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抗腐蚀钢的化学成分
- 格式:doc
- 大小:196.50 KB
- 文档页数:5
常用不锈钢种化学成分及性能对照SUS304(不銹鋼):用途最多之不銹鋼種,因含有 Ni 故比 Cr 鋼較富耐蝕性耐熱性,且具低溫強度,故機械特性非常好,加工硬化性非常大,加熱處理不硬化,非磁性,強度佳,較沒彈性,常使用厚度 0.4T ~ 1.0T之間。
故目前在Notebook常被廣泛運用在需結構強度之Bracket ,運用上必須指定級數,以期達到設計之需求.一般最好取3/4H為宜.若是須引伸抽型,若運用於LCD bracket ,一般最好取1/2H為宜. 參考價格: 98NT$/Kg --0.5T , 130NT$/Kg--0.3T ,195NT$/Kg--0.2T .SUS301(不銹鋼):Cr (鉻) 成分比 SUS304 低,耐蝕性較差,但冷間加工能得到非常高度的拉加及硬度,其特性用途廣大,因彈性佳,故目前在Notebook常被廣泛運用在防EMI上,做彈性接觸部份,但常用厚度在 0.4T ~ 0.07T 之間。
運用上必須指定級數,以期達到設計之需求(例如彈力,強度).並須注意301材料有金屬結晶性方向性,越高級數者越是硬且脆,若成型上不注意,易造成隅角及側壁裂紋. 參考價格: 142NT$/Kg --0.5T , 183NT$/Kg--0.3T , 180NT$/Kg--0.2T . 285NT$/Kg --0.1T .SUS 301 與 SUS 304 材質硬度比較SUS 301 H 材質硬度硬度硬度硬度SUS 301 H HV 480°±20° SUS 304 H HV380°±20° SUS 430 HV 200°SUS 301 3/4H HV 380°±20° SUS 304 3/4H HV300°±20°SUS 301 1/2H HV 300°±20° SUS 304 1/2H HV260°±20° SUS304 HV200°±20°材質性能SUS 301 : 適合用彈性用途,含碳量高,硬度高,不易彈性疲乏.延展性不好,不易抽伸.SUS 304 : 不適合用彈性用途,含碳量低硬度低(軟).SUS 430 : 材料含雜質較多(不純),導致硬度不穩定.備註:1.若兩著硬度接近如(SUS 301 3/4H跟SUS304 H) 雖然硬度相同,但是用在彈性的產品上SUS 304 H 較易產生彈性疲乏.2.材料厚度影響硬度公差(越厚公差越大).二. 不锈钢抗大气、酸、碱、盐等介质腐蚀作用的不锈耐酸钢总称。
各类化学元素在钢中起到的作用各类化学成分在钢板中起到什么作用: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含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做弹簧钢。
在调制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钨、钼、铬等相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1)、强化铁素体,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3)、提高钢的氧化性腐蚀介质中的耐腐性,提高钢的耐热性。
(4)、磁钢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在0.40%范围内时,改善热裂倾向,含量高时,易形成柱状晶,增加热裂倾向)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具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棒机衬板。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性,降低焊接性能。
(1)、在含量范围内,对钢具有很大的强化作用,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2)、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3)、稍稍改善钢的低温韧性。
(4)、在高含量范围内,作为主要的奥式体化元素。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淬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镍与不锈钢基础知识—镍在不锈钢中的作用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
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的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
普通碳钢的晶体结构称为铁素体,呈体心立方(BCC)结构,加入镍,促使晶体结构从体心立方(BCC)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FCC)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奥氏体。
然而,镍并不是唯一具有此种性质的元素。
常见的奥氏体形成元素有:镍、碳、氮、锰、铜。
这些元素在形成奥氏体方面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预测不锈钢的晶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公式来表述奥氏体形成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最著名的是下面的公式:奥氏体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
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
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
从镍等式中可以看出,添加锰对于形成奥氏体并不非常有效,但是添加锰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锈钢中,而氮正是一种非常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
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正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数量就越高。
例如在201型不锈钢中,只含有4.5%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
由镍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100%奥氏体结构。
这也是200系列不锈钢的形成原理。
