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向指引》25.燃气供应行业政策及投向指引
- 格式:doc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9
农村信用社年度信贷投向指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家发改委会近期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银监会、人民银行金融方针政策。
结##省经济发展情况及全省ⅩⅩ年信贷计划工作目标 ,引导信贷资金投向 ,有效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优化信贷资金结构,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指引。
一、本指引相关概念解释本指引中的“行业分类”标准是依据国家统计局 2002 年 10 月编制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确定的,同时,结合国家发改委 2005 年 12 月 2 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不同行业及同行业内区别不同情况划分为“支持”、“控制”和“禁止”三类,在信贷资金的投向上,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信贷政策。
(一)支持类行业及客户:是指符合国家宏观产业及信贷政策,同时符合我省农村信用社战略目标的行业及客户。
我省重点支持行业:管理规范、效益好的优质公司;经营正常、诚信度高并经评定为AA 级(含)以上的中、小型企业;授信风险度较低的信用业务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对上述行业及客户在贷款的支持上要体现“贷款投量优先、审批流程高效、差异化服务”的原则。
(二) 控制类行业及客户:是指不符合农村信用社战略目标支持的行业及客户;业绩一般的客户;经评定为 A 级 (含) 以下的客户;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誉度差的客户;授信风险度高以及对信用社存款支持力度小的客户;另外在以前的新增授信业务中,发生不良贷款或垫款的行业和客户。
对此类行业及客户要采取“压缩、退出”的信贷政策。
(三)禁止类行业及客户:是指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淘汰的产品;低水平盲目扩张行业;环境污染严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行业及项目;经评定为 B 级以下的客户。
(四) 集团客户是指: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信用社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水产养殖调查报告篇一:水产养殖情况调研报告庆阳市西峰区水产养殖情况汇报按照庆阳市水产工作站《关于在全市开展渔业情况调查研究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站高度重视,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投入到全区渔业生产情况调查摸底中去。
经过一周的摸底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西峰区渔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庆阳市西峰区属于黄河一级支流泾河流域,在泾河流域中属于其一级支流马莲河和蒲河流域。
西峰区面积,其中马莲河流域面积为,占总面积的%,蒲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
1、水面分布及养殖情况①池塘:池塘水面总面积126亩,其中肖金47亩,董志20亩,显胜40亩,后官寨10亩,彭原5亩,温泉乡3亩,西街办1亩。
其中从事养殖生产的为60亩,从事休闲渔业(垂钓)的为76亩(详见附件一)。
②水库:水库总水域面积1770亩左右,共有各类水库5座,均属山谷型黄土坝,分别是巴家咀水库、南小河沟水库、花果山水库、王咀水库及王家湾水库(详见附件二)。
其中:巴家咀水库和南小河沟水库作为人饮水源;花果山水库用于养殖,面积为350亩;王咀水库、王家湾水库目前用于休闲222渔业(垂钓)。
③塘坝:全区塘坝共有70多座,其中适于养殖的塘坝24座,水面面积为1300亩左右,(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水产养殖调查报告)基本用于休闲垂钓(详见附件三)。
④人工湖:西峰城区雨洪资源节水工程水域面积232亩,其中北湖166亩,南湖66亩(详见附件四)。
南湖于XX 年投入鱼苗一次,用于休闲垂钓,XX年城区面积扩大后,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水质变差,湖中鱼相继死亡。
北湖工程仍在建设之中。
⑤河流:流经西峰区的河流主要有蒲河、黑河、澜泥河、盖家川、砚瓦川和齐家川等6条,流经总长度为公里(详见附件五)。
其中,马莲河支流盖家川、砚瓦川、齐家川因受西峰城区排污影响,水质污染严重,不适于从事养殖生产;蒲河和澜泥河水质没有受到污染,可用于渔业养殖;黑河作为人饮水源汇入巴家咀水库,因此也无法从事养殖生产。
ⅩⅩ银行分行公司授信指引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思路 (1)第三章行业投放指引 (3)第四章客户准入及发展 (11)第五章新协议实施应用 (12)第六章业务拓展方向及主要行业授信政策 (13)一、交通体系建设 (14)(一)铁路行业 (14)(二)公路行业 (16)二、能源基地建设 (17)(一)煤炭行业 (17)(二)火电行业 (19)(三)水电行业 (20)(四)新能源发电行业 (20)(五)电力供应行业 (22)三、产业创新及优化升级 (23)(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23)(二)传统支柱产业 (24)(三)装备制造产业 (28)四、教育行业 (29)五、医疗卫生行业 (31)六、文化产业 (32)七、兰州新区建设 (33)八、新型城镇化建设 (34)第七章附则 (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总、分行发展战略及工作方针,明确行业信贷偏好,有效引导行业信贷投向,优化行业信贷结构,防范行业信贷风险,特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在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走势、产业政策调整、ⅩⅩ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特点以及总行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紧密围绕我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以及调整结构、节约资本、提升收益等经营管理要求进行制定。
第三条本指引适用于ⅩⅩ分行公司新增授信业务,对于存量授信,应参考指引相关规定及要求动态调整授信策略。
第二章总体思路第四条以“节约经济资本、提升综合收益、把握业务机遇、优化信贷结构、有效防控风险”为总体原则,积极适应外部市场竞争和分行战略业务发展需要,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投资力度的市场机遇,以《Ⅹ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和“3341”项目工程1为拓展方向,紧密结合ⅩⅩ实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的有效信贷投放,兼顾效益增长,逐步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同时,加强风险监控预警,有效防范授信风险,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2012年度公司授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题库之二:多项选择题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有(B、C、D )。
A、经营租入的设备B、融资租入的办公楼C、已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厂房D、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投产的生产线2、行业/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以下阶段(A、B、C、D )A、幼稚期B、成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3、并购贷款风险控制指标(A、B、C、D、E )A、全行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核心资本净额的比例不超过50%;B、对同一行业的并购贷款余额不超过同期银行核心资本净额的10%;C、对同一借款人的并购贷款余额不超过同期银行核心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的并购贷款余额不超过同期银行核心资本净额的10%;D、贷款金额在并购的资金来源中所占比例不应超过50%;E、并购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
对于期限在5年以上的,单独报总行批准。
4、临时通融权使用的前提条件( A、B )A、客户的授信总量在有效期内;B、在我行现有授信资产五级分类结果为正常类;C、客户信用等级或五级分类结果下调;D、客户纳入风险预警库5、贸易融资业务应重点关注的因素包括:(A、B、C)A、授信品种的适用性;B、授信金额的合理性;C、贸易背景的真实性;D、贸易融资风险系数6、以下须上报总行审批的是:(A、B、C)A、6年期的并购贷款;B、政府融资平台新增;C、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客户;D、级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7、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A、B、C、D)A、水平分析法;B、结构分析法;C、趋势分析法;D、比率分析法8、债券发行信息、存续期内重大事项及定期信息披露平台为:(B、D)A、和讯网B、中国货币网C、巨潮咨询网D、上海清算所网9、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有:(A、B、C、D)A、变更担保条件B、调整还款期限C、调整利率D、借款人变更10、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有:(A、B)A、单独计提方法()B、按类似资产组合计提方法()C、模型法D、模型法11、叙作异地信贷业务(异地供应链融资除外,下同)的客户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A、B、C、D)A、世界500强企业且经我行认可的评级机构评级为级(含)以上B、总行级重点客户C、分行级重点客户且信用评级在A级(含)以上D、由上述客户投资控股的企业12、目前需进行测算的授信品种包括:(A、B)A、项目贷款B、流动资金贷款C、银行承兑汇票D、贸易融资13、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A、B、C、D、E)A、吸收存款B、发放贷款C、受托发放贷款D、受托投资E、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14、贷款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哪几项:(A、B、C、D)A、营运成本B、资金成本C、税收成本D、预期损失15、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业信贷投向指引(2012年版)》,下列属于我行压缩类行业的是:()A、平板玻璃B、电解铝C、商用房开发贷款D、炼钢、炼铁、钢压延加工业16、我行对于不同类别行业,实行差别化客户准入标准。
