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化学性能一、二、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79
第一章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1 简述正应力与剪切应力的定义2 各向异性虎克定律的物理意义3 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有哪些?4 试以两相串并联为模型推导复相材料弹性模量的上限与下限值。
5 什么是应力松弛与应变松弛?6 应力松弛时间与应变松弛时间的物理意义是什么?7 产生晶面滑移的条件是什么?并简述其原因。
8 什么是滑移系统?并举例说明。
9 比较金属与非金属晶体滑移的难易程度。
10 晶体塑性形变的机理是什么?11 试从晶体的势能曲线分析在外力作用下塑性形变的位错运动理论。
12 影响晶体应变速率的因素有哪些?13 玻璃是无序网络结构,不可能有滑移系统,呈脆性,但在高温时又能变形,为什么?14 影响塑性形变的因素有哪些?并对其进行说明。
15 为什么常温下大多数陶瓷材料不能产生塑性变形、而呈现脆性断裂?16 高温蠕变的机理有哪些?17 影响蠕变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18 粘滞流动的模型有几种?19 影响粘度的因素有哪些?第二章无机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1 试比较材料的理论强度、从应力集中观点出发和能量观点出发的微裂纹强度。
2 断裂能包括哪些内容?3 举例说明裂纹的形成?4 位错运动对材料有哪两方面的作用?5 影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6 Griffith关于裂纹扩展的能量判据是什么?7 试比较应力与应力强度因子。
8 有一构件,实际使用应力为1.30GPa,有下列两种钢供选:甲钢:sf =1.95GPa, K1c =45Mpa·m 1\2乙钢:sf =1.56GPa, K1c =75Mpa·m 1\2试根据经典强度理论与断裂强度理论进行选择,并对结果进行说明。
9 结构不连续区域有哪些特点?10 什么是亚临界裂纹扩展?其机理有哪几种?11 介质的作用(应力腐蚀)引起裂纹的扩展、塑性效应引起裂纹的扩展、扩散过程、热激活键撕裂作用引起裂纹扩展。
12 什么是裂纹的快速扩展?13 影响断裂韧性的因素有哪些?14 材料的脆性有哪些特点?通过哪些数据可以判断材料的脆性?15 克服材料脆性和改善其强度的关键是什么?16 克服材料的脆性途径有哪些?17 影响氧化锆相变的因素有哪些?18 氧化锆颗粒粒度大小及分布对增韧材料有哪些影响?19. 比较测定静抗折强度的三点弯曲法和四点弯曲法,哪一种方法更可靠,为什么?20. 有下列一组抗折强度测定结果,计算它的weibull模数,并对该测定数据的精度做出评价。
绪论1、简答题什么是材料的性能包括哪些方面提示材料的性能定量地反映了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的行为;解:材料的性能是指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可定量测量的行为表现;包括错误!力学性能拉、压、、扭、弯、硬、磨、韧、疲错误!物理性能热、光、电、磁错误!化学性能老化、腐蚀;第一章单向静载下力学性能1、名词解释: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弹性极限弹性比功包申格效应弹性模量滞弹性内耗韧性超塑性韧窝解:弹性变形:材料受载后产生变形,卸载后这部分变形消逝,材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塑性变形:微观结构的相邻部分产生永久性位移,并不引起材料破裂的现象;弹性极限:弹性变形过度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弹性比功: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包申格效应:材料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降低的现象;弹性模量:工程上被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实质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滞弹性:快速加载或卸载后,材料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内耗: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是材料释放的变形功,即有部分变形功倍材料吸收,这部分被吸收的功称为材料的内耗;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2、简答1 材料的弹性模量有那些影响因素为什么说它是结构不敏感指标解:错误!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E高,分子键E低原子半径大,E小,反之亦然;错误!晶体结构,单晶材料在弹性模量在不同取向上呈各向异性,沿密排面E大,多晶材料为各晶粒的统计平均值;非晶材料各向E同性;错误!化学成分,错误!微观组织错误!温度,温度升高,E下降错误!加载条件、负载时间;对金属、陶瓷类材料的E没有影响;高聚物的E随负载时间延长而降低,发生松弛;2 金属材料应变硬化的概念和实际意义;解: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随着变形量增大,形变应力不断提高的现象称为应变硬化;意义错误!加工方面,是金属进行均匀的塑性变形,保证冷变形工艺的顺利实施;错误!应用方面,是金属机件具有一定的抗偶然过载能力,保证机件使用安全;错误!