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10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1.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贮罐区(贮罐)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贮罐区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1/Q1+q2/Q2+……+q n/Q n≥1式中,q1,q2,……q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Q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类别物质特性临界量典型物质举例易燃液体闪点<28℃20 t 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0 t 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 10 t 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0 t 氨气等毒性物质* 剧毒品 1 kg 氰化钠(溶液)、碳酰氯等有毒品10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 t 苯酚、苯肼等*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 毒性物质分级GB15258-1999分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mg/kg)经皮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mg/kg)吸入1h半数致死浓度LC50(mg/l)剧毒品LD50≤5LD50≤40LC50≤0.5有毒品5<LD50≤5040<LD50≤2000.5<LC50≤2有害品(固体)50<LD50≤500(液体)50<LD50≤2000200<LD50≤10002<LC50≤102.库区(库)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库区(库)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库区(库)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1/Q1+q2/Q2+……+q n/Q n≥1式中,q1,q2,……q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1.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贮罐区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1/Q1+q2/Q2+……+q n/Q n≥1式中,q1,q2,……q 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Q 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 毒性物质分级GB15258-19992.库区(库)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库区(库)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1/Q1+q2/Q2+……+q n/Q n≥1式中,q1,q2,……q 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Q 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3 库区(库)临界量表*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3.生产场所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表4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1/Q1+q2/Q2+……+q n/Q n≥1式中,q1,q2,……q 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Q 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4 生产场所临界量表(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规定)*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化工重大危险源辨识(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国家安监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等进行辨识。
(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即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单元(在500m范围内划分一个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公司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危险物质中有氯、氢气、氯化氢被列入重大危险源物质,其临界量分别为5t、5t和20t,各车间所存在的危险物质辨识过程如下:单元(在500m范围内划分一个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1)公式计算,若满足(1)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1)式中:q1,q2,... qn——每一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Q1,Q2,... 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
电解车间:氯气和氢气主要存在于电解槽内,共有5个电解槽,共含有氯气82kg,氢气23kg。
氯氢处理车间:该车间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物质有氯气和氢气,氯气主要存在于洗涤塔和干燥塔,其中洗涤塔容积分别为10m3和6m3,干燥塔容积分别为2.2m3、9.7m3、1.3m3,氯气的密度为2.48*1.293=3.2kg/m3,故氯气的总质量为3.2*(10+6+2.2+9.7+1.3)=93.44kg;氢气主要存在于洗涤塔4.3m3,扑沫塔内7.9m3,氢气的密度为0.07*1.293=0.09kg/m3,故氢气的总质量为0.09*(4.3+7.9)=1.098kg;盐酸合成车间:氯气由管道直接输送,氢气位于氢气缓冲罐内,氯气管道规格为φ159长度为50m,管道压力0.15MPa的质量为,根据理想状态气体方程计算得常温常压下氯气体积为:0.88*(0.15+0.1)=0.1*V,V=2.2m3,故氯气质量为 2.2*3.2=7.04kg;氢气主要存在于氢气缓冲罐中,用于氯化氢合成。
重大危险源辩识依据一、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
具体申报登记范围详见附件1。
附件1二、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本次申报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如下: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 生产场所; 4) 压力管道; 5) 锅炉; 6) 压力容器; 7) 煤矿(井工开采); 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 尾矿库。
具体申报范围如下所述。
1.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 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 贮罐区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 Q q Q q Q n n11221++⋅⋅⋅+≥ 式中,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 毒性物质分级(GB15258-199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2.库区(库)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前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各种工艺设备和城市建筑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其固有的危险源也相应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和政策。
重大危险源辨识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本文将介绍其依据和方法。
什么是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危害较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重大事件的场所或设施。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石油化工工厂工厂中大量使用危险化学品,如果不当使用,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
•大型建筑物如高层建筑、桥梁和隧道等,其建设中涉及到大量的高空作业、架空运输等,一旦出现意外,则会对人员造成极大的危害。