航运业ⅩⅩ年信贷投向指引一、适用范围本指引所称航运业指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水上货物运输行业,具体包括远洋货物运输业(F5421)、沿海货物运输业(F5422)以及内河货物运输业(F5423)。
在我行行业分类中,该行业属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中的港口与水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行业特征及政策环境(一)行业主要特征1、周期性较强。
受政治、经济、贸易等多重因素影响,该行业具有强周期性且波动剧烈,始终处于复苏—高涨—萎缩—低谷—复苏的周而复始循环之中,既有为船东带来巨额利润的繁荣期,也有造成众多企业破产的衰退期。
运价变化是该行业周期性的直观反映,以BDI指数为例,该指数由01年的约1000点涨至08年初的约11000点,随后又快速跌落至08年底的约700点水平,ⅩⅩ年中又回升至4000点以上,周期性大幅波动特征显著。
2、资本密集。
该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船东在购建船舶时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尤其在目前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下,构建一艘现代化船舶需要数亿元,如单艘VLCC价格甚至超过1亿美元,资本成本在企业经营总成本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3、国际化程度较高。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该行业在投融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一艘悬挂香港国旗的油轮可能建造于广东,投资方来源于上海,贷款来源于纽约,船员来自于菲律宾,航线为科威特至新加坡,经营主体的投融资、经营管理等行为涉及到不同国家与地区,相关活动往往是在国际范围内组织开展。
(二)行业地位与政策环境水上运输作为传统且仍处于发展中的运输方式,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内河交通的不断发展,及其具有的节能环保与低成本优势,水运已经成为继公路、铁路、航空等主要运输方式之后我国大力扩展的物流渠道,目前我国水运在货物周转量中占47.4%,在进出口货物中更是占到90%,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唐山燃气概述概述:唐山城市燃气发展较早,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焦炉煤气产量(包括焦化厂和钢厂),正式因为起步早,因此缺乏整体规划,根据目前所了解的资料,唐山城市燃气主要是由市属国有企业:唐山燃气集团(北京燃气参股49%)垄断,而曹妃甸则是由唐山曹妃甸恒燃燃气有限公司垄断。
同时中石油曹妃甸LNG接收站一期350万吨项目已经投产运营。
一、唐山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唐山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拥有资产总值6.4亿元,职工人数1928人,其中党团员845人,有中高级职称人员l77人,是以焦炉煤气为主、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经营和售后服务,以燃气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管网运行管理;燃气汽车加气以及燃气用具销售、维修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国有大型二级企业。
城市管道供气规模居河北省前列。
公司筹建于1978年10月10日,为满足城市能源多元化需要,98年公司由市煤气公司更名为燃气总公司;2006年l2月29日又正式签约与北京燃气集团合资合作,市燃气总公司在合资公司中占51%的股权,北京燃气集团占49%的股权;2007年6月1日,唐山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注册。
公司已步入了发展的第30个年头,公司下设26个基层单位,其中16个分公司,l0个子公司。
管辖区域包括:市中心区、丰润区、古冶区、开平区部分工业户、海港开发区、唐海县、滦南县、曹妃甸工业开发区、汉沽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董各庄工业区。
公司共有四个煤气储配所,总储气能力37万立方米;拥有输气管网1446.55公里,其中干线管网589.33公里,庭院管网857.22公里。
为了满足目益加大的气源需求,在原有唐钢炼焦制气厂的基础上,公司先后将唐山征楠焦化厂、新兴焦化厂焦炉煤气并入城市燃气管网,2006年又铺设佳华煤气引入市区管线l04公里,使供气能力由98年的日供气31.9万立方米,勉强维持l8.48万户居民和13家企业用气,到2007年市区日均供气量为95万立方米,古冶公司日均供气23万立方米,海港公司日均供气量6万立方米,满足30.3万民用户,843家工、商、福利用户的用气需求。
农药化肥行业今年信贷投向指引农药化肥行业今年信贷投向指引一、我国农化行业基本情况(一)我国农化行业运行现状1、农药、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将发展农业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国家“三农”政策及粮食增产计划的推进下,国内农化产品消费需求稳步上升,表现出一定刚性特征,全国农化产品产量已位居全球首位。
2、我国农药行业运行现状:1)过去五年保持年均9%的复合增长率,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制造和销售国。
三大传统农药品种中,除草剂消费占比处主导地位并呈上升趋势,杀虫剂由于高毒、易残留和污染性,消费比例呈下降趋势,灭菌剂消费近年保持较快增长。
2)目前我国农药行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一是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比不足5%,出口以原药为主,在世界农药产业链中处低端环节;二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单企平均年销售额仅1.5亿元;三是国内市场供大于求,行业发展一定程度依靠出口拉动,近期面临欧美市场贸易壁垒和需求下滑压力。
3)拥有较强资金技术实力、生产高效、低毒农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将被逐步淘汰。
3、我国化肥行业运行现状:1)我国化肥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均衡,氮、磷肥过剩而钾肥供给严重不足。
08年氮、磷、钾肥分别占国内化肥产量的74%、21%和5%,而三者施用比例为1:0.33:0.22。
受钾盐资源制约,预计国产钾肥供不应求局面短期内较难改变。
而氮、磷肥近年产能扩张较快,过剩问题突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受阻,面临很大调整压力。
2)09年来国内化肥行业出现需求不足而产量高速增长、盈利下降而投资热度不减的“逆势扩产”局面,各资源大省重复建设更加严重,整体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局面进一步加剧,化肥产品价格全面回落。
磷复肥行业全面亏损,氮肥行业亏损面达80%,相关企业经营形势恶化;钾肥供应压力有所缓解。
3)化肥产业集中度较低,单企平均年销售额仅2亿元,拥有煤、气、磷、钾资源以及规模、技术、成本等优势的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建筑ff^xx年信贷投向指引一、适用范I本指引所称“建筑行业”即为我行行业分类中的建筑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4754——2002 )中的建筑业对应,具体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四个类别。
二、行业特征及政策环境(一)建筑业特征1、产业关联度高,周期性较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全社会5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其上游联系着钢铁、建材等国民经济基础生产部门,下游联系着铁路、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和产业设施等投资建设领域及房地产等重要部门,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产值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比例。
同时,建筑业的增长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周期性特征较明显。
2、市场进入壁垒较低,竞争激烈建筑业行业特征较为明显,主要以劳务、施工技术等为业主提供服务,由于建筑产品多样化、单件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建筑企业难以大批量规模生产,加之市场被地区分割,使得建筑行业中、小企业数量较多。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共有企业7万多家,其中国有企业仅占7.5%,其他类型企业大都为中小民营企业。
因市场竞争激烈,加上企业资金普遍较为紧张、税负较重等因素,导致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较低,企业资本积累能力较弱。
此外,工程建设领域规范化程度有待改进,企业管理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3、子行业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建筑业各子行业具有不同的竞争格局和走势。
在工业建筑和铁路、水利、码头等大型土木工程领域,市场份额明显向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具备特级、一级资质的企业集中,其中中国铁建等五大建筑央企占据绝对的市场优势;在大型房屋工程、建筑安装等领域一般集中在大中型建筑业企业手中;普通房屋工程、建筑装饰等领域门槛相对较低,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这个市场上比较活跃。
建筑业各子行业情况4、自发性融资特征明显,传统上以表外授信为主建筑工程的生产周期普遍较长,有的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需要的建设资金较多。
文章标题:探索交通银行行业信贷政策及投向指引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金融行业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其中一家具有深厚历史和丰富经验的银行,交通银行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中包括行业信贷政策及投向指引。
本文将深入探讨交通银行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措施,以及为什么这对客户和整个金融行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交通银行行业信贷政策:以客户为中心谈及信贷政策,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交通银行一直将客户的需求置于首位。