对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材料进行强化的重要手段;3 高分子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解:结晶高分子的塑性变形是由薄晶转变为沿应力方向排列的微纤维束的过程;非晶高分子材料则是在正应力下形成银纹或在切应力下无取向的分子链局部转变为排列的纤维束的过程;4 拉伸断裂包括几种类型什么是拉伸断口三要素如何具体分析实际构件的断裂提示:参考课件的具体分析实例简单作答解:按宏观塑性变形分为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按裂纹扩展可分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按微观断裂机理分为解理断裂和剪切断裂;按作用力分为正断和切断;拉升断口的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对实际构件进行断裂分析首先进行错误!宏观检测:目测构件表面外观;低倍酸洗观察;宏观断面分析;错误!扫描电镜分析错误!X射线能谱分析错误!金相分析错误!硬度及有效硬化层测定; 3、计算: 1 已知钢的杨氏模量为210GPa,问直径,长度120mm 的线材承受450N 载荷时变形量是多少 若采用同样长度的铝材来承受同样的载荷,并且变形量要求也相同,问铝丝直径应为多少E Al =70GPa 若用WE=388 GPa 、钢化玻璃E=345MPa 和尼龙线E=呢解:已知:E=210GPa , d= , 1L =120mm , F=450N ;/F S σ=ε/L L ε∴=∆ 164.5L ∴∆=∴ 2.5Al d mm ==∴ 2.5W d mm =∴ 2.5d d mm ==钢化∴ 2.5d d mm ==尼龙 2 ,直径13mm,实验后将试样对接起来后测量标距81mm,伸长率多少若缩颈处最小直径, 断面收缩率是多少解:已知:050L mm = 013d mm = 81K L mm = 6.9K d mm =∴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第二章 其它静载下力学性能 1、名词解释: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剪切弹性模量 抗弯强度 缺口敏感度 硬度解:应力状态软性系数:不同加载条件下材料中最大切应力与正应力的比值;剪切弹性模量:材料在扭转过程中,扭矩与切应变的比值;缺口敏感度:常用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NSR硬度:表征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一般认为一定体积内材料表面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2、简答 1 简述硬度测试的类型、原理和优缺点至少回答三种解: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肖氏硬度;布氏硬度:原理是用一定大小的载荷,把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试样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卸载载荷,测量试样表面的残留压痕直径d,求压痕的表面积;将单位压痕面积承受的平均压力规定为布氏硬度;优点是压痕面积大反映较大区域内各组成相的平均性能,适合灰铸铁、轴承合金测量,实验数据稳定,重复性高;缺点是不宜在成品上直接检验,硬度不同要更换压头直径D和载荷F,压痕直径测量较麻烦;洛氏硬度:原理是通过测量压痕深度值来表示硬度;优点是采用不同的标尺,可以测量各种软硬不同和厚薄不一样的材料的硬度,压痕小,可对工件直接进行检验,操作简便迅速;缺点是压痕小,代表性差,重复性差、分散度大,不同标尺的硬度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不能互换;不宜在极薄的工件上直接进行检验;肖氏硬度:原理是将具有一定质量的带有金刚石或合金钢球的重锤从一定高度落向试样表面,用重锤的回落高度来表征材料的硬度;优点是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可测现场大型工件的硬度;缺点是实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测量精度低;2 简述扭转实验、弯曲实验的特点渗碳淬火钢、陶瓷玻璃试样研究其力学性能常用的方法是什么解:扭转实验的特点是错误!扭转实验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较拉伸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高;可对表面强化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和对机件的热处理表面质量进行检验; 错误!扭转实验时试样截面的应力分布为表面最大;错误!圆柱试样在扭转时,不产生缩颈现象,塑性变形始终均匀;可用来精确评定拉伸时出现缩颈的高塑性材料的形变能力和变形抗力;错误!扭转时正应力与切应力大致相等,可测定材料的切断强度;弯曲试验的特点是:错误!弯曲加载时受拉的一侧的应力状态基本与静拉伸相同,且不存在试样拉伸时试样偏斜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用来由于太硬而不好加工拉伸试样的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错误!弯曲试验时,截面上应力分布表面最大;可以比较和评定材料表面处理的质量;错误!塑性材料的F—fmax 曲线最后部分可任意伸长;渗碳淬火钢、陶瓷玻璃试样研究其力学性能常用的方法是扭转实验;3 有下述材料需要测量硬度,试说明选用何种硬度实验方法为什么a. 渗碳层的硬度分布,b. 淬火钢,c. 灰口铸铁,d. 硬质合金,e. 仪表小黄铜齿轮,f. 