•劣质建材如果建筑材料不合格,使用寿命短暂,就容易引发建筑安全事故。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为了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法律法规体系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等领域中的重大危险源。
例如在中国,国务院曾经发布的《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分类、辨识和控制要求等。
安全管理体系在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等领域中,各生产企业和建设单位需要遵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标准要求,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控。
例如,石油化工企业需要根据石油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分类规范,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重大危险源,需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辨识。
以下是常用的方法:标准列表辨识法该方法是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以标准列表的形式列举出可能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位置或设施,并根据重要程度进行评估和划分危险等级。
例如在中国,国家环保部关于危险废物处置、存储和运输等方面发布的《危险废物名录》中,列举了各类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标准,依此对危险废物进行辨识。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和方法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依据和方法来进行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危险源清单:建立详细的危险源清单,列出各种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属性、特性以及与其相关的安全隐患。
这可以作为辨识的基础依据。
2. 安全数据表(SDS):参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了解其物理性质、毒性、燃爆性等特性信息,从而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参考历史事故和其他单位的经验总结,分析已发生的事故案例,寻找共性和规律,以便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4. 安全评估方法:使用定量或定性的安全评估方法,如风险评估、危险性评估、危险源辨识矩阵等,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处理、运输等过程进行系统评估,确定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5. 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持: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技术支持,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辨识危险源,尤其是对复杂或特殊的情况进行评估。
6. 法规和标准要求:参考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确保符合法规的要求。
在进行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时,应该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以确保危化品的安全生产和使用。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并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但不适用于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和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引用了GB-90危险货物品名表,其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并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本标准采用了危险物质、单元、临界量、重大事故、重大危险源、生产场所和贮存区等定义。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照爆炸性物质、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氧化剂等4类物质的品名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c) 表3列出了活性化学物质的名称和临界量。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表序号物质名称生产场所临界量,t1 氯酸钾贮存区 202 氯酸钠贮存区 203 过氧化钾贮存区 204 过氧化钠贮存区 205 过氧化乙酸叔丁酯(浓度≥70%) 贮存区 106 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浓度≥80%) 贮存区 107 过氧化顺式丁烯二酸叔丁酯(浓度≥80%) 贮存区 108 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酯(浓度≥80%) 贮存区 109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甲酯(盐度≥90%) 贮存区 1010 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浓度≥70%) 贮存区 1011 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浓度≥80%) 贮存区 1012 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浓度≥80%) 贮存区 1013 2,2-过氧化二氢丙烷(浓度≥30%)贮存区 1014 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浓度≥80%) 贮存区 1015 3,3,6,6,9,9-六甲基-1,2,4,5-四氧环壬烷贮存区 1016 过氧化甲乙酮(浓度≥60%) 贮存区 1017 过氧化异丁基甲基甲酮(浓度≥60%) 贮存区 1018 过乙酸(浓度≥60%) 贮存区 1019 过氧化(二)异丁酰(浓度≥50%) 贮存区 1020 过氧化二碳酸二乙酯(浓度≥30%) 贮存区 1021 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浓度≥77%) 贮存区 10d) 表4列出了有毒物质的名称和临界量。
如何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但其潜在的危害性也不能被忽视。
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其重大危险源,并提供一些辨识的方法和技巧。
一、易燃危险源易燃危险源是指具有易燃性质的化学品,在遇到明火或高温时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常见的易燃危险源包括汽油、液化气、溶剂等。
辨识易燃危险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观察物质的外观:易燃物质通常是液体或气体形式,具有挥发性,而且往往具有明显的油腻感或有刺激性气味。
2. 检查标识:危险化学品的包装上通常会标明其危险性质,包括易燃等级、危险标志等。
3. 注意环境条件:易燃危险源在高温、明火或静电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火源情况。
二、有毒危险源有毒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体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品。
常见的有毒危险源包括农药、工业药品等。
正确辨识有毒危险源的方法如下:1. 阅读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商通常会提供详细的安全数据表,其中包含了有关该化学品的毒性信息。
2. 注意气味和刺激性:有毒物质通常会具有刺激性气味或对皮肤、眼睛等有刺激。
3. 注意包装:有毒物质通常使用特殊的包装,例如带有警示标志、标签或密封。
三、腐蚀性危险源腐蚀性危险源指的是具有腐蚀性质的化学品,如酸、碱等,可能对人体和物体造成腐蚀损害。
正确辨识腐蚀性危险源的方法如下:1. 检查标识:腐蚀性危险源的包装上通常会标明其危险性质,包括腐蚀等级、腐蚀标志等。
2. 注意物质的外观和性质:腐蚀性物质通常具有颜色鲜艳的液体或固体形式,并有腐蚀性气味。
3. 注意接触方式:腐蚀性物质在接触皮肤、眼睛等部位后可能造成灼伤。
四、易爆危险源易爆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发生爆炸的化学品,如火药、炸药等。