在确定信贷政策时,交通银行会充分考虑客户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
这样的做法使得交通银行的信贷政策更加贴合客户需求,也更有利于实现双赢局面。
在具体的业务中,交通银行将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所处行业的风险情况来确定信贷政策。
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仅体现了交通银行的专业性和责任感,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金融服务。
二、投向指引:聚焦于发展前景和社会效益除了信贷政策,交通银行的投向指引也是其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投向指引时,交通银行会着重考虑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效益。
这种做法保证了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提高了投资的成功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交通银行在投向指引中也会兼顾客户的利益,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和风险偏好,为其提供专业的投资建议。
这种个性化的投向指引不仅体现了交通银行对客户的关心和关注,也为客户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三、结语与个人观点交通银行在行业信贷政策及投向指引方面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其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政策和注重发展前景及社会效益的投向指引,体现了其在金融服务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专业素养。
个人而言,我认为交通银行的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银行自身的稳健发展,也能够为整个金融行业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期待着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金融机构能够像交通银行一样,注重客户需求,关注社会效益,共同为建设更加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宗商品交易所商业计划书篇一:新疆大宗商品交易所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新疆大宗商品交易所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目录前言.................................................................................................................. .. (4)一.项目概述.................................................................................................................. (4)1.1项目名称.................................................................................................................. . (4)1.2项目地点.................................................................................................................. . (4)1.3承建单位.................................................................................................................. . (4)1.4行业现状.................................................................................................................. . (4)1.5报告编制依据.................................................................................................................. .51.6项目提出的理由与思路 (5)二.项目背景.................................................................................................................. .. (5)2.120XX年上半年全国经济背景分析 (5)2.2援疆建设背景.................................................................................................................. .72.3新疆发展规划背景 (7)2.4大宗商品交易所应用前景分析 (8)2.5新疆发展电子交易的优势 (9)2.5.1农业及特色林果资源优势 (9)2.5.2矿产资源优势 (10)三.项目发展规划及项目建立的必要性 (11)3.1项目初期规划.................................................................................................................113.2项目建立的必要性 (12)3.2.1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12)3.2.2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体系 (13)一期工程的可行性分析 (14)3.3新疆枣树发展概况、优势和前景 (14)3.3.1发展概况 (1)43.3.2优势和前景 (14)3.3.3新疆近年来红枣产量和内地产区的对比 (15)3.3.4枣果发展前景展望 (16)3.4红枣交易所建立的必要性 (16)3.4.1传统贸易存在的问题 (17)3.4.2电子交易的优势 (17)四.电子交易市场交易体系的建设 (18)4.1交易特性分类.................................................................................................................184.2交易模式.................................................................................................................. . (18)4.3交易流程的设定 (18)4.4交易所制度的设定 (20)五.项目组织与发展策略 (20)5.1管理措施.................................................................................................................. .. (20)5.2职责规划.................................................................................................................. .. (21)5.3发展策略.................................................................................................................. (22)六.投资及盈利预算.................................................................................................................. (23)6.1交易中心的盈利途径 (23)6.2效益分析.................................................................................................................. . (23)6.3投资估算.................................................................................................................. . (25)七.风险的评估及规避.................................................................................................................257.1政策风险.................................................................................................................. . (25)7.2市场开拓风险.................................................................................................................267.3管理风险.................................................................................................................. . (26)7.4运行风险.................................................................................................................. . (26)7.5经营风险.................................................................................................................. . (27)7.6信用风险.................................................................................................................. (27)7.7同业竞争风险.................................................................................................................277.8技术风险.................................................................................................................. . (27)八、社会效益.................................................................................................................. (28)8.1直接效益分析.................................................................................................................288.2潜在社会效益分析 (29)结束语.................................................................................................................. .. (29)前言20XX年我国已进入“十二五”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0XX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了要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尤其大力建设喀什经济特区,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5年后全区人均GdP将达全国平均水平。
