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立春养生(共五则范文)
- 格式:docx
- 大小:54.63 KB
- 文档页数:30
《黄帝内经》里的春季养生说作者:李明辉来源:《中国慈善家》2013年第04期春季如何养生?《黄帝内经》对此有明确说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三个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二月和三月,从立春开始,到立夏结束。
阳历今年是从2月4日到5月4日,这三个月,可以说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节。
春季的特点,是天地的“阳气”开始生发,万物复苏,天地之间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根据《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原理,春季养生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春天的气机向上、向外舒张,不断充实、壮大人体的阳气,尽量避免耗伤、阻碍阳气的生发。
具体怎么做呢?首先要做到“夜卧早起”。
夜卧早起一般是指晚睡早起,但古人的睡眠与太阳落山密切相关,春季虽然白天时间长了,但夜晚来的仍然比较早,所以还是应当早睡早起。
早睡有助于阴气敛降,早起有助于阳气生发。
“广步”,即在有草木的庭院里或林子里大踏步行走,轻松洒脱地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
《黄帝内经》还提到“被发”,就是把头发散开。
古人的头发一般都是绑束起来的,春天到了,最好把头发散开,让它去自然生长。
在春天里,还要多多梳头。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养生方》中就有记载,他说:“梳理头发,欲得多过,通流血脉,散风湿。
” 明代《摄生要录》亦说:“发多梳,去风明目,不死之道也。
”通过梳头可以很好地促进清阳上升,促进阳气生发。
不妨试一下干梳头。
坐或站位均可。
双手十指分开如梳,插入发际,由前向后梳全头,尤其要注意两鬓、额角、耳后等部位一定要照顾到。
当两手推到头后面时,两拇指可以按压两风池穴。
一般每次梳两至三分钟或梳四十九次就可以了,这时你会感觉到头皮发热,神清气爽。
“缓形”,就是要放松身心。
比如穿宽松的衣服,做轻柔舒缓的运动。
归根结底,夜卧、早起、广步、被发、缓形,这五件事,都是顺应春季的生发之气,让身体轻松自在,让体内阳气向上、向外舒展开来。
黄帝内经讲:春季养⽣学医、习武、修⼰、候有缘⼈。
读⽽思duersi原⽂:《黄帝内经素问·四⽓调神⼤论篇》:春三⽉,此谓发陈,天地俱⽣,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勿杀,予⽽勿夺,赏⽽勿罚,此春⽓之应,养⽣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译⽂是⼩编根据参考中医专家徐⽂兵⽼师的深度分析后总结的要点:1、万物复苏,⽣发⽣长从⽴春开始⼀直到⽴夏为⽌的这三个⽉为春季,春季是万物苏醒,⽣长的⼀个时节。
⼈的⽓⾎也从⾥向外⾛,把⼈体⽓⾎从⾥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就是肝脏。
因此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好时节。
另⼀⾯,“发陈” 也是旧病复发,⽣发的意思,因此⾝体有旧病者,应当及早的调理治疗。
2、⽣活起居,运动的调节作息时间应为:“夜卧早起”春天节⽓的变换,⼈应该顺应⾃然规律调节作息时间,才是对⾝体有益健康的。
要早睡早起,⼀般晚上9-11点是⼊睡的时间,最晚不要超过11点。
早上在天还未亮就要起床,⼀般是早晨7点前。
“⼴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春季运动:最好在早晨起床之后,运动⽅式是以“⼴步于庭” 因为古代⼈的居住环境都是屋前有庭院,所以古代⼈是穿宽松的⾐物,披发缓形在⾃⼰的庭院⾥跨⼤脚步闲庭慢⾛。
那么换成我们现今也就在⼩区内,家⽅圆百⾥之内,穿着宽松,舒适,头发松散的散步⾛动。
“以使志⽣”,这个“志”不是记忆,是志向。
当你在这样⼀个宁静,放松的状态下⾃然的舒展胸怀,激发情智。
你就感觉到从内⼼⾥涌动出⼀种想法,思索今天得⼲点什么?今年得⼲点什么?就那种愿望,发⾃内⼼的愿望油然⽽⽣,这就是顺应春天的⽓的变化。
3、饮⾷上的调节以传统中医哲学理解,春天是是万物⽣长⽣发的季节,⼤⾃然的复苏。
是⽣命的新⽣,因此这个时候不猎杀动物,屠宰家禽。
因此春季的饮⾷是不吃⾁,少吃⾁以蔬菜为主。
从中医调理来讲,经过⼀个冬天的进补,⾝体需要消化。
肝主输泄,肝的输泄功能即可以帮助胃受纳腐熟⾷物,促进浊阴之⽓下降,使⾷糜下达于肠;⼜可以辅助脾运化精微,促进清阳上升,⽔⾕精微归肺。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篇一: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养生”这个词在普通人群中有着逐渐增长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身体质量的提高。
思想是人价值的扩展,而身体的健康则是根基。
