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图象的应用(江苏扬州市宝应县中学刘益民)
- 格式:doc
- 大小:517.50 KB
- 文档页数:5
图象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作者:陈亚星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第07期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需要运用图象构图法进行物理问题分析和解答,例如原子物理学,热、力学等多种信息的复杂物理问题.利用图象解题法,让学生在图象中找到能够解决物理问题的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快速、高效的解决物理难题.合理恰当的运用图像解题法,有利于提高高中生感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够把图象信息转化为文字语言思维的解读能力,让学生在绘制正确图象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随之对其相关问题进行正确解答.图象解题法是物理语言的一种,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具有多种解题优势,其主要表现文字形象化、问题直观化、解题思路简明化等方面,有助于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强化高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解题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及生活审美情趣.让图象解题法成为物理解题的首选必要条件,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分析物理问题,提高复杂物理问题的解题正确率,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物理相关特性,有利于学生日后有效的解决好实际生活问题.本文将根据苏教版高中物理素材教学案例,利用图象解题法进行案例分析.其主要问题和图象解题措施如下.1. 运用图象解题法解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物理问题中量与量之间都具有相互约束的存在关系,采用传统解题手段,只会增加学生的不解和困惑感,若构建合理的图象表,将物理问题中各量、数关系用图像表绘制出来,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三维几何关系,让高中生更加直观的看出问题所在,明确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充分吸收消化物理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水平,培养学习兴趣.例题一个质量为0.4kg的铁球,此铁球以4 m/s的平均速度匀速向左移动,该铁球在移动过程,突然碰到一堵墙壁被弹回,然后继续以相同速度向右移动.问:该铁球受到撞击后动量有没有发生改变,若改变,变量值为多少?解如图1所示,取铁球匀速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碰撞发生前铁球速度为υ=4m/s,所以碰撞发生前铁球的动量是P=mυ=0.4×4kg·m/s=0.8kg·m/s.经过墙壁碰撞后铁球的速度为υ′=0.4m/s,碰撞后钢球的运动量为p′= mυ′=-0.4×4kg·m/s=-0.8kg·m/s.Δp=p′-p=-0.8kg·m/s-0.8kg·m/s=-0.16kg·m/s.所以动量变化.2. 运用图象解题法解决运动学问题运动学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必然会遇到的常见问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变化情况,首先要选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然后按照其规定解题模式进行逐步运算,过程较为复杂繁琐.若利用图象解题法,形象的表示出物体运动规律,直观绘制出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接点等物理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让运动问题简明化.例题据图2所示,某物体从某一高度在静止状态下,沿两条光滑路径AB以及ACD同时滑落到高度相同的B点和D点.问:两条路径长度相等情况下,物体到达B点和D点的用时关系.解根据题意绘制出图3物体运动情况,直线是物体AB间的匀速运动,曲线VfACD说明是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图3同时符合物体最后速度相等,及AB和ACD与时间轴面积相等的两项要求,根据图3中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可以快速算出AB和ACD与时间轴面积,即位移大小,由此得知AB和ACD位移相等,tACD<tAB.3. 运用图像解题法简化抽象的物理问题高中物理教学中,绝大多数物理问题的解决措施都是利用综合法分析计算得出正确答案.但因其计算步骤太繁杂.图象解题法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简单化的有效解题手段.例题一架飞机,在A同学头顶飞过,A同学看不到飞机机身,但可以听到声音同时飞机在与地平线约成60°角的A同学前上方.问:此飞机飞行速度约是声速的多少倍?解据图4所示,先假设飞机飞过A同学头顶时,与地面距离为h,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为t,声速为v0,计算公式为h=v0t.同时在此t时间内,假设飞机继续飞出x,飞行速度为υ,则x =vt,两公式比较得出v∶v0=x∶h=cot60°=0.58,从而飞机飞行速度大概是声速的0.58倍.图象解题法能够更形象直观的表述出复杂繁琐抽象的物理问题,根据图象中各种物理意义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定性分析以及准确的定量计算.是提高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值得在苏教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教育研究学刊2019•二月(上)探究“图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乐盛民(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江西南昌330046)【摘要】由于物理知识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就要从图像上入手,做好图像运用工作,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于此本文对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图像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图像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运用分析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01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图像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把握工作,运用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在提升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来掌握好物理知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教学运用图像法存在的问题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教师习惯性使用图像来处理存在的物理问题,教师也时常采用这一方法,但是对于图像教学来说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究其原因就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图像法运用进行全面的讲解.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对怎样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认识并不高,甚至还岀现了不会使用图像等问题。
由于难以将物理问题形象化,所以在解题中也就出现了解题思路不准确等问题。
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有着较强的抽象性,所以教师虽然将简化的物理模型提供给了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过程不足.所以也就只能机械的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最终也就降低了解题的效果。
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就要从物理教学的特点上入手,运用好图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好画图的方法,明确不同知识的图像特点。
当学生能够通过图形来明确问题的本质以后,也就可以逐渐理解好知识,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的理解,在掌握好图像法运用步骤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叫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图像法的措施(一)保证物理知识与过程的直观化通过使用图像知识,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的变化到物理知识的产生。