47.教育行业2015年政策及投向指引一、适用范围本指引所称“教育行业”对应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的教育业(行业代码为P82),包括学前教育(P821)、初等教育(P822)、中等教育(P823)、高等教育(P824)以及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教育(P829)五个国标中类行业。
二、近期行业运行特征及政策要求(一)行业运行情况1.国家教育投入持续增加,需求向普通职业教育倾斜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0364.72亿元,同比增长9.64%。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448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3%。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30%,同比增加0.02个百分点。
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21405.67亿元,增长5.37%。
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388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在生均经费方面,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增幅分别为16.14%、20.18%,均领先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学校的相应增幅。
中央财政近日下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40亿元,比2013年增长23.5%,用于支持地方建设中职学校实训基地、维修改造校舍、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方面,支持在区域内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公办中职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兼顾符合办学要求、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民办中职学校。
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适当向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倾斜,以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
2.高等教育机构平稳发展,入学人数再创新高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88所,比上年减少2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91所(含独立学院292所),比上年增加49所;成人高等学校297所,比上年减少51所。
零售行业ⅩⅩ年信贷投向指引一、适用范围本指引主要用于指导零售行业的信贷投向和风险管理。
其所称“零售行业”是指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零售业”大类,行业代码为H65,包括综合零售(H651)、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H652)、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H653)、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H654)、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H655)、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H657)、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H658)、无店铺及其他零售(H659)等九个子行业。
二、行业特征及政策环境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
零售业的发展是我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零售行业整体特点和发展趋势1、零售行业发展日趋成熟,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持续增强,消费品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消费层次与消费结构不断完善,为零售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零售业态日益丰富。
近年来,传统以百货业态为主的零售业态正逐渐向多样化模式转变,超级市场、连锁专业店迅速发展,共同构成中国零售业态的主体模式。
不同商业模式发展也各具特点,传统百货行业逐步向购物中心发展、超市逐步百货化、专业连锁店日趋精品化;3、零售业连锁化、集团化趋势明显。
随着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零售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连锁化、集团化成为零售行业发展的重要特点,进一步推动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4、大型零售企业在一、二线城市基础上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拓展。
一、二线城市的网点和市场份额已基本被外资零售商、内资大型零售商以及部分区域零售龙头牢牢占据,因此三、四线城市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主要战场,尤其是中西部一些三线城市,吸引了诸多零售商的目光;5、购物网络化,对于无店铺零售模式而言,网络购物正逐渐走向成熟,电子支付方式已经为大部分消费群体接受,市场份额处于持续扩大的态势。
摘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决定了中国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
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供给不足,煤炭消费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70%以上,由于煤炭的大量使用,造成大气严重污染;能源结构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现在必须对能源结构加以改善和优化。
近年来石油、LPG进口不断增加,因此,天然气产品作为清洁能源将会日益得到人类的青睐,天然气产业将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积极推动发展。
铜川市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处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08°34′-109°29′、北纬34°50′-35“34′之间,是陕西省省辖市,新区现有人口20万左右,至2015年达到30万,总面积为45平方公里,城区为18平方公里左右,作为新建市区,政府大力推行天然气洁净能源,从而减少污染,加快城市经济建设。
关键字:天然气燃气管网环境保护供气规划Abstract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urbanized advancement had decided China will be in the resources environment pressure the ascent stage. The mineral resource, is specially the energy supplies is insufficient, The coal expended in our country energy structure still accounted for above 70%, As a result of the coal massive uses, cause the atmosphere to pollute seriously; Energy structure's backwardness, has become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hief obstacl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reduced pollution, to improve the resident quality of life, must improve and the optimization to the energy struc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petroleum, LPG the import increased unceasingly, Therefore, the natural gas product will take the clean energy to obtain humanity's favor day by day, the gas industry will receive the government to take seriousl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positively.Tongchuan newly developed area located at Shanxi Province middle, Is in the guanzhong plain to the North Shanxi Loess Highlands zone of transition, is the Guanzhong economical belt's important component, Is situated between the east longitude 108°34 ' - 109°29 ', the north latitude 34°50 ' - 35 “34 ', Is the Shaanxi Province municipality, The newly developed area existing population about 200,000, achieves 300,000 people to 2015, The total area is 45 square kilometers, the city is about 18 square kilometers, As newly built urban district, The government carries out the natural gas pure energy vigorously, thus the reduced pollution, speeds up the urban economy construction.Key words:Fuel Natural gas;Fuel gas pipe network;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ir feed plan第1章绪论 (8)1.1城市燃气的重要性................................................................................................................................................. - 8 - 1.2 我国天然气的发展概况 (6)1.2.1 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天然气的考察 (6)1.3.