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科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
- 格式:pdf
- 大小:199.86 KB
- 文档页数:18
202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总结本文档旨在对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全册知识进行总结。
下面将对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概述。
第一单元:风的产生与风向的变化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风的产生原因以及风的方向变化。
关键知识点包括:- 大气的重要作用- 风是空气的运动- 高压和低压区的形成- 风的产生原理- 风向的变化和测量方法第二单元:水的重要性与地下水该单元主要讲解了水的重要性以及地下水的形成和利用。
关键知识点包括:-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水的来源和循环- 地下水的形成和取水方法-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该单元主要比较了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知识点包括:- 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特点- 动植物的呼吸和运动方式- 动植物的繁殖方式- 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该单元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关键知识点包括:-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第五单元:物体间的吸引和排斥该单元主要介绍了物体间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关键知识点包括:- 磁铁的特性和用途-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的区分- 磁铁用途的探索和应用总结以上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们应当通过课堂研究和实践活动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第9课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3、你对着空瓶吹气会发出声音,这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4、动物发声同样是(物体振动)的结果。
不同的动物发声时,(振动的器官)不同,产生的(声音也不同)。
5、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
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
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鱼类会利用(鱼鳔、鳃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第10 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耳朵主要由(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神经)组成。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答: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把振动传给听小骨,再传到耳蜗,耳蜗再把振动转变为大脑能够接受的信号,最后由听神经把信号报告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第11课不同的声音1、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2、音量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答:音量的强弱跟物体的振幅有关。
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4、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答: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短、细、薄、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长、粗、厚、松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5、(噪声)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6、(躁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
7、人们是如何降低噪声的?答:人们降低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源、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
8、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答:①避免经常置身嘈杂的环境②佩戴防噪音耳塞③不要长时间用耳机听④不随便挖耳朵。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题:(25分)1、种子发芽需要()()和适宜的温度。
2、根的作用有()、()。
3、茎的作用有()。
4、植物的传粉方式有()、()、()。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旳土壤1、我们在(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土壤旳本质特性是(具有不停供应植物以水分和养分旳能力),即(肥力)。
3、小草旳根很(长),这是由于根可以(伸到很深旳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
4、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旳(根)。
5、土壤中常见旳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6、通过对土壤旳仔细观测,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答:土壤中有小动物,例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例如:小草、大树旳根、落叶、枯枝??2、理解土壤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阐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阐明土壤中具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旳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旳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旳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旳是(沙子),水面漂浮旳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阐明土壤中具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构成旳混合物。
在观测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测。
6、古人将雨后采集旳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旳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旳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旳(初始陶器)。