而《黄帝内经》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皇帝内经》简称为《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皇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家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古时人们就注意到天时地利带给人们的影响,而现在天气如此多变,人们会因此难以适应,容易生病。
这时,我们应该注意养生。
这是一个预防疾病的不错方法。
从四时来说,《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外界环境不可分割。
如《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体的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身调节。
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强调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即要顺四时、适环境、调阴阳,以增强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能力。
《内论》同时提出四时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皇帝内经》在描述春天节气特点时,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就是与春天气机适应的养生之理。
《黄帝内经》也描述了春天里,饮食和健康的关系,比如立春我们吃春饼,春饼中包裹着豆芽。
而芽!初生的芽,生命力的集聚。
从现代营养学讲,食物没有质的区别,就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的差别,中国人认为,吃豆芽跟吃豆瓣完全不同,芽是最具生命力的。
所以,我们除了吃豆芽,还吃什么芽?香椿芽。
这些都是初生的、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东西,所以呢,要吃这个。
而且,肝的颜色是什么?青。
吃这些绿色的、初生的、生发的食物,有意识的要添加这个。
学《黄帝内经》谈春季养生作者:徐炳国来源:《祝您健康》2015年第02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提出了春季养生的原则。
意思是,春天3个月,是“发陈”的季节,种子发新芽,天地万物欣欣向荣,要早睡早起,放松身体,在庭院内多散散步,要宽容、奉献,少计较、抢夺、惩罚,这是符合春天养生的法则。
春三月,共有六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初春(立春、雨水)、仲春(惊蛰、春分)和晚春(清明、谷雨)。
其中初春阶段气温相对低,接近冬天;仲春是春天的代表;晚春温度则相对高,因为接近夏天。
春天保养好身体,对于一年都有好处。
中医注重从衣、食、住、行、志、病六个方面进行春季养生。
衣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的意思即是春天减衣要注意,因为温度变化很大,有忽冷忽热的现象。
特别是初春时期,减衣要慎重。
仲春时可以根据气温逐渐减衣,最好随身携带一件外套,及时添加。
着衣宜宽松,利于春之阳气的舒发。
食春天进食,宜辛(平)温、甘、清淡,不宜选择寒凉、辛热、油腻之品。
春在五行属木,五脏应肝,五味应酸。
饮食宜清淡不宜油腻,因为春之阳气开始升发,可以应用微辛温之品,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等,以生发少阳,但不宜过多。
而羊肉、参茸等大辛大热之品则不宜。
从现代医学角度,则适宜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尤其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尤其要保证早餐的营养。
这个季节不宜吃冷饮一类,以免损伤脾胃之阳。
住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对减轻“春困”很有帮助,如果碰到雾霾天,每天中午通风1~2个小时即可。
行即适当运动。
春季来临,特别惊蛰之后,要加强体育运动,以舒展性缓慢性运动为主,要“披发缓形,广步于庭”,如郊游、漫步、太极、瑜伽、各种体操,放风筝等,以微微出汗为宜,忌大汗,防止伤阳。
《黄帝内经》教你春季养生良方《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从古至今,它都发挥了卓越的作用,为我国医学保健作出了很大贡献。
现代人更加注重养生,对古人留下来的医书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春天到了,让我们挖掘《黄帝内经》上的养生良方吧。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此谓是说春天是草木发芽的季节。
天地俱生指春天的于地的气是向上蒸发之意。
万物以荣是草木逐渐发芽变绿了。
夜卧早起是春天起床要早,早起是要“广步于庭,披发缓行”披着头发在庭院内散步以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以养生.......。
春天养生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应该认识到,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人体也是这样,在春季生发。
这时有旧疾的人特别容易复发旧病,这是人体的本能,希望借春天的生机来冲击身体里的病灶,把病邪从体内赶出体外。