中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展望 (11)1.3.1 中国天然气产业现状............................................................................................................................... - 11 -1.3.2 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现状 .................................................................................................................... - 16 -1.3.3我国天然气行业未来的展望................................................................................................................. - 17 -1.3.4影响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因素...................................................................................................... - 19 -1.3.5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21)1.4 城市燃气设计与规划的原则和任务......................................................................................................... - 24 -1.4.1城市燃气设计与规划的目的................................................................................................................. - 24 -1.4.2 城市燃气设计与规划的原则 ............................................................................................................... - 24 -1.4.3 城市燃气设计与规划的内容 ............................................................................................................... - 25 -1.4.4 城市燃气设计与规划的任务 ............................................................................................................... - 25 - 第2章铜川市新区概况............................................................................................................................... - 26 -2.1 城市简介................................................................................................................................................... - 26 -2.2城市燃料资源和能源供应当有关资料..................................................................................................... - 27 - 2.3天然气及其基本性质.......................................................................................................................................... - 28 - 第3章燃气物理、化学性质的确定 ...................................................................................................... - 30 -3.1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M).................................................................................................................... - 30 -3.2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和相对密度.............................................................................................................. - 30 -3.2.1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 30 -3.2.2 混合气体的相对密度............................................................................................................................... - 30 -3.3 混合气体的临界参数(标准状态下) ................................................................................................... - 31 -3.3.1 临界温度 ......................................................................................................................................................... - 31 -3.3.2 临界压力 ......................................................................................................................................................... - 31 -3.4 混合气体的运动粘度 ........................................................................................................................................ - 31 -3.5 混合物的低热值................................................................................................................................................... - 32 -第4章各类用户用气量的计算................................................................................................................ - 33 -4.1 用气量计算的原则 ............................................................................................................................................. - 33 -4.1.1 设计用气量 .................................................................................................................................................... - 33 -4.1.2 各种用户的燃气设计用气量 ............................................................................................................... - 33 -4.1.3 居民生活和商业的用气量指标. ......................................................................................................... - 33 -4.1.4 工业企业用气量指标............................................................................................................................... - 33 - 4.2 各类用户的年用气量 ........................................................................................................................................ - 33 -4.2.1 居民生活年用气量 .................................................................................................................................... - 33 -4.2.2 小型公共建筑用气量............................................................................................................................... - 34 -4.2.3 大型公共建筑用气量............................................................................................................................... - 36 -4.2.4 工业企业生产年用气量.......................................................................................................................... - 36 -4.2.5 未遇见量 ......................................................................................................................................................... - 