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路基路面工程-行车荷载温度环境及材料力学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51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2-1 行车荷载一、车辆的类型小客车:车速大,重量轻,120km—200km/h客车中客车:6~20个座位1、汽车车辆大客车:速度较快,重量大;长途客运,城市公共交通货车整车(固定车身类):货箱与发动机一体牵引式挂车(挂车类):牵引车与挂车分离牵引式半挂车(牵引车类):牵引车与挂车分离,但通过铰接装置,牵引车后附加挂车,牵引车后轴担负部分货车重量2、路面结构的设计中:主要考虑大客车、重型货车的重量,以轴重作为荷载标准,我国规定100KN。
评定路面表面特性时:以小汽车为主要对象。
二、汽车的轴型(对整车形式的客、货车)单前轴:1/3 汽车总重绝大部分前轴双前轴:1/2 汽车总重极少数1、轴单后轴:后轴双后轴:每根后轴轴载约为前轴轴载的2倍三后轴:前轴——单轮组2、轮后轴单轮组(轻型货车)双轮组(大部分)3、一般的后轴轴载在60—130KN范围内,大部分在100KN以下,我国轴限为100KN。
货车载重增加,又有轴限规定,须增加轴数来提高载重,采用多轴多轮,减少单位面积路面的压力。
三、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1、静态压力:当汽车处于停驻状态下,轮胎传给路面的垂直作用力,用p表示。
影响因素:(1)汽车轮胎的内压力p i标准静内压力p i=0.4~0.7MPa;通常p=(0.8~0.9) p i滚动的车轮p=(0.9~1.1) p i(2)轮胎的刚度、轮胎与路面接触形状、轮胎的花纹(3)轮载的大小超载p>p i工程设计中:取p= p i,假定接触面上压力是均匀分布的2、接触面积工程设计中:近似为圆形接触面积。
车轮荷载简化为当量的圆形均布荷载 (2)接触圆半径(当量圆半径):单圆荷载:对于双轮组车轴,若每一侧的双轮用一个圆表示,称为单圆荷载,直径D 双圆荷载:对于双轮组车轴,若每一侧的双轮用两个圆表示,称为双圆荷载,直径d D=p Pπ8 d=pP π4 我国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轴载BZ Z —100,轮载P=25KN ,p=700KPa ,用以上公式计算得:D=0.302m, d=0.213m 四、运动车辆对道路的动态影响 1、行使的汽车施加于路面的水平力汽车:静止 等速、上坡、加速行使、启动 下坡、减速、制动 转弯、弯道上行使 路面:垂直压力 向后的水平力 向前的水平力 侧向水平力 (1)各种水平力:Q max ≤P ϕ(ϕp q ≤max ) ϕ—车轮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 路面结构相同,干燥状态ϕ>潮湿状态 路面结构、干湿状态相同:车速越高,ϕ越小附着系数过小,不能保证正常的行车;ϕ过大,路面结构层易遭受水平荷载的破坏,如:推挤、拥包、波浪等。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发表日期:2008-6-10 阅读次数:214次§2-1 行车荷载一、车辆的种类分为客车与货车两大类。
客车:小客车、中客车与大客车。
货车:整车、牵引式挂车和牵引式半挂车。
路面结构设计——轴重作为荷载标准。
二、车辆的轴型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以100kN作为设计标准轴重。
三、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1.汽车处于停驻状态下——静态压力。
垂直压力P:与汽车轮胎的内压力Pi、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形状、轮载的大小等有关。
轮胎与路面接触面上的压力p<内压力Pi,约为(0.8~0.9)Pi。
2. 接触压力直接取内压力作为接触压力,并假定在接触面上压力是均匀分布的。
3.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形状近似于椭圆形,在工程设计中采用圆形接触面积。
4.当量的圆将车轮荷载简化成当量的圆形均布荷载,并采用轮胎内压力作为接触压力p,轮胎与路面接触圆的半径可以按式(2.1)确定。
(2.1)单圆荷载:对于双轮组车轴,每一侧的双轮用一个圆表示;双圆荷载:每一侧的双轮用两个圆表示。
5. 标准轴载我国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轴载BZZ—100的P=100/4kN,p=700kPa:d100=0.213m, D100=0.302m四、运动车辆对道路的动态影响运动状态的汽车:垂直静压力、水平力、振动力。
动力影响还有瞬时性的特征。
1.水平力车轮施加于路面的各种水平力Q值与车轮的垂直压力P,以及路面与车轮之间的附着系数φ有关,其最大值Qmax不会超过P与φ的乘积,即:Qmax≤Pφ (2.2)2. 动载特性其变异系数:(1)行车速度:车速越高,变异系数越大;(2)路面的平整度:平整度越差,变异系数越大;(3)车辆的振动特性:轮胎的刚度低,减振装置的效果越好,变异系数越小。
冲击系数:振动轮载的最大峰值与静载之比。
3. 瞬时性0.1~0.01s左右。
五、交通分析1.交通量交通量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