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形成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眼科三基三严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 正常人眼的屈光系统中,最主要的屈光成分是:A. 角膜B. 水晶体C. 玻璃体D. 视网膜2. 散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角膜不规则B. 水晶体浑浊C. 眼轴长度异常D. 视网膜脱落3. 以下哪项不是近视眼的特点:A. 远处物体模糊B. 近处物体清晰C. 眼轴过长D. 需要佩戴老花镜4. 白内障是指:A. 角膜发生浑浊B. 水晶体发生浑浊C. 玻璃体发生浑浊D. 视网膜发生浑浊5. 急性结膜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传播D. 血液传播6. 以下哪项不是青光眼的常见症状:A. 视力下降B. 眼压升高C. 视野缩小D. 眼球突出7. 视网膜脱离的典型症状包括:A. 闪光感B. 视力下降C. 视野缺损D. 所有以上8.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A. 佩戴凸透镜B. 佩戴凹透镜C. 佩戴柱面镜D. 佩戴棱镜9. 以下哪项不是干眼症的常见症状:A. 眼睛干涩B. 异物感C. 视力波动D. 眼泪过多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A. 高血糖B. 高血压C. 高血脂D. 吸烟11. 以下哪项检查不是眼科常规检查:A. 视力检查B. 眼压检查C. 眼底检查D. 心电图检查12. 弱视的形成原因不包括:A. 屈光不正B. 斜视C. 遗传因素D. 先天性白内障13. 以下哪项不是泪道疾病的症状:A. 溢泪B. 红肿C. 疼痛D. 视力下降14. 虹膜炎的主要症状是:A. 眼红B. 眼痛C. 视力下降D. 所有以上15. 以下哪项是预防近视发展的有效措施:A.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B.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C. 阅读时光线过强D. 经常佩戴隐形眼镜16. 以下哪项是眼科手术的禁忌症:A. 严重的心脏病B. 严重的糖尿病C. 年龄超过60岁D. 所有以上17. 以下哪项不是泪腺疾病的症状:A. 眼部红肿B. 流泪异常C. 视力下降D. 眼部肿块18. 以下哪项不是结膜炎的常见治疗方法:A. 抗生素滴眼液B. 热敷C. 冷敷D. 激素治疗19. 以下哪项不是眼科常用的检查设备:A. 裂隙灯B. 直接检眼镜C. 超声波D. X光机20. 以下哪项不是眼科急症:A.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B. 视网膜动脉阻塞C. 近视眼D. 眼球穿通伤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2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眼压的测量结果:A. 角膜厚度B. 测量时的眼位C. 患者的紧张情绪D. 测量仪器的校准22. 以下哪些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A. 佩戴框架眼镜B. 佩戴隐形眼镜C. 进行激光手术D. 服用药物23. 以下哪些是干眼症的治疗方法:A. 使用人工泪液B. 热敷眼睑C. 增加室内湿度D. 减少用眼时间24. 以下哪些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A. 高度近视患者B. 糖尿病患者。
儿童弱视的治疗(转)2011-03-19 20:22:32| 分类:百科知识|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什么是弱视的具体内容眼球内外部无器质性变而矫正视力不到正常(小于0.9 )。
2、弱视有哪些最常见表现视力减退;拥挤现象;眼位偏斜;异常固视;眼球震颤。
家长指导孩子治疗弱视(1 )要充分了解弱视治疗过程是缓慢的,视力是逐渐提高的,因此家长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恒心。
(2)要耐心劝导孩子坚持戴眼镜。
除洗澡、睡觉之外,一定要坚持戴眼镜,尤其是遮盖健眼时,这点很重要,镜腿要用链条连起来,防止眼镜打碎。
(3)引导孩子在看近物时,一定要戴镜,尤其是绘图、写字时,这样常可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4)对中、重度弱视的儿童,除戴镜外,还要坚持到医院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应用弱视刺激仪(cam )的家长要鼓励孩子认真画图,尽量画得准。
(5 )坚持及时复诊。
2〜3岁的儿童每两周一次,更大一些的儿童每一个月一次,请医生检查眼底,视力等,每年要散瞳验光一次。
总之,由于儿童年龄小,自制力差等因素,家长耐心指导孩子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治疗办法,由于不对路,往往疗程长,贻误治疗时机,有的几年,有的治不好.这些办法包括:1. 配镜法2.手术矫正斜视法3.单纯遮盖健眼法4.精细目训练5.中药内服法6.仪器治疗.以上方法的实践结果均不甚理想.(1)弱视按照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
(2)弱视按程度可分为:轻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0.6〜0.8;中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0.2〜0.5;重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小于等于0.1。
屈光不正矫正以后,远视力 <0.1者为重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2-0.5者为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6-0.8者为轻度弱视。
治疗儿童弱视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哪一种,都有适应症及局限性,应根据弱视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视力,恢复双眼视功能。
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弱视,首先应散瞳验光,了解屈光状态,配戴合适的眼镜,先矫正其远视、近视或散光。
1. 近视:视力下降,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
2. 远视:视力下降,看近处物体模糊不清。