在有些不符合标准的200系列不锈钢中,由于不能加入足够数量的锰和氮,为了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人为的减少了铬的加入量,这必然导致了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的下降。
在不锈钢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铁素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奥氏体。
不锈钢化学成分标准
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良耐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其主要成分包
括铁、铬、镍、锰等元素。
不同类型的不锈钢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
标准,下面将对常见的不锈钢化学成分标准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标准。
奥
氏体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铬和镍,其中铬的含量一般在16%至26%之间,镍的含量一般在6%至22%之间。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碳、锰等
元素。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常用于制作化工设备、建筑材料等。
其次,我们来介绍马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标准。
马氏体不锈
钢的主要成分是铬、镍和钼,其中铬的含量一般在10%至20%之间,
镍的含量一般在8%至14%之间,钼的含量一般在2%至3%之间。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碳、锰等元素。
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常用于制作刀具、轴承等。
最后,我们来介绍双相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标准。
双相不锈钢是
一种含有奥氏体和马氏体组织的不锈钢,其主要成分是铬、镍和氮,其中铬的含量一般在18%至28%之间,镍的含量一般在4%至8%之间,
氮的含量一般在0.1%至0.3%之间。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钼、铜等元素。
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常用于制作化工设备、海洋设备等。
总的来说,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标准因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以确保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希望本文对不锈钢化学成分标准有所帮助。
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1.引言1.1 概述奥氏体、铁素体和不锈钢是金属材料领域中常见的概念。
它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奥氏体和铁素体是铁碳合金中的两种重要组织结构,而不锈钢则是一种具有抗腐蚀性能的特殊钢材。
奥氏体是一种由铁和一定量的碳组成的金属组织结构。
它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能够很好地适应外力的作用。
同时,奥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因此在一些需要承受较大压力或负荷的结构材料中广泛应用。
奥氏体形成的条件包括高温下的快速冷却和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等。
铁素体是另一种常见的金属组织结构,主要由铁和碳组成。
与奥氏体相比,铁素体的硬度和强度较低,但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和可锻造性。
铁素体常用于制造一些需要加工成型的零件和构件。
它形成的条件为低温下的慢速冷却和碳含量较高。
不锈钢是一种合金材料,主要由铁、铬和少量的碳等元素组成。
它具有抗腐蚀性、耐热性和耐磨性等特点,常用于制作厨具、化工设备和建筑材料等。
根据其组织结构和耐腐蚀性能的不同,不锈钢可以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奥氏体、铁素体和不锈钢的定义、特点、形成过程以及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奥氏体、铁素体和不锈钢的定义、特点、形成以及应用。
下面是文章的具体结构。
第二部分正文将重点介绍奥氏体、铁素体和不锈钢。
首先,在2.1部分将详细阐述奥氏体的定义和特点。
我们将介绍奥氏体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以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成方式。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奥氏体的应用领域,如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接着,在2.2部分,我们将对铁素体进行详细讲解。
我们将介绍铁素体的结构和成分,并探讨铁素体的形成机制。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铁素体在材料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在制造业、船舶、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
A1a3a1a6a6a3a6a8a1a9a9a针对炼油厂烷基化装置工艺管线用材所使用的20 无缝钢管,因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钢管焊缝处产生裂纹,险些酿成严重后果。
有关部门决定对其进行更换,更换材质为Alloy20无缝钢管。
Alloy20(NS1403/N08020),又称20 合金,是一种进口奥氏体铁镍基耐蚀合金,对氧化性和中等还原性腐蚀有很好的抵抗能力,具有优异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和好的耐局部腐蚀能力。
