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_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掌握金属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金属结构与金属性质之间的关系;3.了解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知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导学内容1. 金属的性质和特点(1)导入示例请思考以下问题:你身边有哪些是金属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学习与总结学习金属的性质和特点,并总结出以下要点:•导电性:金属是优良的导电体。
•导热性:金属是良好的导热体。
•压延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可以在常温下成型:金属可以通过加热加工和加压成型。
2. 金属结构与金属性质(1)导入示例请思考以下问题:金属的性质与其晶体结构有何关系?(2)学习与总结学习金属结构与金属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以下要点:•金属的晶体结构由离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
•自由电子是金属导电、导热的基础。
•金属的延展性和韧性与金属晶体结构的紧密度有关。
3. 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知识(1)导入示例请思考以下问题:金属材料在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2)学习与总结学习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知识,并总结出以下要点:•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机械等领域。
•不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制备方法等。
4. 观察与实践操作进行相关实验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或观察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记录和总结。
三、导学过程1.导入阶段: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阶段: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总结。
3.实践阶段:进行相关实验或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梳理阶段: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四、导学方法1.启发思考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并通过讨论加深理解。
3.实践操作:进行相关实验或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学习任务与要求1.预习教材相关内容,提前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3.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做相关练习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了解金属的分类和常见金属的性质。
教学内容:1. 金属的定义和特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等;3. 金属的化学性质:氧化、腐蚀、还原等;4. 金属的分类和常见金属的性质。
教学活动:1. 引入金属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特点;2. 分组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3. 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演示;4. 介绍金属的分类和常见金属的性质,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第二章:金属的冶炼和加工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2. 掌握金属的加工工艺;3. 了解金属的性能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金属的冶炼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等;2. 金属的加工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切割等;3. 金属的性能和应用:强度、韧性、塑性、导电性等。
教学活动:1. 讲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冶炼方法的原理;2. 介绍金属的加工工艺,让学生了解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3. 分析金属的性能和应用,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实用价值;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说明金属的性能和应用。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2. 掌握金属的腐蚀类型;3. 学习金属的防护方法。
教学内容:1. 金属腐蚀的原因:氧化、电化学腐蚀等;2. 金属的腐蚀类型:全面腐蚀、局部腐蚀等;3. 金属的防护方法:涂层保护、阴极保护、合金防护等。
教学活动:1. 讲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腐蚀的机理;2. 分析金属的腐蚀类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腐蚀的特点;3. 介绍金属的防护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防护方法的原理;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说明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方法。
第四章:金属材料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2. 掌握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3. 了解金属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8.1.1金属和金属材料导学案综合性学案班级姓名【目标诠释】——我来认识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金、铜、汞等金属的特性;知道金属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同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等因素;通过对比知道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认识合金比纯金属有着更广范的用途的原因。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1、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的金属物体很多,想一想这些金属各是什么颜色的,都用在那些方面,人们都利用了它们的什么性质?2、金属是具有导电性的,通常的电缆线都是用铜线或铝线做的,金属中银的导电性能最好,想一想,电缆线为什么不用银做?由此我们得知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是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生活中人们用的金属材料大多都不是纯金属(大多是合金)。
试着弯曲铁丝和钢丝(铁的一种合金),看看谁的硬度大,这说明了什么?查阅资料,了解合金还有哪些优点?【困惑扫描】——我来质疑【感悟平台】——我来探究1、有人说,钢丝燃烧能产生CO,这种说法对吗?22、怎样用物理方法来区分铁粉和铅笔芯粉?【建立网络】——我来归纳1、金属材料包括、;常温下金属大多是色的体,但是金是色;铜是色;汞是态。
2、金属中导电性最好的是;熔点最高的是;硬度最大的是;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3、合金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硬度;熔点等;所以合金比纯金属有着更广泛的用途。