高速工具钢,g. 双相钢中的铁素体和马氏体,h. Ni基高温合金,i. Al合金中的析出强化相,j. 5吨重的大型铸件,k. 野外矿物解:a、e、g、i使用维氏硬度;b、c、d、f、h可使用洛氏硬度;b、c可使用布氏硬度;j使用肖氏硬度;k使用莫氏硬度;第三章冲击韧性和低温脆性1、名词解释:冲击韧度冲击吸收功低温脆性韧脆转变温度迟屈服解:冲击韧度:一次冲断时,冲击功与缺口处截面积的比值;冲击吸收功:冲击弯曲试验中,试样变形和断裂所吸收的功;低温脆性:当试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韧脆转变温度:材料在某一温度t下由韧变脆,冲击功明显下降;该温度即韧脆转变温度;迟屈服:用高于材料屈服极限的载荷以高加载速度作用于体心立方结构材料时,瞬间并不屈服,需在该应力下保持一段时间后才屈服的现象;2、简答1 缺口冲击韧性实验能评定哪些材料的低温脆性哪些材料不能用此方法检验和评定提示:低中强度的体心立方金属、Zn等对温度敏感的材料,高强度钢、铝合金以及面心立方金属、陶瓷材料等不能解:缺口冲击韧性实验能评定中、低强度机构钢的低温脆性;面心立方金属及合金如氏体钢和铝合金不能用此方法检验和评定;2 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有哪些解:错误!晶体结构,体心立方存在低温脆性,面心立方及其合金一般不存在低温脆性;错误!化学成分,间隙溶质原子含量增加,韧脆转变温度提高;错误!显微组织,细化晶粒课是材料韧性增加;金相组织也有影响,低强度水平时,组织不同的刚,索氏体最佳;错误!温度,在某一范围内碳钢和某些合金可能出现蓝脆;错误!加载速率,提高加载速率韧脆转变温度提高;错误!试样形状和尺寸,缺口曲率半径越小,韧脆转变温度越高; 3、计算: 某低碳钢的摆锤系列冲击实验列于下表,a. 绘制冲击功-温度关系曲线;b. 试确定韧脆转变温度; 解:有K A —t 图知,20NDT =-℃ FTP=40℃c. 要为汽车减震器选择一种钢,它在-10℃时所需的最小冲击功为10J,问此种钢适合此项应用么 解:c:此种钢不适合;第四章 断裂韧性1、名词解释: 应力场强度因子 断裂韧度 低应力脆断 解:应力场强度因子:反映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的参量;断裂韧度:当应力场强度因子增大到一临界值,带裂纹的材料发生断裂,该临界值称为断裂韧性;低应力脆断:在材料存在宏观裂纹时,在应力水平不高,甚至低于屈服极限时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现象; 2、简答 a. 格里菲斯公式计算的断裂强度和理论断裂强度解:理论强度m σ=格里菲斯断裂强度g σ= b. Kl 和KlC 的异同解:I K 是力学度量,它不仅随外加应力和裂纹长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和裂纹的形状类型,以及加载方式有关,但它和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无关;而断裂韧性IC K 则是反映材料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因此是材料本身的特性;c. 断裂韧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解:错误!外因,材料的厚度不同,厚度增大断裂韧性增大,当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断裂韧性稳定;温度下降断裂韧性下降,应变速率上升,断裂韧性下降;错误!内因;金属材料,能细化晶粒的元素提高断裂韧性;形成金属化合物和析出第二相降低断裂韧性;晶粒尺寸和相结构,面心立方断裂韧性高,奥氏体大于铁素体和马氏体钢;细化晶粒,断裂韧性提高;夹杂和第二相,脆性夹杂和第二相降低断裂韧性,韧性第二相提高断裂韧性;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可以通过错误!亚温淬火错误!超高温淬火错误!形变热处理等方法实现; 3、计算: a. 有一材料,模量E =200GPa, 单位面积的表面能γS =8 J/m 2, 试计算在70MPa 的拉应力作用下,该裂纹的临界裂纹长度若该材料裂纹尖端的变形塑性功γP =400 J/m 2,该裂纹的临界裂纹长度又为多少利用格里菲斯公式和奥罗万修正公式计算解:由格里菲斯公式得由奥罗万修正公式得 b. 已知α-Fe 的100晶面是解理面,其表面能是2 J/m 2,杨氏模量E =200 GPa,晶格常数a 0=,试计算其理解:m σ==c. 断裂韧度66MPa ·m 1/2,用这种材料制造飞机起落架,最大设计应力为屈服强度的70%,若可检测到的裂纹长度为,试计算其应力强度因子,判断材料的使用安全性;提示:假设存在的是小的边缘裂纹,采用有限宽板单边直裂纹模型,2b>>a; 若存在的是穿透裂纹,则应用无限大板穿透解:错误!^61/21.12 1.120.7210010145.9I K MPa m ==⨯⨯⨯=⋅第五章疲劳性能1、名词解释:循环应力贝纹线疲劳条带疲劳强度过载持久值热疲劳解:循环应力:周期性变化的应力;贝文线:疲劳裂纹扩展区留下的海滩状条纹;疲劳条带:略呈弯曲并相互平行的沟槽状花样,与裂纹扩展方向垂直,疲劳断裂时留下的微观痕迹;疲劳强度:指定疲劳寿命下,材料能够承受的上限循环应力;过载持久值:材料在高于疲劳强度的一定应力下工作,发生疲劳断裂的应力循环周次;热疲劳:机件在由温度循环变化产生的循环热应力及热应变作用下,发生的疲劳;2、简答a. 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疲劳断裂的特点解:金属材料的裂纹扩展分两个阶段错误!沿切应力最大方向向内扩展错误!