3. 散光:眼睛的屈光系统不均匀,导致光线无法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视觉。
4. 斜视:眼球的位置不正常,导致双眼视线不在同一平面上,出现双视或重影现象。
5. 弱视:由于某种原因,如眼球发育不良、眼疾等,导致一只或两只眼睛的视力发育不全,无法达到正常水平。
6. 白内障:眼睛的晶状体变得浑浊,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导致视力下降。
7. 青光眼:眼内压力过高,损伤视神经,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8. 黄斑病变:黄斑部位的细胞受损,影响视力,特别是中央视力。
9. 视网膜脱落:视网膜与眼底分离,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致盲。
10. 干眼症:泪液分泌减少或质量下降,导致眼睛干燥、疼痛、瘙痒等症状。
11. 结膜炎:眼睛的结膜发炎,表现为红、肿、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12. 角膜炎:角膜发炎,表现为眼痛、流泪、畏光等症状。
13. 眼睑炎:眼睑边缘发炎,表现为红肿、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14. 麦粒肿:眼睑腺体发炎,形成小肿块,表现为红肿、疼痛等症状。
15.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眼部感染,表现为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眼睑肿胀等症状。
16. 虹膜炎:虹膜发炎,表现为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
17. 玻璃体混浊:玻璃体中的胶状物质变得浑浊,影响视力。
18. 飞蚊症:眼前出现飞蚊般的黑影,影响视力。
19. 视神经炎:视神经发炎,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20. 视网膜血管阻塞:视网膜血管堵塞,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21. 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堵塞,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22. 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动脉堵塞,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23. 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上的色素细胞受损,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24. 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受损,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25. 视神经炎性假瘤:视神经发炎形成的假瘤,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偏心注视性弱视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张瑶洁摘要: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我国儿童弱视人群高达一千多万,发病率在4.32% 左右。
弱视的形成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患者双眼视功能的正常发育,临床上,弱视的诊断和治疗往往着重于弱视形成的病因以及根据病因进行分类,对偏心注视性弱视的诊断和系统的治疗不够重视,导致大部分偏心注视的患者被误诊、漏诊甚至延误治疗,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本文旨在针对弱视的注视性质分类、检查方法、治疗措施、疗效观察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对弱视的正确诊断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弱视;注视性质;偏心注视1 弱视的基本概念弱视是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足,剥夺了黄斑部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视觉剥夺)和(或)双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双眼不良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同龄健康人群的现象,一般眼科临床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 病因诊断缺陷对弱视治疗方法和疗效的影响弱视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根据注视性质分为中心注视性弱视和偏中心注视性弱视。
在临床诊断中,人们大多重视根据病因作出的分类,而忽略根据注视性质作出的分类,更谈不上在治疗过程中对注视性质的重视,以至于大量的偏心注视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研究表明,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向周边发散的过程中,视锥细胞的分布数量呈渐进性减少,黄斑中心凹周边0.25°以内视网膜视锥细胞数量为15万个/mm2,具有1.0的视锐度;黄斑中心凹周边0.5°、2.5°及5°以内的视锐度分别为0.5、0.3和0.2;黄斑中心凹周边10°以内视网膜含视锥细胞数仅为200个/mm2。
由此可见,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注视部位不同,产生的视敏度也有很大差异。
因此,对注视性质的忽略是弱视治疗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部分。
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由外向里依次为: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即正视眼的远点为眼前无限远。
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
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远视: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1.轻度近视:小于-3.00D。