正确辨识易爆危险源的方法如下:1. 检查标识:易爆危险源的包装上通常会标明其危险性质,包括易爆等级、爆炸标志等。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一、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表1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注:①对于GB 18218各表中出现的物质,其临界量按其确定,GB 18218各表中未出现的物质,其临界量按本表确定,以下各表相同;②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毒性物质分级贮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2.贮罐区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文案大全文案大全式中 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贮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二、库区(库)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表3 库区(库)和生产场所临界量表*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2.库区(库)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nn Q q Q q Q q +⋅⋅⋅++2211≥1 式中 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三、生产场所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附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文案大全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生产场所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2.生产场所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nn Q q Q q Q q +⋅⋅⋅++2211≥1 式中 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现存量。
如何判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不论长期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储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依据危险物质的特性和数量将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并就危险物质的危害特性分别对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作了生产场所和贮存区临界量的规定。
判定重大危险源时,受限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用于判定重大危险源的单元,如果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即为重大危险源。
如果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照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要求,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一般以可能存在的最大的物质量为计算值,而不是以平时的量为准。
比如,一个10m³的储罐平时只用到5m³,特殊情况下才装满,计算时应该以10m³为准。
下面举例说明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方法:
假如一个生产氯甲苯的车间有8套通氯气的装置,氯气钢瓶储量满瓶为1吨,反应釜中甲苯的最大生产容量为10t,产物为氯甲苯和盐酸,判定该车间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根据题意,氯甲烷生产车间氯气的储量一共8t,甲苯为80t,而氯气的临界量为10t,甲苯的临界量为40t,根据重大危险源判定公式:
8 10+80
40
=2.8>1,所以该车间属于重大危险源。
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依据一、事故的划分标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条的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的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三、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相关行业、领域对重大事故隐患存在不同界定。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这是一般性的规定。
特殊行业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界定因行业性质而有所差异。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以及计算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和最大量的方法。
1.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2.定义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重大危险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辨识辨识依据①单元内从每次存放某种危险物质的时间计时起2日内;②单元内每年存放某种危险物质的次数超过10次;③单元内的危险物质是否在非正常作业条件下产生。
如果单元内储存着多种的危险物质,那么在辨识过程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首先考虑危险性最大的那种物质是否超出上述的定义范围,这样生产经营单位就可以基本的辨识出单元内的危险物质。
5.附录单一品种计算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液化石油气气体用于生产中的加热,单元里有储罐和用于生产加热的管道。
液化气最大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1)对于生产性质的设备、管道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生产场所中存在6套存放液化气的管道系统,每套系统的最大容量为0.15吨,因此管道系统存有液化石油气气体的总量为6×0.15=0.9吨。
(2)对于储存性质的储罐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该生产经营单位共有1个储罐,每个储罐的最大容积为60吨,因此储罐的最大总容积量为1×60=60吨。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2018 年 11 月 19 日发布 2019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GB 18218 — 2009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适用范围中明确厂外运输不包括在辨识范围内【见第 1 章 d,2009 年版本的第 1 章 d】;——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见 3.1 、3.4,2009 年版的 3.1 、3.4 );——增加了混合物的定义(见 3.7 );——修改了重大危险源分类,分为生产单元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单元危险源(见 4.1.1 ,2009 年版的 4.1.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名称(见表 1,2009 年版的表 1);——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分类方法(见 4.1.2,2009 年版的 4.1.2 );——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的确定方式(见 4.2.2 );——增加了对混合物的辨识要求(见 4.2.3 );——增加了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见 4.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利军、王如君、多英全、师立晨、张圣柱、于立见、罗艾民、杨春生、宋占兵、杨国梁、李运才、赵文芳、王家见。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8218-2000、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 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c) 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 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e) 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燃点、爆炸极限、热稳定性、水解性、氧化性、毒性等。
2.危险化学品的工艺过程: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和危险源。
3.危险化学品的环境因素:包括危险化学品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光照等因素对危险化学品的影响。
4.危险化学品的历史事故:包括国内外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经验教训,以及类似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原因。
