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77.17 KB
- 文档页数:8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落实基础】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及方法1.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________传粉且_______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_______(2)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且能够________地遗传给后代。
相对性状:______生物的_______性状的________表现类型。
思考: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B. 狗的长毛和卷毛C. 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D.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E.人的身高与体重F. 猫的白毛与蓝眼G.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3)容易栽培,生长周期短(4)能产生较_______(多或少)的种子,便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过程思考并回答: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因为孟德尔是在实验材料足够________(多或少)的情况下进行统计的,所以F2中的显性性状个体与隐性性状个体数的比例与理论值3:1一致,若实验材料较少,则实际分离比与理论值还一致吗?_________②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_______③提供花粉的植株是父本(用♂表示),接受花粉的植株是母本(用♀表示);如果高茎(♂)×矮茎(♀)称为正交,则高茎(♀)×矮茎(♂)称为_________。
该实验的正反交结果相同吗?_____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推理想像,提出假说)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遗传因子不会融合也不会消失)(2)______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的________叫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__________)(3)生物体在形成______细胞——配子时,_________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人教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预习提纲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2.孟德尔的实验现象中有哪些疑问,孟德尔是如何解释的?3.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验证实验,其实验方法如何?4.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得出的遗传规律是什么?三、课堂学习[问题一]你能从孟德尔的实验中提出哪些问题?[问题二]尝试利用初中的遗传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问题三]写出孟德尔测交实验图解:你认为测交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疑难归纳①杂交类: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反交②性状类: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③遗传因子类: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④个体类:纯合子、杂合子五、典例分析[例1]已知豌豆的灰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用一株灰种子豌豆与一株白种皮豌豆杂交,F1中既有灰种皮的又有白种皮的,其中的灰种皮豌豆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占()A.100%B.50%C.25%D.0[解析]由“F1中既有灰种皮的又有白种皮的”可以判断出亲本豌豆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d、dd。
进一步可以得出F1中的灰种皮豌豆的基因组成全为Dd,所以不含有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答案]D[例2]如果对某株甜豌豆进行测交实验,得到的后代基因组成和性状为Bb(紫花)和bb(白花),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对该甜豌豆进行测交需要用的个体是bb(白花)B.实验时要对这两株豌豆都进行人工去雄。
C.测交后代的性状之比约为1:1D.由测交结果可以推知该株甜豌豆为杂合子。
[解析]测交指用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所以此测交实验需要用基因组成为bb 的甜豌豆;由测交后代有Bb和bb两种基因组成,说明被测甜豌豆的基因组成为Bb,是杂合子;进一步推知测交后代的性状之比为1:1;由于豌豆为自花传粉,此测交实验中需要进行人工传粉,对选定的母本进行人工去雄,授以父本的花粉,而不能将两株豌豆都进行去雄。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考纲要求:①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理解)②遗传的分离定律(应用)(一).为什么选择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①豌豆是植物,而且是,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②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例如,豌豆有高茎的,有,有结圆粒种子的,有结种子的,而且这些性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
③豌豆一次能繁殖许多后代,容易收集到大量的数据用于分析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完成异花传粉的重要步骤是:→套袋→→套袋相对性状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P 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F1F3 : 12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如;未显现其中,F1出来的性状,叫做,如。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2)常用符号:(3)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遗传图解P : 高茎 × 矮茎配子:F 1:高茎其中F 2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 :2 :1 ; 性状表现为3 :1 ;其中DD 为 Dd 为 dd 为 。
(三)测交(1)目的:验证 。
(2)方法: _________。
① 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高茎矮茎测交 Dd × dd配子 _____ _____ _____测交后代 _____ _____高茎矮茎_____ : _____②预期结果:Dd× _______________③实验:F×矮茎 30高:34矮1④结论:A: F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第一章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学习目标】1.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知识导入】 以下俗语说明了什么?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新课导航】一、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观察图1-4)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种,若不进行人为异花传粉对它的遗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做母本,矮茎豌豆做父本进行杂交。
思考下列问题:(1)杂交后代F 1(子一代)的茎高度的性状可能是什么呢? (2)事实上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提出你的设想。
(3)那么亲本矮茎的遗传物质有没有传给子一代, 也就是说子一代中有没有控制矮的遗传物质呢?(4)如何证实F 1中有矮的遗传物质呢? 出示孟德尔的F 1自交实验和结果(5)孟德尔不仅研究F 2子二代出现了3:1性状分离比,这是偶然的吗?怎么得知 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的现象?(6)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假说)人们曾经以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成另外一种颜色,这种现象称为融合遗传。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后代是是什么颜色的牡丹花,事实怎样呢?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分离比是3:1? (1)性状是由_________ 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 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 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 了解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及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
