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命支持(BLS)
- 格式:ppt
- 大小:766.50 KB
- 文档页数:37
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1.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2.检查意识(判断A)。
3.启动BLS。
4.摆放体位:将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去掉枕头、解开衣服、理顺身体。
5.徒手开放气道(A):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如有应马上将病人头转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干净;然后用“压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6.器械人工呼吸(B):医生检查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如无呼吸,使用简易呼吸器囊辅助呼吸,以看到患者胸部起伏为人工呼吸有效指标,只要一看见胸廓抬起,便可停止吹气;每通气两次后,将氧气面罩稍微移开病人面部,但仍然保持开放气道的头后仰姿势。
7.建立人工循环(C):医生快速判断病人有无循环征象,如判断无心跳,立即由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要求随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徒手做胸外心脏按压的规范要点(五要素):(l)按压部位:胸骨正中线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处。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马上抽出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来;只能用左手的掌根部与病人的胸骨接触(面积越小越好),其余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抬起来,不可将按压力量作用于病人的两侧肋骨上。
(3)按压姿势:操作者双膝跪地,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压(杠杆原理)。
(4)用力按压:按压深度使病人胸骨下陷4~5厘米(对成人大约施加25.30Kg 的力量),简便、直观的评估指标为每次按压都能触摸到病人颈动脉的搏动,或者面色逐步变红润;每次按压后手臂的力量都要松开,保证压力释放、充分放松,让胸廓完全弹回。
(5)快速按压:按压频率要达到100次/分钟。
8.交替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成人交替的比例为30:2。
bls急救证书
摘要:
1.BLS 急救证书的定义和重要性
2.BLS 急救证书的培训内容
3.获取BLS 急救证书的途径和流程
4.BLS 急救证书在我国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正文:
一、BLS 急救证书的定义和重要性
BLS(Basic Life Support)急救证书,即基本生命支持急救证书,是针对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等紧急状况进行救治的一种专业证书。
BLS 急救证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持证者提供了应对紧急医疗事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病患的生存几率。
二、BLS 急救证书的培训内容
BLS 急救证书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气道管理以及急救药物的正确使用等。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持证者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病患的生命安全。
三、获取BLS 急救证书的途径和流程
获取BLS 急救证书的途径通常是通过参加由美国心脏协会(AHA)等权威机构举办的培训课程。
课程结束后,学员需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合格者即可获得BLS 急救证书。
具体流程如下:
1.报名参加BLS 培训课程;
2.完成课程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3.参加课程结束后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
4.考试成绩合格,获得BLS 急救证书。
四、BLS 急救证书在我国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在我国,BLS 急救证书在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持有BLS 急救证书的人员,在面对突发的医疗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提高病患的生存率。
同时,BLS 急救证书也是部分行业岗位的必备证书,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基本生命支持知识点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简称BLS)是指在急性心脏骤停或其他危及生命的急性情况下采取的紧急救护措施,以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生命功能。
掌握基本生命支持知识和技能对任何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基本生命支持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和技巧。
1. BLS概述基本生命支持包括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主要目的是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达之前,通过维持通气和血液循环来保持心脏供氧和脑部供血。
BLS的目标是尽早恢复自主循环,提供最佳的机会来避免或减轻患者的脑损伤,直到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可用。
2. ABC原则ABC原则是基本生命支持的核心原则。
A代表空气道(Airway)的保持,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B代表呼吸(Breathing),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并进行必要的通气;C代表循环(Circulation),检查患者的心跳并进行心肺复苏。
3. 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基本生命支持中最主要的操作之一。
正确的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流循环,进而维持重要器官的供氧。
按压的手法包括将双手叠放于胸骨下方,以某一固定的频率和深度进行按压。
按压的频率应为每分钟100-120次,深度应为至少5厘米。
4. 人工呼吸在无法正常呼吸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呼吸是必要的。
使用面罩和手动袋可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面罩应紧贴患者的面部,同时通过头后倾和下颚推起,以确保气道通畅。
手动袋可以提供较高的氧气浓度和恒定的压力。
5. 自动体外除颤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简称AED)可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AED具有自动分析心律和给予相应电击的功能。
在使用AED之前,应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是否正常呼吸。
如果病人没有反应且没有正常呼吸,应立即使用AED。
6. 儿童和婴儿基本生命支持对于儿童和婴儿的基本生命支持,应注意使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
例如,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儿童和婴儿的按压深度相对较浅,通气时应使用面罩和手动袋,而非口对口的方法。
基本生命支持的操作标准
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简称BLS)是指在急性呼吸心跳骤停时,通过一系列操作来维持患者的生命,直到进一步的抢救措施得以实施。
基本生命支持的操作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自身安全: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包括清除可能的危险物品或环境。
2. 调用急救人员: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号码,通知急救人员到场,提供详细的患者信息和准确的位置。
3. 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可以通过轻轻摇动他们并询问他们是否好的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正常呼吸的迹象。
4. 开放气道: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并且没有正常呼吸,需要立即开放气道。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仰头抬颏,以保持气道通畅。
5. 检查呼吸和循环:一边开放气道,一边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
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上下运动,并听是否有呼吸声。
同时,检查患者的脉搏,如颈动脉或股动脉。
6.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没有正常呼吸和脉搏,需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将手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的位置,用力压下,每分钟大约进行100-120次按
压。
7. 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用嘴对嘴或嘴对鼻的方式,每次给患者进行2次呼吸。
8.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即交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血液流通和氧气供应。
需要注意的是,BLS是基础生命支持的操作标准,不包括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和措施。
在实施BLS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状况,并及时告知急救人员到达后的情况。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三)启动急救反应程序:快来人呀(请打120),抢救。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五)建立人工循环:在操作者一侧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恢复气道开放位置,食指、中指从下颏中点滑至甲状软骨后旁开1-2厘米,在胸锁乳突肌与喉结中间凹陷处检查;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4.按压频率100~110次/分;5.按压深度大于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六)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一只手立掌压额,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颏中点旁1-2厘米处,使患者头后仰至下颌骨延线与地面垂直。
(七)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九)人文关怀:整理衣物,口述:继续高级生命支持。
二、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评分标准(依据2010国际CPR指南)(综合项目:由医生、护士各1人操作)备注:1、操作要求在3分钟内完成,每超过1秒钟扣0.2分;2、提前完成不加分。
电除颤术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确定患者心跳停止心电图为室颤波。
(三)准备工作:看表记录抢救时间,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相关物品,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四)启动除颤仪: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报告心律情况“室颤,须紧急电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