4、被称作“亲生物金属”,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5、性质决定用途,但还受到、、、等因素的影响。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常见的材料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青铜B、玻璃钢C、黄金D、硬铝2、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延展性B、导电性C、弹性D、导热性3、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是一种纯净物B、合金中只含有金属元素C、合金的强度、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D、氧化铁是一种合金4、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A、首先考虑物质的性质;B、废料的回收、对环境有无影响也要考虑;C、价格贵贱、资源贫富也要考虑;D、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无需考虑。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1.进一步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及个别金属的特殊性,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常见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钢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方法。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知道炼铁的反应原理,会根据金属与酸及化合物溶液的反应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活动性。
【复习重点】掌握常见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钢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方法。
【复习难点】应用常见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说说铁是怎样的一种金属。
2.出示复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1.金属材料:纯金属合金2.金属的物理性质:大多为银白色,都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为固体(汞为液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3)铁:年产量最多的金属 (4)银:导电性最好的金属(5)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6)汞:熔点最低的金属4.合金:(1)定义: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性能:熔点低,硬度大,性能更优越。
(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分别写出镁、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4Al+3O2===2Al2O33Fe+2O2点燃(=====)Fe3O4 2Cu+O2△(=====)2CuO2.金属+酸―→盐+氢气(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要除去钾、钙、钠,为什么?酸一般指稀盐酸、稀硫酸,而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为什么?)分别写出铁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3.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要除去钾、钙、钠,为什么?前金换后金,盐可溶)分别写出铁和硫酸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单元金属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用途。
2、认识常见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理解置换反应的微观实质,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能说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4、钢铁锈蚀的原因;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大多数金属都有 ,密度和硬度较_________ ,熔、沸点较 ,具有良好的_____ 性和______ 、_______ 性能。
除汞外,金属在常温下都是____ 体。
2、不同的金属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钳的______ 性好,可以抽成细丝,金的_____ 性好,可以压成薄片。
3、金属性质的斧异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不同。
如钩的________ 高,可用来制造银的 ________ 优良,被广泛用于电子制造业。
金特有的黄色象征着富有和高贵,被大量用作______ 。
4、金属材料分为_____ 金属材料和_____ 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材料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 以及它们的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5、在一种金属中加热_____ 或者其他_________ 或 _______ 而形成的具有_______ 的物质,叫做合金。
合金的种类很多,除青铜(、___ 合金)、黄铜(、合金)等铜的合金外,我们还经常接触到____________ 合金、____ 口、_____ 口w, °6、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性质上存在着较大的斧异。
金属在熔合了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后,不仅____ 发生了变化,其内部________ 也发生改变,从而引起_____ 的变化,合金比纯金属具有的优点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7、从课本64-65页找到炼铁的原料、设备、及原理。
教案标题: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的特性及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
2.掌握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和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4.学会利用金属的特性进行选材和应用。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特性及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2.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和周期表的基本结构3.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对金属性质的影响4.金属的选材和应用教学难点:1.金属元素的周期表结构理解2.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理解3.金属的选材和应用能力培养教学准备:1.绘制周期表2.准备金属样本和金属制品供学生观察和分析教学过程:通过与学生互动对话,引导学生回忆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并提出“金属和金属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应用?”的问题。