2.中度近视:介于-3.00~-6.00D。
3.高度近视:大于-6.00D。
老视:凡人年过四十五岁,出现以视远物仍清晰,视近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
散光: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
睫状肌麻痹验光:用阿托品散瞳,三次每天,用药三天,恢复时间较长。
斜眼治疗的基本原则:1.内斜:先散瞳验光,远视戴足度眼镜,手术只做非调节斜视。
2.外斜:大于15Δ应手术。
3.对A V型斜肌:内直肌向尖端移位,外直肌向开口移位,斜肌功能过强者需处理。
4.垂直斜视:大于10Δ应手术。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泪溢: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泪溢;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称为流泪。
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眼的组织解剖:视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及眼部相关的血管和神经结构等。
宝宝常见眼疾1、近视近视(Myopia)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
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
近视分屈光和轴性两类。
其中屈光近视最为严重。
屈光近视可达到600度以上,即高度近视。
造成儿童近视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以及不当的用眼习惯外,近来的研究资料显示,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参与了导致近视的过程,包括:疾病、噪音、矿物元素不足、吃甜食太多以及睡眠不足等等。
对于儿童近视,一向都是预防胜于治疗。
从孩子4岁起家长就要定期给孩子查视力,注意孩子视力是否正常,有无近视、斜视、弱视,发现问题及时诊治。
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到以下几点:1、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眼睛感染。
2、教育孩子学会用眼卫生。
3、注意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果小孩已经不幸近视了,那么究竟父母该不该让小孩经常戴近视眼镜呢?有些人戴了不合适的眼镜之后,引起度数加深,所以许多近视患者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近视眼镜是不是越戴度数越深。
其实,近视镜不仅不会令度数加深,还能达到矫正视力、治疗眼病的目的。
另外,科学研究表明,儿童近视与食物精细程度和偏食有关。
为儿童安排科学的饮食,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是防治儿童近视眼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
2、弱视弱视,是指单眼或两眼视力低于正常,又无内外眼器质性改变,经配戴眼镜仍低于0.9。
一般儿童斜视发病率占1%,弱视发病率占正常儿的3%,且半数以上与斜视有关。
斜视俗称斜眼,即两眼不能注视同一个目标,当用一只眼注视物体时,另一只眼出现偏斜。
全国大约有3000万人患弱视。
斜视和弱视可以互相影响,斜视可导致弱视,弱视又可形成斜视。
它们共同特点是年龄越小,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弱视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弱视,有在婴幼儿时期由于某种原因,如多病、头部外伤或因某种原因长期包扎眼睛引起的弱视,但大多数是由斜视、远视、近视、散光引起的弱视。
每个人从出生到五岁是视功能发展的最关键阶段。
眼科学名解眼科学名词解释1、盲(blindness):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规定,一个人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5时为盲,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3但》0.05时为低视力(low vision)2、视野(visual field):眼向前固视某一点时所看到的空间范围,又称“周边视力”。
3、角膜缘(limbus):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是前房角和房水引流系统所在的部位,是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角膜干细胞所在处。
4、睑内翻(entropion):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5、前房闪辉(anterior chamber flure):是血-房水障碍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所造成,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白色的光束。
6、角膜血管翳:角膜上方1/3,可向中央瞳孔区发展成垂帘状,影响视力。
7、眼球穿通伤(penetrating injury):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是组织脱出。
8、睑板腺囊肿(chalazion):也称霰粒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9、麦粒肿:即外睑腺炎,是睫毛毛囊及其附属的皮脂腺活变态汗腺的细菌性感染。
10、睑腺炎(hordeolum):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分内、外睑腺炎。
外睑腺炎以往称为麦粒肿,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11、睑缘炎(blepharitis):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主要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3种。
12、泪膜:是覆盖于眼球表面的一层液体,威严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13、视网膜震荡(commotio retinae):是指在挫伤后,后极部出现的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白、视力下降。