2、 掌握与遗传学有关的各个科学名词及相关概念。
3、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
4、 体验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重点难点】重点: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
难点: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课本第2至第5页;2、 独立完成预习导学,理解并背诵有关遗传学概念。
3、 尝试对探究点进行研究,用红笔标注疑问,并反馈,以备课上合作探究。
【预习导学】 1、花的结构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① 传粉和 受粉。
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 。
②具有易于区分的 ,且能 地遗传给后代。
③豌豆花较大,易于 。
相关概念13、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父本:扫粉→收集花粉母本: → → 授粉 → 。
4、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1 实验2P ♀高茎×♂ 矮茎 P ♂ 高茎 × ♀矮茎↓ (正交) ↓ (反交) F 1 F 1 ↓⊗ ↓⊗F 2 F 2 787株 277株 688株 227株 ( ) :( ) ( ) :( )柱头花柱 子房花药 花丝上表是孟德尔用豌豆的各对相对性状进行的杂交试验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对相对性状杂交后F1代自交得到的F2代中,显性性状数量与隐性性状数量比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该特点?【我的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在下面:【跟踪训练】1. 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D、家鸽的长腿与毛腿2.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双眼皮和大眼睛B、身高和体重C、短毛狗与长毛狗D、卷羊毛与长羊毛3.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4.在豌豆杂交实验中,F1代种子和F2代种子分别结在( )A. F1代植株和F2代植株上B.亲代母本植株和F1代植株上C.亲代父本植株和F1代植株上D.亲代母本植株和父本植株上5. 请填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拓展提升】6. 以豌豆的豆荚颜色这对相对性状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实验中以绿豆荚为父本,黄豆荚为母本。
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课前预习学案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及方法1遗传学的奠基人通过发现了生物的基本规律。
2、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传粉和受粉。
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
②具有易于区分的,且能地遗传给后代。
③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④子代个体数量多,统计结果可靠。
3、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套袋→→套袋思考:去雄时间是在花成熟前还是成熟后?授粉时间呢?两次套袋为什么?二:遗传学基本概念辨析(1)常用符号的含义①性状类型性状: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叫,而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
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③个体类型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包括和。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④遗传因子每个遗传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课内探究学案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材料:和的杂交实验2、过程P: 高茎矮茎F1F2高茎矮茎比例:()()3、发现问题?①②③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做出假说)1、孟德尔在和的基础上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 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包括和。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_ 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归纳总结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复习减数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3、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预习内容:复习点:减数分裂画出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细胞图(2n=4)预习点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及方法[观察与思考 ]阅读课本P2—3页,完成下面问题。
[归纳与总结 ]( 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传粉和受粉。
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
②具有易于区分的,且能地遗传给后代。
( 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套袋→→套袋预习点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与思考 ]阅读课本4页,完成下面问题。
P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F2中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1)过程( 2)特点三、自我检测: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后发现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籽粒,A 、相互混杂B、甜是显性C、非甜是显性D、相互选择预习升华:1、遗传学基本概念辨析( 1)常用符号的含义符号P F1F2×♀♂母本或雌父本或含义配子雄配子(2)基本概念辨析①交配类(见下表)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植物体中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广义上讲,遗传自交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均可称为自交。
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来测F1的遗传因子组测交成。
正交与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反交甲♂为反交。
②性状类性状: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分离定律探究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Ⅰ )1.概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重点)2.阐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重、难点)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遗传。
2.豌豆杂交实验(1)人工异花传粉过程:(2)套袋的目的: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说明P(亲本) 高茎×矮茎↓F1(子一代) 高茎F2(子二代)高茎∶矮茎比例接近 3 ∶1①P具有相对性状②⎩⎪⎨⎪⎧显性性状是高茎隐性性状是矮茎③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④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合作探讨]探讨1:下图是人工异花传粉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是什么?应该在开花前还是开花后进行?目的是什么?(2)步骤②是什么?操作前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目的是什么?(3)该杂交实验中,母本和父本分别是哪种豌豆?提示:(1)步骤①是去雄;应该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目的是防止自花受粉。
