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教学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4.97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15篇)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篇1教学创意《满江红》是一首词。
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教学重点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难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预习要求?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5分钟)?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
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
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4)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写下《满江红》这首词抒怀。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5)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岳飞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岳飞忠诚于国家、敢于直言的精神品质。
2.2 诗文内容分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2.3 诗文表达手法解析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感受诗人岳飞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岳飞的事迹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满江红(怒发冲冠)》。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文背景、内容、表达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诗文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表达手法的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文的阅读与鉴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3 学生互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文内容。
5.2 岳飞事迹短片播放岳飞事迹短片,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
5.3 相关诗文资料提供与本课相关的其他诗文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5.4 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方便学生随时提问、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岳飞的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兴趣。
《满江红》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第四章《宋词风采》中的《满江红》。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作者介绍、词牌解析、词文鉴赏、思想感情分析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词牌特点;2.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能力,感受《满江红》的艺术魅力;3.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词牌解析、词文鉴赏、思想感情分析。
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词中的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满江红》。
2. 讲解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岳飞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历史背景。
4. 词文鉴赏: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满江红》,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等,感受词的艺术魅力。
5. 思想感情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等。
6.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一道关于《满江红》的鉴赏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现场完成一首《满江红》的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内容:作者:岳飞时代背景:南宋词文鉴赏:修辞手法、意象思想感情:爱国情怀、忧国忧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满江红》中的思想感情。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能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南宋时期的词作品,了解其时代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牌解析2. 词文鉴赏3. 思想感情分析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一、词牌解析2. 句式:上片、下片均为七言、九言、十言、十二言句式,呈现出长短句的特点。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仰天长啸”等。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2)诗人的情感抒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岳飞及其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赏析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背诵诗文,感受诗文韵律美。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 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下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讨论宋代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状况。
分析《满江红》诗歌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情感。
1.2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岳飞的生活年代和生平事迹。
探讨作者的政治立场和忠诚精神。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形式2.1 诗歌结构分析《满江红》的诗歌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韵律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
2.2 诗歌形式讨论宋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3.1 诗歌主题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如忠诚、抗争等。
分析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3.2 诗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讨论如何通过诗歌抒发个人情感。
第四章:诗歌解读与赏析4.1 诗歌解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2 诗歌赏析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价值。
讨论如何评价和欣赏一首诗歌。
第五章:诗歌创作与表达5.1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模仿《满江红》的风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
5.2 诗歌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讨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
第六章:诗歌与音乐的关系6.1 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探讨诗歌与音乐的相互关系,了解传统诗词音乐的特点。
分析《满江红》诗歌在音乐上的表现形式,如古代词牌、曲调等。
6.2 诗歌演唱与表演引导学生尝试演唱《满江红》或其他相关诗词。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表演,体验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魅力。
第七章:诗歌与文化传承7.1 诗歌与文化分析《满江红》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探讨诗歌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7.2 诗歌教育意义讨论诗歌在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章: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8.1 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探讨诗歌与绘画的相互关系,分析诗歌在绘画中的表现。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词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能够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岳飞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解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2 诗词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词的意义和意境。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岳飞的历史背景和《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历史、社会的关联。
3.2 文本解析:分组讨论,每组负责解析诗词的一部分。
各组汇报解析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和分析。
3.3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体验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2 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准备《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文本和作者简介。
提供相关的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5.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诗词的文本和相关的图像或视频资料。
提供音频或视频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诗词创作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模仿《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风格和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6.2 文化背景探究:引导学生研究宋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岳飞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其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兴趣,增强对文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诗人岳飞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时代。
