。
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是徽州物质文明的历史遗存,矗立的牌坊代表着徽州人的精神家园,更多的古村落、古建筑体现了徽州远古的繁华和富荣,牯牛降的原始自然传递出徽州大地的久远、淳朴和原生态的珍藏,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个保存完好的近代历史博物馆,它闪烁着文化的光晕,体现着岁月的痕迹,蕴含着曾经的田园梦想。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界定位于黄山脚下,与黄山神奇的自然山水内在发生、并存、关联的徽州文化,是我国极具特色、深切透露了东方之谜、全息包容着中国封建社会民间经济与文化社会之内容的地方文化,其辉煌性、典型性,独具的特色和重要的地位,激起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对其展开研究,形成了"徽学"。
它一开始就是作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在今天,更是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日益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作为了中国并列敦煌学和藏学的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学之一。
笔者是主徽学就是关于徽州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的学问说的。
① 徽学研究尽管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文化界已是十分火红,然对什么是徽州文化?对其研究有何学术价值?学术界目前还缺乏整体系统、清晰结构的认识和研究。
本文旨在此方面点工作,企以提出一个框架轮廓的初步意见,抛砖引玉。
徽州文化的界定要研究徽州文化,首先就要有对徽州文化较为清晰的界定。
对此,可以说,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明确论及的界说。
据笔者理解,所谓徽州文化即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的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封建文化。
如此定义,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限定:其一,我们说的徽州文化是指历史上徽州区划范围内的文化,其地理区域范围包括当年徽州府所辖的六个县,即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
其二,徽州的历史至少有五、六千年,其文化当然可归为广大的大徽州文化的范围,但严格意义上的徽州文化,亦即今天我们在一般典型意义上所说的徽州文化概念,主要还是指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设了徽州府后才全面崛期,在明清达到鼎盛的文化,但这一文化与其早期发展及后期演变都有内在关联。
其三,徽州文化不能仅仅指在徽州本土上存在的文化,亦咳包括由徽州而发生,由本籍包括寄籍、侨居外地的徽州人而创造从而辐射于外,影响于外的文化,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有对徽州的强烈认同,如朱熹,尽管他生在福建,主要活动也在福建,但他祖籍在徽州,朱熹本人对徽州强烈认同,从来号称"新安朱熹"等,同时,徽州人也更是强烈地认同朱子,视朱熹为徽州人的娇傲,故其思想、学术活动亦可作为徽州文化的呢。
徽州文化引言徽州文化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
徽州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民间艺术和独特的传统习俗而闻名于世。
建筑风格徽州地区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讲究木、砖、石的结合,注重对称、平衡和装饰的精美,它以其特殊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典型的徽派建筑有宏伟的徽派古民居、庙宇、园林等。
徽派古民居是徽派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通常由四合院构成,四周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庭院,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徽派古民居注重平衡和对称,外墙以灰砖粉刷,屋顶覆盖青瓦,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
此外,古民居内部通常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反映了徽派建筑的艺术价值和财富。
民间艺术徽州地区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徽剧、徽州八音、木版年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徽州人民的娱乐方式,也是传承和展示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徽剧是徽州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徽剧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通常由唱、念、做、打四大基本表演形式组成,演员的形象造型精美,服饰华丽,配合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使演出更加精彩。
徽剧的剧情多以徽州地区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题,通过艺术的再现,向观众展示了徽州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
徽州八音是徽州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包括徽州古琴、徽州笛子、徽州二胡等八种乐器。
这些乐器在徽州地区的民间音乐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既体现了徽州人民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也承载了徽州地区的历史记忆。
木版年画是徽州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它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木版年画通常由砖木料制成的版面,上面刻画着各种吉祥图案和人物形象。
这些年画常用于新年期间的装饰和祭祀活动,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传统习俗徽州地区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安徽两大都市之一,安徽的代表徽州,为何会被三个省瓜分?说到徽州,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徽州文化在全国都很出名。
但是从行政区划中查找,却根本找不到徽州。
因为徽州是之前的称呼,现在的徽州分属于三个省,其中安徽占有徽州的主体。
