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
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课件:23 愚公移山(共2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课件:23 愚公移山(共23张PPT)
【乙】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傥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 叟之辩,则居当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 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 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课件:23 愚公移山(共2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课件:23 愚公移山(共23张PPT)
[思路点拨]首先,这类题考查的内容大都是课本中的重点文言实词或虚词(如 “之”“其”“以”等),应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梳理总结,并牢记各种不同的用法。 其次,注意从词义上辨析。“以残年余力”中“以”是“凭借”的意思。“河曲 智叟亡以应”中“以”是“用来”的意思。再次,学会从词性上辨析。“戒之曰” 中的“戒”是动词,告诫;“必敬必戒”中的“戒”是形容词,谨慎。最后,结合具体 语境进行比较分析,能结合一般的语言习惯,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如词性不 同,感情色彩不同,都可能形成词语的差别。 [答案模式]答题时要做到“一读二忆三猜四验”。即读原文,读原题;忆课文,忆注 释。如果与课文中的内容无法联系,就大胆猜测,大胆设想。最后,将答案带入句中, 联系句子和原文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