37 -4.2.6 年总用气量 .................................................................................................................................................... - 37 - 4.3 各类用户的月用气量 ........................................................................................................................................ - 37 -4.3.1 居民生活和小型公共建筑月用气量 ............................................................................................... - 37 -4.3.2 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企业月用气量 ............................................................................................... - 38 -4.3.3其他月用气量 ................................................................................................................................................ - 38 -4.3.4 最大月用气量............................................................................................................................................... - 38 - 4.4 各类用户的日用气量 ........................................................................................................................................ - 38 -4.4.1 居民生活和小型公共建筑日用气量 ............................................................................................... - 38 -4.4.2 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企业日用气量 ............................................................................................... - 38 -4.4.3 其他用气量 .................................................................................................................................................... - 38 -4.4.4 日最大用气量............................................................................................................................................... - 38 -4.5 各类用户的小时用气量................................................................................................................................... - 38 -4.5.1 居民生活和小型公建筑小时用气量 ............................................................................................... - 38 -4.5.2 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小时用气量..................................................................................................... - 39 -4.5.3 其他小时用气量.......................................................................................................................................... - 39 -4.5.4 最大小时用气量.......................................................................................................................................... - 39 - 第5章燃气输配系统的供需平衡 .................................................................................................................... - 40 - 5.1 供需平衡方法........................................................................................................................................................ - 40 -5.1.1 改变气源的生产能力和设置机动气源 .......................................................................................... - 40 -5.1.2 利用缓冲用户和发挥调度作用.......................................................................................................... - 40 -5.1.3 利用储气设施............................................................................................................................................... - 40 - 5.2 本市燃气系统的供需平衡方案 ................................................................................................................... - 41 -5.2.1 季节调峰和月调峰 .................................................................................................................................... - 41 -5.2.2 日调峰............................................................................................................................................................... - 41 -5.2.3 小时调峰 ......................................................................................................................................................... - 41 - 第6章燃气管网系统选择和管线的布置原则 . (45)6.1 燃气管网系统的选择 (45)6.1.1 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 (45)6.1.2 城市燃气管网系统 (45)6.1.3 采用不同压力级制的原因 (45)6.1.4 燃气管网系统的选择 (46)6.2 铜川市新区燃气输配系统规划方案 (46)6.2.1 城市燃气管道的布线原则 (46)6.2.2 布线依据 (46)6.2.3 中压管网的布置 (47)6.2.3 低压管网的布置 (47)第7章燃气管网水力计算 (48)7.1 中压环网的水力计算(手算平差) (48)7.1.1 中压管网的计算步骤 (48)7.1.2 计算过程 (48)第8章中压管网水力可靠性计算 (51)8.1可靠性 (51)第9章室内燃气管网计算 (50)9.1 室内设计资料 (50)9.1.1 燃气供应对象 (50)9.1.2 燃气供应的设计参数表 (50)9.1.3 用户灶具配备 (50)9.2 室内管网设计计算 (51)9.2.1 室内管道 (51)9.2.2 室内燃气管道的管道防腐、附属设备及其安装设计 (57)第10章调压站的设计 (59)10.1调压站的组成及其装置 (59)10.1.1阀门 (59)10.1.2 过滤器 (59)10.1.3 安全装置 (59)10.1.4旁通管 (60)10.1.5 测量仪表 (60)10.2 调压站的分类和及选址 (60)10.3调压站的布置 (61)10.3.1区域调压站 (61)10.3.2 专用调压站 (62)10.3.3箱式调压装置 (62)第11章门站的设计 (60)11.1 设计目的和作用 (60)11.1.1 设计目的 (60)11.1.2 设计作用 (60)11.2 设计规模和参数 (60)11.2.1 设计规模 (60)11.2.2 设计参数 (60)11.3 工艺流程 (60)11.4 站址选择 (64)11.4.1 站址选择原则 (64)11.4.2站址选择 (64)11.5 门站 (64)11.5.1 过滤装置 (64)11.5.2 计量装置 (65)11.5.3 调压装置 (65)11.5.4 安全阀 (66)11.5.5 管道 (67)11.5.6 监测与控制系统 (67)11.5.7燃气的加臭 (67)11.5.8 除尘器选型 (69)第12章总结 (70)致谢 (71)参考文献 (72)附表一 (70)附表二 (75)附表三 (88)第1章 绪论1.1城市燃气的重要性煤炭消费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70%以上,由于煤炭的大量使用,造成大气严重污染;能源结构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根据住宿和餐饮业政策及投向指引住宿和餐饮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政策和投向方面对该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引和措施。
本文将根据相关政策和投向指引,为住宿和餐饮业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
1. 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住宿和餐饮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可以通过申请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项目来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2. 蓝海市场发展:政府鼓励企业开发蓝海市场。
可以重点关注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领域。
同时,也可以开发一些特色主题餐饮,吸引更多消费者。