Step 2:导入(10分钟)给学生展示不同的金属样本和金属制品,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便他们了解金属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Step 3:讲解(20分钟)3.1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和周期表的基本结构:通过讲解金属元素的特点,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可塑性等,以及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如周期、族、相似性等,帮助学生理解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和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2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对金属性质的影响:通过引入金属的晶体结构,如面心立方晶体、体心立方晶体等,以及晶体结构对金属性质的影响,如硬度、导电性、熔点等,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Step 4:巩固(20分钟)4.1练习题目:请学生回答与金属相关的题目,如金属元素的周期表位置、金属的特点和应用、金属的晶体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等。
4.2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金属样本的实验活动,如测量金属导电性、延展性等特性,并观察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金属的特性和应用。
通过讲解金属的选材和应用案例,如不同金属的特点及在建筑、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对金属的了解和认识。
Step 6:总结(5分钟)总结金属的特性及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并强调金属的晶体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时间:年月日执笔人,审核人,使用人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重要用途2.了解主要的铁矿石和炼铁原理3.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4.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答有关问题5.了解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对环境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要点回顾: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应用:铜作导线利用铁锅利用金属灯泡中钨丝利用金属金项链利用金属二、铁矿石及铁的冶炼1、铁矿石的种类:赤铁矿石主要成分(化学式)赤铁矿石主要成分黄铁矿石主要成分FeS2菱铁矿石主要成分FeCO32、铁的冶炼(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把铁从它的铁矿石中冶炼(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3、实验室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尾气处理4合金属于物三、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1)铁在氧气中燃烧(2)铝的燃烧2、金属+酸===()+ ()举例(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 ) ( ) ( ) ( ) Sn Pb (H) ( ) ( )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到()使用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而且越往前的金属活动性(),与酸反应速率越()3、金属+ 盐===()+ ()举例(化学方程式)适用条件:(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一般(K Ca Na除外)排在()金属能把排在()金属从它的()中置换出来。
四、金属锈蚀与防护1、铁生锈的原因影响铁生锈的因素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1)(2)(3)五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镁跟稀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硫酸锌 B.氯化镁C.氯化铜 D.硫酸铝2、为了防止铁制品受腐蚀,下述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B.在铁制品表面涂上油C.在铁制品表面镀上金属锌 D.把铁制品浸在水里使它与空气隔绝3、已知X、Y、Z三种金属能发生下列反应:X + H2SO4 == XSO4 + H2↑Y + Z(NO3)2 == Y(NO3)2 + ZZ + X(NO3)2 == Z(NO3)2 + X则X、Y、Z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H>Y>Z B.Y>Z>X>HC.Z>Y>X>H D.X>H>Z>Y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5、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D.铝的密度较小6、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少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①生铁表面有产生,②溶液逐渐变,完全反应后烧杯底部有出现。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单元复习课的设计着重定位在单元知识梳理,适当结合简单的知识应用并联系了中考信息,注意了知识的前后呼应。
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突出了单元知识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的复习,设计了相应的练习,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力求让学生对金属和金属材料有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能力。
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每个课题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知识不够系统,掌握得不够牢固,还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及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及置换反应。
(2)、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保护的方法,知道铁的冶炼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基础演练、构建知识网络两个环节,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巩固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理解;
(2)通过难点突破、变式模仿两个环节,学会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
(3)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体验探究过程,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培养合作、创新、落实认知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交流、反思整合、应用落实。
教学过程:。
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分析】本单元知识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以及金属的保护和利用是中考的热点,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也是本单元复习的难点【复习目标】1.了解一些常见的金属的性质和用途2.理解,并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3.了解和掌握金属的保护和利用4.知道金属材料及合金的特性5.知道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护方法。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护方法。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考点透视】命题落点根据金属的性质推断其应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的化学性质。
由金属锈蚀的条件对金属进行保护和利用。
