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冷却系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
简述汽车冷却系统的构造
汽车冷却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 水泵:水泵是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推动冷却液在系统中流动,以带走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2. 节温器:节温器的作用是控制冷却液的大小循环,使发动机的温度快速达到理想状态。
3. 水箱:水箱负责储存大量冷却液,作为发动机与外界热交换的媒介,将发动机的热量排出。
4. 水箱风扇:当水温达到一定温度时,水箱风扇开始工作,帮助将水箱中的热量排出。
5. 水管:水管是冷却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用于连接各个部件,使冷却液能在系统中流动。
6. 水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用于测量发动机的水温,作为喷油量控制的一个依据。
汽车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发动机过热,并使发动机尽快升温并保持恒温。
通过水泵、节温器、水箱、水箱风扇和水管等部件的协同工作,冷却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散布到周围的空气中。
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第一节 燃油系统一、燃油系统的作用和组成燃油系统是柴油机重要的动力系统之一,其作用是为柴油机提供足够数量和符合质量要求的燃油。
该系统通常由燃油的注入、贮存、驳运、净化处理和燃油供给五个基本环节组成。
1.燃油的注入、贮存和驳运燃油的注入是通过船舶甲板两舷装设的燃油注入法兰接头经注入管系5进行的,如图5-1-1所示。
这样,从两舷均可将轻、重质燃油注入油舱1。
根据钢质海船建造与入级规范:甲板两舷应设置国际通用注入接头,并应有可靠的超压保护设施,当超过一定压力后自动将燃油引入溢油舱或其它安全处所,注入口必须高出甲板平面,并加盖板密封,以防风浪天甲板上浪时海水灌入油舱。
通过注入管系5注入的燃油,贮存在燃油舱柜1中。
这些燃油舱柜可以是双层底舱、左右边舱或高柜。
对于重油舱,一般还装设加热蒸汽盘管以加热重油,保持其流动性,便于驳运。
通过燃油驳运泵3和调驳阀箱6可能实现油舱间、油舱与沉淀柜2间的调驳。
2.燃油净化处理系统从燃油舱柜中驳出的燃油在进机使用前必须经过净化处理系统净化。
燃油的净化处理系统包括燃油的加热、沉淀、过滤和离心分离环节,其核心环节是离心分离。
图5-1-2示出了目前大多数船舶使用的重质燃油净化系统。
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调驳阀箱1,燃油被驳运泵从油舱送入沉淀油柜5,每次驳油量限制在液位传感器3与3’之间。
自动调节蒸汽流量的加热系统,将燃油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加速油的沉淀分离并且可使沉淀油柜提供给供油泵7的燃油油温变化幅度很小。
供油泵后设气动恒压阀9和流量控制阀9’,以确保平稳地向分油机输送燃油,有利于提高净化质量。
燃油进入分油机前,通过分油机加热器加温,加热温度由温度控制器10控制,使进入分油机的燃油温度几乎保持恒定。
经分油机离心分离后的净油进入日用油柜15,日用油柜设溢流管14。
在船舶正常航行中,分油机的分油量将比柴油机燃油的消耗量稍大一些,故在吸入口接近日用油柜底部设有溢流管,可使日用油柜底部温度较低、杂质和含水量较多的燃油引回沉图5-1-1 燃油系统简图 1-燃油舱;2-沉淀柜;3-燃油驳运泵;4-滤器;5-燃油注入管系;6-调驳阀箱淀柜,既实现循环分离提高分离效果,又使分油机起停次数减少,延长分油机使用寿命。
冷却系的工作原理
冷却系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热量的传递和转移来降低物体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冷却系统由一个冷却剂、一个换热器和一个压缩机组成。
首先,冷却剂在换热器中被加热,通过吸收热量而蒸发。
这个过程中,冷却剂从液态变为气态,吸收了大量的热量。
换热器可以是一个水冷却器或者一个空气冷却器,具体取决于应用和需求。
接下来,压缩机将气体冷却剂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都升高。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冷却剂的温度差,从而增强热量的传递和转移效果。
最后,高温高压的冷却剂通过冷凝器,被冷却并重新变为液态。
在这个过程中,冷却剂释放掉吸收的热量,并将其传递给外部环境。
冷凝后的冷却剂再次经过膨胀阀进入换热器,循环开始。
通过这个过程,冷却系统可以不断地将热量从物体中吸收出来,并将其释放到外部环境中,从而实现物体的降温。
这种冷却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冰箱、汽车发动机等各种领域。