解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其修辞手法。
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诗人岳飞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他们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3 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其修辞手法。
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阅读与讨论:分组让学生阅读诗歌,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2 写作与表达:给学生发放写作纸张,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
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5.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注意他们的表达和创造力。
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岳飞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的学习。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分析。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的把握。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领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讲解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3.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的重点和笔记。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岳飞的历史背景和《满江红》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的思考。
4.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传达。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4.3 词语解释与分析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2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通过书面测试或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满江红》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满江红》的文学背景,领会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满江红》,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主要知识点:介绍《满江红》的作者、背景、诗词内容。
2. 技能点:朗读、背诵、分析诗词。
3. 教学资源:《满江红》原文、诗词鉴赏文章、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
2. 互动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诗词感悟。
3. 角色扮演:模拟古人吟诵诗词,体验诗词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满江红》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主题。
3. 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满江红》,体会诗词韵律美。
4. 诗词分析: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分析诗词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管理1. 座位安排:按小组形式排列,方便讨论和互动。
2. 课堂纪律:强调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六、学生活动1. 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2. 小组讨论:分享诗词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词的分析和感悟。
八、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阅读相关诗词鉴赏文章,拓宽知识面。
2. 课后作业: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感悟。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设定的细节1. 知识目标:确保学生理解《满江红》的历史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补充说明:应详细阐述《满江红》的历史背景,包括作者岳飞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满江红》】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音乐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还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今天,我们将以幼儿园大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满江红》为例,来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介绍《满江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传统民歌,歌曲朴实、优美,旋律明快、悠扬,是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教学《满江红》,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音乐感知、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在教学《满江红》这一音乐作品时,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让孩子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故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2. 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3. 练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孩子的音乐表达能力;4. 通过唱歌和动作,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或者讲故事等方式,引起孩子对歌曲《满江红》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这首歌曲是关于怀念故乡的。
2. 学唱:教师可以分段教唱《满江红》,让孩子从简单的部分开始学起,慢慢提高难度,让他们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表演:让孩子们分组进行表演,有的孩子唱歌,有的孩子跳舞或者做动作,让他们通过表演来展现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4. 创意发挥: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可以让他们用简单的乐器伴奏《满江红》,或者编排一些小小的戏剧来表现歌曲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案例《满江红》,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1. 音乐教学应该贯穿课程始终,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2. 教学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和情感,让他们能够在音乐中找到共鸣;3. 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他们更多的发挥空间。
六、结语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方法引导,可以达到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和动手动脑的目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通用3篇)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第1篇诗歌赏析:一、作者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这首诗作于1941年12月,这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
但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正积聚着愤怒的力量,将会有一场大风暴席卷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生。
诗歌题目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指“人生”的坎坷与遭遇。
一场暴风雨把大地变得天昏地暗,这里的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风”“雨”指当时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吟》这首短诗。
这首诗用翻天覆地之势的暴风骤雨象征了“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以及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表现了年轻人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责任感,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忧虑。
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当时严峻的生存形势及国人的抗战热情,表达了诗人征服天下的勇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展现了诗人愿以天下为己任,征服每一个险涛恶浪的广阔胸怀。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明确:“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两句诗中,“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它动荡的、不安定的,而且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冲过来的动态,体现了自然之力。
而且,由于动词“卷”的生动使用,“大地”实际上已经被描绘成了大海,所以“大地”也是个生动的且更有主体地位的意象,它与“风”“雨”一起构成了一种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甚至有些让人畏惧的意境。
《满江红》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满江红》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课前温故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
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
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
这样做有两个明确目标: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
(板:宋)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
《满江红》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满江红》的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满江红》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满江红》的文学价值。
