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1
- 格式:ppt
- 大小:223.00 KB
- 文档页数:10
【有余数的除法1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优秀5篇】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一《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尤其是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我们教研组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开展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再二次上课等一系列活动。
这次活动使我收获不小。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设计教案之前,我认为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为此,我以奖励小花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只有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潜能才能最大地得到开发。
我在这一堂课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学好新知。
例如:在引出余数概念时,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实现的。
教学片段如下: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教室,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
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学生通过摆发现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亲身经历分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发现矛盾,当剩下的学具不够分时就产生了“余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有余数的除法(一)一、精学精练1、口算3×6= 4×7= 5×8= 6×9= 9×5=81÷9= 63÷7= 24÷3= 42÷6= 28÷7=2、竖式计算56÷7 36÷4 24÷8 16÷755÷6 60÷9 38÷5 83÷93、填空(1)有10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还剩下( )个;如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还剩下 ( )个;如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还剩下( )个。
(2)有17块西瓜,,来了3只小猪,5只小猴和2只小象,你想分给( )吃,每只分到( )块西瓜,还剩下( )块。
(3)老师拿了18个练习本,要分给班上的5个班干部,每个班干部能分到( )个练习本,还剩下( )个。
(4)小明周末和爸爸去野外采摘,采摘回来36个桃子,拿回家后想平均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自己,问每人最多可以分到( )个桃子,还剩( )个。
二、活学活用1、( )里最大能填几。
( )×8﹤60 7×( )﹤52 ( )×9﹤75 ( )×6﹤38 8×( )﹤38 4×( )﹤34( )×7﹤38 4×( )﹤27 9×( )﹤73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商×除数+被除数=36,被除数是多少?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除数的7倍,倍除数是商的9倍,这个除法算式是什么?4、在马路的两边有28棵树,它们的排列顺序是一棵杨树,两棵柳树,一个杨树,两棵柳树,接下去还是一颗杨树,两棵柳树;请问第28棵树是什么数?5、小明买一支钢笔和3只铅笔,共用去25元,已知一支钢笔的价钱和两只铅笔的价钱相等,一支钢笔多少钱?有余数的除法(二)一、精学精练1、竖式计算24÷7 69÷8 58÷7 35÷643÷5 57÷6 25÷3 43÷82、直接写出商和余数25÷4=( ) ……( ) 37÷6=( ) ……( ) 19÷9=( ) ……( ) 41÷8=( ) ……( ) 67÷9=( ) ……( ) 66÷7=( ) ……( )3、填空(1)□÷6=7……○,○可能是( )。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理解幵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刜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与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幵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幵能用除法竖式迚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准备15根小棒,尺子、白纸等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运动会,学校打算用15盆花来装扮校门口,每几盆为一组如果由你来设计摆放这些花,你打算怎样摆呢?请同学用圆圈代替花在草稿子上画一画。
设计意图:此环节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答案的自由性,以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然后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
在摆设过程中,学生会深切地感悟到原来在生活中分东西时,幵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啊,如果觃定了每堆的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课堂真实的生成。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提问:你是怎么摆的,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你摆的结果吗?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一)、没有余数。
提问:15盆花摆完了吗?摆了几堆?可以怎样列式?15÷3=5(堆)这个5表示什么?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在除号外面写除数,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上方,与个位对齐。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1、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
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
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2、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3、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平均分一些物体,有时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23÷5=4(组)……3(盆)其中,被除数23,除数5,商4,余数34、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余数除数)如:23÷5=4……3,其中(余数3除数4)5、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或被除数=商×除数小学三年级数学复习知识点可能性知识点: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小学三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四边形知识点:【正方形】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平行四边形】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