【考点清单】一、基本考点考点 1.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合金(1)金属的物理特性:常温下除汞(液体)外都是固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2)合金:①概念: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
②合金的性质能: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易适合不同的用途,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③重要的铁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④生铁的含铁量为 2%~%,钢的含碳量为 %~2%。
考点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越剧烈。
考点 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作用:①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 a.一般说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b.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因为它们有很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②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会书写相应的方程式。
3.熟记并会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会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会书写相应的方程式。
2.熟记并会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会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难点: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规律、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方案。
三、学法指导:回归课本,在复习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通读课本,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①比较与对比法。
当我们要寻找两件事物相同和不同之处时,就需要比较和对比。
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似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本单元中“常见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常见合金的性质”、“金属与合金的性质比较”就采用了比较和对比的方法。
②控制变量法。
根据钢铁生锈可能起作用的几个因素,用分别控制一个或几个变量的方法来探究这些因素对钢铁锈蚀所起的作用。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回顾金属的物理性质——请多关注身边中的金属知识(1)有些糖果、烟盒中的“包装纸”是用_______制作的,说明这种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
(2)常用来做导线的是______;温度计里的液体是________。
(3)用铁锅炒菜是利用铁具有______性;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广,是因为烹饪的食物中留有______,可以预防引起贫血。
2.我会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
(老师相信你行!)(1)常温下为_____体(汞为液体);(2)都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________色。
而铜为______色,金为_______色,铁粉为______色;(3)有_____性, _____性,延展性;(4)多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回顾金属的化学性质——回顾课本重要实验以及生活的金属知识(1)请找出正确的关系并连线。
镁带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二)典例剖析: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多种方案,每种方案所需的试剂如下:①Fe、CuSO4溶液、Ag②FeCl2溶液、Cu、AgNO3溶液③Fe、Cu、AgNO3溶液④ Fe、Cu、稀HCl、AgNO3溶液⑤ FeSO4、Cu、Ag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填序号)并说明理由分析: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方法◆将金属按其活动性从强到弱进行排序◆选择试剂①选取中间金属,前后金属盐溶液②选取前后金属,中间金属盐溶液◆选择铁盐时应用可溶性的+2价的亚铁盐2.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滤渣中一定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某些盐的反应。
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3.知道生铁和刚等重要合金,了解常见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
4.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5.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6.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二【复习过程】(一)(知识整理)几种常见的金属:、、纯金属共性:常温下,大多是体,色,有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有延展性,密度_________熔点。
物理性质特性:铜呈色,金呈色;常温下,为液体。
金属材料几种常见的合金: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比较:硬度:熔点:1、与氧气的反应:、在常温下就能反应;但、在高温下才与氧气反应;即使高温也不反应。
金属的2、与酸的反应:(镁、铁、锌、铝与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3、与化合物溶液反应:(铁、铝与硫酸铜溶液和铜与硝酸银溶液)4、金属活动性顺序:1、原料:1、生铁的冶炼2、原理(方程式):金属资源的3、设备:利用和保护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2、金属资源保护:铁锈蚀条件:防锈措施:2、保护的途径:(二)金属的活动性Sn Pb(H)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减弱判断的依据:(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 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能把 从他们的 置换出来。
(二)、(简单运用)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上制成的陔心筒。
其中钢属于( )A .金属材料B .合成材料C .天然材料D .复合材料2. 铝、铜、铁、金四种金属具有相似的性质是( )A .都是银白色的固体B .有导电性C .能和稀硫酸反应D .通常状况下能与氧气反应3.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
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 .铁B .金C .银D .铜4. 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乙表面没有任何变化。
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甲>丙>乙B .丙>甲>乙C .乙>甲>丙D .甲>乙>丙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2H 2O 2 = 2H 2O+ O 2↑B. CuO+CO = Cu+CO 2C. H 2+CuO = Cu+H 2OD. CO 2+H 2O = H 2CO 3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Fe+3O 22Fe 2O 3 B .2Fe+6HCl=2FeCl 3+3H 2↑C .Al + CuS04== AlSO 4 + Cu D. Fe 2O 3+3CO2Fe+3CO 2 7.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5)银与氯化铜溶液 (6)镁与硫酸亚铁溶液8. 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焦炭(1)请在方框内填入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①② ③(3)从高炉上排出的废气叫高炉废气,请推测高炉废气的主要成份为 。