沿垂直拉应力方向向前扩展;疲劳断口一般由疲劳源、疲劳区、瞬断区组成;有贝文线宏观和疲劳条带微观;陶瓷材料裂纹尖端不存在循环应力的疲劳效应,裂纹同样经历萌生、扩展和瞬断过程;对材料的表面缺陷十分敏感,强烈依赖于K、环境、成分、组织结构,不易观察到疲劳贝文线和条带, I没有明显的疲劳区和瞬断区;高分子材料在高循环应力作用下出现银纹,银纹转变为裂纹并扩展,导致疲劳破坏;低应力条件下,疲劳应变软化;分子链间剪切滑移产生微孔洞,随后产生宏观裂纹;循环应力作用下温度升高,产生热疲劳失效;复合材料有多种损伤形式,如界面脱落、分层、纤维断裂等,不会发生瞬时的疲劳破坏,较大应变会使纤维基体变形不协调引起开裂,形成疲劳源;疲劳性能和纤维取向有关;b. 疲劳断口宏观断口和微观断口分别有什么特征解:宏观断口有三个特征区: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瞬断区;错误!疲劳源是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多在机件表面常和缺口、裂纹等缺陷及内部冶金缺陷有关,比较光亮,表面硬度有所提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错误!疲劳裂纹扩展区断口较光滑并分布有贝文线,有时还有裂纹扩展台阶,断口光滑是疲劳源区的连续,程度随裂纹向前扩展而逐渐减弱,贝文线是最典型的特征;错误!瞬断区断口粗糙,脆性断口呈结晶状,韧性断裂在心部平面应变区呈放射状或人字纹,边缘应力区有剪切唇存在;一般在疲劳源对侧; c. 列出至少四条提高金属疲劳性能的措施解:错误!喷丸处理错误!表面热处理错误!复合强化错误!次载锻炼3、计算: a. 某材料的应力幅和失效循环周次如下:最少疲劳寿命105次,则许用的最大循环应力是多少 解:由图知,疲劳极限=250MPa设计寿命最少^510时,最大需用循环应力为275MPa; b. 某压力容器受到升压降压交变应力△σ=120MPa 作用,计算得知该容器允许的临界裂纹长度2ac =125mm,检查发现该容器有一长度2a =42mm 的周向穿透裂纹,假设疲劳裂纹扩展符合Paris 公式,假设疲劳扩展系数C =2×10-10,n =3,试计算该容器的疲劳寿命和循环10万次后的疲劳裂纹长度是多少 解:设裂纹为无线大板穿透裂纹,则由Paris 公式()nIda C K dN =∆得解得N=3016当N=10万次时2a=第六章磨损性能1、名词解释:磨损接触疲劳解:磨损:物体表面相互摩擦时,材料自表面逐渐减少时的过程;接触疲劳:两材料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使得材料表面疲劳磨损,局部区域出现小片或者小块材料剥落而产生的疲劳;2、简答a. 简述常见的磨损类型和特点如何提高材料的耐磨粒磨损抗力解:常见的磨损类型和特点有错误!粘着磨损,特点是机件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疤;错误!磨粒磨损,摩擦面上有擦伤或明显犁皱纹;错误!腐蚀磨损,氧化磨损,磨损产物为氧化物如红褐色的三氧化二铁;错误!接触疲劳磨损,出现许多豆状、贝壳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凹坑;提高磨粒磨损的抗力可以选用高硬度韧性好的材料或使用表面硬化的材料;b. 试从提高材料疲劳强度、接触疲劳、耐磨性观点出发,分析化学热处理时应注意的事项;解:化学热处理过程中采用球化退火处理和高温回火,减小碳化物粒度并使之分布均匀;采取适当的去应力退火工艺使材料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残余应力,提高疲劳强度和耐磨性;c.述非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材料的磨损特点解:陶瓷材料对表面状态极为敏感,当气氛压力下降时,磨损率加大;高分子材料硬度虽然较低,但具有较大柔顺性,在不少场合下显示较高的抗划伤能力;对磨粒磨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就范性和埋嵌性;第七章高温性能1、名词解释:蠕变蠕变极限持久强度应力松弛解:蠕变:金属在恒温、恒载荷下缓慢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蠕变极限:金属材料在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对塑性变形抗力指标;持久强度:在规定温度下,达到规定实验时间而不发生断裂的应力值;应力松弛:在规定温度和初始应力条件下,金属材料中的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少的现象;2、简答a. 列出至少四个提高金属蠕变性能的措施解:错误!加入合金元素,形成固溶强化错误!采用正火加高温回火工艺进行热处理;错误!控制晶粒尺寸错误!控制应力水平b. 高温蠕变变形的机理有哪几种解:主要有位错滑移蠕变机理、扩散蠕变机理、晶界滑动蠕变机理、粘弹性机理;3、计算:稳态蠕变即蠕变第二阶段的本构方程ε=A·σn·exp-Q/RT,某耐热钢538℃下的蠕变系数A=×10-24,n=8,激活能Q=100kcal/mol,R为摩尔气体常数mol·K,试计算该钢在500℃时应力150MPa下的蠕变速率;解:由ε=A·σn·exp-Q/RT得=第八章耐腐蚀性能1、名词解释:电化学腐蚀缝隙腐蚀电偶腐蚀钝化解:电化学腐蚀:金属表面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缝隙腐蚀:金属部件在腐蚀介质中,结合部位的缝隙内腐蚀加剧的现象;电偶腐蚀:异种金属在同一种介质中,由于腐蚀电位不同而产生电偶电流的流动使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溶解增加造成的局部腐蚀;钝化:电化学腐蚀的阳极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受到强烈阻滞,使腐蚀速率急剧下降的现象;2、简答a. 为什么说材料的腐蚀是一个自发过程解:因为腐蚀是物质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转变的过程,所以腐蚀是一个自发的过程;b. 