附件:高中组一等奖(8篇)在物理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角色的研究冯建跃天一中学新课标,新教材——飞翔于物理教学天地的一对翅膀徐允桓、马宇澄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变学“答”为学“问”教学例谈赵文华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材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袁国江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学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验证仪的改制三法卢辉林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改进干涉实验器材获取形似干涉条纹马云芳、高滁山南通市启秀中学理论实验演变优化查仪勇高邮临泽中学高中物理图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刘益民宝应县中学二等奖(34篇)对江苏2008年高考物理第14题的商榷张军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教研室浅析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情景设置殷少来怀仁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迷思概念”研究和教学对策杨永会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用DIS数字实验对自感现象的研究和改进蔡丽芬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关注细节挖掘数据冀林江苏省常州高中浅谈反思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董新跃武进区三河口中学以提问的艺术来展现课堂魅力单煜冰溧阳市埭头中学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许和平溧阳市光华高中让学生主载物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张亚云苏州园区第二高级中学让学生自制小学具来体验物理过程陆正英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中学物理引入5E教学模式初探周蓉娟江苏省苏州中学跨越台阶步入高中物理殿堂吴从光连云港市猴嘴中学例谈探究能力的培养吕继山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教学设计许军楼泗洪中学电路动态变化的“公式化”分析金厚龙响水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电学的教学感想王升兴洪中学给学生留一扇窗口,让学生拥有一片蓝天张东宿迁中学利用多元评价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徐超宿豫中学构建可探究的物理课堂——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感悟冯济民江苏省清江中学对新课程下探究性问题教学的再思考周卫星江苏省淮安中学有的放矢,提高效益----实施“有效教学”有感赵国亚淮安市车桥中学让关键动词去导演物理图景的构建魏昕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讨——讨论式教学的应用陈君会铜山县大许中学改进实验教学彰显能力培养张少刚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对一道08高考物理试题条件的补充证明及商榷意见韩险峰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纸带规律在匀变速曲线运动中的运用邱刚江苏省海门中学探究高中物理新课程教科书中插图的潜在功能王正标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习物理胡勇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中物理的教学反思蒋海燕兴化文正实验学校高三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探究与反思柳春光姜堰市溱潼中学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刘海林扬州市第一中学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水立方”姜雪峰扬大附中东部分校物理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陈云彩高邮车逻中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重过程”陆有明宝应县中学三等奖(49篇)探究电源输出功率P出随外电阻R的变化关系纪金忠江苏省大港中学从物理课堂的“四化”例谈构建愉悦、高效物理课堂孙建文镇江市上党高级中学之策略例谈另类思维求解物理题的教学策略匡俊杰江苏省丹阳市鹤溪中学物理组力的合成教学案步国平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中学物理习题评讲的教学目标意识与达成策略钟志鹏江苏省玉祁高级中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及其分析策略张飞翔无锡市第一中学走出学校考试命题的误区葛永平梅村高级中学新课程下物理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邵才龙宜兴市铜峰中学交流电有效值的教学研究肖芝清玉祁高级中学关于摩擦力教学的几点思考王红娟江苏省常州高中用好学案改进物理课堂教学王庆霞常州市青龙中学我是这样进行高中物理课堂分层教学的冯小强新北区安家中学概念图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吴业庭武进区礼嘉中学小议新课标下演示实验由验证性向探究性的改进狄云峰江苏省溧阳中学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相对误差概念的正曹丽峰常熟市梅李中学误怎样做好物理纠错王国平昆山市震川高级中学新课标下高三物理习题教学的调查与思考陆良荣江苏省吴江市高级中学从08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沈祖荣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统一吕玉良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袁启林苏州新区第一中学浅析如何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张军连云港市赣榆县石桥中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物理课堂教学孙霄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漫谈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应该具备的数学能力素养岳守凯沭阳县修远中学巧用等效电源法分析系统误差毕传平泗阳县教研室适度拓展课本知识打好高考“擦边球”宋明沭阳高级中学探究方法培育能力徐淑航、徐梓让沭阳中学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吴祥恩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类比出真知——谈物理模型的类比杨佳、马乃夫江苏省清江中学探究课研究——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何益亮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学习浅谈学生评价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王茂强铜山县大许中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孙庆争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轻轻松松画物理,快快乐乐向成功——谈思维导图在曹艳如新沂市第一中学高中物理复习中的应用新高考实验与探究题型初探苏建明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对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关“液体的表面张力产生原因”张祥凤徐州市第一中学的商榷关“属性”的复习于新龙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优化物理课堂提问,向45分钟要效率王美芳启东市吕四中学超导与非超导情况下的电磁感应问题比较卢军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奇葩——旋轮线吕海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浅谈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中学物理教学李进海安县大公中学正视初高中物理的“台阶”优化高一物理教学刘彬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中物理新课程与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黄游桐江苏省阜宁中学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周洪池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在农村中学中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接轨工作邵立元泰兴市蒋华中学关于”STS”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研究蒋茂祥泰兴市河头庄中学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周明霞兴化市竹泓高中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实践与反思冯兰扬州中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课堂探究王翠萍扬州市维扬中学尝试教学专题开发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张晖高邮第二中学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活动课周仁基邗江蒋王中学初中组一等奖(14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李炳才江阴市华西实验中学六种引入方式各显教学智慧任长富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中心在猜想探索中学习在科学探索中发展王正东射阳长荡搞好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衔接赵水风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致远中学《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赵毅江苏省清江中学“巧”制教具,搞“活”物理教学陈刚无锡市江南中学浅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吴兴国泰兴溪桥镇南沙初中寻找有效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陆惠萍常熟市王庄中学两种教材中欧姆定律实验教学的探讨陆军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生成陈志伟淮安市淮阴区新渡中学实施开放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张义勇常州市外国语学校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Big6模式培养信息素养初探段苏红徐州市三十六中推行学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曹开铮铜山县教研室情景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孙山扬中树人二等奖(72篇)浅议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匡成萍扬中树人强化思维品质训练提高物理解题能力何建军扬中市第一中学构建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物理教师专业杨卉南通如东教研室成长科学使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策略苏守杰海州实验多媒体和物理教学整合的一些尝试李佩勇海宏为你打开一扇门韩正华海州新坝让实验成为创新的乐园邹海云海州实验革新教法·自主创新薛春亮滨海一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陈海军滨海五汛如何搞好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吕明东东台台南省新课程“送培到县”学习有感张木善滨海坎南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