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生活服务业发展状况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7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合肥市包河区南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合肥市包河区南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合肥市包河区南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零售业资质空产品服务空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规下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及对策服务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而言更是如此。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推进,服务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本文将对规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们来看规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规下服务业是指通过平台或者线下机构提供的具有规模性且满足一定要求的服务。
目前,我国的规下服务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规下服务业在总体规模上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规下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1600亿元,同比增长7.5%。
尤其是在线教育、健康管理、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更为迅猛。
其次,规下服务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规下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各种线上线下平台纷纷涌现,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无论是大平台还是小型创新创业公司,都在争夺规下服务市场的份额。
再次,规下服务业的质量和信誉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规下服务业的发展受到用户对服务质量和信誉的关注。
一些低质量的服务和恶意欺诈的行为,让消费者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因此,提升服务质量和建立信用体系成为了规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对于未来趋势的分析,规下服务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首先,规下服务业将向更加细分、差异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规下服务业将越来越注重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以在线教育为例,未来的发展重点将从大班授课向小班、一对一的辅导转变,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规下服务业将融合创新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应用,规下服务业将运用更多的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线医疗可以通过远程会诊、智能诊疗等方式改变传统的看病就医方式,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再次,规下服务业将注重建立信用体系,提升消费者信心。
规下服务业的信用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通过建立行业标准、评价机制和信用评级等方式,加强对服务提供者的监管和约束,提升消费者信心,推动规下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通过对生活服务业的运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行业发展趋势、消费者行为特征以及潜在的市场机会,为生活服务业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 生活服务业企业运营数据:包括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的经营数据。
- 消费者调查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的消费者需求、满意度等数据。
- 行业统计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等官方渠道的行业数据。
2. 数据处理:- 数据清洗:剔除异常值、缺失值,确保数据质量。
- 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
-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三、行业发展趋势1. 市场增长:- 生活服务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 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明显,线上平台成为生活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 细分市场发展:- 餐饮业:外卖、团餐等细分市场增长迅速,高端餐饮市场逐渐回暖。
- 住宿业: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扩大,中高端酒店市场竞争加剧。
- 美容美发: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需求增加,线上预约成为主流。
- 家政服务:老龄化趋势加剧,家政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 教育培训:在线教育兴起,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市场潜力巨大。
四、消费者行为特征1. 消费观念:-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健康、个性化和便捷性。
- 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2. 消费渠道:- 线上线下融合,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线上平台进行预订、支付等操作。
- 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 消费偏好:- 青年消费者对时尚、潮流、创新产品的需求较高。
- 家庭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和品质保障。
五、市场机会与挑战1. 市场机会:- 跨界合作:生活服务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 技术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包河区概况 一、包河区概况 包河区位于合肥市地理中心,辖7街、2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和全省首个街道级“大社区”,区域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域面积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2.5万。
2014年,包河区打造金融、会展旅游、总部经济、文化创意、设计研发、现代商贸、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公共资源交易、港口物流等“十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特色楼宇和税收“千万元楼”、“亿元楼”,加快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第一区”;包河都市产业园实施“产城融合发展、重大项目牵动”,加快建设“全市都市产业示范园区”依托“两城、三圩、十大文化场馆”建设,加快建设“环巢湖生态文化旅游先行区”。突出招大引强,主动融入滨湖一体招商,重点加快高铁站片区、机场片区、淝河片区、老城区等成熟地块上市步伐,着力引进有实力、有品牌、有形象的大企业。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实施“五个一模式”,即一位区级领导、一个重点产业、一项行动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个工作团队,强化项目建设、政策扶持和规划引领,稳步提高城区经济质量效益。 合肥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主要经济指标测算表
2010年 2013年 2015年 年 均 增长 (%) 2017年 年 均 增长 (%) 2020年
年 均
增长 (%) 服务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1112.2 1841.9 2400 10 3200 12 5300 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 839.0 1480.8 1850 15 2450 15 3600 15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单位:亿美元) 14.3 18.9 24 11 30 11 40 10
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99.6 148 176 12 230 14 340 14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1、旅游业