·制冷原理思考题1、什么是制冷从物体或流体中取出热量,并将热量排放到环境介质中去,以产生低于环境温度的过程; 自然冷却:自发的传热降温制冷机/制冷系统:机械制冷中所需机器和设备的总和制冷剂:制冷机中使用的工作介质制冷循环:制冷剂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的综合2、常用的四种制冷方法是什么①液体气化制冷蒸气压缩式、蒸气吸收式、蒸气喷射式、吸附制冷②液体绝热节流③气体膨胀制冷①当液体处在密闭容器内,液体汽化形成蒸气;若容器内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的蒸气外不存在任何其他气体,也提出在某一压力下将达到平衡,处于饱和状态;②将一部分饱和蒸气从容器中抽出时,必然要再汽化一部分来维持平衡;③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这一部分热量称为汽化热;汽化热来自被冷却对象,因而被冷却对象变冷或者使它维持在环境温度以下的某个低温;4、液体汽化制冷的四个基本过程是什么①制冷剂低压下汽化②蒸气升压③高压气液化④高压液体降压5、什么是热泵及其性能系数制冷机:使用目的是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热泵:使用目的是向高温热汇释放能量6、性能系数:W Q W W Q COP H /)(/0+==7、劳伦兹循环在热源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由两个与热源做无温差传热的多变过程及两个等熵过程组成的逆向可逆循环,称为洛伦兹循环,这是变温条件下制冷系数最大的循环;为了表达变温条件下可逆循环的制冷系数,可采用平均当量温度这一概念,T0m表示工质平均吸热温度,Tm表示工质平均放热温度,ε表示制冷系数;洛伦兹循环的制冷系数相当于在恒温热源T0m和Tm间工作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8、什么是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完善度,制冷剂的性能系数COP热力学完善度:实际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与逆卡诺循环性能系数之比制冷剂的性能系数:制冷量与压缩耗功之比;9、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四个基本部件压缩机:压缩和输送制冷剂,保持蒸发器中的低压力,冷凝器里的高压力膨胀阀:对制冷剂节流降压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流量蒸发器:输出冷量,制冷剂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冷凝器:输出热量,从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和压缩机消耗功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中被冷却介质带走10、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当制冷剂确定后,冷凝温度、蒸发温度有什么因素决定环境介质温度决定冷凝温度决定冷凝压力;制冷装置用途决定蒸发温度决定蒸发压力11、过冷对循环性能有什么影响在一定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下,节流前制冷剂液体过冷可以减少节流后的干度;节流后的干度越小,他在蒸发器中气化的吸收热量越大,循环的性能系数越高;12、有效过热无效过热对循环性能有哪些影响有效过热:吸入蒸气的过热发生在蒸发器本身的后部或者发生在安装与被冷却室内的吸气管道上,过热吸收的热量来自被冷却对象;有害过热:由蒸发器出来的低温制冷剂蒸气在通过吸入管道进入压缩机之前,从周围环境吸取热量而过热,但没有对被冷却对象产生制冷效应;13、不凝性气体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不凝性气体:在制冷机的工作温度、压力范围内不会冷凝、不会被溴化锂溶液吸收的气体;原因:蒸发器、吸收器的绝对压力极低,易漏入气体影响:①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增加了溶液表面分压力,使冷剂蒸气通过液膜被吸收时的阻力增加,吸收效果降低;②不凝性气体停留在传热管表面,会形成热阻,影响传热效果,导致制冷量下降;③不凝性气体占据换热空间,是换热设备的传热效果变差④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温度升高,压缩机耗功增加措施:在冷凝器与吸收器上部设置抽气装置①水气分离器:中间溶液喷淋,吸收水气,不凝性气体由分离器顶部排出,经阻油器进入真空泵排出;阻油器用于防止真空泵停机时,大气压力将油压入制冷系统中;②自动抽气:由引射器引射不凝性气体入气液分离器,打开放气阀排气;14、单级蒸气压缩循环中,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单位容积制冷量理论功率性能系数蒸发温度下降下降上升下降冷凝温度上升15、制冷剂有哪些种类①无机化合物②有机化合物③混合物16、常见的制冷剂见笔记水氨 CO2 碳氢化合物氟利昂17、简述禁用CFC的原因CFC:率氟化碳,不含氢,公害物,严重破坏臭氧层,禁用HCFC:氢氯氟化碳,含氢,低公害物,属于过度性物质HFC:氢氟化碳,不含氯,无公害,可做替代物,待开发H——可燃性C——毒性F——化学稳定性18、简述共沸、非共沸及近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区别和联系共沸:定压下蒸发和冷凝时,相变温度固定不变并比单一组分低,气液组分相同,单位容积制冷量高于单一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化学稳定性更高;电机绕组温升减少非共沸:定压下蒸发和冷凝时,相变温度固定改变,气液组分不同19、R12、R22的替代工质有哪些电冰箱常用制冷剂R12已被R134、R600替代;空调常用的制冷剂R22被新型制冷剂R410A替代;工作原理: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机组中同时装有高压发生器和低压发生器,在高压发生器中采用压力较高的蒸气或燃气、燃油、等高温热源加热,所产生的高温冷剂水蒸气用于加热低压发生器,使抵押发生器中的溴化锂产生温度更低的冷剂水蒸气;优点:有效利用了冷剂水蒸气的潜热,减少冷凝器的热负荷,提高机组的经济性;(1)比例中项法(2) 经验公式法(3) 