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89.42 KB
- 文档页数:2
动静脉内瘘护理以及注意事项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生命线”,它是将动脉和静脉通过手术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一种血管通路。
良好的动静脉内瘘护理对于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一、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在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之前,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保持手臂皮肤的清洁,避免感染。
可以用温水清洗手臂,但要注意不要损伤皮肤。
其次,要对拟造瘘的手臂进行血管保护,避免在这一侧手臂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测量血压等操作,以保护血管的完整性和通畅性。
此外,患者还需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了解手术的过程和风险,消除紧张和恐惧情绪。
二、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1、术后观察手术后,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内瘘的通畅情况,包括触摸内瘘血管是否有震颤、听诊是否有杂音等。
患者自身也要注意观察手术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医生。
2、抬高患肢术后应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一般需要抬高 24 48 小时。
3、避免压迫睡觉时要避免压迫内瘘侧手臂,穿衣时也要注意袖口不要过紧,以免影响内瘘的血流。
4、注意保暖要注意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温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
可以适当佩戴手套或使用暖手宝,但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5、适当活动术后 24 小时,可以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以及握拳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伤口出血。
三、动静脉内瘘日常护理1、自我监测患者每天都要进行自我监测,用手指触摸内瘘血管,感受是否有震颤;也可以用耳朵贴近内瘘处,听是否有杂音。
如果震颤或杂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内瘘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就医。
2、清洁护理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
在透析前,要用肥皂水将穿刺部位清洗干净。
3、预防感染穿刺部位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沾水。
动静脉内瘘是确保血液透析病人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方式,但由于病人需要反复进行内瘘穿刺,可能合并血流量不足、内瘘闭塞,致使血管通路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影响透析效果,因此需要对内瘘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获取充足的血流量,进而保证透析效果,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为提高动静脉内瘘保护效果,有效维护血管通路,提升护理水平,本文特此对病人的自我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为确保病人能够积极进行自我护理,在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其采取心理干预与血管干预措施,进而为后续护理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
受到病情的影响,部分患者将产生负面情绪,导致其无法正视后续治疗,造成自我护理意识下降,从而影响护理效果。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充分交流,告知其与动静脉内瘘相关的知识内容,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并适当列举实际案例,消除病人具有的恐慌感,进而确保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此外,应告知病人术后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对血液透析效果具有的作用,帮助病人形成强烈的自我护理意识,保证其能够在手术结束后结合要求进行自我护理;②血管护理。
为确保动静脉内瘘具备良好的通畅性,在手术开始前需要对血管进行科学选择,确保血管位置、血供情况等方面均符合要求。
若发现病人可能存在血栓或狭窄,则需要对其展开血管超声检查,确保手术部位皮肤不存在感染、破损现象;③应要求病人保持低脂饮食,少吃油腻食品和动物内脏。
2.术后自我护理2.1.基础护理①生活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应与病人进行沟通,要求其注意适当抬高术侧肢体,并在睡觉的过程中保持非手术侧位。
要求病人穿袖口宽松内衣,避免术肢受到压迫,并要求其主动做好术肢保暖措施,以实现对血管进行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术后1周,应要求病人时刻注意术肢情况,避免手术部位潮湿,从而引起伤口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病人需要重视术肢,不得长时间上举术肢,且不得受压与提拿重物,防止内瘘充盈度较差,导致阻塞频率提升。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行保护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重要血管通道,保护其对透析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保护性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
然后介绍了保护性护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对患者进行保护性护理的效果评价,包括减少感染发生率、延长内瘘通畅时间等。
接着,分析了影响保护性护理效果的因素,如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患者自身因素等,并提出改进保护性护理的措施。
总结了保护性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保护性护理对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深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保护性护理、效果评价、因素分析、改进措施、重要性、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过去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保护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治疗成本,并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对于保护性护理在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还存在一定争议,有少量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保护性护理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保护性护理,并评价其效果,分析影响保护性护理效果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全面探讨保护性护理在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行保护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引言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行保护性护理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2. 探讨保护性护理的原理和方法,详细介绍如何有效进行保护性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3. 评价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行保护性护理的效果,通过指标的比较和统计分析来评估护理效果;4. 分析影响保护性护理效果的因素,探讨可能影响护理效果的各种因素,为提高护理效果提供参考;5. 提出改进保护性护理的措施,从实际操作出发,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保护性护理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建议。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我有个朋友,他的父亲因为肾脏疾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这就离不开动静脉内瘘这个重要的“生命通道”。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血管通路,所以做好它的护理至关重要。
那都有哪些护理要点呢?首先,要注意观察。
每天都要瞅瞅内瘘的地方,看看有没有红、肿、热、痛,就像关心自己心爱的宝贝一样仔细。
有一次,我朋友的父亲觉得内瘘处有点痒痒的,他赶紧告诉了医生,还好只是皮肤有点干燥,擦了点润肤的就没事了。
这可把他们吓了一跳,从那以后,他们观察得更认真了。
然后,要注意保护内瘘侧的手臂。
不能提重物,比如一桶满满的水,那可坚决不能用这只手去拎,不然内瘘可能会受伤。
