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24
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一、知识能力目标1、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了解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和秦朝的疆域。
3、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三、教材要点解析1、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自称“始皇帝”。
2、秦始皇以皇权为核心,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军政大权控制在皇帝手中。
3、为巩固统一,发展经济,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文字(小篆)、度量衡。
在全国形成了“书同文”、“车同轨”的局面。
4、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
5、为安定北方,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解除了除匈奴对秦朝的。
6、在统一岭南的过程中,为运送军粮,秦始皇派史禄开凿了灵渠,连接湘水和漓水,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7、秦朝的疆域幅员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帝国。
(如上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四、同步练习1、“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满专制。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谁实行的统治政策。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2、秦朝御史大夫分管的是()A.行政B.军事C.监察D.县令任命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4、山东泰山、峄山、琅琊台等地都有秦始皇巡行天下时的碑刻遗存,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楷书5、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
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是()A.实行郡县制B.焚书坑儒C.修筑万里长城D.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6、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A.防止秦朝人民发动起义攻下秦都B.阻止南北人民共同反秦斗争C.用来防止北方冷空气南下袭击都城D.抵御匈奴的进攻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A.嬴政B.李世民C.拓跋宏D.武则天2、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在秦朝的疆域图中标出秦长城的起止点,请问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辽东,东到临洮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D.西起陇西,东到长城4、“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那种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内容:秦通过连年征战,相继灭掉其他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开辟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
为巩固秦朝的统治,相继出台统一文字、度量衡、修筑长城等措施。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具备了统一其他六国的实力,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统一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并对边疆地区(匈奴、南越、象郡、桂林郡等地)进行开拓和经营,秦国的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第二部分秦为了加强统治,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强化,主要体现在中央王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并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
地方上设置郡县制。
行政机构不断完善的同时,秦朝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改统,并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八课的铺垫,学生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有所提高,因此,整个历史教学明显进入良性循环阶段,第八课的知识略显枯燥,课本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针对学生实际,要善于挖掘出历史趣味知识,有效吸引学生。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秦国统一战争、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相应机构、秦朝“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
”秦朝对边疆地区的拓展和控制。
过程与方法:秦通过将近十年的统一战争,完成统一大业,中国正式进入大一统时期,从疆土上,秦完成统一,但是必然要有相应的政治制度来维系,秦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行一系列的变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的王朝开辟了先河,在后来的历史长河里,虽然也有短暂的分裂局面,但大一统的局面和趋势始终是主流,汉唐等朝代也正是由于延续秦王朝的政治制度而得以发展、壮大,形成广阔的疆土,并将封建制度推到巅峰。
本节课主要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展示法教具准备:图片材料教学过程:在商鞅变法的打造下,秦国的实力大增,初步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从以前仅仅26万平方公里、人口270万的小国中崭露头角,成为七国中的领袖,通过与赵国的长平之战,大大削弱了能与秦国在北方抗衡的赵国实力,秦国的统一已是大势所趋。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一、背景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被建立,由秦始皇来统治。
在秦始皇治下,中国的统一、国土的完整和边疆的稳定都有了飞跃的发展。
同时,秦始皇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内建设和文化统一,甚至颁布了一系列教令规范各个方面的生产、生活和社会行为。
其中,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二、多民族的背景在秦朝建立之前,中国大约分为七十多个部落和诸侯国,各个地方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都不同。
随着战争的不断爆发,各个部落在不断地融合和消亡。
在秦始皇统一后,他的治国理念也要求民族之间的文化统一和身份认同,同时要求建立起一个有序、高效的政治体系。
三、秦始皇开展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1. 书同文在秦始皇的时代,实行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把不同地方的文字和度量衡合并起来。
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在各个地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和隔阂,降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冲突。
另外,也便于在全国范围内交流和交易。
2. 教化天下秦始皇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为大幅提高国家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文化素质。
因此,他大规模地实施教育制度,开展“教化天下”的政策,为不同民族提供相应的课程并制定了严格的教育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政策逐渐发挥了显著的效果,秦始皇能够将国家的统治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3. 华夏文化秦朝时期以华夏文化为主导,以中原文化为核心。
华夏文化一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基础。
它是由各个民族合并和融合而成的,涉及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和种族。
华夏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深层次文化和历史进程,并对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秦始皇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的意义尽管秦始皇的教育政策在现代看来算是有所欠缺,但它确实起到了重要的统一和加强国家文化认同的作用。