原电池和腐蚀原电池的区别是什么解:原电池可以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电流通过并能对外做功;腐蚀原电池是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但并不能对外做功的短路原电池;c. 应力腐蚀断裂的条件和特征是什么解:应力腐蚀具有以下特点:错误!应力;必须有拉应力存在才能一起应力腐蚀,压应力一般不发生应力腐蚀;错误!介质;一定的材料必须和一定的介质的相互组合,才会发生腐蚀断裂;错误!速度;应力腐蚀断裂的速度远大于没有应力时的腐蚀速度;错误!腐蚀断裂形态;应力腐蚀断裂时仅在局部区域出现从表及里的裂纹;d. 简述材料氧化腐蚀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解:测量方法有:错误!质量法错误!容量法测量仪器:质量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容量法采用量气管及及其他装置;e. 列出至少四种防止金属材料腐蚀的措施;解:错误!金属电化学保护法错误!介质处理错误!缓蚀剂保护法错误!表面覆盖法错误!合理选材第九章电性能1、名词解释:电介质、极化强度、铁电体、压电效应、热释电效应、热电效应解:电介质:电场下能极化的材料;极化强度: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程度,单位体积内的感生电偶极矩;铁电体:就有铁电性的晶体;热释电效应:晶体因温度均匀变化而发生极化强度改变的现象称为晶体的热释电效应;热电效应:温度作用改变材料的电性能参数;贝塞克效应、帕尔帖效应、汤姆逊效应;压电效应:没有电场作用,有机械应力作用而使电介质晶体产生极化并形成晶体表面电荷的现象;2、填空题a. 从极化的质点类型看,电介质的总极化一般包括三部分:__位移极化__、__松弛极化__、__转向极化__ ;从是否消耗能量的角度看,电介质的极化分为____弹性极化____和____非弹性极化____两类,其中___位移极化___是弹性的、瞬时完成的极化,不消耗能量;而___松弛极化___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是非弹性的,消耗一定的能量;b.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损耗的形式主要有__电导损耗____和____电离损耗___两种;当外界条件一定时,介质损耗只与tg有关,而tg仅由___δ____决定,称为____介质损耗角____;c. 电介质材料在电场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会发生介质的击穿,通常击穿类型可分为___电击穿____、__化学击穿___、___热击穿___三类;d. 铁电体具有__电滞回线__、居里点和__临界特性___三大特征;e. 测量电阻常用的方法有双电桥法、电位差计法、安培—伏特计法和直流四探针法;f. 金属的热电现象包括贝塞克效应、帕帖效应和汤姆逊效应三个基本热电效应;3、简答题:a. 简述电介质、压电体、热释电体、铁电体之间的关系;解:电解质包括压电体、热释电体、铁电体;压电体和热释电体都是不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热释电体和铁电体都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自发极化;b. 为什么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减小解:金属属于电子到电机制,温度升高,电子运动自由程减小,散射几率增大导致电阻增大;半导体导电取决于电子-空穴对数量多少,温度升高,电子-空穴对数增多,导电阻减小;c. 表征超导体性能的三个主要指标是什么目前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应用的主要弱点是什么解:三个指标是:错误!临界转变温度T错误!临界磁场C H错误!临界C电流密度目前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应用的主要弱点是错误!超导体材料的氧化物制备困难错误!材料加工困难错误!临界温度难以维持e. 一般来说金属的电导率要高于陶瓷和聚合物,请举例说明这个规律并不绝对正确;解:PAN、第十章磁性能1、名词解释:磁化强度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磁导率和磁化率剩余磁感应强度磁畴趋肤效应解:磁化强度:物质在磁场中被磁化的程度,单位体积内磁矩的大小;矫顽力:去掉剩磁的临界外磁场;饱和磁化强度:磁化强度的饱和值;磁导率:表征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磁化率:表征物质本身的磁化特性的物理量;剩余磁感应强度:去掉外加磁场后的磁感应强度;磁畴:磁矩方向相同的小区域;趋肤效应:交变磁化时产生感生电动势,使得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沿样品界面严重不均匀,好像材料内部的磁感应强度被。
材料物理习题集第一章 固体中电子能量结构和状态(量子力学基础)1. 一电子通过5400V 电位差的电场,(1)计算它的xxxx 波长;(2)计算它的波数;(3)计算它对Ni 晶体(111)面(面间距d=2.04×10-10m )的布拉格衍射角。
(P5)12341311921111o '(2)6.610 =(29.1105400 1.610) =1.67102K 3.7610sin sin 2182h h p mE m d d λπλθλλθθ----=⨯⨯⨯⨯⨯⨯⨯=⨯==⇒=解:(1)=(2)波数=(3)2 2. 有两种原子,基态电子壳层是这样填充的,请分别写出n=3的所有电子的四个量子数的可能组态。
(非书上内容)3. 如电子占据某一能级的几率是1/4,另一能级被占据的几率为3/4,分别计算两个能级的能量比费米能级高出多少kT ?(P15)4. 已知Cu 的密度为8.5×103kg/m3,计算其(P16)5. 计算Na 在0K 时自由电子的平均动能。