试凑作图法25、为什么利用复叠式制冷循环可获取较低的蒸发温度低温制冷剂在常温下无法冷凝成液体,而复叠式制冷循环系统采用另一台制冷装置与之联合运行,为低温制冷循环的冷凝过程提供冷源,降低冷凝温度和压力;26、在复叠式制冷系统中蒸发器的作用为低温部分的冷凝器和高温部分的蒸发器服务27、氨吸收制冷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剂和吸收剂是什么采用哪种热补偿原理:通过溶液热交换器,浓溶液和稀溶液进行热量交换,是稀溶液温度升高,浓溶液温度降低;作用:1提高进入发生器稀溶液的温度,减少发生器加热量2降低进入吸收器浓溶液的温度,减少吸收器中冷却水的消耗量,增强溶液吸收效果安装位置:在稀溶液进入发生器浓溶液进入吸收器之前;30、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有哪些安全保护措施①防止溴化锂结晶②预防蒸发器中冷媒水或冷剂水结冻的措施③屏蔽泵的保护④预防冷剂水污染31、自动融晶管安装:在发生器处溢流箱的上部连接一条J型管,J型管的另一端通入吸收器,机器正常运行时,浓溶液从底部流出,经溶液热交换器后流入吸收器;当浓溶液在溶液热交换器出口处因温度过低而结晶,将管道堵塞,溢流箱液面升高;作用:①液位高于J型管上端位置时,高温浓溶液通过J型管流入吸收器②吸收器的稀溶液温度升高,提高溶液热交换器中溶液的温度,结晶的溴化锂自动溶解,结晶消除后,发生器中的浓溶液重新从正常的回流管流入吸收器;热电效应:温差和电压之间的直接转换;当热电装置两侧的温度不同时,产生电压;反之产生温差;帕尔贴效应:电流流过两种不同导体的界面时,从外界吸收热量,或向外界放出热量;特点:结构简单体积小启动快,控制灵活操作具有可逆性效率低,耗电多,价格贵应用:需要微型制冷的场合,ex电子器件、仪表的冷却器、低温测量器械、制作小型恒温器34、什么是热电堆由于每个制冷原件产生的冷量很小,需要将许多热电制冷元件联成热电堆才可以使用;35、热电制冷器的制冷原理由N型半导体电子型和P型半导体空穴型组成小型热电制冷器;用同伴和铜导线将N,P半导体连成一个回路,铜板和导线只起导电作用,回路由低压直流电源供电;回路接通电源时,一个结点变冷,一个结点变热;改变电流方向时,冷热结点位置互易,原来的冷结点变热,热结点变冷;36、蒸发器是怎么分类的各种蒸发器的结构特点笔记①干式蒸发器②再循环式蒸发器③满液式蒸发器④水平降膜蒸发器37、冷凝器是怎么分类的各种冷凝器的结构特点①空气冷却式冷凝器②水冷式冷凝器38、膨胀节流元件的作用如何分类。
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冷却系统是汽车发动机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它的作用是排除发动机产生的
过热,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
冷却系统通常由水泵、散热器、风扇、冷却液和管路组成。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热量传递的物理原理。
当发动机工作时,会产
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排除,就会导致发动机过热,甚至损坏。
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带走,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其次,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液来实现热量的带走。
冷却液首先由水泵抽入发
动机内部,经过发动机散热后,热量被带走,然后再流回到散热器。
在散热器中,冷却液与外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通过散热器的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这样,冷却液就完成了一次循环,将热量带走,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另外,冷却系统中的风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汽车行驶时,风扇通过高速旋转,加速空气对散热器的冷却作用,帮助冷却液更快地散发热量。
在低速行驶或怠速状态下,风扇也能及时帮助散热器进行散热,保持发动机的工作温度。
最后,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也需要定期更换。
冷却液中的添加剂会随着时间的
推移而逐渐耗尽,失去对发动机的保护作用。
因此,定期更换冷却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证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液、散热器和风扇的协同作用,将发动机产
生的热量带走,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冷却系统,确保它的正常运行。
汽车构造知识点1、汽车的定义:有四个或以上车轮、自带动力、无轨道无架线的交通工具。
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部分组成。
2、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汽车一般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
3、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机构。
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
4、配气机构:是进、排气的控制机构,它按照气缸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的要求,准时地开、闭进、排气门,向气缸供给可燃混合气或新鲜空气并及时排出废气。
另外,它在进、排气门关闭时,保证气缸密封。
5、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控制部件。
6、传动系: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部分组成。
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
7、行驶系:由车架、悬架、车轮和车桥组成。
作用是使汽车各总成及部件安装在适当的位置,对全车起支承作用。
8、转向系:由转向操纵装置、转向器和转向传动装置。
作用是使汽车按驾驶者选定的方向行驶。
9、制动系:由制动器、供能装置、传动装置等部件组成。
作用是使汽车减速或使汽车可靠地停驻。