7、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18、土壤固体中旳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旳不一样,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尤其多旳是(沙土),(黏粒)含量尤其多旳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旳是(壤土)。
9、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旳是(沙土)。
10、比较沙土和黏土旳措施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及期末练习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2.幼苗长大了3.植物开花了4.植物结果了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6.沙漠中的植物7.水里的植物8.石头上的植物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9.声音的产生10.声音的传播11.不同的声音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13.纸14.金属15.塑料第5单元观测天气16.测量气温17.云量和雨量18.风向和风力19.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种子发芽1.种番茄: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
60~100天可以成熟。
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番茄种子一般不容易发芽,要提前做好栽种试验和温水浸种处理。
2.番茄种子外形特征: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
3.黄瓜种子外形特征:橄榄形,乳白色,表面平整。
4.栽种记录要记哪些内容?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等。
5.蚕豆种子外形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6.苹果种子外形特点: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7.红松种子外形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8.冬瓜种子外形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9.枣种子外形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
大。
1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2.植物幼苗柔嫩,需要细心照料,适时浇水。
注意不可以直接浇自来水,要将自来水放在盆里24小时以上再用,目的是使水中的氯气等物质挥发,否则会烧死幼芽。
第2课幼苗长大了1.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2.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的作用为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玉米的根比较特殊,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地下节根,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
4.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伸入土里的。
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番茄种子比较小,种子为扁平短卵形,在一端的边缘有一个向内凹陷的种脐,种子外表面覆盖着粗毛,呈灰褐色或黄褐色。
番茄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是有胚乳的种子黄瓜种子为扁平、近圆至长椭圆形,种皮呈黄白色2.种好番茄和黄瓜需要的条件。
(1)选种。
要挑选那些颗粒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选一个合适的花盆,选择疏松、肥沃、微酸的土壤,并往花盆中加入适量的土壤。
(3)在花盆土中挖一个小坑,在里面放两粒种子。
(4)再盖上一层薄土,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并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5)生长期间注意浇水和施肥。
3.要想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和黄瓜的知识,可以:①找种植的书本看;②去种植户那里学习一段时间;③搜集网络资源。
4.种子的特征。
蚕豆种子,绿色或黄褐色,椭圆形,形状像肾;苹果种子,红棕色,卵形;红松种子(松子),呈浅褐色,壳较光滑;近卵性;冬瓜种子,皮色为黄白色或灰白色,近卵圆形或长圆形、扁平形;枣种子,深褐色,梭子形。
5.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6.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7.番茄喜欢生活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8.观察幼苗(1)番茄幼苗,叶片为羽状复叶,每片叶有5—9对小叶;茎大多为绿色;根为丰富的须根。
(2)黄瓜幼苗,叶为掌状长柄大叶,浓绿色或黄绿色,表面着生刺毛;茎蔓性,多为绿色,表面着生刺毛;根系分布浅。
9.植物的根是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下,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供给植物的生长。
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繁殖或者储存营养的作用。
种子萌发最先长出来的就是根部,它长入土壤中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10.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1.植物茎的作用是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并运输水分和养料。
12.大树的树干和树枝都是这棵大树的茎。
13.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4.植物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种子发芽了番茄生长在温暖、稍微潮湿的环境中,需要充足的阳光。
成熟需要60-100天,适合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种植。
种植番茄的步骤包括:选好种子、松土、播种、盖一层土、定期浇水、施肥。
可以通过实验、询问他人、查阅书籍和使用网络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种植番茄知识。
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颜色、发芽时间和适合生长的季节都不同。
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必须是完好无损且符合发芽季节的种子,适量的水分(潮湿)、适宜的温度(温暖25℃左右)和充足的阳光。
第2课:幼苗长大了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植物的根有直根、须根、不定根和假根等类型,其作用是吸收水分和养分,以及固定植物。
树干、树枝和洋芋都是植物的茎,不同的植物的茎有不同的类型,如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和匍匐茎等。
植物的茎不仅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还连接根和叶。
叶主要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植物生长。
因此,如果把幼苗的叶片摘光,幼苗就不能生存。