教学步骤:1. 向学生简单介绍岳飞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 解析《满江红》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3. 分析《满江红》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诗意。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满江红》的诗意。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教学步骤:1. 逐句解析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
3. 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诗词背诵与默写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熟练背诵《满江红》。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记忆能力。
教学内容:1. 指导学生背诵《满江红》。
2. 检查学生背诵效果。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跟读、背诵诗词。
2. 安排课堂默写,检查学生背诵效果。
第四章:诗词创作与拓展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创作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满江红》的创作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
教学步骤:1. 分析《满江红》的创作特点,如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
2.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创作,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检查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诗词背景、诗意解析等。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1.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布置作业,如背诵、默写、诗词创作等,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分组讨论与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2. 提高学生对《满江红》深入分析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满江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宋词,详细内容为《满江红》词的创作背景、词牌、词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感受词人的豪情壮志。
2. 通过学习《满江红》,使学生掌握宋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教学重点:掌握《满江红》的创作背景、词牌、词的内容及其抒发的爱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满江红》词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词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满江红》的创作背景及词人岳飞。
(2)学习词牌知识,了解《满江红》的词牌特点。
(3)分析《满江红》的词句,感悟词人的豪情壮志。
3. 例题讲解:(1)分析《满江红》的韵律特点。
(2)讲解《满江红》中的对仗句式。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满江红》的词牌,创作一首词。
(2)分析并讨论《满江红》所抒发的爱国情怀。
强调《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及爱国主题,鼓励学生学习词人的精神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创作背景2. 《满江红》词牌特点3. 《满江红》词句分析4. 《满江红》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满江红》的韵律特点,并举例说明。
(2)以《满江红》为蓝本,创作一首词,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岳飞的作品,了解其生平事迹。
(2)组织一次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关于《满江红》教案关于《满江红》教案 作为⼀名专为他⼈授业解惑的⼈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平的提⾼,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编整理的关于《满江红》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满江红》教案1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2、从历史背景中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概和爱国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导⼊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课⽂课题叫什么?(齐读课题) 1、介绍满将红 《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
这⾸词是谁写的呢? 2、介绍岳飞 PPT展⽰岳飞图⽚:岳飞,抗⾦名将,精忠报国 3、PPT展⽰学习⽬标,学⽣齐读 ⼆.学习新课 (⼀)初读词作,读准字⾳ 发、冠、车、缺、⾎、朝、阙 (⼆)再读词作,知⼈论世,读出节奏 1、了解作者PPT展⽰ 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
从⼩天资聪悟,爱读《左⽒春秋》,《孙吴兵法》。
臂⼒超⼈,⼗⼀岁随⼑枪⼿陈⼴学武艺,成为⼀县⽆敌的枪⼿。
后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三百⽄,左右开⼸箭⽆虚发的本领。
⼆⼗岁,⾸次从军,带兵⾸战告捷,活捉贼⾸。
⼆⼗四岁,转⼊开封宗泽部,带兵⼀战汜⽔关,⼆战⽵芦渡,清⽔亭⼀仗杀得⾦兵横⼫⼗五⾥,斩获⾦军⼤⼩军将⾸⼀百七⼗五颗,在建康南⾯的⽜头⼭设下伏兵痛击⾦兵,斩⾸三千余,⽣俘三百余,收复了⼤⽚国⼟,岳家军威名⼤振,⼈民感恩岳飞,为他建了⽣祠祭祀。
绍兴三年春,岳家军已达⼀万⼋千⼈。
同年九⽉九⽇,⾼宗在临安召见岳飞⽗⼦,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职。
岳飞在江州写下了振铄千古的《满江红》词。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仅⽤⼋天时间,⼀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岳家军,扩充了抗⾦⼒量。
满江红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地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满江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满江红》导入,渲染气氛
播放杨洪基演唱的《满江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满江红》。
师:对,它就是岳飞的《满江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岳飞,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
(板书题目、作者)
(教学理念:美好的情景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优美的音乐能让
学生更快的进入古诗文的情景,感受宋词的意境美。
)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师: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首词,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岳飞,了解他的写作背景。
谁来谈一谈对岳飞的了解?
1、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教师相机
展示岳飞的图片。
2、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桧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
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
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三、反复吟诵,品读宋词的语言美
2.教师提示以下字的读音。
发(fà)冠(uān)犹(yóu)虏(lǔ)阙(què)
3.划分朗读节奏。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跟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5.学生听配乐朗读,教师相机点拔,进一步感受词的语言美。
(教学理念: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
)
四、开展小组活动,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依据文本进行再造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岳飞很爱国。
生:岳飞想杀敌报国,豪情满怀。
师:同学们,你们这种认真探究的精神让老师感动。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一起去感受岳飞的爱国情怀。
读了这首词,你
们的头脑中产生了怎样的画面?
1、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完成本词的自我阅读体会和讨论。
要求每个小组按照该词的意境描述画面,可用各种形式(如语言、图画、小品等)来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2、小组展示。
⑴叙说感受到的画面。
⑵展示所画的岳飞图像。
五、理解诗句,赏析诗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师:同学们能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你们是最棒的。
下面咱们结合注释,结合具体情境,一起来赏析这首词。
岳飞这首《满江红》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开篇几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
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他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
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
“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
间。
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
下阕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问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
“驾长车”句表达自己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
“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看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痛恨。
结束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所以广为传诵,它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六、有感情地诵读《满江红》,通过诵读表达感情
1.学生自由诵读。
2.配乐诵读。
3.指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
七、再次欣赏歌曲《满江红》,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八、小结
今天我们读岳飞,读他的傲然脊梁,民族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本词充满了对敌人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全词风格粗犷,感情奔放,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我们要学习岳飞从小立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立志报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