10、发动机工作循环:历经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的一个循环。
期间进、排气门和工启一次,曲轴转动720度,凸轮轴转动360度。
11、四冲程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为:1-3-4-2或1-2-4-3。
12、发动机的分类:按气缸排列方式(直列、对置、v型);按冷却方式(风冷、水冷);按燃料(汽油、柴油);按进气方式(自然吸气、涡轮增压);按行程数(二行程、四行程);按主要构件不同分:上下往返活塞式、转子式。
13、汽油机供给系包括汽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可燃气混合气形成装置、废气排出装置。
汽油供给装置:包括汽油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油管等;空气供给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总管、进气岐管等;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包括化油器或进气管及气缸;废气排出装置:包括排气总管、排气岐管、排气消声器、三元催化转换器等。
汽车构造知识点整理0.1汽车:有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车辆。
汽车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与电子设备。
车身:驾驶员工作的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部件。
电器与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包含电源组(蓄电池发动机)、发动机启动设备、门窗玻璃电动滑行设备等。
1.1发动机:使输送进来的燃料燃烧而发出动力的部件,是汽车的动力装置。
发动机构造: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起动系统。
横移点(tdc):活塞顶部距曲轴中心线最北的止点。
下止点(bdc):活塞顶部里曲轴中心线最近的止点。
内燃机原理:燃料冷却释出热量,收缩促进活塞,助推曲轴和飞轮旋转,同时实现能量切换。
四冲程内燃机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形成,曲轴旋转两圈,活塞上下两次进气口行程:活塞从横移点向上止点运动,这时排气门停用,进气门关上。
压缩行程: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可燃混合气受到压缩,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压缩行程结束作功行程:进气门和排气门保持关闭。
当活塞位于点火提前角位置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作功。
排气行程: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停用,依靠废气的压力民主自由排气,活塞抵达VTD点再向上止点运动时,稳步把废气排泄气缸,活塞越过横移点后,排气门停用,排气行程完结。
气缸工作容积:一个气缸活塞运动一个行程所扫过的容积。
发动机排量:一台发动机全部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
压缩比: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和压缩后气体最小容积之比。
2.1曲柄连杆机构的促进作用就是把燃气促进作用在活塞顶部的力转型为曲轴的力矩,一向工作机械输入机械能。
2.2机体组构造:汽缸体,汽缸盖,汽缸盖衬垫,油底壳气缸体:水冷发动机的气缸体和上时曲轴箱常铸造一体,称作气缸体。
气缸体形式:一般式气缸体、龙门式气缸体、隧道式气缸体。
气缸体还可以分为单列式,v型和对置式三种。
曲轴箱:气缸体下部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
项目四冷却系统检修任务一冷却系统检修知识点冷却系统的结构及构成内容概要1.冷却系统的结构2.冷却系统的构成水冷却系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把发动机受热部件汲取的热量发散到大气中去。
当前汽车发动机上采纳的水冷系多半是强迫循环式水冷系,利用水泵强迫水在冷却系中进行循环流动。
它由散热器、水泵、电扇、冷却水套和温度调理装置等构成。
散热器内的冷却水加压后经过气缸体进水孔压送到气缸体水套随和缸盖水套内,冷却水在汲取了机体的大批热量后经气缸盖出水孔流回散热器。
因为有电扇的强力抽吸,空气流由前向后高速经过散热器。
所以,受热后的冷却水在流过散热器芯的过程中,热量不停地发散到大气中去,冷却后的水流到散热器的底部,又被水泵抽出,再次压送到发动机的水套中,这样不停循环,把热量不停地送到大气中去,使发动机不停地获得冷却。
往常,冷却水在冷却系内的循环流动路线有两条,一条为大循环,另一条为小循环。
所谓大循环是水温高时,水经过散热器而进行的循环流动;而小循环就是水温低时,水不经过散热器而进行的循环流动,从而使水温高升。
冷却系的大小循环,其实质就是利用节温器来控制经过散热器冷却水的流量。
节温器装在冷却水循环的通路中(一般装在气缸盖的出水口),依据发动机负荷大小和水温的高低自动改变水的循环流动路线,以达到调理冷却系的冷却强度。
当发动机在正常热状态下工作时,即水温高于 80℃,节温器阀门翻开了通往散热器的通道,同时封闭了通往水泵的旁通管,冷却水所有流经散热器,形成大循环;当冷却水温低于 70℃时,节温器阀门封闭了通往散热器的通道,同时翻开了通往水泵的旁通管,水套内的水只好由旁通孔流出经旁通管进入水泵,又被水泵压入发动机水套,此时冷却水其实不流经散热器,只在水套与水泵之间进行小循环,从而防备发动机过冷;当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在70~80℃范围内,通往散热器的通道和通往水泵的旁通管均处于半开闭状态,此时一部分水进行大循环,而另一部分水进行小循环。