9.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家用铁锅除了硬度较大外,还利用了铁具有 这一性质;(2)在木材上一般用铁钉,在水泥墙上钉钉一般用钢钉,这是由于铁和钢的 不同;(3)铜的导电性强于铝,而高压输电一般用铝线不用铜线的原因是(只要能答出一个理由就可以) ;(4)灯泡中的灯丝一般用的是 ,你能说出不用锡制的原因吗? ;(5)区分两块金属材料硬度的大小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6)铜合金和金的颜色基本相似,为什么在制作装饰品时用金而不用铜的合金?(三)、(问题探究)探究一:总结金属的性质例1. 据福建《三明日报》报道:2006年5月12日,宁化县公安局抓获一流窜江西、福建等地实施诈骗的团伙。
自2006年4月底以来,他们随身携带一枚真黄金戒指,若干枚用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外观极为相似的假黄金戒指在全国各地分头行骗。
诈骗三十余起,骗取金额2万余元。
请你识别真假黄金戒指。
(要求:不少于三种方法), ,[总结1]1.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 反应;(2)金属与 反应;(3)金属与 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 ,它的活动性就 。
(2)位于 金属能置换出 中的 (不可用 )(3)位于 金属能把位于 金属从它们的 中 出来。
(除 外)练习: 在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铁B .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银、铜和铁C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不含硝酸铜、硝酸银探究二:寻找金属生锈的条件及防锈措施例2.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
(2)查阅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 2(OH )2CO 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提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4)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进行填空:①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②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
[总结2]1.铁生锈的条件:2.防锈的措施:(1) ;(2)3.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四)、(拓展延伸)1、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B .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C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D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2、 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A .向左偏 B .向右偏 C .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 .先向右偏后向左[巩固练习]1、下列化合物可以通过金属与对应的酸发生置换反应获得的是( )A.CuCl 2B.FeCl 3C.AgNO 3D.Al 2 (SO 4) 32、如右下图:为验证Mg 、Cu 、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3、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
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以用丙制的容器盛放。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甲>乙>丁>丙B .丙>丁>乙>甲C .丙>乙>丁>甲D .乙>丁>丙>甲4、有AgNO 3、Cu(NO 3)2、Zn(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滤液中一定含Ag +、Cu 2+、Zn 2+、Fe 2+B .滤液中一定含Fe 2+ ,可能含Zn 2+C .滤液中一定含Fe 2+ ,Zn 2+,不含Cu 2+,Ag +D .滤液中一定含Zn 2+、Fe 2+,可能含Cu 2+5、足量的镁、锌、铁与含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验证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应选取下列适宜的试剂组是( )A .铁、锌、氯化铜溶液 B .硫酸亚铁溶液、铜、锌C .铁、氯化锌溶液、硫酸铜溶液D .铜、硫酸锌溶液、氯化亚铁溶液7、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融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融化物—合金.试根据下表所列金属的熔点和沸点的数据(其他条件已满足),判断不能8、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应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 ②制电线 ③制炊具 ④银色漆颜料 ⑤明矾净水 ⑥明矾与苏打制食品膨松制 ⑦易拉罐 ⑧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 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 .③⑤⑧⑨ B 仅⑥⑧⑨ C 仅③⑤⑨ D ③⑤⑥⑦⑧⑨9、CuCl 2和MgCl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为 。
10、用质量相等的镁和铁分别和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则上述物质中一定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金属一定有剩余。
1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先要进行的是 (填Ⅰ、Ⅱ)Ⅰ、 加热 Ⅱ、通入一氧化碳(2)、A 中的化学方程式为(3)、B 中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现象是 , 。
(4)、该装置中的不足之处是 。
12、(1)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公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我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为防止生锈,根据自行车的各零部件不同功能,采用了不尽相同的防锈措施。
在自行车的生产和组装中,以下各种做法的主要目的与防锈无关的有 ( )A .选用不锈钢制作起支撑作用的钢丝B .对车轮的轮圈和车龙头镀镍C .对车用螺母烤蓝,对车身烤漆D .在车龙头上安装塑料车把手AB(2)金、银等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铁、镁等为何不能单质形式存在?13、某学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
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请填空:⑴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⑵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 炭粉 b. 氧化铜 c. 。
⑶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其中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⑷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
⑸现象与结论:如果猜想a正确,则现象为;若现象是,则猜想b正确;假如现象为,则猜想c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