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记叙文赏析句子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7
记叙文阅读专题——赏析句子学习目标1、找准词语、句子赏析的角度2、掌握答题要点与答题技巧中考中常见的题型: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赏析。
2、赏析句子。
3、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找句子的时候要注意,找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或者运用了写作手法,或者是一些特殊句式,结构上起一定作用的句子,也可以是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句子)基本的答题格式:1、解释词语意思之类的赏析,可以用这样的答题格式:“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表达了……(思想情感、艺术效果)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⑴、找修辞(注意找全,大多运用比喻和拟人)⑵、找出表达效果:……写出了……(内容)⑶、表现了/赞美了……3、从词语的角度。
⑴、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
(副词、动词、形容词)⑵、写出了……(内容)⑶、表现了/突出了……(精神品质、思想感情)4、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⑴人物描写①、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刻画出/表现了/表达了……(2)、环境描写①、运用……描写。
②、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
③渲染了……气氛(景物的特点)④烘托了人物……心情。
方法指导: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即可。
寻找顺序:找修辞——找词语——找描写方法。
当堂检测(一)下到岭脚,便踩着细软的沙石河滩,一条白苍苍的大河,缓缓地从远山流向远山。
河畔丛生着的芦苇随风摇曳。
竹篷船就泊在芦苇丛中。
艄公是一位60开外的老人,船上还有一个女孩,十四五岁的样子,是老人收养的孤女。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条粗长的麻花辫子,每当她弯下腰时,辫子就会滑到胸前,女孩拾起辫梢轻巧巧地往后一甩——辫子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轻巧巧落在背上。
我看得迷了,不觉中也学起她的姿态——只是我的头发齐着耳根,甩出来一团乱发纷飞。
本文语言清新优美,请从景物描写或人物描写作简要赏析。
(二)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①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留言:“请用钢笔写字!”②她是班里的学生,念五年级。
记叙文赏析句子的答题方法记叙文赏析句子的答题方法一、切入点(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3.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排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有力渲染艺术形象,使句子气势磅礴,使情感的抒发酣畅淋漓。
反问使观点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能使论点突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能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点。
对偶使表达得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和谐整齐。
反复对于说理文中,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诗或散文中,起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得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答: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答: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语文记叙文句子赏析题例析赏析(理解,分析作用)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
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
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形式上的作用。
(一)修辞句:方法: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
常见答题形式:运用XXX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X的思想感情。
(二)从描写的角度(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
(描写+对象+特征(性格)(2)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方法: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例:指甲里全是黑泥,五个手指头像刚从炭灰里抽出来。
而那手背上,食指、小指上,已经绽开了好多裂口,有的结成了血痂,又蒙上一层黑色,有的还可以看到红红的血口。
——《你震撼我的心灵》(三)其他句式方法点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如果出现在篇首或段尾,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
排比句:层层深入,增强语势(气势磅礴)。
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总结:写景句:修辞+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等)+景物特点(情态、样子)+情感写人句:修辞(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等)+性格特征(心理、神态等)+情感。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1、修辞手法的作用: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问。
3、例子:XXX的《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新、美、健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分析1、比喻:通过将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比作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生动形象地表达某某事物的特点,帮助人们理解。
2、拟人:将人或事物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达它们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些事物的特点,加强文章的感情表达。
4、排比:通过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和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通过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三、例子分析1、XXX的《春》通过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新、美、健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2、其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新、美、健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蓬勃的生命力。
3、另外,“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通过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们对春的盼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春之信使驾着东风来了,XXX已迈步向我们款款走来的情景。
答案:①概括了时间为盛夏,地点为荒芜的山坡,天气为炙烤的阳光,背景为春旱导致的缺苗和荒地。
②气氛描写了炎热的气息,烘托出人物的疲惫和无奈。
记叙文赏析句子类答题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提高对记叙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记叙文中句子的赏析能力,掌握句子类答题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 记叙文中句子的赏析方法3. 句子类答题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句子赏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进行句子赏析练习,提高答题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引导:介绍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激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记叙文中句子的赏析方法,如关注句子中的关键词、描绘手法、表达情感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体会句子中的美妙之处。
4. 实践训练:让学生进行句子赏析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答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句子赏析练习的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3. 写作能力提升:通过课后作业和作文点评,观察学生在写作中的进步。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记叙文基本特点和结构的掌握。
2. 句子赏析方法的运用。
3. 句子类答题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对记叙文中复杂句子的赏析。
2. 句子类答题技巧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记叙文文本材料,包括经典文章和典型句子。
2. 准备句子赏析的练习题。
3. 准备写作实践的题目。
八、教学资源:1. 记叙文文本材料。
2. 句子赏析练习题。
3. 写作实践题目。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第二课时:讲解句子赏析方法。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典型句子。
4. 第四课时:实践训练句子赏析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