张成安阜宁古河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庞新宇滨海一中在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法的尝试李正奎建湖红卫探寻深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技术路径许帮正惠凤珠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杠杆平衡的实验操作与理论分析顾琦无锡市第一中学学生意识:体验教学的起点张世成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擦不干净的镜子杭建英无锡市民办辅仁中学有效引领下的科学探究课堂李国坤无锡市旺庄中学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也需要探究钱哲非无锡市塔影中学和谐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华文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浅谈物理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蒋文远无锡市山明中学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教学贡波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注重实验反思提高学生能力丁孟华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必须把握的”五个环节”李晓艳泰州市沈毅中学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初探殷俊泰兴市河失镇中心初中在教学活动中要将生活和物理紧密联系俞晓剑泰州市沈毅中学浅谈”原始问题法”的物理教学陈一平靖江季南初中贵在引导,重在体验,乐在创新许新华吴江市梅堰中学利用概念图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李明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浅谈物理随堂实验陈雪芬昆山市城北中学体验科学探究曹蕴瑞苏州振华双语实验学校谈物理概念建立的有效途径邱红吴江市七都中学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实践初探夏建平吴中区胥口中学新课程思想下的物理作业设计陈梁苏州振华双语实验学校关于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快慢实验的改进建议薛钰康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学校初中生物理审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鲁佩用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初中物理合作学习中分组策略的讨论张恺宁南京市文枢中学也谈初中物理前物理概念的教学周爱萍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分校物理实验内在价值的探究钟礼珊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致远中学浅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侯燕江宁区汤山中学关于极限思维法的思考张德祥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浮力实验的改进姚素南京市新闸中学对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的新思考顾福敢淮安市开明中学感悟生活享受物理孙炎淮安楚州溪河中学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钮洪利淮安市严卓初级中学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模式研究谢清江苏省淮安市淮海高级中学物理中考复习的“专题化”例谈吕丽常州市北环中学初中物理“分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周利平武进区湖塘桥初中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舒海燕溧阳市外国语学校完美与缺憾--比热容两个教学案例的对比与反思张洪亮新沂市四中注重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能力--谈压强教学设计阎长春邳州市三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陆启虎新沂市十中谈有效课堂中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周莉铜山镇中心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浅谈王大桂徐州市三十一中新课标下因材施教杨文柱丰县赵庄镇初级中学新课改理念下如何上好初中物理习题课葛跃青宝应县黄塍中学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学艺术性探讨刘学山宝应县郭桥初中物理试卷讲评教案初探杨国凤高邮龙虬初中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讨刘学山江苏省宝应县郭桥中学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李峰扬大附中东部分校新课程下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顾鹏飞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第二中学物理探究过程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徐洪海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电学复习中的作用徐海云镇江实验学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缺失与对策孙伟军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物理课堂中比喻释疑的尝试陈宝兴丹徒区世业中学几个“真空”实验丁邦宏如皋建设初中对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姜波如皋九华初级中学农村初中普通班物理作业初探顾建平如皋二案初中幽默的物理教学陆俊晖海安邓庄初中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喻四锋如东实验中学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吴功秀如东实验中学三等奖(102篇)教学中实施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刍议孙永清海州实验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探讨刘进利连云捕捉生成点亮课堂龙飞东港新课标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胡若伟新海实验浅谈教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何小丽东海安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浅谈徐武成建湖建阳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朱翔东台实验一节好课的开始——导入龚昭大丰二中浅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创新教育王世根东台新曹浅谈如何学好物理王加轩阜宁芦蒲“跳绳”跳出的中考题杨进满大丰草堰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家庭用电的几个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沈慧珠东台实验多媒体教学应用与研究徐任亚无锡市东林中学利用学习随笔指导物理学法的探索陈小娟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在《熔化与凝固》教学中的设计与梅健江阴市璜土中学应用物理课堂如何开展真实、有效的探究邹娓娓省锡中实验学校浅谈物理实验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张鹏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物理贲可敬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由一节复习课引起的思考周洁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一根胡萝卜引发的思考徐烨无锡市格致中学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物理学史方法探究居李良江阴市新桥中学立足物理本位,追寻有效课堂——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路欢宜兴市树人中学效性之我见在诗文世界中探索物理课堂教学之路陈刚无锡市东亭中学用贴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陈锡清无锡市河埒中学预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预习提纲的编写戴骏宜兴市外国语学校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策略凌小芳姜堰市第四中学让课堂教学客有活力戴荣民靖江季南初中杠杆分类教学的实验开发及其应用高和沂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浅谈初中物理中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顾文德泰兴市西城中学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优化学生心理发展周海云江苏省泰兴市分界初级中学注重心理教育渗透和谐发展科学宋德宏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重力”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秦嵘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将物理实验“进行到底”万蓉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塍中学科学探究的文化解读申洁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巧用对联教物理曹光卫昆山市第二中学利用物理日志辅助物理教与学邓雪峰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浅谈对教材中物理学史内容的情感性处理顾永健苏州工业园区第六中学让学生爱上你的物理课吴世龙苏州市立达学校优化物理作业设计,落实物理有效教学王嵇春太仓市双凤中学我对培养初二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一点看法陈梁苏州振华双语实验学校对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林华苏州市相城区渭塘第二中学厌学成因探讨及其措施黄朝霞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李红敏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的探究舞台吴建琴