(2)步骤②是人工授粉;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3)该杂交实验中,高茎豌豆为母本,矮茎豌豆为父本。
探讨2: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说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
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
[思维升华]辨析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1)性状类(2)交配类①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②自交:植物体中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③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解析豌豆在花开放之前就自花传粉,故要在开花之前进行去雄和授粉,A错误;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B错误;根据亲本的杂交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C错误;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进行F1自交,后代出现一定性状分离比,提出问题和假设,D正确。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3.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符号P 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P 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性状分离现象)3∶1 (性状比)2.特点(1)P具有相对性状。
(2)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单个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1)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DD∶2Dd∶1dd。
(2)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3高∶1矮。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比为3∶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五、分离定律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及方法1.阅读教材P2~3,分析图1-1、1-2、1-3,判断正误:(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1.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重点难点】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会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教法教具】提问法讲练结合法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流程】自主学习一、知识归纳(一)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1.传粉的方式(1)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的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2)异花传粉: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__________的植株叫做父本(♂),的植株叫做。
(3)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2.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1)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用豌豆做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受粉,即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2)豌豆植株具有。
①性状:生物体的或。
②相对性状:的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如豌豆植株的_____和,种子的和等。
3.区分相对性状(1)两个相同:①相对性状一定是同种生物的性状;②相对性状一定是对同一特征的描述,如种子的形状、皮肤的颜色等。
(2)一个不同:相对性状一定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子叶的颜色有黄色和绿色之分。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显性和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
2.实验过程图解遗传常用符号及含义:符号P F1F2×♂♀含义3.实验现象(1)无论亲本正交还是反交,F1总是表现为高茎;(2)F2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总是接近于。
4.其他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孟德尔还对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均,即:(1)无论亲本正交还是反交,F1总是表现为;(2)F1自交,F2发生,且分离比总是接近于。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分离定律。
2.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一演绎法。
预习案花的结构:1、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_____________ ,而且是________________ ,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__________ 相关概念:自花传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花传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豌豆还有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生物必修Ⅱ学案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目标导航】1.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1.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3. 分离定律的容和实质。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 传粉和 受粉。
自然条件下,一般是 。
(2)具有易区分的 ,且能 地遗传给后代。
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 套袋 → →套袋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纯种 纯种P (亲本) 高茎 × 矮茎 ↓F 1(子一代) 高茎↓○× F 2(子二代) 高茎 矮茎个体数 787 277比值 2.实验结果:(1)F 1全部表现为 ;(2)F 2出现 现象,分离比为 。
3.相关概念:(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 的不同 。
(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 1中 。
(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 1中 。
(4)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 的现象。
★思考与讨论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若F 2共得到20株豌豆,其中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为什么?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
亲本为纯合子的高茎(DD )和矮茎(dd ),F 1遗传因子组成为 ,由于D 对d 具有 ,F 1表现为 。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 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 中,即生殖细胞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F 1最终产生含 和 的两种配子,比例为 。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
F 2中有三种基因型: ,数量比接近 ,有两种表现型,且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为 。
2.绘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注意规写法)高茎 × 矮茎P↓ ↓配子 ↘ ↙高茎↓○×♂配子 F 2 ♀配子3.相关概念:(1)显性遗传因子:决定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