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最新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38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4):370-379,387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多数TBAD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
自1996年头例TBAD腔内修复术成功实施以来,TBAD的治疗由巨创转为微创,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1]。
200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发布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指南》,对TBAD的病因、诊断和腔内治疗作出了相应的推荐[2]。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新的腔内技术和腔内器具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产生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3-4]。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国内血管外科领域部分专家,参考新临床研究尤其是基于我国病例的研究结果,结合临床实践,围绕TBAD的诊断和治疗讨论并制订本共识,旨在为其诊疗提供原则性指导和依据,协助临床医生决策。
1 定义、分型及分期1.1 定义典型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流入动脉壁间,主动脉壁分层、分离,血管腔被游离的内膜片分隔为真腔和假腔。
主动脉内膜上的血流入口即为原发破口,在主动脉远端可有继发破口,使真假腔之间血流相通。
假腔内可以是持续的血流灌注,也可因为血液淤滞导致血栓化。
1.2 分型AD的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
1965年,DeBakey等首次根据AD的破口位置和夹层累及范围将其分为3种类型(图1)。
(1)Ⅰ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至腹主动脉。
(2)Ⅱ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少数可累及主动脉弓。
(3)Ⅲ型:原发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夹层累及范围局限于胸降主动脉为Ⅲa型,夹层向远端累及腹主动脉为Ⅲb型。
主动脉夹层课件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也称为主动脉内膜撕裂综合征。
它是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使得主动脉壁分为两层,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定义、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及发病原因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使得主动脉壁分为两层。
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休克、血压变化等症状。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遗传因素、外伤等。
其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为高血压会导致主动脉内膜受损,从而引发夹层形成。
二、诊断方法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到主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发现内膜撕裂和夹层形成。
2、CT血管造影:通过注射造影剂,利用CT扫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和夹层的情况。
3、MRI血管造影:利用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和夹层的情况。
4、主动脉造影:通过直接注射造影剂到主动脉内,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和夹层的情况。
三、治疗方法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疼痛、降低血压和心率等手段来缓解症状。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插入到病变部位,注入材料封闭内膜撕裂口或植入人工血管等方法来治疗夹层。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开胸手术来修复主动脉内膜和植入人工血管等方法来治疗夹层。
四、预防措施预防主动脉夹层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高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高血压对主动脉内膜造成损害。
2、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低盐、低脂、高纤维等。
3、避免外伤: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导致主动脉内膜受损。
4、定期检查: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血管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总结: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MRI血管造影和主动脉造影等。