睡觉的时候也得小心,别压着这一侧,不然一觉醒来可能就出问题啦。
还有,穿刺的时候也有讲究。
护士们每次穿刺都得小心翼翼,选择合适的部位,不能总是在一个地方扎,那样会把血管弄坏的。
我朋友说,有一次一个新护士穿刺没弄好,把他父亲疼得直皱眉,后来还是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出马才解决了问题。
日常的清洁也不能马虎。
要保持内瘘部位的干净,但不能用力搓洗,轻轻擦拭就行。
就像呵护小宝宝娇嫩的肌肤一样,温柔又细致。
另外,穿衣服也要注意。
袖口不能太紧,不然会勒着内瘘的血管,影响血液循环。
总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需要细心、耐心和用心。
就像照顾一个容易发脾气的小孩子,得时刻关注它的情绪和变化,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闹别扭。
只有把这些护理要点都做好,才能让动静脉内瘘这个“生命通道”保持畅通,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保障。
希望每一位需要依靠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都能得到精心的护理,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动静脉内瘘护理以及注意事项动静脉内瘘通常是一种治疗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方法。
该瘘管连接了动脉和静脉,使血液从动脉到静脉流动。
然而,与其他血管通路相比,动静脉内瘘具有更高的风险,需要特别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一、护理动静脉内瘘1.保持动静脉内瘘通畅动静脉内瘘的最大挑战是保持瘘管开放。
如果瘘管被堵塞,就会影响血透效果。
为了保持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瘘管的血流动态和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
2.注意瘘管周围皮肤卫生动静脉内瘘是由瘤塞膜组成的新生血管。
因此,它非常容易受到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负责清洁和消毒动静脉内瘘周围的皮肤,这样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建议使用温水和无菌盐水来擦拭皮肤,禁止使用酒精等易刺激皮肤的物质。
3.注意自我保护动静脉内瘘常常出现在膝盖或手臂上,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避免在这些部位摩擦或受伤。
同时,需要提醒患者避免在动静脉内瘘处插针,以免影响血流动态或引起感染。
4.掌握血透技术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术与一般血管通路有所不同,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来进行处理。
例如,需要正确插入血透针头,血透过程中要掌握动静脉内瘘的状况,注意调整血液流速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教育患者正确穿着运动衫,避免血透过程中受凉或疲劳。
二、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包括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检测任何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感染的迹象。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保持动静脉内瘘的通畅和稳定。
2.避免压迫或扭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对动静脉内瘘施加压力或扭曲。
例如,患者在睡觉时应避免压迫或挤压瘘管,应采用合适的枕头和姿势,以避免瘘管因不当的压力而变形或堵塞。
3.避免插针动静脉内瘘需要定期进行血透治疗,而且需要插入血透针头。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血透针头的大小和插入位置,以避免对瘘管造成额外的损伤。
同时,需要教育患者避免在瘘管的周围戴首饰,因为带首饰可能会损坏瘤塞膜,并加速瘘管的硬化。
4.正确使用药物患者需要按照医嘱正确使用各种药物。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肾功能衰竭的患病率不断增加。
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见的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AVF)是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血管通路。
AVF 可以有效地解决透析过程中的造口器感染和穿刺疼痛等问题,但是 AVF 的护理工作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透析前、透析中和透析后三个方面介绍AVF 护理的技巧,以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
一、透析前护理1. 定期检查血管通路:每周一次医生或护士应定期检查 AVF 的情况,包括其血管直径和流量、皮肤分泌物和皮肤松弛度等,如果AVF 存在异常状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2. 合理护理皮肤:AVF 通路位于静脉和动脉之间,动脉的高压会影响 AVF 的正常功能。
为预防皮肤搔抓和创伤等不良影响,平时应注意保持 AVF 通路的清洁和干燥。
3. 透析前心理护理:透析前,护士应该进行心理护理,及时解答疑问,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和不安。
二、透析中护理1. 正确穿刺:穿刺前,护士应该仔细检查 AVF 的通路情况和皮肤状态,避免穿刺过程中损伤皮肤和血管,造成 AVF 通路不良。
如果出现排毒不良、输液缓慢等现象,应及时调整和护理,避免感染和血液逆流等危险。
2. 监测透析过程:在透析过程中,护士应该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如高血压、低血糖、呕吐、恶心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3. 清洁卫生:透析过程中,护士应该注意卫生和消毒,及时清洗透析仪器和配件,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等疾病的危害。
三、透析后护理1. 监测剩余透析量:透析结束后,护士应该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透析成果,及时记录剩余透析量和造口器的状况,确保健康和安全。
2. 动静脉内瘘凝血:透析后,患者的皮肤内的动静脉内瘘可能会出现凝血,如果不及时治疗和处理会对患者造成危害。
当 AVF 静脉末端出现顶端梗阻,可以采用手推肝素化石蜡治疗,减少血液凝固。
工作单位:537400北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收稿日期:2012-05-09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黄永芳摘要探讨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包括造瘘术前、术后护理、动静脉内瘘成熟期和使用期的护理以及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
认为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患者的“生命线”,做好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是延长内瘘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411(2013)02-0125-02动静脉内瘘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有效血液透析治疗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做好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是延长内瘘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自去年1月份本科广泛开展动静脉内瘘术后,笔者对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有了深刻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 2012年3月本科对38例患者实施动静脉内瘘术,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10例、高中8例、大学3例、文盲2例;年龄21 68岁,平均48岁;38例实施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中2例因本身血管条件不好而失败,3例于建瘘6个月后栓塞;透析周期为每周2次,时间为4h ;穿刺成功率99%,血流量可达到200 300ml /min.1.2动静脉内瘘术形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将患者前臂的桡动脉与其邻近的静脉在腕关节上方直接吻合,使静脉逐渐动脉化,从而达到足够的血流量,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条件。
2护理2.1动静脉内瘘的术前护理2.1.1术前宣教因为基层医院的患者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动静脉内瘘这个医学专业术语很陌生,要理解和认识动静脉瘘的方法以及重要性,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做好动静脉内瘘的术前宣教关系到终末期肾病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的好坏。
首先,发放有关这方面资料如宣传小册子等,有条件的利用多媒体进行现场观看,给患者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开肾友会,利用病友之间的交流,达到一个共同的认识,让有经验的患者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新患者共鸣,为与病魔作战而努力遵医执行,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