我们如顺应这个天时天机,合理的调养就会治好旧病。
春天属性为木,在人体就是肝经,如果未得到充分的生发,到夏季心火就会不旺,供生长的东西就会不足。
人体的生发主要靠的是肝气。
春季肝气特别旺,过旺就会打破身体其他腑脏的功能,肝气又不能压抑,就要合理的转化和排泄它,称为舒肝理气。
肝气要靠胆经来排泄,肝胆二经互为表里。
所以在春天常常有人口苦,肩膀痛、偏头痛、乳房和两肋痛,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这些都是胆经堵塞,排泄不利的表现。
口苦可以吃小柴胡颗粒。
肩膀痛、偏头痛、乳房和两肋痛可服加味逍遥丸。
臀部和大腿外沿裤缝侧疼痛,可选平肝舒络丸等。
平时每天由上到下敲打大腿外侧沿裤缝的这条胆经(左右对称两条),促进胆经的畅通和机能,并可减肥。
春季人体阳气向外散发,皮肤舒张,风寒特别容易入侵,这时有人易犯咳喘症。
“发陈”就是推旧出新,春天是生发的时候,树木都长了嫩芽,天地俱生,天地都开始生起来,万事成物都开始生长了。
这时养生夜卧早起,晚点睡,但也不要超过子时,太阳出来就起来,万物都在生发。
广步于庭,步在古代就是慢慢地走,慢慢的在院子里走,披发缓形,披着头发,放松心情,缓形,就是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
以使志生,志是肾精的神,使肾精的精气一点点升起来,生而不杀,赏而勿罚,要给予,不要掠夺,要奖赏,不要处罚。
春天你折一枝花,冬天就少收一串果,让它好好的长。
对于我们的宝宝,这个季节,尽量的去顺从他,使他保持身心愉悦,才能更好的完成第天读经典的任务。
这个顺从,也是有限度的,不能因为春天的生发之机,就无原则无限制的顺从孩子,肝木过旺了,也会导致脾胃土的虚弱,也要用点辛温的食物来克制一下。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不这样,违背它,就伤肝,肝木生心火,如果春天没养好,给夏天的东西就少了,就易病。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苗不好,夏天自然就长不到,人体也是一样道理,春天不注意保养,夏天就得病了。
志是肾精的神,五脏皆有其神,神就是脏腑之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观,称之为神。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意肾的神明为志。
就是一种收藏的特性,收藏的能力。
这种收藏能力特别强的话,人的志向就特别地远大。
插一下魂魄。
魄,我们常说的魄力是一个人做事有没有决断性,在中医里是肺的神,肺气足以后的外现。
魂,我们常人理解生命就是离开身体之后的那个不可见不可摸的东西,肝开窍于目,眼睛是神的外散,是肝魂,肝脏功能稳定,不会魂不守舍。
肝主魂肺主魄,平常两个就象夫妻一样是在一起的,魂魄分离就是魂往上走,走的是嘴巴或鼻子。
魄往下走,最后走魄门(肛门),魂往上走,走的是嘴巴或鼻子。
一分离,人也就没命了。
还有五志,五种情绪:喜怒忧思恐,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
五脏还有其他的象:五窍、五华、五色、五味等这些,以后我们有机会单独在五藏中详细学习一下。
二十四节气立春养生【篇一:【立春到,护肝排毒要趁早】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养生】【立春到,护肝排毒要趁早】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养生立春太阳黄经315度。
立春为正月节,立为建之意,春木之气始至,春天来了。
春在冰雪中慢慢培育,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季节特点【乍暖还寒】立春代表春天的开始,虽有春的意思,但此时还乍暖还寒,不宜过早减衣服,仍要“春捂”。
【干燥】立春前后气候干燥,传染性疾病高发,另外春季也是肝胆疾病、脾胃病的高发时段。
立春之后阳气萌动,万物复苏,人体的代谢机能开始活跃。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养生攻略1、养生以养肝升阳为主,按中医理论,肝属五行之木,春木旺,肝主事,肝脏当令,因此春季升阳养肝护肝尤为重要。
刚入春时,人体阳气升发使皮肤腠理疏开,而早春乍暖还寒,春寒又迅速致皮肤腠理密闭,忽开忽闭易使肝功能受损,故早春重在升阳养肝兼顾益脾和胃!可选择中航健康时尚集团汉方养生之肝胆排毒护理调肝气、补肝血、排肝毒,亦可以配合三焦调气护理生发气机、调和脾胃气血。
全身气血顺畅、肝气条达,身体必然强健。
2、调气养神,积极乐观。
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郁不畅而成疾。
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
选择中航健康时尚集团的汉方养生肝胆排毒项目正当时,可保持肝气调达。
3、补水排毒,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皮肤易干燥导致过敏,建议多做皮肤补水护理,如思蒂补水系列;肝开窍于目,此时进行思蒂眼部护理更是呵护眼睛的不二选择。
另多喝水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此时运用季节之势并结合丹道养生、淋巴排毒、侧压排毒等项目排出体内浊气,让自己轻松每一天。
4、少饮酒。
今年的立春在春节前,春节是喜庆的节日,免不了筵席觥筹交错,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人们顺应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进行养生调节,就能未病先防、健康长寿,反之则会患病夭折。