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如何上好中考物理复习课李松福高淳县砖墙中学浅谈初中物理单元复习的实践与反思唐卫国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师生环境方法和谐统一王振玲南京市文枢中学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宗桂红南京市第九中学弘光校区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引入的思考杨艳南京市竹山中学巧设物理情境,提高教学效果陈军高淳县第一中学教改尝试,听自己上课黄宁萍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自行车“骑”上物理总复习课堂赵万泉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物理有效教学中的几点策略俞松梅江苏省清江中学注重科学探究着力知识构建改善初中物理教学伊国斌淮安市流均中学新课程背景下使教师工作轻松的方法魏广生江苏省淮安市第八中学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探究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罗元兵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用矿泉水瓶进行低成本物理实验探索宋正刚淮安市文通中学寻求物理课堂教学高效的实践与思考张海燕常州市实验初中“前概念”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和策略陆华成戚区潞城中学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及消除方法陈翼飞武进区夏溪初中浅谈培养学生猜想假设能力的方法邹乐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运用物理实验培养探究能力熊廷英溧阳市戴埠初中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潘云峰溧阳市第二中学与伟大同行——回首认识热的历程许勤娟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汽化和液化》课堂实录与教后感相恒芬沛县三河尖矿校变式方法对研究性学习的促进作用袁小雷新沂市实验学校物理教学中要善待“错误”的生成雒侠新沂市十中倡导快乐学习提高物理学习效益曹猛邳州市八义集中心初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宋崇玉徐州市三十三中“留心于细微之处,收获于课堂之上”——内能和机谷正选睢宁县双沟观音中学械能相互转化教学偶得浅谈对初中物理新课程教材的认识赵磊邳州市陆井中学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分组实验的有效性宋晓楼睢宁县双沟镇二中转换视角天地宽李光宇丰县群益中学农村初中物理后进生的课堂激励实践张银平扬州市汤汪中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谢敏仪征金升学校谈新课标下如何发挥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孙延新仪征市第四中学两次物理家庭作业的反思薛爱民江都市泽浦中学如何提高初中女生的物理成绩骆长顺宝应县实验初中物理新课改之我见巫玉林江苏省江都市富民中学初中物理概念学习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杨金龙宿豫区丁嘴初中浅谈农村中学物理学困生厌学成因及对策丁健泗阳县爱园中学探究实验在物理教学上的作用刘盛宿豫区陆集中学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孙西仕沭阳县青伊湖中学培养创新精神,构建有效课堂吕裕松钟吾初中角度一换眼界宽——例谈习惯性思维引起的错解题张明武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中学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熏周树民镇江市第三中学陶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与反思许国良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奇妙的物理现象》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与反思牟小慧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自制物理教具,提升师生素养李和平丹徒区上会中学老师,让我再想想——还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课堂孙伟军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初中物理实验考核探讨蒋小兵如皋白蒲新姚初级中学关于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顾建军如皋如城许庄初级中学浅谈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李国平如皋搬经夏堡学校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谢翠祥如皋搬经夏堡学校物理教学中的游戏李鹏如皋九华初中解初中物理作业的三重境界与修炼周海群海安角斜初中初二物理起始阶段探索喻四银如东先民初中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有效实践与探索顾小龙如东先民初中例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曹红泉如东实验中学培养学生对物理单位的感性认识例谈黄艳如东实验中学让电教之花开遍在物理课堂冯八海如东实验中学并非重复昨天的故事郑克东如东双甸初级中学。
课题: 1.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用--电路与图像(一)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掌握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的处理方法2、会分析电磁感应的图象问题3、能解决电磁感应电路的综合问题重、难点: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图象问题的处理方法自主学习:一、回顾:1、电源有哪些参量?电动势方向如何?电源正负极与电源内部电流方向关系如何?电源正负极间的电压即路端电压与电动势的关系如何?2、感应电动势大小计算公式有哪些?3、感应电流方向如何判断?二、新课:(一)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1、题型特点: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或有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回路中将产生,闭合回路中将有.从而涉及到电流、电压、电功等计算.2、解题基本思路:(1)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相当于,感应电动势等效于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的电阻等效于,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两端电压等效于。
(2)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极流向极,即从电势流向电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两端的电势高低利用、判断。
3、感应电量求解:q= = = ,可见q由、、决定。
例1.如下图所示,是一个水平放置的导体框架,宽度L=1.50m,接有电阻R=0.20Ω,设匀强磁场和框架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0.40T,方向如图.今有一导体棒ab跨放在框架上,并能无摩擦地沿框滑动,框架及导体ab电阻均不计,当ab以v=4.0m/s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时,试求:(1)导体ab上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2)回路上感应电流的大小(3)ab两端电势差U ab=?小结:(二)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1、特点:电磁感应中的图象主要涉及两个因素 和 。
2、分析基本思路:(1)判断方向(2)计算大小例2. 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0.2 T ,磁场的宽度L =1 m ,一正方形金属框边长ad =l =1 m ,其电阻r =0.2 Ω,金属框以v =10 m/s 的速度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其平面始终保持与磁感线方向垂直,如图所示.(1)画出金属框穿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金属框内感应电流的I —t 图线.(2)画出ad 两端电压的U ad —t 图线.小结:课堂检测:1.用均匀导线做成的正方形线框每边长为0.2m ,正方形的一半放在和纸面垂直且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图2所示,当磁场以每秒10T 的变化率增强时,线框中点a 、b 两点的电势差是( )A. U V ab =01.B. U V ab =-01. C. U V ab =02. D. U V ab =-02. 2.如图所示,一闭合直角三角形线框以速度v 匀速穿过匀强磁场区域.从BC 边进入磁场区开始计时,到A 点离开磁场区止的过程中,线框内感应电流的情况(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是如图所示中的()3.如图所示,金属导轨MN和PQ平行,间距为L,导轨左端M、P之间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整个装置放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为B,另有一根金属棒AC,长为2L,垂直于导轨,A端与PQ导轨始终接触,棒以A轴紧靠着MN导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在此过程中通过R的电量为___ _ ___(除R外其它电阻均不计)。
高中物理图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宝应县中学刘益民摘要:高中物理知识的描述方式有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它们从多个侧面观察、研究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同时又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然而图象描述要比枯燥的文字、公式更容易理解,但难以掌握,因为高中物理图象是通过应用物理的方法从实物、从实验中抽象出来的或是应用数学手段总结出来的。
因此,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图象作用,挖掘图象功能,大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是值得我们当前新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拟从课堂实践谈几点有关图象教学的想法与做法,促使教师注重图象教学,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图象图景学生正文:一.关于高中新课程物理图象的几点印象1. 物理图象是新课程中的一种重要元素;我们细心来分析一下新人教版教材就会发现,其中的物理图象已成为新教材中一种重要的元素,其出现的频率与广度明显较老教材多。