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3课:植物开花了番茄花的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这种花称为两性花。
黄瓜花的雄蕊和雌蕊不在同一朵花上,这种花称为单性花。
如何辨别黄瓜花是雌花还是雄花?黄瓜的雌花长在小黄瓜上,而雄花直接长出来。
植物有多种传粉方式,如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
桃花和油菜的花依靠昆虫传粉,它们以鲜艳的花瓣、芳香的气味或甜美的花蜜吸引昆虫,成为虫媒花。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和蝴蝶等。
玉米和杨树的花依靠风力传粉,称为风媒花。
它们一般都很小,花粉多而轻,没有花香和花蜜。
风力越大,花粉传播的距离越远。
豌豆和小麦能自己给自己传粉,不需要风和昆虫的帮忙,被称为自花传粉。
这些花里既有雄蕊也有雌蕊。
为了解决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的问题,人们常常会对一些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如黄瓜和丝瓜等。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1、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2、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会流动),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
4、面糊、牙膏、胶水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5、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6、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
(量筒)是用来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8、把相同重量的黄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9、用(筛网)分离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选用不同大小的网眼会筛出大小不同的(固体)。
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把固体放到水里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2、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
3、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4、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5、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6、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洗衣粉)、(奶粉)等。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塑料)、(石头)等。
7、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8、把沙子放入水中,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是因为水不能(溶解)沙子,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溶解)。
9、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用木头做成的船也是(浮)的;在水中,钢铁是(沉)的,用钢铁做成的巨型轮船是(浮)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一《植物的一生》1、西红柿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100天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2、栽种西红柿要用到的物品有(花盆)(泥土)(水)等,种植番茄应该:选好种子、松土、播种、盖一小层土、定期浇水、施肥。
3、栽种记录应有事项、内容有哪些:(使用的物品)(栽种日期)(发芽过程)(高度、形态变化)等。
可以通过自己做实验、询问他人、查阅书籍、运用网络等方法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的知识。
4、种子发芽的条件需要(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5.种好番茄或黄瓜需要做好那些事?答:(1)需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播种(2)要按照番茄或黄瓜的习性来照料(3)把它们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二《幼苗长大了》1、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2、植物的根、茎、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3、叶主要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4、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5、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树木,(树干)和(树枝)都是茎。
植物靠(茎)把(根)和(叶)连在一起,(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6、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茎的作用:运输水分和养料、支撑植物的作用。
叶的作用:储存营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
三、《植物开花了》1、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只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的花是(雌花)。
2、桃、油菜的花依靠(昆虫传粉),它们的花以鲜艳的花瓣、芬芳的气味或甜美的花蜜吸引昆虫,被称为(虫媒花),常见的传粉昆虫:(蜜蜂)、(蝴蝶)。
3、玉米、杨树的花依靠风力传粉,被称为(风媒花),它们的花很小,花粉多而轻,没有花香花蜜,风力越大,花粉传播的距离(越远)。
4、豌豆、小麦能自己给自己传粉,被称为(自花传粉),这些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
5、生活中,小南瓜长大一些后就自然脱落了,原因可能是(雌南瓜花没有授粉)。
新苏教版三下科学知识梳理最新整理复习专用资料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种子发芽1. 种番茄: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
60~100天可以成熟。
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番茄种子一般不容易发芽,要提前做好栽种试验和温水浸种处理。
2.番茄种子外形特征: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
3.黄瓜种子外形特征:橄榄形,乳白色,表面平整。
4.栽种记录要记哪些内容?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等。
5.蚕豆种子外形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6.苹果种子外形特点: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7.红松种子外形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8.冬瓜种子外形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9.枣种子外形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