14、泪溢(epiphora):泪液的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
15、流泪(lacrimation):眼泪分泌过多,排除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称。
弱视的治疗弱视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受到形觉剥夺和(或)异常双眼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
其治疗方针恰与弱视形成原因相反,主要靠矫正屈光异常、给予弱视眼中心凹清晰的形觉刺激;改善屈光参差和/或斜视造成的双眼视觉输入不等,及其引起的清晰物像和模糊物像间发生的竞争;遮盖优势眼和(或)矫正斜视来减轻异常双眼相互作用的影响。
其次还可以对难治性弱视进行辅助性训练。
治疗弱视不能忽视患者的治疗环境,例如患者的智力,父母的重视程度,学校及幼儿园的通力合作等。
应当强调对3岁儿童普查视力,进行积极筛选,以及对弱视患儿早期治疗是今后我国少儿保健和眼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一)屈光矫正一般情况下屈光矫正的目的是为了增视,而弱视患者除了增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辅导患儿视觉发育,所以屈光矫正是弱视的治疗基础。
注意事项如下:1、正确诊断弱视 7岁前儿童屈光生理值的偏远视,但是这种偏远视不等于病理性远视(表9-2);正常儿童4岁前矫正视力若达不到0.8时可能属于低常视力(表9-3),视力低常不等于视力异常,不一定必须进行过多视觉干预或“治疗”表9-2 7岁前儿童屈光生理值年龄(岁)屈光生理值年龄(岁)屈光生理值4 +2.19±0.40D 6 +1.65±0.45D5 +2.17±0.44D 7 +1.40±0.59D表9-3 各月/年龄幼少儿童的视力月/年龄视力月/年龄视力2~3月 0.01 2岁 0.54~5月 0.02 3岁 0.76~8月 0.06 4岁 0.89~12月 0.1 ≥5岁 1.01岁 0.22、必须戴镜矫正的非生理性远视眼视觉发育期儿童,如果远视眼:①屈光度及散光度超过了生理值;②存在明显的屈光参差;③睫状肌充分麻痹后内斜视消失或减轻;④完全矫正后视力达不到正常值时,属于非生理性远视,必须进行屈光矫正。
3、儿童眼屈光参差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双眼屈光度相差2.00D以上为屈光参差,但是临床经常见到屈光度相差小于2.00D,但是两眼的矫正视力却相差较大,而且遮盖优势眼能提高另眼视力。
视力常见的20个问题1. 近视:近视是指看近处清晰,看远处模糊。
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睛的屈光不正。
2. 远视:远视是指看远处清晰,看近处模糊。
远视的主要原因是眼睛的屈光不足。
3. 散光:散光是指眼球形状不正常,导致光线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图像时发生偏斜。
4. 弱视:弱视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某一眼视觉功能发育不良或者丧失而导致的一种视力障碍症。
5. 眼干燥:眼干燥是指眼睛表面缺乏足够的湿润度,造成不适感和视力下降。
6. 眼疲劳:眼疲劳是指由于长时间专注于某项视觉任务,造成的眼部不适感、干涩和视力下降。
7. 白内障:白内障是指眼中晶状体存在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和视觉质量降低。
8. 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落是指视网膜与眼球壁分离,导致视觉损失和视力下降。
9. 角膜变形:角膜变形是指角膜表面形态不正常,导致视力下降和视觉畸变。
10. 左右眼的视力不同:左右眼的视力不同是指眼睛之间的视力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视觉不均衡和视力下降。
11. 视力模糊或反复变化:视力模糊或反复变化是指近期内视力明显下降或者模糊不清,或者视力在不同时间内不稳定。
12. 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是指夜视力衰退、中央视野缺失和颜色感知能力下降等症状。
13. 眼底病变:眼底病变是指视网膜血管或者神经组织发生病变,导致视力受损和视觉质量下降。
14. 眼压升高:眼压升高是指眼内压力增加,导致视神经受损和视力下降。
15. 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病变是指视神经组织发生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和视觉畸变。
16. 视觉障碍后遗症:视觉障碍后遗症是指视觉障碍治疗后,留下部分视觉功能不全或者消失的情况。
17. 视觉失调:视觉失调是指视觉信息在处理、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延迟,导致视觉成像失真。
18. 视野缩小:视野缩小是指视觉范围变窄,无法发现较为外围的视觉刺激。
19. 视觉感觉丧失:视觉感觉丧失是指出现视觉信息绝对不敏感的情况,形成严重的视觉障碍。
20. 其他影响视力的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弱视和近视的区别是什么?孩子视力不好,很容易被家长当成是近视,而实际上弱视也是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
近视、弱视都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健康,影响生活和学习,而弱视的危害比近视更严重,它不仅视力低下,还会引起斜视,丧失立体视觉,将来无法胜任驾驶、测绘及精细性工作,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及工作前途等。
由于儿童弱视的特征不是很明显,往往会被父母忽视而延误治疗时机。
弱视和近视的区别是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弱视和近视有着本质的不同。
近视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原因造成眼轴变长看远不清,但戴镜后矫正视力多能恢复正常的眼病;弱视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的眼病。
2、弱视和近视的病因不同。
儿童弱视的原因为:(1)斜视:斜视的病人为了避免斜视引起的复视现象而抑制斜视眼,进而导致弱视。
(2)高度屈光不正:如高度近视、远视与散光,因光线进入眼球后无法在视网膜上清晰地聚焦成像,造成不足够的视觉刺激因而造成了弱视。
(3)两眼不等视:两眼度数相差二百度以上,双眼度数相差大,只用好眼看,另一眼则形成弱视眼。