笔者仅从现行的《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物理图象做一次归纳性的呈现,列表如下:新教材中的高中物理课本增加的图象很多,它们既形象直观又准确客观地反映了物质的属性,又能够起到文字教材不能替代的作用。
能否正确挖掘这些图象中的功能,决定着学生能否正确、快速地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例如“速度-时间”图象,一方面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任何时刻的速度大小,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出速度变化的情况,即加速度。
同时,它还包含了位移的大小等于速度线与时间坐标围成的面积。
如果仅利用运动学公式和数学极值法去解决运动学问题往往事倍功半,而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则可以使问题一目了然。
2.高考新考纲新增对物理图象的要求;2008年高考说明新增了对图象的要求: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形式和方法进行比较、表达,能够从所给图像通过分析找出其所表示的物理内容,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行、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物理教学中DIS的应用及其它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物理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评价方式,特别是高考能力要求的转变,使近年高考图象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要求加深。
班级:高一( )班: 学号: 姓名:课题:4.1功(1)【自主学习】(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2)功的公式:W =Fs cosα:其中s 为受力点的位移,α是力F 与位移s 的夹角,力F 在位移s 上应是恒力.(3)功是标量: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前者取正,后者取负.当O ≤α<900时,力对物体做正功:900<α≤180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克服某力做功,取正值).(4)功是过程量,具有相对性.一般取地面参照系,即力作用的那个质点的位移一般指相对地面的位移.(5)求总功的方法:一是先求合外力,再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功,注意α应是合外力与位移s 的夹角;二是先分别求各个力的功,再把各个力的功代数相加.(6) 摩擦力做功: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都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滑动摩擦力对某物体不总是做负功,但是对于由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总是做负功,W=-f Δs ,Δs 为相对滑动距离.(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效果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因此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无必然联系可言.【典型例题】【小试身手1】(B 级)如图所示,均匀长直木板长L =40cm ,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右端与桌边相齐,木板质量m =2kg ,与桌面间的摩擦因数μ=0.2,今用水平推力F 将其推下桌子,则水平推力至少做功为( )(g 取10/s 2)A .0.8JB .1.6JC .8JD .4J【小试身手2】(B 级)质量为m 的物体,受水平力F 的作用,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 一定做正功B .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 一定做负功C .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 可能做正功D .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 一定做正功【小试身手3】(B 级)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分别自斜面AC 和BC 的顶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两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在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 A 和W B ,则W A ________W B .(填“>”“=”或“<”)【小试身手4】(C 级)如图所示,站在向左运行的汽车上的人用手推车的力为F ,脚对车向后的摩擦力为f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车做匀速运动时,F 和f 对车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B .当车做加速运动时,F 和f 对车做功的代数和为正C .当车做减速运动时,F 和f 对车做功的代数和为正D .不管车做何种运动,F 和f 对车做功的代数和都为零【小试身手5】(C 级)一木块前端有一滑轮,绳的一端系在右方固定处,另一端穿过滑轮用恒力F 拉住保持两股绳之间的夹角θ不变,如图所示.当用力拉绳使木块前进s 时,力F 对木块做的功(不计绳重和摩擦)是( )A .Fs cos θB .Fs (1+cos θ)C .2Fs cos θD .2F s【小试身手6】(B 级)如图,一个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现将斜面体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距离s ,木块与斜面相对静止,求这一过程中作用在木块上的各个力所做功分别是多少?合力做功是多少?【小试身手7】(B 级)质量为M 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滑块以某一速度沿木板表面从A 滑至B 点在木板上前进了L ,而木板前进s ,如图所示,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摩擦力对滑块、对木板做功各为多少?【达标检测】1、(B 级)如图,小物块A 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A .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B .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C .不垂直于斜面,做功为零D .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2、(C 级)如图所示,把A 、B 两球由图示位置同时由静止释放(绳开始时拉直),则在两球向左下摆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OA 对A 球做正功B.绳子AB 对B 球不做功C.绳子AB 对A 球做负功D.绳子AB 对B 球做正功3、(C 级)如图所示,传送皮带始终保持以v=4m/s 的速度水平匀速运动,质量为m=1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若物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AB 相距为s=6m ,求物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与皮带分别做了多少功?班级:高一( )班: 学号: 姓名:课题:4.1功(2)【自主学习】变力做功问题①W =F ·scos α是用来计算恒力的功,若是变力,求变力的功只有通过将变力转化为恒力,再用W =Fscos α计算.②有两类不同的力:一类是与势能相关联的力,比如重力、弹簧的弹力以及电场力等,它们的功与路径无关,只与位移有关或者说只与始末点的位置有关;另一类是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在曲线运动或往返运动时,这类力(大小不变)的功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积.③根据功和能关系求变力的功.如根据势能的变化求对应的力做的功,根据动能定理求变力做的功,等等.④根据功率恒定,求变力的功,W=Pt.⑤求出变力F 对位移的平均力来计算,当变力F 是位移s 的线性函数时,平均力122F F F --+=. ⑥作出变力F 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图象与位移轴所围均“面积”即为变力做的功.【典型例题】【小试身手1】(B 级) 如图所示,线拴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的半径是1m ,球的质量是0.1kg ,线速度v =1m/s ,小球由A 点运动到B 点恰好是半个圆周。
班级:高一( )班: 学号: 姓名:选修3-1电场 第一节电荷守恒定律、第二节 库仑定律(1)【自主学习】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2、元电荷:一个元电荷的电量为1.6×10-19C ,是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
说明: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皆为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
3、使物体带电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③感应起电。
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总数是不变的.注意:电荷的变化是电子的转移引起的;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相接触,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
二、库仑定律1. 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 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公式:F=kQ 1Q 2/r 2 k =9.0×109N ·m 2/C 23.适用条件:(1)真空中; (2)点电荷.(理想化的模型)注意:①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遵守牛顿第三定律;②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电量用绝对值代入,作用力的方向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判定。