(Na 的摩尔质量M=22.99,)(P16)6. 若自由电子矢量K 满足以为晶格周期性边界条件和定态xx 方程。
试证明下式成立:eiKL=17.d h r K K cos r /2θϕ=*hkl *hkl 已知晶面间距为,晶面指数为( k l )的平行晶面的倒易矢量为,一电子波与该晶面系成角入射,试证明产生布拉格反射的临界波矢量的轨迹满足方程。
8. 试用布拉格反射定律说明晶体电子能谱中禁带产生的原因。
(P20)9. 试用晶体能带理论说明元素的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导电性质。
答: (画出典型的能带结构图,然后分别说明)10. 过渡族金属物理性质的特殊性与电子能带结构有何联系?(P28)答:过渡族金属的d 带不满,且能级低而密,可xx 较多的电子,夺取较高的s 带中的电子,降低费米能级。
补充习题1. 为什么镜子颠倒了左右而没有颠倒上下?2.只考虑xx 力学,试计算在不损害人体安全的情况下,加速到光速需要多少时间? 3. 已知下列条件,试计算空间两个电子的电斥力和万有引力的比值4. 画出原子间引力、斥力、能量随原子间距变化的关系图。
材料性能学总复习资料第一章 作业11.掌握以下物理概念: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弹性、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弹性比功、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环强度:指的是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屈服强度:材料屈服时对应的应力值也就是材料抵抗起始塑性变形或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这一应力值称为材料的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
塑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弹性:材料受载后产生一定的变形,而卸载后这部分变形消逝,材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弹性。
延伸率:材料拉伸后的截面面积变化量与原始截面面积的比值。
断面收缩率:材料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最大减缩量与原始截面面积的百分比。
弹性模量:弹性模数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比例极限: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
弹性极限:是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弹性比功:又称为弹性必能,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包申格效应:是指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弹性后效:又称滞弹性,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弹性滞后环:在非理想弹性的情况下,由于应力和应变不同步,是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这个封闭回线称为弹性滞后环。
2、衡量弹性的高低用什么指标,为什么提高材料的弹性极限能够改善弹性? 衡量弹性的高低通常用弹性比功来衡量E a e e 22σ=,所以提高弹性极限可以提高弹性比功。
3、材料的弹性模数主要取决哪些因素?凡是影响键合强度的因素均能影响材料的弹性模数。
主要有:键合方式、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及加载方式和速度。
4、一直径2.5mm ,长度为200.0mm 的杆,在2000N 的载荷作用下,直径缩至2.2mm ,试求(1)杆的最终长度;(2)在该载荷作用下的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3)在该载荷作用下的工程应力和工程应变。
金属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性能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铸造性能锻压性能热处理性能焊接性能物理性能物理性能,不仅对工程材料的选用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会对材料的加工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密度(二)热学性能⒈熔点;⒉热容;⒊热膨胀;⒋热传导(三)电学性能⒈电阻率ρ;⒉电阻温度系数;⒊介电性(四)磁学性能⒈磁导率μ;⒉饱和磁化强度M s和磁矫顽力Hc介电性在外电场作用下,不导电的物体,即电介质,在紧靠带电体的一端会出现异号的过剩电荷,另一端则出现同号的过剩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如果将某一均匀的电介质作为电容器的介质而置于其两极之间,则由于电介质的极化,将使电容器的电容量比真空为介质时的电容量增加若干倍。
物体的这一性质称为介电性,其使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为该物体的介电常数,用以表示物体介电性的大小。
磁导率表征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
常用符号μ表示,μ为介质的磁导率,或称绝对磁导率。