3. 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质量对于住宿和餐饮行业至关重要。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新技术,如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提升服务效果。
4. 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餐饮业应积极采取绿色可持续发展措施,如减少食物浪费、提倡环保包装、节约能源等。
住宿业也可以关注建设环保酒店,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更环保的住宿体验。
5. 加强卫生管理:政府强调住宿和餐饮业的卫生管理,鼓励企业加强卫生防疫意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要求定期对餐饮场所进行卫生检查,提供消毒设备,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等。
6. 电子商务和数字化转型:政府鼓励住宿和餐饮企业加强电子商务和数字化转型。
可以通过开发在线预订系统、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提高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7. 加强行业合作:政府支持住宿和餐饮业加强行业内部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成立行业协会、举办展览会等形式,促进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共同面对行业发展中的挑战。
8. 加强国际交流:政府鼓励住宿和餐饮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览会、举办国际交流活动等方式,增进对外合作,拓宽市场。
总之,住宿和餐饮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政策和投向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企业应根据相关政策和投向指引,通过加强服务质量、探索蓝海市场、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住宿和餐饮业政策及投向指引住宿和餐饮业政策及投向指引一、政策背景住宿和餐饮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国住宿和餐饮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住宿和餐饮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投向指引。
二、政策目标1.促进住宿和餐饮业的健康发展。
2.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3.增强消费者满意度。
4.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三、政策措施1.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
(1)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完善行业规范体系。
(2)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机制建设,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
(3)加强对从事住宿和餐饮行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2.优化营商环境。
(1)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创业门槛。
(2)完善政策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3)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3.加强安全管理。
(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食品追溯体系。
(3)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消防设施和人员配备水平。
4.推进信息化建设。
(1)推广电子点餐、在线支付等便民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建立住宿和餐饮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方便消费者查询、评价和投诉等操作。
5.加强环保管理。
(1)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倡导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生活方式。
(2)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双重目标。
6.促进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承(1)鼓励住宿和餐饮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2)推进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发展,加强饮食文化创意设计,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四、投向指引1.加大对住宿和餐饮业的投资力度,扶持优质企业发展。
2.支持住宿和餐饮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型升级。
3.优先支持住宿和餐饮企业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投入。
4.加强对创新型住宿和餐饮企业的扶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同业授信业务尽职调查模板一、同业授信客户基本情况二、同业授信业务合作情况(一) 已获授信情况目前X行已给予XX金融租赁有限公司X亿元同业授信额度,授信提用期X年,业务期限均不超过X年,可循环使用,币种可调剂。
单位:亿元人民币/百万美元*授信方式:循环或一次性*担保/授信条件:包括担保方式、保证金比例、授信约束等*资金类业务项下包括信用拆借、债券回购、同业借款、同业透支、存放同业;交易类业务项下包括外汇买卖、衍生交易;票据类业务项下包括票据转贴现、银票贴现、代签银行承兑汇票;投资类业务项下为债券投资;低风险类项下包括结算交收、日间透支、完全现金保证和低风险债券等。
(二)授信使用和需求情况注意:1.应按照大类、中类、低风险、敞口额度、总额度列示;2.相同分类额度但币种不同的产品,如本次信用拆借和美元信用拆借应合并按折人民币计算,不能分开列示;3.应提供完整存量授信使用情况,包括各分类额度品种的额度、时点余额和近一年最高余额。
单位:亿元人民币/百万美元(三) 在他行授信情况三、非财务因素分析四、经营及财务分析一般经营和财务数据分析(针对合并报表)对存量授信客户,需提供连续两个经营年度财务报告(如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需提供经审计年报),以及当年最近一季财务报表;对新增授信客户,需提供连续三个经营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同上),以及当年最近一季财务报表。
境内授信客户的当年最近一季财务报表期间离送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3个月;境外授信客户不得超过6个月。
注:采用数据列表方式,按顺序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主要会计科目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主要的一级会计科目。
占比较高的明细科目。
波动幅度较大或发生异常波动的明细科目。
具体分析:资产负债结构(若本期数据及上期比较有较大变动,必须说明原因)资产质量截止**年*月末,**银行贷款及垫款账面余额合计**亿元。
其中附担保物、保证、信用贷款的比例分别为**%、**%和**%。
25.燃气供应行业2015年政策及投向指引一、适用范围本指引所称“燃气供应”是指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的燃气生产和供应业(D45),其在我行现行行业分类中为“燃气和水”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近期行业运行特征及政策要求(一)近期行业运行特征1.受经济发展和环保理念推动,燃气需求快速增长,天然气消费增长显著。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保护理念深入,特别是治理雾霾天气的进程推动下,燃气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从气源结构看,由于天然气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特点,已成为主要供气气源,各地均加速天然气替换燃煤进程。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天然气产量9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9%;消费量1329亿立方米,增长11.4%,增速明显超过存量增速。
受天然气替代影响,原本占民用和商用燃料主体的液化石油气(LPG)消费近五年来年均增长率已降至-1.5%,人工煤气也一直处于不到5%的同比增长。
我国天然气供应受资源禀赋限制,对外依存度较高,2014年前三季度液化天然气(LNG) 累计进口1474万吨,同比增长14.4%。
从消费结构看,在工业领域(包括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消费占比已占七成左右,生活消费和天然气发电占比偏低,合计约30%左右。
2.燃气供应市场呈现上游开采寡头垄断、中游管输分割运营、下游分销特许经营的发展格局。
燃气供应按产业链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其中上游气田开采基本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垄断经营;中游管道运输全国性主干线管网仍由上述三家高度垄断,各省长输管道由区域运营商分割运营;下游燃气分销在特许经营模式下呈现区域垄断特征。
目前我国燃气供应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企业:一是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能源集团旗下燃气供应企业,该类企业依托集团气源和管道网络具有竞争优势;二是全国性燃气企业(集团),如中国燃气、新奥燃气、港华燃气等,该类企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集团规模优势;三是地方国有燃气企业,如北京燃气、上海燃气、深圳燃气等,依托地方政府支持,具有一定区域垄断优势;四是LPG经销商、加气站等独立燃气供应企业,该类企业市场竞争通常较为激烈。
3.行业规模指标和销售收入稳步上涨,毛利率略有下降,总体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燃气供应行业作为资源产业,伴随市场需求持续上升,行业各项规模指标也保持增长态势。
2014年9月末,行业资产与负债规模分别为5627亿元和32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3%和18.2%。
随着资源价格的逐步理顺,行业销售收入也呈上升趋势。