【典型例题】【小试身手1】(B 级)两个半径相同的金属小球,电荷量之比为1∶7,相距为r,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则相互作用力可能为原来的( ) A.74 B.73 C.79 D.716【小试身手2】(B 级) 宇航员在探测某星球时,发现该星球均匀带电,且电性为负,电荷量为Q.在一次实验时,宇航员将一带负电q (q<<Q )的粉尘置于该星球表面h 高处,该粉尘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宇航员又将此粉尘带至距该星球表面2h 高处,无初速释放,则此带电粉尘将( )A.仍处于悬浮状态B.背离该星球心飞向太空C.向该星球心方向下落D.沿该星球自转的线速度方向飞向太空【小试身手3】(C 级)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的绝缘球壳上均匀带有+Q的电荷,另一电量为q 的电荷放在球心O 上,由于对称性,点电荷受力为零。
高中物理图像应用教学探究刘玉君(四川省渠县中学㊀635200)摘㊀要:文字㊁公式和图像构成了高中物理语言ꎬ三者结合把物理现象以及物理知识灵活的展示给学生.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像ꎬ以及描述物理过程的曲线图ꎬ这也充分说明了图像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物理学习中ꎬ大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过程中ꎬ更多依靠物理公式ꎬ而对物理图像的应用较为生疏ꎬ本文将结合物理图像的特点以及物理图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着手ꎬ以此来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图像教学的重要性.关键词:物理图像ꎻ高中教学ꎻ教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6-0055-02㊀㊀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ꎬ在我们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视觉素材ꎬ这也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借助这些图像分析得出一些科学合理的结果.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ꎬ大部分科学实验都会借助精确的设备进行实验ꎬ并且通过一些特定的软件将这些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ꎬ从而帮助研究者能够更轻松快捷的从中获取科学的物理信息ꎬ因此物理图像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越来越重要.㊀㊀一㊁物理图像的特点1.直观形象物理图像最直接的一个特点就是直观形象ꎬ例如某些物理过程ꎬ学生借助实验图像能够更好的定性分析ꎬ同时还可以借助精确的实验数据定量分析物理实验过程ꎬ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物理规律.例如图1展示的V-t图像㊁图2展示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的a-F图像等.图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22.几何特点鲜明物理图像主要是通过数形结合来进行物理问题分析ꎬ物理图像不仅能够反映出图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ꎬ而且学生也可以借助图像中的几何关系轻松的求解物理问题或者对物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例如V-t图像的斜率㊁截距㊁交点以及与横轴围成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㊀㊀二㊁物理图像应用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1.提高物理知识理解能力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ꎬ知识点较难不易理解ꎬ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如果在物理教学中适当采用物理图像的教学方法ꎬ能够很轻松的让学生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讲解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时ꎬ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以直观地反映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ꎬ是描述电学元件性能的重要工具ꎬ这种方法对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都是适用的.在教学中运用该图像分析讨论某些物理问题ꎬ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图3解物理概念和规律ꎬ效果很好.再例如电路问题中利用U-I图像(如图3所示)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区别和联系.2.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高中物理课堂效率低下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透彻所导致的.再加上有些物理知识ꎬ仅仅靠教师口头上理论讲解ꎬ学生很难理解ꎬ本来浅显易懂的知识也变得十分困难.例如在光的反射图4与折射这一课时ꎬ倘若教师按照教材课本理论讲解ꎬ大部分学生搞不清楚反射角是哪个ꎬ折射角是哪个.如果教师能通过演示实验ꎬ然后把实验图像直接呈现给学生.如图4所示.引用这个物理图像ꎬ学生很直观的知道哪个角是入射角㊁反射角和折射角.教师借助这个形象的物理图像很轻松的就把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解释清楚ꎻ这类图像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ꎬ还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3.引起学生兴趣通过直观的物理图像把物理课程中一些复杂的理论知识变为形象的图像来表达ꎬ这样也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本来就更喜欢一些图像影像等直观的表达形式ꎬ对于文字或者公式这种枯燥乏味的表现形式会逐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疲倦ꎬ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的提高.㊀㊀三㊁高中物理图像的教学应用1.开放式课堂中图像应用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ꎬ因此教师要多建设开放性课堂ꎬ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探索ꎬ在开放式课堂中运用物理图像法进行教学ꎬ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物理图像ꎬ并且从物理图像中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ꎬ这种开放式教学法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ꎬ而且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2.引入多媒体进行物理图像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ꎬ各种高科技教学设施已经走进课堂ꎬ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备ꎬ比如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设备.有些物理图像学生很难自己绘制ꎬ或者绘制的部分物理图像不够精确ꎬ那么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图像的绘制和教学是发挥物理图像优势的最好方法.这样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好物理知识和规律.3.应用物理图像解决物理题目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物理图像具有直观形象和几何特点ꎬ学生借助物理图像能更好的分析物理题目.受力分析示意图在物体的平衡问题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在受力分析时准确画好受力分析图ꎬ然后再根据图像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ꎬ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物理习题的正确率ꎬ并且也能够帮助学生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例如: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ꎬ称电阻的实际工作点ꎬ利用工作点可以巧妙地求解非线性伏安特性曲线的功率问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ꎬ在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ꎬ物理图像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ꎬ而且借助物理图像学生能够直观的理清物理过程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物理图像法的使用ꎬ在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中应用物理图像ꎬ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ꎬ引导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中使用物理图像法ꎬ从而更快更高效的求解物理习题.㊀㊀参考文献:[1]金玉权.图像语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ꎬ2018.[2]刘磊.函数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ꎬ2013.[责任编辑:李㊀璟]探究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邢㊀海(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㊀226000)摘㊀要:在以 立德树人 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ꎬ落实德育教育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ꎬ希望可以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ꎬ为学生打开了解世界㊁认识世界的通道ꎬ进而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ꎬ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对此ꎬ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ꎬ首先分析了德育教育渗透的原则ꎬ并进一步阐述了高中化学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方法ꎬ以供参考.关键词:德育教育ꎻ渗透方法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6-0056-02㊀㊀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ꎬ 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㊁热爱生活㊁热爱集体的情操.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够激发学爱国热情ꎬ并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ꎬ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㊀㊀一㊁德育教育渗透的原则1.目标分解原则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ꎬ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之中ꎬ需要教师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心理特征ꎬ树立长期的㊁连贯的教学体系ꎬ保障德育教育可以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有层次的渗透ꎬ将德育教育目标落实到化学知识点的讲授中ꎬ并持之以恒地实施.2.有机渗透原则德育教育不应是简单的说教ꎬ特别是当面对情绪不稳定㊁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时ꎬ机械的说教式德育教育渗透很容易让高中生产生抵触心理ꎬ反而弄巧成拙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找到 润物细无声 的渗透方法ꎬ找到。