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旅游业规划: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2、文化产业 全国唯一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国家广电总局三院成功落户,农民工文化驿站建设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志愿服务工作被中宣部推广,大圩农民文化乐园入选“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2013年,包河区完成文化产业投资超过100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投资总量30%以上。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包河区高点定位,树立战略思维,整合地域资源,全力推动文化产业爆发式发展。
包河区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帮助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申请补助、贴息和奖励,畅通扶优培强绿色通道。
依托基地势能,包河区积极推进文化业态融合和产业链延伸发展,广电设备生产、数字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文化旅游产业等业态集群效应凸显,一批体量大、质量优的文化项目纷纷落户:
——投资36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投资200亿元的合肥“第一高”恒大中心及中歌富铭文化股份公司等近20家重大文化项目领衔进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设计研究院三家国家顶级院所将分别在包河设立分院;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迈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安徽省演艺集团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2013年,包河区完成文化产业投资超过98.8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投资总量33%。今年上半年,区纳税百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39家,文化产业税收2.4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5%,其中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6家。
„„ 文化产业已然成为包河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有近900家,文化产业占区域内经济总量的8%。
重点推进项目:国家广电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滨湖文化综合体项目、中设创意产业园、包公故里生态文化园、巢湖市巢父生态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二期工程、铭传文化生态园建设。
3、家庭服务业 家庭家庭服务业总量大幅提升,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过“十一五”以来的持续发展,我市家庭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家庭服务业增加值达1112.2亿元,接近“十一五”初期的3倍。2013年,家庭服务业增加值达18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家庭服务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家庭服务业投资不断增长,成为带动投资的主要领域。2010年,我市家庭服务业完成投资20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46.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45%。2013年,我市家庭服务业完成投资284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5%。家庭服务业投资已成为带动全市投资的重要力量。 家庭服务业就业人数显著扩大,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2013年末,我市家庭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226.7万人,比上年增加12.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4.9%。近年来,家庭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迅猛,就业潜力不断释放,成为我市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4、商贸服务业 商品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随着合肥大都市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外知名企业加快了进驻我区的步伐。法国家乐福、台湾好又多、百脑汇、上海联华、北京华联、苏果、合家福、红府等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已人住我区,使我区的零售业在经营理念上有新的突破,流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
商业特色街建设步伐加快。在充分发挥我区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商业设施的整合、改造、升级,已初步形成宁国南路小吃一条街、宋城包公文化街、百脑汇IT产业街、芜湖路体育用品一条街、巢湖路美食休闲一条街等。
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我区专业市场建设坚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分类指导、培育特色”的方略,以周谷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着力打造以建材装饰、五金机电、钢材批发、家具展销、农副产品等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市场群,从而有力地带动了物流业的提速。
以扩大消费和保障供应为主线,以改革创新、政策支持、项目带动为支撑,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现代商贸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商贸中心。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50亿元,年均增长15%。到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50亿元,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00亿元,年均增长15%。
重点推进项目:城隍庙区域改造、长江路淮河路沿线改造、地铁沿线、铁路南站片区、万达文旅城、北城世纪城等商业项目。
5、房地产业 2014年上半年,全区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5.4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24.6%,同比增长25.7%,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城区第一。全区房地产投资完成超5亿元的项目有5个,分别为佳源(巴黎)都市小区、城邦花园、万达文旅新城一期、万象公馆和海上五月花,合计完成投资37.1亿元。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6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37.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区191家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面积2706.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621.5万平方米。建筑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73.5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市建筑业产值的比重达22.9%。中铁四局、建工集团、外经建设等27家一级资质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建筑业产值150.4亿元。 2011年至2015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000亿元,其中,住宅开发投资4000亿元。2011年到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7600亿元。2011年到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1万亿元。2011年至2015年,累计规划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2.3万套。2014年至2017年,累计实施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8.6万户,规划建设棚户区改造(危旧房、城中村)安置房13.4万套。
6、养老服务业 目前合肥市已有医养结合方面的尝试,滨湖医院“医养结合”病房就是这样的模式。这里既是滨湖医院老年科,又是民政部门批准的包河区滨湖老年护理院。 包河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老年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每年800万元的居家养老资金,同时投入260余万元,建成了总面积850平方米的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专业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营。目前居家养老中心开展的服务项目有信息呼叫、家庭访视、家政保洁、生活照料、代购配送、文体康乐、健康康复、卧床护理、生命关怀等近60项服务。只要老人把需要反馈到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