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土地面积量算(武大地籍测量学)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13
1地籍的定义: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问题:第一,“是谁的”,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二,“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
第三,“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
第四,“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
第五,“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第六,“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3现代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4地籍的分类:(1) 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5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1) 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2) 内容: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3) 原则:①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②实事求是的原则③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④符合多用途的原则6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1)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2)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具体内容:①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②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③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④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⑤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⑥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第一章绪论1、我国土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土地总量较大,但人均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2.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利用土地;贯彻、执行土地法规。
3.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地权管理、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
4.土地管理的手段有哪些?命令和通知、法规和条例、计划和规划、激励和处罚、关联和连带5.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是什么?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土地用途管理制度6.土地日是哪一天?为何选这一天?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的行政机构是哪个部门?1986年6月25日,第一部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为纪念这一天,就定6月25日为土地日。
国土资源部,各地成立国土资源局。
7.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是什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二章土地利用管理1.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开发整治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土地利用监测相互关系: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是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开发、整治的依据,是土地利用管理的基础;土地开发整治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是计划、规划的实施;土地利用监测是计划、规划实施的反馈。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类型。
我国土地利用决体规划是由国家、省、市(地)、县(市)、乡(镇)五级组成。
全国和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宏观控制性规划,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实施性规划。
五级规划中,县级是关键,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县级:根据上级规划要求和本地土地资源的特点,分解落实土地利用各项指标;组织划分土地利用区,重点是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农业用地区等,落实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和布局,为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依据。
乡级:按照县级规划要求,将各类用地指标、规模和布局等落到实地;将农业用地区、村镇建役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等落实到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
地籍测量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地籍的定义和含义:定义:(1)国家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
(2)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土地清册: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土地统计册地籍五要素: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状况2.图、数、表:“图”是指地籍图,即用图的形式直观的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直接按的相互位置关系,包括分幅地籍图、专题地籍图、宗地图等。
“数”指地籍数据,即用数的形式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
“表”指地籍表,即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
3.地籍的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分,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特点和任务分,可分为初始地籍、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可分为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4.地籍功能:⑴地理性功能;⑵经济功能;⑶产权保护功能;⑷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决策功能;⑹管理功能。
5.地籍测量的定义和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能。
具体内容为:(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6.地籍测量的特点:(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第九章土地面积量算1、概念即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根据界址点的坐标、边长等解析数据和地籍原图,选择一定的方法,求算土地(宗地或地类)面积,从而获得各级行政单位、权属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和分类土地面积的数据资料。
是一种多层次的水平面积量算2、原则1)指导原则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步步检核2)实施原则图幅控制、分级量算、按比例尺平差、逐级汇总图幅控制:以地籍图的图幅面积为各级量算的控制面积,按照各宗地的面积之和与图幅面积的闭合差,按比例配赋。
分级量算:即从整体到局部,分级进行面积量算。
按比例尺量算:同一图幅内的同一级别面积量算,对各部分面积,都应该参加量算、平差。
逐级汇总:按照自下而上,按行政区逐级不同图幅上同一土地使用单位经过平差改正后的面积汇总。
【注意事项】面积量算原则指相对于地籍图上的单个图形的面积量算时采用的原则,或指某一测量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土地的面积量算原则,而非几个图斑或者地块。
3、量算的方法(1)解析法:根据实测的数值计算面积。
具体分为几何图形法和坐标法。
几何图形法:根据量测得边、角元素进行面积计算,可以将规则图形分割成矩形、梯形或三角形等简单图形。
面积所需边长量至厘米。
适用条件:不能采用坐标法计算的小城镇坐标法:对不规则的地块,测出该地块边界转折点的坐标值,然后计算地块面积。
(2)图解法:从图上直接量取面积,包括几何要素与坐标量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以及电算法。
(3)综合法: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灵活采用。
a )几何图形解析法:即把需量算的土地划分为三角形、梯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再根据实地的量测数据,利用几何公式,解算出土地面积。
如图面积: ))()((sin 2121c p b p a p p A bc ch P c ---===B )坐标解析法:根据依照角度和距离的勘丈结果解算得来得坐标值,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通常一个地块是任意边形的,其范围可以是一个街道的土地 ,也可以是一个宗地。
实验一土地面积量算的基本方法一、实验目的熟悉常用的土地面积量算方法。
二、实验材料土地利用现状图;方格纸;计算器;钢直尺。
三、实验内容土地面积量算可以分为解析法、图解法和器械法,其中器械法又可分为求积仪法、膜片法、称重法、电算法等。
目前,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主要用求积仪法、方格法和计算机量算法。
(一)方格法1.确定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即计算单格值)方格大小不同,其所代表的实地面积也不同。
在量算面积时,目前较多运用透明计算纸作为量算工具,计算纸上不同粗细的线条相互构成面积为1mm2、100mm2、25cm2、100cm2等大小不同的方格。
不同方格的实地面积为图上面积乘以图件比例尺分母M的平方。
现以1:10000比例尺的图上一平方毫米为例,求其单格值(实地面积)。
如图上面积为1mm2,则实地面积为1×100002/10002=100(米)2=0.15(亩)。
1个正方形的方格在各种比例尺图上代表的实地面积值(理论值)见表2-1。
表2-1 方格法面积换算表地图比例图面面积实地面积(亩)1:2000 1mm20.006 1cm20.6001:10000 1mm20.15 1cm215.001:25000 1mm20.9735 1cm297.3501:50000 1mm2 3.75 1cm2375.002.蒙图将透明方格纸蒙在待量测面积的底图上,使被测图形完全置于不完整的厘米和毫米格数为最少,这时固定透明计算纸。
3.查算方格数在透明方格纸上,可清晰地区分厘米和毫米格数。
在每1个cm2格内有100mm2格数,图形内方格数的计数,一般是先查cm2格数,然后再计算mm2格数和不完整的mm2格数。
不完整的mm2格数实行估读,估读至0.1 mm2。
有时为了量算方便,也可按照10×10 cm2、5×5 cm2、1×1 cm2、5×5 mm2、1×1 mm2、以及不完整mm2格数的次序逐一查算,最后合计在一起。
第九册土地面积计算第九册土地面积计算1、使学生理解测定直线是消费、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理论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才能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理论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测量工具假设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间隔?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立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间隔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
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间隔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间隔,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间隔。
〔2〕量比拟远的间隔。
量比拟远的间隔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间隔,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间隔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3〕使用标杆测定两点间直线的方法。
学生先看第79页内容。
老师用教具讲解,教学生使用标杆的方法,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直线。
问:为什么插在C点的插杆必须和B点标杆同时被A点标杆挡住,三点才在一条直线上?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后,就可以就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间的间隔。
三、实际测量练习。
1、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
一组测量操场的长,另一组测量操场的宽。
每组再分成两个小组。
2、小组内各成员由小组长负责,明确分工,分配好测量工具,讨论好测量方法。
3、测量后,记录有关数据。
4、一个小组完成后,另一个小组接着测量,〔已测量过的同学自由选择同学讨论测量方法和疑难问题。
〕5、完成后回教室,整理测量数据,计算所求问题。
6、组织学生交流测量体会与结果。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老师要加强详细指导,让学生注意把标杆扶正,认真观察,使后面的标杆被前面的标杆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