图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钟运发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33期摘要:在高中阶段,物理知识比较难理解,而学生的只是整合能力有相对较弱。
从而造成了学习困难。
屋里作为重要科目,物理老师必须重视这一现象。
高中物理教学以为高考服务为主要宗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讲解物理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而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物理知识,可以借助图像讲解相关题目。
本文便就图像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高中物理;图像法;教学策略一结合例题,解决天体的问题在天體运动卫星变轨的教学中,有三个物理量是最为重要的,周期,加速度以及线速度。
在进行相关加速度,线速度,周期的相应讲解时,首先要讲述相关物理量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周期是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老师可以进行相关拓展,比如周期与角速度相关,两者的关系为T=2π/w,而角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度。
而线速度是指曲线运动时的即时速度,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
同时老师还要向学生讲述物理量的公式,使学生初步对公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接下来的知识运用提供便利。
天体运动相关知识比较零散,所以老师在讲述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同时注意知识牵引,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老师可以布置相关例题,如:现发射一颗卫星,现在近地圆形轨道I运行,之后发往椭圆轨道II,之后再发往圆形轨道III,轨道II和III相切与B点,轨道I和II相切于A点,地球半径为R,轨道III半径为r,轨道I和III速率大小关系是多少,学生展开运算,最终得到v1= ;;,v3= ;同时GM=gR2,如此v1= ;;,由于轨道III半径大,所以第一轨道速度大,同时,老师可以进行相关的拓展,比如告诉学生v= ;就是第一宇宙速度,通常学生会出现错误,很多学生往往在算出第一宇宙速度后,会认为第三轨道的速度为 ;,因此会认为点轨道的速度较大。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老师要及时讲解,比如告诉学生,重力加速度是常量,但也与半径有关,所以他不是一个不变的常量,通过相关例题,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同时适当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有关高中物理力学习题的实验化教学尝试作者:刘益民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2年第01期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学科,也是一门实验的科学,但是要学好高中物理对很多学生来讲还是有难度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还要有熟练的数学运算能力,良好的物理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等等.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爱物理,但又感到难学,其中高中物理的力学部分又是最难学的,习题变化多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做”的现象,面对物理难学、习题难做的局面,那么,如何摆脱物理习题教学的困境?本文拟将通过物理实验的设计尝试寻求习题教学新的突破口.1设计实验剖析物理概念高中物理中的物理概念的学习首先是需要学生的理解及感性认识,而学习中不少学生的头脑中存在错误的前概念,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设计实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例1春天有许多游客放风筝,会放风筝的人,可使风筝静止在空中,如图1所示,图2的四幅图中A、B代表风筝截面,OL代表风筝线,风向水平,风筝可能静止的是解析风筝静止在空中,这说明它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因此对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其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及风力,这三个力合力为零.而风力必然与重力拉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因此处于平衡时,风筝的状态只能是状态.而本题的关键之处在于风力本质是一种动压力,方向应该垂直于接触面,对这一点许多学生认为不清,错误地认为风向水平,对风筝的作用力也是水平的,得不出正确答案实验设计在教室里,让全体同学每人取薄纸一张,做吹纸实验来体验动压力,分垂直吹、平行吹、斜吹三种,体验吹出的风作用在纸上时力的方向.通过参与,同时让学生思考风力为什么是垂直于接触面,然后进行微观分析,认识动压力其实是因为分子撞击(压力或叫冲力)引起的,实验之后,学生恍然大悟.2设计实验模拟物理现象许多物理习题联系生活,即取材来源于生活与社会生产实际,但是由于学生生存空间普遍狭窄,不善于观察生活等原因,这就造成对许多物理现象不甚了解,因此解题也会陷入一片茫然,因此通过实验可能帮助他了解物理现象,建立物理图景,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例2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4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状况,可看到一种奇特现象,水滴似乎不在落下,而有如固定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般(图中单位为请问实际上水滴是不是在继续下滴?这种特殊的照射灯有什么特点?能不能通过图中标尺定量地说明这个灯的特点?解析题设“在较暗处”,表明能提供照明的只有这一种特殊的光源.通常水滴下落加速度为g,速度变化很快,人眼看不清下落的水滴的现象.只有灯光间歇照明的情况下,水滴又是均匀滴出的,才有可能观察到上述现象.也就是说当灯光闪亮瞬间,恰好有一个水滴到达空间同一位置,才能感觉到该位置有一个似乎是静止的水滴.当龙头中每产生一个水滴时,恰好闪光一次;当再一次闪光时第一个水滴就从A点抵达B点,第3次闪光时第一个水滴到达C点,第4次闪光时第一个水滴到达了D点.而此时A、B、C、D各点也均匀有水滴.水滴运动时灯不亮,观察者看不到,看到的只是在固定的位置.由于自由落体在相同时间的位移比是1∶3∶5,所以图中各水滴处在、40cm和位置处.可以算出,则每一段时间间隔膖这表明频闪灯的时间间隔是水滴产生的时间间隔略大于上述时间时,下一次闪光时刻水滴的位置在原位置的上方,且每一次闪光都比原位高一些,看上去水滴在向上缓缓移动,称为不同步上移,反之则呈现不同步下移现象.本题实质上涉及到一种视觉暂留的现象,大多数学生知道此现象,但研究不深,遇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实验设计先做一个视觉暂留小实验,道具为“高科技”小电风扇,如图5.在开机后,我们会观察到上面字迹的正反旋转的现象.然后再在教室内准备一个三档调速的台式电风扇,让学生仔细观察扇叶的变化,将会充分理解视觉暂留现象的产生原因,学生也会自发地分析出扇叶正反旋转的成因了,同理就会理解上述水滴的奇特现象例3如图6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端位置不变,将B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端移到位置时,绳子张力不变端移到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解析衣服处于静止状态时.对挂钩受力分析可知为三力平衡,而且左右两绳张力相等,故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相等,设挂钩和物体的总质量为m,A、B或A、、两点的水平距离为d,绳总长为l.当绳系于B点时,将BO延长至与竖直杆交于C点,则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实验设计为了亲身体验这一动态平衡过程,可设计类似装置进行模拟验证,如图7,用两个铁架台做为竖直杆,实验用较光滑的尼龙线,用一钩码替代悬挂衣服的衣架,先将绳固定于两铁夹上,上下移动B,研究平衡状态特点.然后用两只弹簧秤测定绳的拉力,实验时在绳子两端用笔做上记号,以保证绳总长保持不变,通过上下及左右调节,再读取相应的拉力读数,真切感受变中之不变,理解将更加深刻.3设计实验理解物理规律高中物理习题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建立物理模型,而且需要具体分析,真切理解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其中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会延伸出许多二级结论,例如水流星的临界速度,天体运动的黄金代换式等等,而对于这些结论我们并不是简单记忆然后糊乱套用,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力学习题中很多问题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实验进行研究.例4如图8所示,一轻质杆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轻杆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Oa=ab=L,先将杆拉至水平,再由静止释放,当杆转到竖直方向时,试问:对a 球来说机械能是否守恒?若不守恒,则杆对小球a所做的功为多少?解析设b球在最低点时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又因两球角速度相同由(1)、(2)得,,a球机械能不守恒.