那么四季怎么养生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原文及释文[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一:[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本节主要叙述了四时生长收藏的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及特点,指出四季之中,一定的气候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发生有具体的内在联系,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各有特点,对于人体的影响也是各有不同。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广步于庭(3),被发缓形(4),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7)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8),奉长者少(9)。
夏三月,此谓蕃秀(10),天地气交,万物华实(11),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13),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14),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5),早卧早起,与鸡俱兴(16),使志安宁,以缓秋刑(17),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8),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19),水冰地坼(20),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21),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22),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23),奉生者少。
(1)发陈:发,指草木发芽。
陈,敷陈。
发陈,指草木枝叶舒展。
(2)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指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3)广步于庭:广步,缓步而行。
(4)被发缓形:被,同“披”,披散,散开。
披散头发,解开衣服,使形体舒缓无拘束。
(5)以使志生:使意志如春天生发之气宣发舒畅。
(6)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是指精神、行为活动需顺应春阳生发之气。
杀、夺、罚,是指违逆春阳生发之气。
全句强调春之养生需要与春阳生发之气相顺和,不可相左。
(7)养生:此处养生强调养护春生之气。
(8)夏为寒变:春季失于调养,生发之气不足而导致夏日发生的寒性病变。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此谓发陈,从立春算起,到立夏为止,三个月,新陈代谢、推陈出新。
有个中药叫茵陈,茵陈是多年生的草本,它每次都在它那个陈旧的枝干上又长出新的芽,这就叫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天地阳气生发,天地滋养万物欣欣向荣。
春天天地给人的感觉在呼唤着一种新的生命的诞生,叫“天地俱生”。
万物如同小草从枯到荣,草木都逐渐变绿了。
人也逐渐的从冬季收藏走向生长,经过秋冬的保养,春季的精力开始旺盛起来,阳气上升。
夜卧早起,相对于冬天的“早卧早起”。
晚间睡眠应在在23点以前,早晨起来早一点,5-6点。
广步于庭,闲庭信步,大步慢走于自家院子。
被(念“披”)发缓形,不拘束自己,把头发披散下来。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吃饭,运动。
以使志生,内心自然会涌现出一种愿望或志向。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春天的时候,要慈悲,要奖赏,要给予,不要掠夺、惩罚。
春天就是播种培育给予付出的阶段,这样秋后才有果实收获。
逆之则伤肝,若压制应生发的肝气,肝属木,木就不生火,夏为寒变,到了夏天就会着凉、肚子疼。
身体热乎不起来。
春不生,夏就不长。
奉长者少。
四季应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所以,春天应该生。
所以,如果你春天不养肝的话,到夏天长不起来。
黄帝内经之春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的三个月,是发陈的时间,万物萌动,对于人的身体来说,也是气血萌动的季节,冬天储藏的一些营养物质开始消化,器官也开始修复生长,所以做割双眼皮或者整容手术之类的最好在春天做。
好的东西在生发,不好的东西也在生发,所以一些疾病,在春季发生的也比较明显,这个时候根据症状来治疗,效果是最好的。
古代死刑犯一般都是秋后问斩,就是根据中国道家春天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来的,死人无所谓,是为了照顾活人比如刽子手与主审官的感受。