5.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能力:包括与危险化学品相关的应急处置措施、器材、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的能力。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但不适用于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和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采用了一些定义,如危险物质、单元、临界量、重大事故、重大危险源、生产场所和贮存区等。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照爆炸性物质、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有毒物质的品名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则是由贮存的危险物质种类和数量来确定。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其中,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则是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最后,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相关标准的最新版本,以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改写过的文章:表1列出了一些危险化学品及其最小爆炸下限。
这些化学品包括硝化纤维素、硝酸铵、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等。
表2列出了易燃物质及其临界量,包括乙烷、正戊烷、石脑油等。
表3列出了活性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包括二氧化氮、氯化氢等。
其中,硝化纤维素、硝酸铵、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等危险化学品的最小爆炸下限都很低,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易燃物质如乙烷、正戊烷、石脑油等也需要控制其临界量,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活性化学物质如二氧化氮、氯化氢等也需要小心处理,以免造成伤害或污染环境。
表1:危险化学品及其最小爆炸下限1.雷(酸)汞 - 0.12.硝化丙三醇 - 0.13.二硝基重氮酚 - 0.14.二乙二醇二硝酸酯 - 0.15.脒基亚硝氨基脒基四氮烯 - 0.16.迭氮(化)钡 - 0.17.迭氮(化)铅 - 0.18.三硝基间苯二酚铅 - 0.19.六硝基二苯胺 - 510.2,4,6-三硝基苯酚 - 511.2,4,6-三硝基苯甲硝胺 - 512.2,4,6-三硝基苯胺 - 513.三硝基苯甲醚 - 514.2,4,6-三硝基苯甲酸 - 515.二硝基(苯)酚 - 116.环三次甲基三硝胺 - 117.2,4,6-三硝基甲苯 - 118.季戊四醇四硝酸酯 - 119.硝化纤维素 - 5020.硝酸铵 - 5021.1,3,5-三硝基苯 - 5022.2,4,6-三硝基氯(化)苯 - 5023.2,4,6-三硝基间苯二酚 - 10024.环四次甲基四硝胺 - 25025.六硝基-1,2-二苯乙烯 - 5026.硝酸乙酯 - 50表2:易燃物质及其临界量序号类别物质名称闪点临界量,t 生产场所临界量,t 贮存区1 乙烷 <28℃的液体2 202 正戊烷 <28℃的液体 2 203 石脑油 <28℃的液体 2 204 环戊烷 <28℃的液体 2 205 甲醇 28℃≤闪点<60℃的液体 2 206 乙醇 28℃≤闪点<60℃的液体 2 207 乙醚 28℃≤闪点<60℃的液体 2 208 甲酸甲酯 28℃≤闪点<60℃的液体 2 209 甲酸乙酯 28℃≤闪点<60℃的液体 2 2010 乙酸甲酯 28℃≤闪点<60℃的液体 2 2011 汽油 <28℃的液体 2 2012 丙酮 28℃≤闪点<60℃的液体 2 2013 丙烯 <28℃的液体 2 1414 煤油 <28℃的液体 10 2015 松节油 <28℃的液体 10 2016 2-丁烯-1-醇 28℃≤闪点<60℃的液体 10 2017 3-甲基-1-丁醇 28℃≤闪点<60℃的液体 10 2018 二(正)丁醚 28℃≤闪点<60℃的液体 10 2019 乙酸正丁酯 28℃≤闪点<60℃的液体 10 2020 硝酸正戊酯 28℃≤闪点<60℃的液体 100 20 表3:活性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临界量,t 生产场所临界量,t1 二氧化氮2 22 氯化氢 2 23 氨 2 24 丙烯腈 2 25 硫酸 1 1XXX unclear and there are some us errors。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1.贮罐区(贮罐)
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贮罐区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1/Q1+q2/Q2+……+q n/Q n≥1
式中,q1,q2,……q 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Q 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
*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 毒性物质分级GB15258-1999
2.库区(库)
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库区(库)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1/Q1+q2/Q2+……+q n/Q n≥1
式中,q1,q2,……q 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Q 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3 库区(库)临界量表
*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3.生产场所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表4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1/Q1+q2/Q2+……+q n/Q n≥1
式中,q1,q2,……q 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Q 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4 生产场所临界量表(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规定)
*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表4 -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9规定)
表4-1(续)
表4-1(续)
表4-2 未在表4-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4.压力管道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1)长输管道
①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 MPa的管道;
②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 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 mm的管道。
(2)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
(3)工业管道
①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的管道;
②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
③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5.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1)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 t/h。
(2)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 MW。
6.压力容器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7.煤矿(井工开采)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1)高瓦斯矿井;
(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5)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
(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1)瓦斯矿井;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3)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4)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9.尾矿库
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 m的尾矿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