大。
1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2.植物幼苗柔嫩,需要细心照料,适时浇水。
注意不可以直接浇自来水,要将自来水放在盆里24小时以上再用,目的是使水中的氯气等物质挥发,否则会烧死幼芽。
第2课幼苗长大了1.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2.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的作用为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玉米的根比较特殊,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地下节根,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
4.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伸入土里的。
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5.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6.茎也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为植物生长输送水分和养料。
7.树干、树枝都是茎.8.我们平时说的芹菜茎其实是叶柄,而实际的芹菜茎是叶包裹着的短缩茎。
9.叶主要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脉有运输水分、养料和支持叶片伸展的作用)。
新苏教版科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种子发芽1. 种番茄: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
60 ~100天可以成熟。
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番茄种子一般不容易发芽,要提前做好栽种试验和温水浸种处理。
2.番茄种子外形特征:水滴形,黄色, 表面粗糙。
3.黄瓜种子外形特征:橄榄形,乳白色,表面平整。
4.栽种记录要记哪些内容?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等。
5.蚕豆种子外形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6.苹果种子外形特点: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7.红松种子外形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8.冬瓜种子外形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9.枣种子外形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
大。
1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2.植物幼苗柔嫩,需要细心照料,适时浇水。
注意不可以直接浇自来水,要将自来水放在盆里24小时以上再用,目的是使水中的氯气等物质挥发,否则会烧死幼芽。
第2课幼苗长大了1.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2.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的作用为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玉米的根比较特殊,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地下节根,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
4.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伸入土里的。
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5.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6.茎也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为植物生长输送水分和养料。
7.树干、树枝都是茎.8.我们平时说的芹菜茎其实是叶柄,而实际的芹菜茎是叶包裹着的短缩茎。
9.叶主要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脉有运输水分、养料和支持叶片伸展的作用)。
10.把幼苗的叶子和未脱落的子叶全部去除,幼苗既失去了子叶储存的“营养”供给,又不能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供自己消耗,因此,结果只能是死亡。
11.叶也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为植物生长制造并吸收养料。
第3课植物开花了1.番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而黄瓜花则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花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
2.只有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植物才有可能结出果实。
3.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这几种常见的传粉方式。
4.黄瓜的雌花后面有一根未来的小黄瓜。
5.桃、油菜的花依靠昆虫传粉。
它们以鲜艳的花瓣、芬芳的气味或甜美的花蜜吸引昆虫,被称为虫媒花。
6.昆虫传粉:木兰、百合、杧果、玫瑰、绣线菊等。
7.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等。
8.玉米、杨树的花依靠风力传粉,被称为风媒花。
它们一般都很小,花粉多而轻,也没有花香和花蜜。
9.风力越大,花粉传播的距离越远10.风力传粉:栎、桦、松、杉、柏、高粱、核桃、板栗等。
11.豌豆、小麦能自己给自己传粉,不需要风和昆虫的帮忙,被称为自花传粉。
12.自花传粉:棉花、花生、大豆、豇豆、等。
13.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时,人们会对一些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如黄瓜、丝瓜等。
第4课植物结果了1.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大多数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2.豆角、豌豆、花生、香蕉、南瓜是果实。
3.胡萝卜吃根,豆角吃果实,豌豆吃种子,甘蔗吃茎,花生吃种子,菠菜吃茎和叶,香蕉吃果实,芹菜吃茎和叶,南瓜吃果实。
4.番茄和黄瓜的植株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5.无籽西瓜和香蕉的种子在人工培育的过程中退化了,但它们也是果实。
6.种子一般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
7.植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药物来源。
粮食、蔬菜、水果、草药都是植物。
8.根可食用的植物:萝卜、胡萝卜、番薯、桔梗等。
牛蒡、人参、何首乌、川乌、板蓝根、葛根、黄芪、西洋参、麦冬这些植物的根可以入药。
9.茎可食用的植物:甘蔗、芦笋、竹笋、空心菜、莴苣等。
10.茎的特点是分节,节上长有叶和芽。
一般植物的根上都长有根毛。
11.荸荠、马铃薯、姜、藕、百合、慈姑也是茎,叫地下茎。
因为它们都有节(或退化的节),节上有芽,种到土里,芽也会长出叶子。
12.玉竹、天麻、肉桂等很多植物的茎都可以入药。
13.叶可食用的植物:菠菜、芹菜、油菜、白菜、甘蓝、韭菜、苋菜、生菜、油麦菜、苦苣等。
14.茶,就是用茶树的叶子制成的。
15.月桂树的叶子叫香叶,是调味品。
16.很多植物的叶子具有药用价值,如荷叶、桑叶、枇杷叶、柳树叶、大青叶、番泻叶、罗布麻叶、紫苏叶、艾叶、芙蓉叶、薄荷叶等。
17.花可食用的植物:黄花菜、花椰菜这两种蔬菜都是植物的花。
玫瑰花、桂花、茉莉花、菊花、金银花都可以食用,它们有的可以做成香甜的馅料,有的可以泡水饮用,有的可以入药。
18.果实可食用的植物:苹果、梨、西瓜、香蕉、桃、枣、葡萄、猕猴桃、哈密瓜等大多数水果,豆角、南瓜、黄瓜、冬瓜、丝瓜、茄子、番茄等蔬菜。