春天很多人背上或脸上容易长红斑,过敏,就是肝气生发过多所致,如果身体不够健康,就是肾水不足,压制不住血气所致,可根据原因适当调整治疗。
所以春天尽量不要生气,有什么人生目标或者职业规划,就尽量在春天去做。
当老板的尽量不要辞退员工,杀伐是双刃剑,有的老板把员工辞退了,自己心理受的伤害反而比员工更大。
东方色青,其味酸,其类草木,多吃青翠色蔬菜,对身体有益。
肝主鼻,肝主综经(男生的生殖器),主筋,所有相关的疾病都适合在春季治疗。
下一期我们主要讲一下,男生阳痿应该怎么通过春季肝脏来治疗。
黄帝内经春天养生的段落
黄帝内经在春天养生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
气勃发的季节,因此养生的重点是顺应春天的气息,调整身体的功能。
首先,食物的选择是关键。
春天是木之季节,宜食用新鲜的嫩绿
蔬菜,如菠菜、芹菜、豆芽等。
同时,应增加酸味食物的摄入,如柠檬、酸梅等,以平衡春天的阳气。
其次,要注意保护脾胃。
春天气温逐渐回暖,但仍有寒冷的时候,容易引起脾胃功能的不稳定。
因此,要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尤其是
冰镇饮料和冷冻食品。
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适量的谷类、蛋白质和
蔬果,有助于脾胃功能的平衡。
另外,春季养生还要注重适度运动。
春天气温适中、湿度较大,
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
适量的室外活动,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
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然而,也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或长时间
在高温环境下运动,以免损伤身体。
最后,春季养生还需要调整情绪。
春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们易激动、心火上升。
因此,要学会情绪调节,保持平静、稳
定的心态。
适量的休息、放松,如读书、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有
助于情绪平衡。
在春天养生中,黄帝内经强调了食物、脾胃、运动和情绪的调节。
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能够帮助身体适应春天的气候变化,提升免疫力,使人保持健康和活力。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法《黄帝内经》春季养生法1、春天养生关键—“养生”这个“养生”不是普通养生之道养护生命的意思,而是“培养生长之气”的意思。
春天的时候万物经历了冬天的蛰伏和酝酿,开始生长和发陈,小草长出了嫩芽,树木长出绿叶,所以这个时候呢,人体也顺应天地之气,自身之阴阳气血生长。
但是这个时候正气像小草的嫩芽和刚敷出来的小鸡崽那样,虽然开始长,但是尚未茁壮,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小心翼翼把他捧在手心里呵护,不能太寒不能太热,过大过强的刺激,他像初生的小儿那样太弱难以承受。
比如人家说“春捂秋冻”,为什么呢?就是春天要“捂”着点,不能为了“苗条”过早的把棉衣脱掉,多出去踏青多做运动,晒晒太阳,调动出自身的阳气,这就是春天养生的指导思想。
2、春天养生重点脏器为肝中医理论中,春天对应的脏器是“肝”,主气是“厥阴风木”,大家可以看春天的风不同于秋天的风一派凋零肃杀之像,而春天的风泛泛乎万物将生之像。
春风固然已有温暖的感觉,但中医说“风”是百病之长,也就是说,“风”可以是很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春天也要防风。
这也是“肝”的形象,为“木”相,中医讲“木曰曲直”,意思是说肝的本性就像树枝一样,喜欢“伸展”,中医又说肝是“将军之官”,即“肝”像将军那样维持全军进退有序。
所以肝在人体的作用就是保持全身阴阳二气的“伸展”和“进退自如”,中医叫他“调达”和“疏泄”。
因此春天养生就是要确保肝气的“伸展”,确保它对于全身气机和气血津液的调节作用。
它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的表现。
“疏泄”太过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肝火旺”或者“肝阳上亢”,能引发很多种急症,例如现代医学中高血压、脑出血、癫痫等等;“疏泄”不及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肝阴虚”或者“肝气郁结”,现代生活中白领阶层的女性多有此症,表现为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等等。
由此可见,无论“肝火旺”或者“肝气郁结”,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凭添很多烦恼,注重肝的养护尤显重要。
如果有人脾气暴躁,容易发怒,或者喜欢钻牛角尖为小事计较,千万要在春天的时候注意情绪的排遣,借着大好的春光疏解心中的抑郁与烦恼,凡事好商量,不温不火才能保持肝脏的调达。
《黄帝内经》⾥的春季养⽣经常有⼈会发愁,春季养⽣该吃什么⾷物呢?中医讲辨证论治,不同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情况,都该有不同的保养⽅法。