10《汽车构造》电子教案-冷却系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冷却系统各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冷却系统的组成及作用2. 冷却液的选择与更换3. 散热器的结构与维修4. 冷却风扇的原理与维修5. 冷却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2. 散热器、冷却风扇的结构与维修3. 冷却系统常见问题的诊断与解决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展示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和原理。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冷却系统的故障现象和解决方法。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冷却系统的组成、各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冷却系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4. 案例分析:分析冷却系统常见故障现象,讲解诊断和解决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冷却系统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冷却系统的组成、散热器和冷却风扇的结构与维修等知识点。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冷却系统故障现象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3. 课堂问答: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关于冷却系统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详细的冷却系统多媒体课件,展示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和原理。
2. 实物模型:准备冷却系统的实物模型或部件,方便学生直观了解其结构。
3. 维修手册:提供相关的汽车维修手册,供学生参考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第2周:讲解散热器的结构与维修。
3. 第3周:讲解冷却风扇的原理与维修。
4. 第4周:分析冷却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流动冷却剂来控制发动机的温度,防止过热损坏。
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水泵、散热器、风扇、热传感器和冷却液组成。
首先,发动机启动后,水泵开始工作,将冷却液从冷却液箱中抽取出来,然后通过发动机内部的水道系统循环流动。
冷却液在循环过程中吸收并带走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当冷却液流经发动机的热敏感区域时,热传感器会检测到发动机的温度变化,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信号来控制风扇的开关,以调整冷却速度。
然后,冷却液从发动机内部流向散热器。
散热器是一种外部设备,通过冷却风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
冷却风是由风扇引导的空气流,它会进入散热器,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
最后,冷却液经过散热后,重新流回到发动机内部,形成循环。
这样,发动机持续地被冷却液冷却,保持在一个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避免过热。
需要注意的是,冷却液在循环过程中会逐渐损耗,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补充冷却液,以确保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或长时间高负荷工作时,还应特别关注发动机温度,以避免发动机过热造成损坏。
第一节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一、润滑系统的功用润滑系统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二、润滑方式由于发动机传动件的工作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对负荷及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传动件采用不同的润滑方式。
1. 压力润滑压力润滑是以一定的压力把机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承等负荷较大的摩擦表面的润滑。
2.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件溅泼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飞溅润滑。
该方式主要用来润滑负荷较轻的气缸壁面和配气机构的凸轮、挺柱、气门杆以及摇臂等零件的工作表面。
3. 润滑脂润滑通过润滑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的工作表面,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等。
第一节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一、冷却系统的功用冷却系统的功用是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
冷却系统既要防止发动机过热,也要防止冬季发动机过冷。
在发动机冷起动之后,冷却系统还要保证发动机迅速升温,尽快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