在很多化工工艺介质中有令人满意的耐蚀特性,包括侵蚀性很强的无机酸溶液、氯气和含氯化物的各种介质、干燥氯气、甲酸和醋酸、¨Alloy20Cb-3合金具有以下特性:具有很多优异性能的耐蚀合金,对氧化性和中等还原性腐蚀有很好的抵抗能力,具有优异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和好的耐局部腐蚀能力在很多化工工艺介质中有满意的耐蚀特性。
Alloy20Cb-3应用范围应用领域有:湿法冶金及硫酸工业装置焊接性分析Alloy20(NS143/N08020)的焊接具有与奥氏体不锈钢相类似的问题,即具有较高的热敏感性,气孔生成率较高,容易产生未融合、未焊透等缺陷。
此外,铁镍基合金钢还具有较高的焊接热裂纹倾向、焊接区域产生晶问腐蚀倾向。
由于铁镍合金具有较高的镍含量,液态镍流动性差,焊接时易产生未熔合。
母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见表1及表2。
珠光体钢合金元素含量远不及奥氏体钢,熔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会引起合金元素的烧损;焊接熔池边缘,液态金属温度低、流动性差,熔化母材金属在熔池边缘上与填充金属不能实现很好地熔合,使得在靠近珠光体母材的狭窄区域内形成和焊缝金属内成分不同、宽度为 0.2~0.6 mm的过渡层,离熔合线越近,珠光体钢的稀释作用越强,特别是 Cr,Ni,Mo等合金元素的稀释。
焊接时考虑采用铬镍含量较高的焊条,改善异种钢熔合区质量,将不存在相变过程,接头各区组织应力小。
熔合区中碳扩散层的形成是由于珠光体钢含碳量较高,合金元素少,而奥氏体钢却相反。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主要是因为在钢中添加了较高含量的Cr元素,Cr元素易于氧化,能在钢的表面迅速形成致密的Cr2O3氧化膜,使钢的电极电和在氧化介质中的耐蚀性发生突变性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主要依靠表面覆盖的这一层极薄的(约1mm)致密的钝化膜,这层钝化膜与腐蚀介质隔离,是不锈钢防护的基本屏障,如果钝化膜不完整或有缺陷被破坏,不锈钢仍会被腐蚀。
不锈钢也会锈蚀,不锈钢板材、设备及附件的吊运、装配、焊接、焊缝检查(如着色探伤、耐压实验)及加工过程中带来的表面油污、划伤、铁锈、杂质、低熔点金属污染物、油漆、焊渣、飞溅物等,这些物质影响了不锈钢表面质量,破坏了其表面钝化膜,降低了表面耐蚀性,还易与以后接触的化学品中的腐蚀介质共同作用,引发点蚀、晶间腐蚀、甚至会导致应力腐蚀开裂。
了解一下各种元素对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1.铬——是构成不锈钢的基本元素。
铬是决定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最基本元素。
在氧化性介质中,铬能使钢的表面很快形成一层实际为腐蚀介质不能透过和不溶解的富铬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很致密,并与金属基本结合得很牢固,保护钢免受外界介质进一步氧化浸蚀;铬还能有效地提高钢的电极电位。
当含铬量不低于%原子时,可使钢的电极电位发生突变,由负电位升到正的电极电位。
因而可显着提高钢的耐蚀性。
铬的含量越高,钢的耐蚀性能越好。
当含铬量达到25%、%原子时,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的突变,使钢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
2.镍——单独不能构成不锈钢镍对不锈钢耐腐蚀的影响,只有它与铬配合时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因为,低炭镍钢要获得纯奥氏体组织,含镍量需达24%;要使钢在某些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显着改变,含镍量需在27%以上。
所以,镍不能单独构成不锈钢。
而在含铬18%的钢中加入9%的镍,就能使钢在常温下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并可以提高钢对非氧化性介质(如:稀硫酸、盐酸、磷酸等)的耐蚀性,并能改善钢的焊接和冷弯等的工艺性能。
3.锰和氮——可代替铬镍不锈钢中的镍锰和氮在不锈钢中有镍相仿的作用。
铜合金中元素的分析测试常见的方法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法,光度分析法,滴定法。
其分析方法各有优缺点。
南京联创公司可提供铜合金化学分析整套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适合于中小型企业使用,投资少,见效快,能满足铜合金生产和来料检测的要求。
根据企业不同的要求,仪器可选用LC-BS3C型三通道智能元素分析仪,LC-BS6E型六通道智能多元素分析仪,LC-8B型电脑多元素分析仪等型号。
元素分析仪的主要技术参数:
1、分析方法:光电比色分析法
2、量程范围:吸光度值0~1.999A浓度值0~99.99%
3、测量精度:符合《钢铁及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和《有色金属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允许差
元素分析仪的主要特点:
1、仪器用于分析钢铁及其合金、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锌合金等)、矿石等材料中的锰、磷、硅、铬、镍、钼、钒、钛、铝、铜、镁、铁等元素含量
2、采用微机控制及数据处理,可储存多条标样检测曲线,分析范围广
3、仪器的零点、满度自动调节,无需人为干预,操作简便,可靠性高
4、可输入日期和炉号等各种辅助参数,打印分析测试结果
5、仪器设计合理,采用先进的冷光源技术,数据更稳定,可方便的扩展测量元素的品种及含量范围衬氟蝶阀。
表1 奥氏体抗腐蚀钢的化学成分
表2 奥氏体-铁素体钢的化学成分
第 1 页共5 页
表3固溶处理,壁厚在60mm a以下奥氏体钢的机械性能及晶间腐蚀
第 2 页共5 页
尺寸要求:
1、 外径和壁厚,椭圆及偏心也相应的包含在直径公差及壁厚公差要求内。
表格7冷加工管子的外径及壁厚公差要求
椭圆及偏心也相应的包含在直径公差及壁厚公差要求内
2、长度
除非选项18被指定,管子的交货长度都是不定尺。
不定尺的范围在询盘及定单中要注明。
选项18:管子按照定尺交货,定尺长度应当在询盘及定单中注明。
3、 椭圆度
外径D ≤406.4mm 的钢管,椭圆度应在直径公差限制范围内; 外径D >406.4mm 且D/T ≤100的钢管,椭圆度不应超过2%;
D/T>100的钢管,椭圆度协议。
4、 焊缝余高
5、重量
关于计算重量,参照EN 10088-1表格A.1 到A.4以及EN 10028-7中的表格A.1单位长度的密度值。
表9 钢管制造工艺、过程、原材料、成型方式和焊缝状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