秦始皇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开展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典型案例,不仅给后世以启示,而且也对于现代中国的多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一、背景介绍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统治者,他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在这个过程中,秦始皇不仅消除了当时分裂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统一的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秦始皇是如何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央集权国家。
当时的中国分裂成多个诸侯国,互相之间进行着战争和吞并。
这种局势不仅导致了战争频发、人民疲于奔命,更重要的是,这种分裂状态给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秦始皇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一个相对比较新颖的想法,他试图通过强制力的手段将六国进行统一。
他实施了诸多措施,如加强中央集权、规范官制、加强军队力量等,最终在公元前221年,成功地统一了六国。
三、秦始皇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在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致力于打造一个强大的天朝帝国,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字体统一秦始皇推行了一种标准的文字,史称“小篆”,这种文字被广泛使用,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使用了 2000 多年。
字体的统一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管理制度秦始皇对中国传统制度和制约各诸侯统治的分封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实行郡县制、徭役制、半农半兵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为早期中央集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 道路交通为了更好地统治国家,秦始皇重视道路建设,他采取了很多措施,如修建了长城、连接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很多大型宫殿等等。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建立了长久的交通基础设施。
4. 货币统一秦始皇为了加强社会管理和物资调配,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标准。
这种统一的货币制度,推动了物质交换的便利,加强了秦朝的商业发展。
5. 配置官员秦始皇采取了配置官员的制度,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按照班次分配了官职。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前言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不仅仅是一位征服者,更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和建设者。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为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秦始皇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统一国家中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
在五胡乱华的年代,民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在这个背景下,秦始皇是如何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呢?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秦始皇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措施,成功地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具体来说,他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了这一目标。
文化统一秦始皇认为,文化的统一才是真正的国家统一。
他通过对文字的规范化,建立了统一的书写系统,使得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够看懂和使用同一种文字。
这种统一的文字系统,大大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在度量衡上的统一,也是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重要措施。
他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消除了各地不同的度量衡系统,并规定了各地使用标准度量衡系统,统一了贸易和商业领域的标准,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治理制度的统一在治理制度上,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一了全国地方行政的管理和制度。
他设立了郡县制,将全国分成了36个郡和多个县,对全国进行逐步的整合和统一。
他在全国实行了“三公九卿”的制度,规定了各地官员的职责和权力,统一了各地行政管理的制度,使政治分权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经济统一在经济方面,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改革,统一了全国的经济制度。
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业家”,通过开垦荒地、治理水利和修建驿道等工作,大力发展了农业和商业,促进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他规定了各地商人的经商行为,统一了各地商业市场的交易规则,为全国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货币和税收方面,秦始皇也实行了全国统一的政策制度。
他设立了铜钱铸币局,发行了统一的货币,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制度,促进了贸易和商业的发展。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解读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解读一、单元课标解读【导论】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东汉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严重。
两汉时期,中国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内容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朵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素养目标】【大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秦汉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在全册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重点把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严重。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秦汉时期的文化辉煌大气,史学、文学、科学技术、艺术都有创新,许多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朝疆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后,秦王嬴政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朝定都咸阳,由于秦王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后人称他为——“秦始皇”。
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方面)(1)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文化经济方面)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前213年),“坑儒”(前212年)。
4、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秦长城的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开凿灵渠(开发江南)二、秦朝疆域 秦朝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南到南海(包括越南北部),北至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秦的疆域”示意图第10课秦朝的速亡和西汉王朝的建立【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汉朝建立等相关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妄想从他开始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
但秦王朝只存在短短的15年就灭亡了。
一、秦的暴政——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问: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答:①兵役、徭役繁重;②赋税沉重;③刑法严酷;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除了万里长城,秦始皇还修建了阿旁宫、郦山陵墓(秦始皇陵兵马俑)。
总结: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矛盾,人民无法生活下去,起而反抗,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