对a球由动能定理得-0,得W=-25mgL.本题中涉及杆的弹力做功问题,这实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杆子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不能确定其方向如何判断其做什么功呢?虽然解答中从能量角度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很多同学仍然不甚理解,如何让学生明白在本题中杆子的作用,光讲可能是行不通的.实验设计我们可以在教室中随地取材,将把两同学的胶带拉长后系在一起,一端抓在手上,另一端拉至水平,则由水平位置静止释放,会明显观察到胶带圈A较胶带圈B先到达竖直位置,如图9所示.则在两胶带向左下摆动时.OA拉力与A圈的速度方向成直角,OA对A圈不做功.胶带AB部分与A圈的速度方向成钝角,对A圈做负功;胶带AB部分与B圈的速度方向成锐角,胶带AB部分对B胶带圈做正功;从而理解杆在保证两球相同角速度的同时必将对小球a做负功,反之对小球b会做正功,从而实现将机械能在两球之间的相互转化.4设计实验拓展物理方法高中物理习题变化多端,对学生物理思维方法的综合应用有较高的要求,有很多题目还存在一题多解,而不同解题方法的来源却往往让学生“雾里开花”,只是当做一种解题技巧,错误地认为自己永远都学不会,其实不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从中感悟方法的来源,学会另辟蹊径.例5一种简易“千斤顶”,如图10所示,一竖直放置的轻杆由于限制套管P的作用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若支杆上放一质量为M=10的物体,支杆的下端通过一与杆固定连接的小轮放在倾角为 =37体上,并将斜面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沿水平方向对斜面体施以推力F,为了能将重物顶起F最小为多大?(小轮摩擦和质量不计,解析杆对斜面的压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下为N,对斜面受力分析如图11所示,为了使斜壁前进,水平推力大于等于N的水平分力,即对杆和重物受力分析如图11:斜面支持力的竖直方向分力数值至少等于Mg,即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N=N′;整理得,则将重物顶起F最小此题实质是一道系统平衡题,根据力的作用相互性,可以将推力与重物的重力结合起来.但是解出的答案是如此的简单,其中是否又蕴藏着什么样的物理规律呢?实验设计为了理解这一现象,我们也模仿制作一个简易“千斤顶”,如图12所示,用铁架台上固定两个试管夹中穿过可自由移动的一根直管作为限制套管,中间插一个杆状重物,下面放一斜木块.用力推斜木块先使其静止.然后左推斜木块使重物微微上抬.让学生思考,推力做的功转化为什么能量,这时学生非常容易想到转化为重物的重力势能,因此由功能关系得:F最小有F膞=Mg膆,而由几何关系易得:这实质是叫虚功原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物理方法,而通过实验却发现“虚功原理”原来如此简单.作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层面,习题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听懂”、更重要地是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在习题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物理学科的特色,引导学生“会学”.笔者这种尝试性教学变革可以让习题的教学走向多样化,让学生从实验的设计及探究中寻找快乐,对疑难问题也将引发触类旁通的效应.要注意的是,习题实验化教学的实施其中关键之处不是在于多了几个演示实验,而是根据需要通过实验来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通过大量的、学生全员参与其中的互动式、探究式、验证式实验,使课堂中多一些质疑,学生多一点展示.众所周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种习题实验化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放手,也许过了很多年,教师讲的什么题他们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但是他们却将会记得一次成功的实验,或一次思维的火花.。
图像在高中物理学中的应用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袁天灿物理学中图像能形象地表述物理规律,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所以图像在中学物理中有着广泛应用,有关图像及其应用的命题成为目前高考考查的热点,这也符合《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图像法是指借助数学函数的动态变化规律,把物理中需要研究的物理量定位为坐标轴的函数与变量,使两者间的内在关系直观显现出来。
许多复杂的物理规律、物体的运动变化过程以及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都可以用坐标图像清楚描述出来,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在坐标系上的描绘过程,能体会和感悟到一些抽象物理量或是复杂现象的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揭示事物系统的内在规律,还抓住了事物系统在思维结构上的共同点。
坐标图像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形成抽象意识。
坐标图像的概括性有利于学生把握事物的动态变化,预测发展趋势,实现真正驾驭知识的目标。
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对坐标图像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1. 理解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在高中物理中,用坐标系描述物理量间的变化规律的例子非常普遍,如力学中的位移图像(s—t)和速度图像(v—t);简谐运动图像和机械波图像,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力)与距离关系的图像等,而且有些图像从形状上看十分相似,如果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就很容易混淆。
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解析坐标图像能力的培养。
现以一些实例谈谈怎样解读坐标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图像的变化规律。
例如,学生对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的理解,教师要应从点、线段、斜率、面积等方面加以引导,明确图像研究的内容。
图1是位移—时间关系的图像(s—t):一个运动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位置不断地改变,位移不断地变化,在这一变化中,涉及两个变量:时间t和位移s。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B.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光的全反射现象C.立体电影是应用了光的干涉现象D.可以通过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得出: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E.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大,所以激光可以比无线电波传递更多的信息F. 单缝衍射中,缝越宽,条纹越亮,衍射现象也越明显参考答案:BDE2. (多选)一质量为m的质点,系在轻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水平面粗糙。
此质点在该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设质点的最初速率是v0,当它运动一周时,其速率变为,则()A.当它运动一周时摩擦力做的功为B.质点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C.质点在运动了两个周期时恰好停止D.当质点运动一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参考答案:AB3. (单选)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a、速度v、位移s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参考答案:C4. (单选)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 N、FC=10 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
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A.f1=0,f2=5N,f3=5NB.f1=5N,f2=5N,f3=0C.f1=5N,f2=0,f3=5ND.f1=0,f2=10 N,f3=5 N参考答案:A解: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到:b对a的静摩擦力大小F1=0,否则a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不为零,不能保持平衡.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到:F2=Fb=5N.再以三个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F3=Fc-Fb=10N-5N=5N,方向水平向左.所以F1=0,F2=5N,F3=5N.故选:A.5. 一个闭合回路由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右侧是电阻为r的圆形导线,置于竖直方向均匀变化的磁场B1中;左侧是光滑的倾角为θ的平行导轨,宽度为d,其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2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且只分布在左侧,一个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此时恰好能静止在导轨上,分析下述判断不正确的有A.圆形线圈中的磁场,可以向上均匀增强,也可以向下均匀减弱B.导体棒ab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mgsin θC.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D.圆形导线中的电热功率为(r+R)参考答案: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运动,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发生正撞,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M/m可能为A.2 B.3 C.4 D. 5参考答案:AB碰撞时动量守恒,故Mv=mv1+Mv2又两者动量相等mv1=Mv2①则 v2=又碰撞时,机械能不能增加,则有:Mv2≥mv12+Mv22②由①②化简整理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