那么春三⽉该如何养⽣呢?我们可以翻开《黄帝内经》,向医学经典汲取⼀下智慧:《黄帝内经素问·四⽓调神⼤论篇》: 春三⽉,此谓发陈,天地俱⽣,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勿杀,予⽽勿夺,赏⽽勿罚,此春⽓之应,养⽣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短短的⼀段话,历代医家已经做过太多的注解,今天再跟着⼩编来看⼀篇科普帖吧~养肝疏肝春天,是⼀个“发陈”的季节,经过⼀个冬天的潜藏,鱼⾍醒,草⽊萌,天地之间⼀派⽣机勃勃的景象。
展开剩余76%春天对应的脏腑是肝。
肝主藏⾎,喜条达,恶抑郁。
所以传统上会说春天是需要养肝、疏肝的春天对应的脏腑是肝。
⼀个季节。
民间也有⾷⾹椿、吃⾲菜春卷的习惯。
但现代⼈⽣活节奏加快,许多⼈长年过度劳⼼、劳神,已经伤了阴⾎。
这时,过多的摄⼊具有“发散”作⽤的⾷物,许多⼈就会出现头晕、头痛、⽪肤过敏等“升发太过”的现象。
所以疏肝也要因⼈⽽异,注意顾护“阴⾎”。
春季疏肝,推荐⼤麦茶,疏⽽不烈,相对较为平稳。
夜卧早起春天⽩昼已然渐长,所以相对于冬天的“早卧晚起”,这时就要“夜卧早起”以适应阳⽓的升发。
这⾥理解“夜卧”,是相对于冬天⽽⾔,并不是让你熬夜追剧,睡得再晚不能晚过⼦时,也就发。
是⼗⼀点前必须睡觉。
⾃从电灯发明以后,⼈类夜间活动的频率⼤⼤增加,熬夜成为许多⼈,尤其是年轻⼈的家常便饭,这其实是⼗分不健康的⽣活⽅式。
被发缓形接下来是“⼴步于庭,被发缓形”,⾸先是“被发”,古⼈成年以后就会束发,其实就是以束发来提醒⾃⼰的社会责任,那么“被发”就是让你暂时放下过多的包袱和责任,让⾝体处在⼗分放松的状态。
“松”字是中国传统养⽣⼗分讲究的⼀个状态,练太极要“松”,站桩也要“松”,只有⼈放松了,⽓⾎才能条达流畅。
⽓⾎畅通了,⼈体的阳⽓才能更好的升发。
《黄帝内经》5⼤春季养⽣智慧《黄帝内经》对春季的养⽣有这样的描述:“春三⽉,此谓发陈,天地俱⽣,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勿杀,予⽽勿夺,赏⽽勿罚,此春⽓之应,养⽣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修⾝可以晚睡,齐家必须早起俗话说:“三天早起,⼀天⼯。
”早起能增加⼯作效益。
《黄帝内经》中“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
过了冬季,昼长夜短,按照《内经》理论,我们也应该顺应这种昼夜的变动规律,适度减少睡眠,增加活动时间。
北京⼈有句话,修⾝可以晚睡,齐家必须早起。
《朱⼦童蒙须知》中写道:“凡⼦弟,须要早起晏眠”。
“晏眠”即晚睡的意思,但这个晚睡肯定不能是因为看电视、打游戏晚睡,只能是因为学习晚睡。
曾国藩齐家思想中,有关早起的记录很多。
曾国藩的居家应遵守的“⼋本”中有:“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修⾝⼗⼆款中有“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曾国藩⾃⼰就认为:看⼀个家族是否有兴旺之⽓,能否早起是最基本的⼀条。
但古代医家也强调,虽然春季要“晚睡早起”,早起也不要早于鸡鸣的时段,即不要在5点前起床;晚睡不要晚于半夜⼦时,即不要在晚上11点后再睡,否则,也会对⼈体健康不利。
⼆、春季养⽣最⾼境界:⾏动神静虽然《黄帝内经》对运动并不像西⽅⽂化那样重视,但对于春季,提出了“⼴步于庭”,即要在庭院内⼤步流星地散步。
因为可以通过运动长养⼈体的阳⽓,阳⽓主动,运动可以产⽣阳热之⽓,适度的运动对⼈体的阳⽓有长养的作⽤。
清代画家⾼桐轩写的《养⽣⼗乐》中有“漫步之乐”,说“起⾝静步于中庭,或漫游于柳岸花畦,⼼神焕然爽朗,胸怀为之⼀畅。
”就是说的春季养⽣⽅法。
我们现代⼈,⾃然不必拘泥于庭院散步的⽅式,晨起跑步、郊外踏青、周末放风筝、爬⼭等,均是极好的运动⽅式,这对阳⽓的⽣发、肝⽓的疏达,都有良好的促益作⽤,可以有效地预防春季的⼀种多发病——抑郁症的发⽣。
当然,在“动”的同时⼀定要注意保持“静”的⼼态,《黄帝内经》有⾔⽈:“静则神藏,燥则消亡。
黄帝内经立春养生(共五则范文)第一篇:黄帝内经立春养生黄帝内经立春养生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给予适当的调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帝内经立春养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帝内经立春养生篇1【节令特点】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2月5日左右。
“立”,为开始之意。
立春意为春天开始。
虽然春天来了,但俗话说“春天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初春的气候特点就是乍寒乍暖。
人们比较喜欢寻觅春的信息,柳条上偷偷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为了身心健康、祛病延年的人们,都在创造着生命的春天。
【习俗由来】旧时立春,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祭拜节气,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它不但包含劝诫春耕的重要内容,而且蕴藏着人们祈求五谷丰收、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立春祭拜仪式周朝时就已出现,至汉代开始固定下来。
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立春这天亲率三公、九卿、士大夫到东郊举行迎春仪式。