二、水冷系统的组成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有风冷与水冷之分,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系统称风冷系统;以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为水冷系统。
汽车发动机,尤其是轿车发动机大都采用水冷系统,只有少数汽车发动机采用风冷系统。
喷油泵应满足下列要求:1)各缸供油量相等。
在标定工况下各缸供油量相差不超过3%~4%。
喷油泵的供油量应随柴油机工况的变化而变化,为此喷油泵必须有供油量调节机构。
2)各缸供油提前角相同,误差小于0.5°~1°曲轴转角。
供油提前角也应随柴油机工况的变化而变化,为此应装置喷油提前器。
3)各缸供油持续角一致。
4)能迅速停止供油,以防止喷油器发生滴漏现象。
第一节变速器的功用与类型1.变速器的功用(1)改变传动比,从而改变传递给驱动轮的转矩和转速;(2)实现倒车;(3)利用空档中断动力的传递。
冷却液大小循环过程
冷却液大小循环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调节发动机的工作温度。
小循环是指冷却液只在发动机内部循环,不经过散热器。
当发动机启动时,冷却液温度较低,节温器关闭,冷却液只在发动机内部进行小循环,以便快速升温。
小循环的路径通常是从水泵出发,经过发动机缸体、缸盖,然后回到水泵。
大循环是指冷却液经过散热器进行循环。
当发动机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节温器打开,冷却液流经散热器,通过散热器的散热作用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然后再回到发动机。
大循环的路径通常是从水泵出发,经过发动机缸体、缸盖,然后通过散热器,最后回到水泵。
大小循环的切换是由节温器控制的。
节温器是一个位于冷却系统中的控制阀,它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来打开或关闭。
当冷却液温度较低时,节温器关闭,冷却液进行小循环;当冷却液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节温器打开,冷却液进行大循环。
冷却液大小循环的目的是为了在发动机不同工况下,提供适当的冷却效果。
在低温启动时,小循环可以快速升温,减少发动机磨损和排放;而在高温工作时,大循环可以有效地降低发动机温度,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总之,冷却液大小循环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们协同工作,以确保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寿命。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2012 /2013 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班级:交通运输103班组员:甘天祥马怀霞潘园园题目:第十章发动机冷却系A :冷却系组成与冷却过程第十一周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冷却系的功用与分类·水冷系的组成·水冷系的冷却过程能力点:·正确理解冷却系的功用与分类·正确掌握水冷系的冷却过程本讲主要内容:·冷却系的功用·冷却系的类型·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冷却液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启发分析冷却系的功用·对比分析冷却系的类型·重点讲解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教学重点:·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教学难点:·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教学方法及手段:导入、启发分析、简要分析、对比分析、重点介绍、归纳小结、多媒体上一讲回主页下一讲本讲教学内容:由发动机总体构造导入发动机冷却系统启发分析:一、冷却系的功用与类型简要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发动机过热、过冷的危害及发动机冷却系的功用1.冷却系的功用(1)发动机过热、过冷的危害1)发动机过热的危害·充气效率低,早燃和爆燃易发生,发动机功率下降·运动机件易损坏·润滑油粘度减小、润滑油膜易破裂加剧零件磨损2)发动机过冷的危害·燃烧困难,功率低及油耗高·润滑油粘度增大,零件磨损·燃油凝结而流入曲轴箱,增加油耗,且机油变稀,从而导致功率下降,磨损增加(2)冷却系功用·使发动机得到适度冷却,防止发动机过冷、过热·以保证发动机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对比分析:·要求学生理解风冷却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图10-1:风冷却系统2.冷却系的分类(1)风冷却系统(图10-1)·冷却介质是空气,利用气流使散热片的热量散到大气中·组成:风扇、导流罩、散热片、气缸导流罩、分流板。
一、冷却系按冷却所以介质分类:风冷和水冷两种。
二、冷却系由百叶窗,散热器,风扇,水泵,节温器,温控开关,水温表,水套和水管等组成。
三、冷却水路分为开式水路和闭式水路两种。
(火车一般是开式水路,轿车一般是闭式水路)。
四、双阀式水箱盖(蒸汽阀和空气阀)。
五、节温器的安装位置有两种:1、安装在缸盖出水口,2、安装水泵进水口。
六、按风扇驱动型式分类1)、机械控制式:如解放CA1092、北京212等。
2)、硅油控制式:如皇冠3. 0 、丰田4500
4700 、凌志400等。
3)、电机控制式:如马自达6、卡罗拉、凯美瑞、广本等。
七、冷却水的大小循环:
八、离心式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