那么,作为安徽的代表,当年十分繁荣的徽州,为何会被三省划分呢?其实徽州被瓜分是分时期完成的,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徽州的一部分被划入了江西。
在明朝时期,江苏和安徽原本是一家人,都归属南直隶管辖。
即便是这样,当时已经出现了徽商的说法。
此时的徽商,基本上是指安徽南部的商人。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面对经济强悍、人口众多的南直隶,清朝十分担心。
为此,在清朝康熙在位的初期,清军把南直隶(江南省)一分为二。
江苏是江宁与苏州的合称,而安徽其实就是安庆和徽州的合称。
由此可见,当时徽州地位非常高。
由于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依靠便利的水域,徽州的经济条件也是不错的。
到了清朝统治的后期,爆发了那场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在与清朝作战的过程中,安徽南部是双方反复争夺的地区。
由于战争的严重影响,徽州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清朝末期,徽州的经济虽说有一定的恢复,但是再也没有达到清朝中期的水平。
徽州属于安徽南部,但在文化上与江西完全不同,这注定了被划分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反弹。
一转眼到了30年代,当时的日本已经虎视眈眈。
处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婺源县被划入了江西省。
原本徽州有6个县,现在婺源被划入江西,立刻遭到了各方的反对。
但在高层的压力之下,婺源还是被划给了江西上饶。
此外,还有两个不大的乡镇被划给了浙江。
1945年,婺源曾经短暂的回到安徽,但几年以后,再次被划给了安徽。
到了1983年,黄山成为了县级市,这是徽州的两个县组成的。
4年之后,黄山被提升为省辖市。
由于黄山的辖区面积太小,最终将徽州的4个县划入了黄山。
此外,绩溪县被划入了安徽的宣城地区。
直到现在,仍旧保持了这个模式。
其实除了徽州以外,安徽境内还有一个市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巢湖市。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徽州地区(现在的安徽黄山市)的历史发展和人文研究,是徽商文化、徽文化、徽州文化的统称。
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基本概念和历史地位两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首先,徽州文化是指徽州地区的独特文化现象。
徽州地区概括地讲,指的是现在的安徽黄山市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黟县、祁门县、休宁县等县市。
这个地区是徽商的发源地和徽文化的传承之地,徽州文化就是在这个地域背景下产生的。
其次,徽州文化以徽商文化为特色。
徽商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商业集团之一,以其开拓精神和商人道德风尚而闻名于世。
徽商对于徽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徽州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徽商文化的影响。
再次,徽州文化以徽派建筑为代表。
徽派建筑是徽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使徽派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瑰宝。
徽派建筑通常反映了徽商的富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也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最后,徽州文化以徽州武术和徽州饮食为代表。
徽州武术是徽州文化独特的体育项目之一,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精神内涵而闻名于世。
徽州饮食则以徽州菜为代表,徽州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徽州文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首先,徽州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地区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历史名人和文化精英。
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徽州文化是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
徽商作为中国古代商业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徽州文化以徽商文化为特色,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人的精神风貌和商业道德。
再次,徽州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名词解释
徽州,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一个地理区域和历史文化
区域,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徽州地区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徽商文化和徽州文化而闻名于世。
徽派建筑是徽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庭院式建筑、雕梁画栋、精美的装饰等。
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
术的精髓,徽派建筑深受后世建筑师的推崇和研究。
徽商文化是徽州地区独特的商业文化,徽商是从明代开始兴起的
一个商业团体,以经商为主要活动,致力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徽
商以其商业敏锐度、勤劳聪明以及道德品质而著称,他们不仅在经济
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文化和慈善事业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徽州文化是徽州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文学、绘画、音乐、
戏曲等多个方面。
徽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著名的文
化名人和学者都出自徽州地区。
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
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备受赞誉。
总之,徽州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徽派
建筑、徽商文化和徽州文化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外游客探索和领略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