【精神起居】气温的回升使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要着急脱去棉衣,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衣物。
《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需要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养生】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
木有无拘无束地发芽生长的特性,因此肝脏也是喜好生发调达、尽情疏泄的。
所以,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
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
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中药和食品,中药如首乌、白芍、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立春日“咬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大人孩子咬一口辛辣的萝卜,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此外,春饼中夹一些“春芽”也是“咬春”的特色。
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
毫无疑问,春芽应该是初春的应季美食了黄帝内经立春养生篇2【黄帝内经】指导立春养生的大意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宜:多梳头、清热解毒、补阳气、顺情志、调营卫、理三焦等;忌:吹风、乱发脾气、吃刺激性食物等。
一、立春梳头养生梳头要将风邪拒之门外,风池穴,风府穴。
补阳气的葱,蒜,芽菜(豆芽,香椿,姜芽),韭菜(补肝阳)等生发性食物。
立春吃芽菜少放醋或不放醋,少放肉或不放肉。
果汁等酸味具有抑制收敛作用的少吃。
芽菜中可放一些姜丝中和其寒性,宜凉拌,煮汤为佳。
猪血是养血的,韭菜炒鸡蛋是补肝肾,益气血的.美食。
韭菜炒猪肝,气血不足,健忘失眠的人宜多吃;阴虚有热,患疮疡的人最好不要吃。
还可以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
青色主肝,可以多吃菠菜,芹菜。
酸味入肝,会导致肝功能偏亢,损伤脾胃。
不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头痛发热伤于风,防风食物——天麻,可制作天麻、川芎、白芷炖鱼头。
春来痔不来,春去痔无踪。
痔疮是肠胃内热蓄积而成。
多吃时令菜,菠菜泡红酒,田螺水汁等。
立春水痘发病高,清热解毒是关键。
“百草回芽,百病发作”。
可选用金银花甘蔗汁。
甘蔗,入肺经,胃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
解毒祛湿方:新鲜马齿苋30克捣烂成汁,荸荠粉20克,加入适量冰糖,倒入开水搅拌均匀。
荸荠,性寒味甘,入脾,胃经,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止渴,利尿化湿的功效。
多吃稀粥,米汤,面条,白菜,芹菜,菠菜,胡萝卜汁,绿豆海带汤,新鲜水果。
是月食地黄粥以补虚。
二、立春运动养生适量运动可以调理营卫之气、理三焦,如运动养生气功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经常做能有效地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复发和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等。
痔疮是肠胃内热蓄积而成,立春时节提肛运动三法可治痔疮。
立春时节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因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和调节心情。
中医认为,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
因此大家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情愉悦。
一年之计在于春,快乐地迎接春天吧!四、立春调营卫、理三焦养生'营卫'一词,《内经》全书共见20次,指营气与卫气。
两气同出一源,皆水谷精气所化生。
营行脉中,具有营养周身作用;卫行脉外,具有捍卫躯体的功能。
'《灵枢·营卫生会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其清者为营(气),浊者为卫(气)。
营(气)在脉中,卫(气)在脉外。
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灵枢·营卫生会篇》:'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因其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之为卫气。
来源与饮食水谷,化生于脾胃而行于脉外的气。
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次,与人的寤寐有关。
其性刚悍属阳,运行迅速流利,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启闭汗孔等功能。