2014年1-9月,燃气供应行业销售收入3479亿元,同比增速25.2%,高于上年同期6.6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13.1%,比年初略有下降,行业总体盈利能力较为稳定。
4.国家再次上调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上中游企业获益,下游企业销售价格上调幅度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
目前我国天然气定价采用“成本加成”方法,即终端销售价格由出厂价、管输价、城市输配价组成,其中出厂价及管输价(两者之和即为门站价)由政府制定。
继2013年7月调价后,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自9月1日起上调非居民用气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
两轮调价,上游资源性公司由于产品售价调增最为受益,中游管输公司因其公用事业性质调价幅度有限,受益相对较小,但对下游城市燃气供应企业而言,将导致其采购成本上升。
预计此次门站价格上调将引发各地非居民天然气销售价格的又一轮上调,且其上调幅度直接影响城市燃气供应企业盈利能力。
5.燃气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受政策支持、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燃气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燃气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2014年1-9月,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8亿元,同比增长4.6%。
从投资主体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2014年3月-4月,国家发改委相继发布相关指导意见,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天然气基础设施。
面对市场对燃气的强劲需求,国内外各种投资主体争先恐后的涌入,现有大型燃气企业以及民营资本也着力扩大生产规模、经营领域,改进经营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以期获得竞争优势。
从各地城市燃气行业拟在建项目来看,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管网建设和燃气高调站的建设项目。
(二)相关政策要求1.国家要求增加天然气供应,并对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全面政策支持。
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000亿立方米,并力争达到4200亿立方米。
该通知对燃气行业上下游提供了一揽子政策支持:在上游供气领域,加大页岩气、煤制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在中游储气领域,对储气设施建设给予多重支持;在下游售气领域,加快理顺天然气价格,建立阶梯气价制度。
长效机制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天然气领域的发展,包括上下游产业链都会因此获益。
2.国家积极支持各类资本参与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
该办法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天然气基础设施,支持天然气基础设施相互连接,建立天然气基础设施服务交易平台。
4月29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储气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
该意见中还提到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天然气销售企业和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创新债券融资品种;支持储气设施建设项目发行项目收益债券;支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建设储气设施,且不受年度发债规模指标限制。
3.国家再次调整非居民用气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国内天然气价格提升仍有一定空间。
发改委前一次天然气价格调整在2013年7月,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进行调价,调价后增量气与存量气之间存在约0.8元/方的价差。
2014年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9月1日起,再次调整非居民用气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
由于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不断提高,同时对外依存度上升,随着进口高价天然气的增加,以及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逐步推进,存量气价格将逐步与增量气看齐,因此预计近年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存量业务结构及风险收益表现略。
四、行业投向指引(一)总体目标和原则燃气供应关系国计民生,行业运行具有垄断特征,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国家“十二五”规划鼓励发展具有安全节能环保特点的天然气气源,随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进,燃气市场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有望逐步理顺,有助于促进城市燃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行业运行特征及发展态势,结合我行存量业务特点及风险收益结果,2015年确定燃气供应行业为我行“积极进入行业”。
总体原则为:积极支持,优选客户,提升占比,加大回报。
即积极支持该行业客户群,优选拥有特许经营权、具有区域垄断优势、市场化运作程度高的燃气企业;努力提升行业占比;加强收费结算专户管理,带动个金、中间业务开展,提升综合回报。
(二)准入标准及分类策略1.客户准入标准及分层策略一是积极进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能源集团旗下燃气企业、全国性燃气集团以及大型中心城市燃气企业。
二是适度进入拥有特许经营权、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中小型城市燃气企业。
该类企业原则上须符合下列条件: 所在区域上年度财政预算内收入不低于15亿元,人均GDP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已取得特许经营权,具有稳定气源和管输优势,近两年保持盈利,上年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正,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上两年度地方财政补贴能及时足额到位。
三是适度支持液化石油气供应企业,原则上限于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级经销商,以及大型炼企(集团)旗下LPG供应企业,同时要求企业具备较完善的仓储物流设施和港口码头,近两年保持盈利,上年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正,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
四是限制进入单纯供应人工煤气的县级以下小型企业,以及瓶装液化石油气零售商。
2.项目准入标准(1)项目符合当地燃气利用规划,经有权部门核准/备案,用地、环评等合规手续齐备,项目建设规模与城市容量相匹配。
(2)与上游供气方签订长期照付不议协议,或已落实稳定气源供应,能够保障项目顺利运营。
(3)股东方资金实力较强,具备燃气行业投资管理经验。
(4)项目应具有自偿性,整体财务评价可行,还款来源落实。
(5)落实管网资产抵押、燃气收费权质押等有效担保措施,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须办理工程保险,且我行为第一受益人;对由全国性燃气集团全资或控股公司承建的项目,可由总部提供足额担保。
(6)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对我行重点支持的大型燃气集团投资项目,条件可适当放宽。
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运营的项目贷款期限应不超过剩余经营期限。
3.产品策略对于我行积极支持的大型能源集团旗下燃气企业、全国性燃气集团以及大型中心城市燃气企业,应重点围绕客户资金结算特点和金融服务需求,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对于我行适度支持的拥有特许经营权、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中小型城市燃气企业,以及符合我行融资支持条件的液化石油气一级供应商,我行对其支持应以短期融资业务为主。
对于燃气企业,我行除可提供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外,结合其行业特点还可提供如下产品:(1)根据燃气企业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特点,分行可加强与交银租赁的深度合作,开展基于燃气管网、气站等基础设施的相关融资租赁业务;(2)近期燃气企业正在逐步拓宽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占比上升,我行可争取承销优质燃气企业的短融、中票等融资工具;(3)对于优质企业跨区域或上下游的拓展,我行可发挥投行专业优势,择机提供并购贷款支持;(4)对于具有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优势的大型燃气集团,可根据其境内气源开采、境外气源采购、管网建设和燃气分销等环节为企业提供产业链融资业务;(5)结合天然气企业采购“照付不议”协议,或液化石油气企业国内外采购业务,提供保函、银承、国内外信用证等贸易融资产品,结合下游燃气用户资质,择优开展国内保理卖方融资;(6)对于已提供融资支持的燃气企业,可以我行“公用事业一站通”等产品为依托,要求借款人在我行开立收费归集账户,约定合理的收费收入资金回笼比例,带动公用事业代收费等业务开展;(7)对于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的PPP融资模式,分行可选择具备良好商业化运作能力、自身还款现金流较稳定的优质项目进行探索性支持;须合理评估项目公司,重点关注政府和社会资本在综合财力、项目运营经验、专业化技术等方面对PPP项目的支撑力度;须合理测算项目贷款期限,并强调落实对应土地抵押、项目收费权质押以及股东方担保等有效担保措施。
4.非信贷准入标准对于大型能源集团旗下燃气企业、全国性燃气集团以及大型中心城市燃气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融资需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营周转融资、固定资产建设融资等非信贷产品;对于拥有特许经营权、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中小型城市燃气企业,以及液化石油气一级供应商,产品原则上以应收账款池融资、票据池融资、经营周转融资等产品为主,适度开展固定资产建设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