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主动脉夹层(ICD-10: I71.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4年)1.临床表现:(1)突发的持续剧烈疼痛,呈刀割或者撕裂样,向前胸和背部放射,亦可以延伸至腹部、腰部、下肢和颈部。
(2)有夹层累及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如四肢特别是双上肢血压不对称。
2.辅助检查:(1)CTA、MRA或组织多普勒超声证实主动脉夹层。
(2)多数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D–二聚体明显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4年)。
处理原则:本临床路径主要针对主动脉夹层的高血压危象内科治疗部分。
一旦确诊本病,应当立即开始内科处理。
根据影像学结果,对患者DebakeyⅠ型和Ⅱ型夹层患者,为防止夹层恶化和破裂,应当尽早外科手术治疗。
对Debakey Ⅲ型患者,如病情稳定,不伴有并发症,可选择内科综合治疗。
1.控制疼痛:可选用吗啡、杜冷丁和镇静剂等,镇痛有助于控制血压和心率。
根据疼痛控制情况,可每6~8小时重复使用1次。
缺点是有可能成瘾。
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采用镇痛泵。
2.2.尽快控制血压和心率至可耐受的低限,二者同步进行:β1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
首先选用静脉给药路径:硝普钠(或乌拉地尔)加美托洛尔(或艾司洛尔)等,快速(10分钟内)将血压降至120/90mmHg以下,心率至70次/分以下;若病情允许,患者能耐受,逐渐调整剂量,将血压和心率降至100/70mmHg和50次/分左右。
稳定后,可逐步改用口服降压药物,如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基础上,加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ARB、ACEI、利尿剂等。
i幼豚英层i幼脉矣层(aortic dissection)A i锄脉腔內的血液以i 勧脉內膜糖裂口进人空钳豚屮膜,弄沿空幼脉g紬方向扩履,造咸殳锄豚多假鬲腔今南的一种拓理改变,Sit 纟呈继农瘤畔改变,故将曳窓卷空物脉兴层幼脉瘤。
<国冷病耳农拓車岛25—30/100 , (8內无祥佃疣计资抖,俚临冻上近耳来病例毅备蹈显憎加起势。
疇冻特点岛急般起病,突农剧刃疼痛、休克和血肿层迫相应的空锄脉今丈血管时出观的脏器缺血症状。
安病卑鸟耳務呈正相关,50—70岁伶爲农耳龄,雾柑載女柑名农。
i 脉英层臭皿血管疾病的灾瘫柑尅重急症,血耒及讨诊信,48小时內死亡車可霧达50%0殳要致死療因伶殳幼脉英层钳脉瘤秋裂至胸、腹腔或者皿包胺,进行槌依觴、腹膜后出血,M及急槌皿力家竭或老骨袤竭著。
【病®、病理号农痴机制】冷拓的屍舷拓理变化是遗传或代谢煙昇纟导致文幼脉彳层後祥退行柑变,那今患者鬲伴韦於締值袒昇纟的遗传柑屯夭柑皿血管腐,俚?;多赦恿龙疫冷病因畀耒请楚。
斫究资料认岛後性屮层退行世变臭於筛钮袒的遗传住缺损,使.禅般硬妥白(elasticin) A i幼脉璧沉荻进而使.殳幼脉傻硬扩枪,致屮层猱力猝擾斷裂、年请肌局灶柑丧失和屮雇空迪变仪弄免满勃液瞬扬质。
痕质全属蛋白蘇(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活徃憎爲,以而悻解盘刼脉塵的稽枸蛋白,可饨也是安病机制之一。
空幼脉英层翰豚瘤他丈多毅是由孑文铀脉內朕撕裂后血嬴进人屮层,梆今患老臭由孑屮层濫溶幼脉破裂产或血肿后卷力过爲糖裂內膜所致。
內膜裂口多找或孑空帥脉应力儼楓的梆儘。
组袒曇可见空钳脉屮膜退行世改变,释力幷矩减歹、斯裂和年请肌彻腿减歹身变化,慢柑期可见猝换瞬改变。
爲血层、锄脉駕瞬硬化和憎龄卷文朝脉矣雇的喳要易患. 因素,狗3/4的殳翰脉矣点患者韦名血层,屯夭柑因素包括Marfan粽合征、Ehlers-Danlos粽合征、家族性胸i 锄豚瘤、二叶殳铀敝耨痪痴著。
主动脉夹层的定义和分类主动脉夹层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早在2世纪,即有主动脉夹层病症的记载。
1761年Morgagni 详细描述了这种疾病。
然而,真正“夹层”概念是法国的外科医生Rene Laenne于1819年所提出。
真正引起人们对这种疾病的广泛认识和明确定义,是在1934年Shennan报道了300例主动脉夹层尸解结果和1958年 Hirst报道了508例主动脉夹层尸解结果以后。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是主动脉壁中层内的裂开,并且在这裂开处有流动或凝固的血液。
中层的裂开通常是在中层内1/3和外2/3交界面。
夹层使完整的主动脉壁结构一分为二:由主动脉壁内膜层和中层的内1/3所组成的部分主动脉壁和由中层外2/3和外膜层组成另一部分主动脉壁,前者称为夹层内壁,后者称为夹层外壁。
夹层内、外壁间的裂开间隙为夹层腔。
为了与主动脉腔区别,夹层腔称为假腔,后者称为真腔。
根据这一定义,夹层与单纯的内膜撕裂和主动脉壁完全破裂不同。
在4%-13%的主动脉夹层中,夹层腔与主动脉腔无明显的相通,夹层腔内的血液易发生凝固,这种少见的主动脉夹层也称为壁内血肿。
但在大多数主动脉夹层中,夹层内壁上有破裂口,使夹层腔与主动脉腔相交通,主动脉腔内血流则进入夹层腔内,这时,夹层可局限于这内壁破口邻近的局部主动脉。
顺行夹层沿主动脉壁向远心端发展的夹层逆行夹层沿主动脉壁向近心端发展的夹层原发破口夹层起始处的破口继发破口夹层顺行或逆行发展过程中在主动脉内膜再次出现一个或多个破口主动脉夹层的原发破裂口在主动脉的分布上有明显的节段性差别,即大约62%的原发破裂口位于升主动脉,16%的原发破裂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主动脉峡部),10%位于降主动脉,9%位于主动脉弓部,而在腹主动脉仅占2%左右。
(Hirst AE)了解夹层破裂口部位的分布比率,对夹层破裂口的确认是一种提示。
例如,在腹主动脉发现了夹层破裂口,一定要继续寻找在胸主动脉的破裂口,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98%),胸主动脉存在有原发破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