因为现代人冬天待在室内时间长、缺乏运动、饮食不节,所以很容易导致营卫之气失调,三焦不通。
如果营卫不和、三焦不通,再怎么养生和进补都如隔山打牛、隔靴搔痒,收效微乎其微。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等。
【何氏易筋通】中的三焦通具有使营卫通畅、通行水谷和水液的功能。
适应人群:爱发脾气,体弱多病,臀部发凉,手脚冰凉,皮肤干燥,吸收代谢慢等人群;适应症:上焦火旺,中焦运化差,下焦湿寒,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胸肋胀满,食欲不振,气虚血虚等;第二篇:黄帝内经及养生黄帝内经及养生一、黄帝内经及其他《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
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和疾病的预防。
《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黄帝内经的精髓是20个字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只有这样才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所谓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天然寿命。
按着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7倍。
狗的生长期是2年,平均寿命是10—14年。
马的生长期是5年,寿命25—35年等等,动物都能活到天年。
人的生长期,是以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来计算的,一般是20至25岁,应该活到100—175岁。
但大部分人没有活到天年,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做到上面的20个字。
‚法于阴阳‛,即养生要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使自身阳气的运动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增加对自然界寒暑变化的适应能力,使人体与自然浑然一体,做到‚道法自然‛。
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
‚和于术数‛,指恰当地运用养生的方法来锻炼身体,比如导引、按摩、气功、武术、太极拳等运动方法,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食饮有节‛,节制饮食并注意饮食卫生,切勿暴饮暴食、偏嗜挑食和酗酒等,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做到食养结合,使饮食的摄入为养生服务。
‚起居有常‛,即生活起居、工作要有规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制度,如卧起时间、工作节奏、运动锻炼规律等,以保持自身气血运行的节律而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不妄作劳‛,即无论是劳心、劳力、劳房,要适度,不做虚妄之劳,过犹不及。
应做到‚形劳而不倦‛,以免伤精耗气。
我理解,《黄帝内经》像抽丝剥茧般把人体解析得透彻明了,不是西医的解剖,胜似西医的解剖,从更高层面上去剖析人体,把病理讲得透彻到位。
人体靠吸纳五谷精华、气血运行、经络畅通,五脏六腑各得其所、各司其职维持生命和健康。
人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中医是靠中药来调人体内的元气去通经络治病,所以中医治病是治本之法。
黄帝内经只有13个药方,之所以药方很少是怕误导人,主要是讲原理方法,具体还要靠望闻问切,把握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去辨证施治,根据病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阙阴)施治,中医的中药经化验没有一味药是消炎杀菌的,但配伍以后的确可以治病,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
中医之道是十分奇妙和神奇的,是博大精深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句话、16字诀,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与《黄帝内经》以上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适量运动所谓适量运动,我理解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从自身身体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适量运动的要求是达到有氧代谢,标准是运动到年龄加心跳等于170。
三、饮食有节《黄帝内经》的‚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吃的科学和方法。
一是饮食要适量。
吃东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处,饥饱适中,要有节制、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