μ等于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B 与磁场强度H 之比,即μ=B/H通常使用的是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r ,其定义为磁导率μ与真空磁导率μ0之比,即μr =μ/μ03.1 热性能当我们加热一根金属棒时,在金属棒上就会发生三种热效应:(1)金属棒吸热;(2)金属棒热膨胀;(3)金属棒传热。
我们可以用三个参数分别描述这三个过程:用热容Cp 描述吸热;用热膨胀系数α描述热膨胀;用导热系数k描述热的传导。
¾热容(heat capacity)¾热膨胀(thermal expansion)¾热传导(thermal conduction)61 热容——单位量的物质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 定压热容C p晶体材料较高温度下:=3R=24.9 J⋅mol-1⋅K-1。
Cp极低温度下:C p∝T3定容热容C VChapter3 Properties of Materials7Chapter3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9膨胀系数α:温度变化1K 时材料尺度的相对变化量。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CL0518课程中文名称: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课程性质:选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2授课对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近代物理概论》,《材料科学前沿系列讲座》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的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能和应用。
主要介绍各种重要性能的原理及微观机制,性能的测定方法以及控制和改善性能的措施,各种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各种性能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变化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测定各种性能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判断材料优劣、正确选择和使用材料、改变材料性能、探索新材料、新性能、新工艺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基本内容包括材料的电、磁、光、热学性能及材料物理检测方法等,主要阐述了上述性能的物理模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物理效应之间的关系,旨在使学生尽可能地从物理效应和微观机制角度掌握材料性能。
以下分章阐述:第一章热学性能课程教学内容:材料热学性能中热容(包括热容的两个经典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热膨胀、热传导和热稳定性的概念、机理及影响因素。
课程的重点:材料的热膨胀;材料的热传导;材料的热电性。
课程的难点:材料的热容与热焓。
课程教学要求:1. 掌握材料热学性能,包括热容、热膨胀、热传导等性能;2. 理解材料热学性能的测量方法;3. 掌握材料热学性能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二章电学性能课程教学内容:材料导电的物理现象,了解离子导电、电子导电和玻璃态导电的机理,接触超导概念。
课程的重点:超导电性;影响金属导电性的因素;导电性的测量;电阻分析的应用。
课程的难点:绝缘体的电学性能。
课程教学要求:1.了解材料的电学性能,包括材料的导电性、超导电性、介电性和压电性等性能;2.掌握电学性能的测量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第一章热学性能1、热容热容是分子或原子热运动的能量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量,其定义是物体温度升高1k所需要增加的能量2、金属高聚物的热容本质及比较大小高聚物多为部分结晶或无定形结构,热容不一定符合理论式。
大多数高聚物的比热容在玻璃化温度以下比较小,温度升高至玻璃化转变点时,分子运动单位发生变化,热运动加剧,热容出现阶梯式变化。
高分子材料的比热容由化学结构决定,温度升高,使链段振动加剧,而高聚物是长链,使之改变运动状态较困难,因而需提供更多的能量。
一般而言,高聚物的比热容比金属和无机材料大。
3、热膨胀的物理本质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热膨胀。
材料的热膨胀是由于原子间距增大的结果,而原子间距是指晶格结点上原子振动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
材料温度一定时,原子振动但平衡位置保持不变,材料不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膨胀;而温度升高,振动中心右移,原子间距增大,材料产生热膨胀。
4、化学键对热膨胀的影响材料的膨胀系数与化学键强度密切相关。
对分子晶体而言,膨胀系数大;而由共价键相连接的材料,膨胀系数小的多。
对于高聚物来说,长链分子中的原子沿链方向是共价键相连接的,近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弱的范德华力,因此结晶高聚物和取向高聚物的热膨胀具有很大的各向异性。
5、从化学键角度比较高聚物的膨胀系数对于高聚物来说,长链分子中的原子沿链方向是共价键相连接的,近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弱的范德华力,因此结晶高聚物和取向高聚物的热膨胀具有很大的各向异性。