山楂、枸杞、木瓜、乌梅等果实可以入药。
19.我们食用的稻米、小麦、青稞、小米、玉米的果实,它们的果皮薄而与种皮愈合,所以常被误以为是种子。
20.种子可食用的植物: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豌豆、蚕豆、花生、芝麻、银杏、松子、榛子、南瓜子、葵花籽、西瓜子、核桃、莲子等。
柏子、杏仁、胡麻仁、决明子、巴豆等种子可以入药。
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第5课不同环境里的植物1. 仙人掌的茎和叶的形态特征:茎绿色、覆盖蜡质,叶退化为刺。
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发现内部含有大量水分。
2. 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3.水瓶树高大粗壮,树干顶部枝条、树叶稀疏,远看酷似一个巨大的啤酒瓶。
水瓶树的树干里储存水,抗干旱能力强, 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
4.仙人柱植株高大呈柱状,有分枝。
柱上长有许多锐利的棱,棱上长有尖刺。
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干旱,适宜生长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
5.芭蕉树主干没有分枝,叶在主干顶端呈螺旋状排列。
叶片长圆形,宽大。
主叶脉粗厚,分支叶脉呈羽状平行分布在叶片上。
6.椰树树干长,笔直, 没有分枝。
树叶巨大,呈羽毛状,集中长在树干顶端。
椰子喜光,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适宜生长在热带沿海。
7.雪松树干较直,树枝从下至上环绕树干向外生长。
树叶针状、坚硬,淡绿色或深绿色。
雪松耐阴 、抗旱,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分布范围广,可生活在高山上。
8.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9.大叶黄杨树叶比杨树树叶厚、光滑。
大叶黄杨树叶上覆盖有比较厚的蜡质,所以较光滑。
10.杨树树叶秋天变黄,冬天落光。
大叶黄杨树叶冬天落三分之一左右,总体看来树还是绿色的。
11.冬季来临,杨树靠落叶减少水分蒸发和养料消耗。
大叶黄杨靠树叶表面蜡质减少蒸发。
第6课 沙漠中的植物1.骆驼刺和梭梭树这两种植物都是地面部分长得矮小,有庞大的根系。
庞大的根系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 吸收水分;矮小的地面部分减少了水分蒸腾,使之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2.多数沙漠里的植物有强大的根系,能增加对沙土中水分的吸取;许多植物的叶子缩得很小,或者变成棒状或刺状,有的甚至无叶,用绿色的茎代替叶子的作用,茎表面覆盖蜡质等特点能减少水分消耗,减少蒸腾面积,使它们适应沙漠环境。
第7课 水里的植物1.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
2.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
3.水生植物的形态不同:叶子的大小 ,茎的粗细、长短,花的形态等。
4.水生植物生长位置不同:金鱼藻生长在水底;菱、水葫芦生长在水面;芦苇、香蒲生长在水边;莲扎根在水底,从水中长到水面。
5.水葫芦漂浮的秘密:叶柄中下部膨大似葫芦,里面有大量气体;植株较轻,不固定在水底时,能漂浮;茎柔软,在水流中不易折断。
6.莲的叶柄和地下茎内有中空的管道,以保证植株的水下部分对氧气的需求。
7.红树主干上长出的许多支持根,可以扎入泥滩保持植株的稳定。
红树还有许多指状的呼吸根从土中伸出地面,在涨潮时帮助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8.碗莲叶子圆形,有浮在水面上的浮叶,也有伸到水面上方的立叶。
它的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
碗莲喜光,喜热,怕干,不耐阴,适合在静水中生长,水底的土壤最好为富含有机质的肥沃黏土,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
9.水生植物能适应水中生长,是因为有的柔软,有的体内有气室。
第8课 石头上的植物1.青苔地下部分的根状物是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而它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是通过其表面那些细小的叶状结构直接吸收的。
2.卷柏采用休眠和转移生长位置的方法;仙人掌采用减少水分蒸发的方法。
适应环境改变,增加生存机会。
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第9课 声音的产生1.敲击音叉,接近水面,音叉发声时叉臂会振动,当叉臂接近或触及水面时,就引起水面振动甚至激起水花。
2.击打鼓面,鼓面振动发声,引起鼓面上的积水振动,从而激起水花。
3.鱼类会利用鱼鳔、鳃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4.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5.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6.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
7.快速地往复运动也就是振动。
8.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第10课 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2.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3.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温度等因素有关。
5.介质的弹性越大,声音在其中传播得越快。
固体比液体和气体更具弹性,因此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6.在给定的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得越快。
7.声音进耳道后会引起鼓膜的振动。
第11课 不同的声音1.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响度)。
音量的大小跟振幅和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用力—振幅大—声音大)2. 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3. 噪声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4. 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
5. 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装水较少的瓶子,音调更高。
6. 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长度较短的管子,音调更高。
7. 敲击铝片琴,长度较短的铝片,音调更高。
8. 弹拨吉它时,细的琴弦,音调更高。
9.发出音调高的物体通常是薄 的、细 的、短 的、紧 的, 而发出低音的物体通常是厚的、粗的、长的、松的。
10.降低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源、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
11.保护听力的做法避免经常置身嘈杂环境;佩戴防噪声耳塞;不要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勿乱挖耳等。
12.乐音是有规则的让人愉悦的声音。
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人们就是根据它们来区分声音。
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第12课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1.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