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如:(1)遗传因素: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的发病率较高。
(2)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
3、弱视和近视的症状不同。
弱视的症状:(1)、弱视只发生在单眼视病人。
若交替使用两眼者不会发生弱视。
(2)弱视只发生在幼儿。
双眼弱视一般是出生后至9岁期间逐步发展形成的。
在此发展时期若出现斜视或形觉丧失等原因可导致弱视。
9岁以后即使有上述原因也不会发生弱视。
(3)视力和屈光异常。
弱视眼与正常眼视力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有的病人主诉视力下降,但客观检查,视力仍然1.0或1.2。
这可能是患者与自己以前视力相比而感到视力下降。
此外,可能在中心窝的视细胞或其后的传导系统有某些障碍,有极小的中心暗点,自觉有视力障碍,而在客观上查不出。
一、名词解释1.间歇性外斜视答案:由于双眼集合和发散功能失衡,形成一种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过渡型外斜视2.Accommodation答案:调节,通过改变眼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以使不同距离的目标清晰成像于视网膜,从而看清不同距离目标的能力3.配偶肌答案:为了保持双眼单视,两眼间的眼外肌相互合作,双眼具有相同作用且相互配合的肌肉二、填空题1.参与眼外肌的神经支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2.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心鼻侧属于 _______。
答案:外斜视3.上直肌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转,内转,内旋4.调节功能异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
答案:调节不足,调节过度,调节疲劳,调节灵活度不足5.注视性质分为以下4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斑中心凹注视,旁中心凹注视,旁黄斑注视,周边注视6.根据眼位偏斜方向,斜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旋转斜视,混合型斜视三、简答题1.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及特点?答案: I型:受累眼外转受限,内转无明显限制,原在位常合并内斜视; Ⅱ型:受累眼内转受限,外转无明显限制,原在位常合并外斜视; Ⅲ型:内外转均受限,原在位可以正位、内斜或者外斜。
2.六条眼外肌包括哪些及各自的功能分别是什么?答案: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四、分析论述1.简述弱视定义、临床特征及分类。
答案: 1、定义: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校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
1
弱视形成的原因
引起弱视的病因比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小儿斜视、较高度远视、
近视和散光、先天性白内障、重度眼睑下垂,以及先天的视中枢及视神经发育
不良等。
弱视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根据病因不同弱视可分为:
1、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同时伴有弱视,但无眼底异
常。目前认为这是因为斜视引起复视和视觉紊乱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
皮质主动抑制由斜眼黄斑传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形成
了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是可逆的,预后
是好的。但偶有少数原发性者即使在积极治疗下视功能改善也不显著。
2、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黄斑部所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等,即使屈
光不正得到矫正,屈光参差所造成的物象大小仍然不等,致使双眼物象不易或
不能融合为一,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眼睛的物象,日久遂发生弱
视,这类弱视也是功能性的,因而是可逆的。
3、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上
睑下垂遮挡瞳孔,致使光线刺激不能充分进入眼球,剥夺了黄斑部接受正常光
刺激的机会,产生功能性障碍而发生弱视。
2
4、先天性弱视: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Von Noorden推测新生儿
常有视网膜或视路出血,可能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先天性弱视继发于
眼球震颤。
5、屈光不正性弱视: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
不正患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者。
这种弱视因双眼视力相差不多,没有双眼物像融合障碍,故不引起黄斑部功能
抑制,所以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能逐渐提高,无需特殊治疗,但为时
较长。
从表面上看,以上五种均是弱视,但在发病机理方面有本质区别。斜视和
屈光参差性弱视进入双眼的光刺激是等同的,双眼黄斑部都参与视功能的发生、
发展过程,所以预后较好。但形觉剥夺性弱视是在婴幼儿期视功能尚未发育到
完善或成熟阶段,视网膜未能得到足够的光刺激而未能充分参与视功能的发育
过程,造成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且预后也差。单眼障碍造成的后果
较双眼者更为严重。所以由于眼病而遮盖婴幼儿眼睛时应特别慎重,以免形成
剥夺性弱视(尤其6月以内的患儿)。
综上所述,先天性及形觉剥夺性弱视预后较差。屈光不正性、斜视性、屈
光参差性弱视预后较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和正确治疗,绝大多数视力
可提高,获得正常视力的可能性也相当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