6、热膨胀与熔点、热容的关系(1)热膨胀与熔点的关系当固体晶体温度升高至熔点时,原子热运动将突破原子间结合力,使原有的固态晶体结构被破坏,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所以,固态晶体的膨胀有极限值。
因此,固态晶体的熔点越高,其膨胀系数就越低。
(2)热膨胀与热容的关系热膨胀是固体材料受热以后晶格振动加剧而引起的容积膨胀,而晶格振动的激化就是热运动能量的增大,每升高单位温度时能量的增量也就是热容的定义。
材料物理性能第一章、材料的热学性能一、基本概念1.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 所需要增加的能量。
(热容是分子热运动的能量随温度变化的一个物理量)T Qc ∆∆=2.比热容:质量为1kg 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升高1K 所需要的热量。
[与物质的本性有关,用c 表示,单位J/(kg ·K)]T Q m c ∂∂=13.摩尔热容:1mol 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升高1K 所需要的热量。
用Cm表示。
4.定容热容:加热过程中,体积不变,则所供给的热量只需满足升高1K 时物体内能的增加,不必再以做功的形式传输,该条件下的热容:5.定压热容:假定在加热过程中保持压力不变,而体积则自由向外膨胀,这时升高1K 时供给物体的能量,除满足内能的增加,还必须补充对外做功的损耗。
6.热膨胀:物质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
7.线膨胀系数αl :温度升高1K 时,物体的相对伸长。
t l l l ∆=∆α0 8.体膨胀系数αv :温度升高1K 时,物体体积相对增长值。
t V V tt V ∂∂=1α9.热导率(导热系数)λ: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
(标志材料热传导能力,适用于稳态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q=-λ△T/△X 。
10.热扩散率(导温系数)α:单位面积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α=λ/ρc 。
α表示温度变化的速率(材料内部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
α越大的材料各处的温度差越小。
适用于非稳态不稳定的热传导过程。
本质仍是材料传热能力。
)。
二、基本理论1.德拜理论及热容和温度变化关系。
答:⑴爱因斯坦没有考虑低频振动对热容的贡献。
⑵模型假设:①固体中的原子振动频率不同;处于不同频率的振子数有确定的分布函数;②固体可看做连续介质,能传播弹性振动波;③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类;④假定弹性波的振动能级量子化,振动能量只能是最小能量单位hν的整数倍。
⑶结论:①当T》θD时,Cv,m=3R;在高温区,德拜理论的结果与杜隆-珀蒂定律相符。
二、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1、物理性能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固有的属性,金属的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熔点、电性能、热性能、磁性能等。
(1)密度:密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密度表达式如下:ρ= m/V式中ρ——物质的密度(g/cm3);m ——物质的质量(g);V- ——物质的体积(c m3)。
常用材料的密度(20℃)材料铅铜铁钛铝锡钨塑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g/cm3]11.38.9 7.8 4.5 2.77.2819.30.9~2.22.0 1.1~1.6密度意义:密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件的自重,对于要求质轻的工件宜采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如铝、钛、塑料、复合材料等);工程上对零件或计算毛坯的质量也要利用密度。
(2)熔点:是材料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金属等晶体材料一般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高分子材料等非晶体材料一般没有固定的熔点。
常用材料的熔点材料钨钼钛铁铜铝铅铋锡铸铁碳钢铝合金熔点/℃338263167715381083660.1327271.3231.91279~11481450~1500447~575熔点意义:金属的熔点是热加工的重要工艺参数;对选材有影响,不同熔点的金属具有不同的应用场合:高的熔点金属(如钨、钼等)可用于制造耐高温的零件(如火箭、导弹、燃气轮机零件,电火花加工、焊接电极等),低的熔点金属(如铅、铋、锡等)可用于制造熔丝、焊接钎料等。
(3)电阻率:电阻率用ρ表示,电阻率是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的电阻值,其单位为Ω.m。
电阻率的意义:是设计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的主要依据。
材料的电阻率ρ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金属中银的导电性最好、铜与铝次之。
通常金属的纯度越高,其导电性越好,合金的导电性比纯金属差,高分子材料和陶瓷一般都是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