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肖纪永
- 格式:ppt
- 大小:876.50 KB
- 文档页数:35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知识点对于应对高考考试至关重要。
以下是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知识点的总结。
一、概述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忠于原文,传达原文的意思,保持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
2. 翻译中的常见问题:文言文词汇的多义性、句法结构的复杂性、句子成分的省略和重复。
二、翻译常用技巧1. 确定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
2. 确定句子结构:判断句式类型,如并列句、复合句等。
3. 理解上下文语境:根据上下文关系确定词语的具体意义。
4. 注意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反问等特殊修辞手法的翻译。
5. 注意文言文特点:如古代汉语的语序、虚词的使用等。
三、常见句式和词语的翻译1. 主谓结构的翻译:通常是直译,保持句子结构的一致性。
例句:吾闻上古圣人治天下,先治其国。
翻译:我听说古代圣人治理天下,先治理自己的国家。
2. 并列句的翻译:保持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平衡。
例句:夫既取诸实,又计其虚。
翻译: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又要考虑虚拟情况。
3. 从句的翻译:保留从句的语序和结构。
例句:尊而爱之,敬而畏之,虽有去杀我心,仇敌存亡之本立矣。
翻译:尊敬而爱护他,敬重而害怕他,即使有杀我心的仇恨,也建立在敌人存在或消亡的基础上。
4. 修饰语的翻译:保持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的修辞关系。
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翻译:古人要在天下展示明明德行的人,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5. 虚词的翻译: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具体意义。
例句:人其贵脂之一也。
翻译:人们非常珍视财富。
6. 文言虚词的翻译:特定虚词的常见翻译方法。
(1) 之:表示动作的对象或结果。
例句:怀瑾握瑜,亦已而已矣!翻译:关心、握经典,实在是没有必要!(2) 者:用来表示补充说明。
例句:人云亦云者,举世皆是也。
翻译:盲从他人意见的人,全世界都是这样。
(3) 以:用来表示目的、手段等。
例句:夫乐亦欲寿以益其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
3. 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 文言文古诗的特点和分类
2. 数首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诗文的整体理解和情感体会
4. 对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的分析
第三部分:古文阅读与鉴赏
1. 古文的分类和特点
2. 数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文的整体理解和思想感悟
4. 对古文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第四部分:古代文言文翻译与写作技巧
1. 通译和意译的差异和应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
4. 文言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第五部分:文言文的应用拓展
1. 古代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2. 古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与联系
3. 文言文的启示与思考
4.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总结
第六部分:附录
1. 古代文言文名篇赏析
2. 常用古代文言文词汇表
3. 重要古代文言文名篇背诵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的大致内容安排。
在学习文言文时,建议根据这个提纲进行系统学习,注重理解原著的
背景和意义,掌握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和翻译写作的技巧。
通过学习文
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
思维能力。
希望这个复习提纲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一门独特的语言形式,在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和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知识点总结。
1. 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 翻译时需注意主谓宾的前后位置调整, 对句子的结构要有较好的掌握能力。
2. 词语翻译文言文中的词语有时与现代汉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需要学生熟悉并全面掌握。
例如,“室”表示“房间”;“吾”代表“我”等。
3. 成语和典故的理解与运用文言文中常常使用成语和典故,考生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正确理解并运用于翻译中,增加准确性与表达力。
4.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翻译文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倒装等,考生需要能够辨析并翻译出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突出表达的艺术性。
5. 句法分析与词序调整文言文中句法结构复杂,常常需要对原文进行断句和转换句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考生需要熟悉句法分析方法,合理调整词序。
6. 关键词的把握与翻译文言文中有些熟识关键词,如“仁、义、礼、智”等,考生需要对这些关键词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将其准确翻译。
7. 上下文衔接及意义推测文言文在表达上往往存在上下文的衔接和意义的推测,考生需要通过推测上下文的意义来进行翻译。
8. 修辞手法与文化背景的结合文言文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考生需要熟悉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能够将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巧妙地结合在翻译中。
9. 经典文言文篇章的整体把握文言文篇章有时呈现较长的句子和段落,在翻译时需要全面把握其整体脉络,并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文意的连贯性。
10. 背诵和模仿经典作品熟练掌握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进行背诵和模仿,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在翻译中更加得心应手。
以上是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知识点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将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题目,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力。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河中石兽
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河中石兽,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
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
(4)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5)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
(6)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
(7)是非木杮是:这
(8)湮于沙上湮:埋没
(9)沿河求之沿:顺着
(10)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
(11)众服为确论服:信服确:正确
(12)转转不已已:停止
(13)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溯流:逆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伤仲永》:本文属于一篇随笔,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作者怜惜方仲永这个幼时天资聪颖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一、解释黑体词: 世隶耕属于未尝识书具曾经收族团结。
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伤仲永哀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就:完成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把……当作宾客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即书诗四句写或以钱币乞之有人乞,求取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达到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谒:拜访贤于材人远矣贤,超过。
于,比。
“材”通“才”,才能。
则其受于者不至也被养父母赡养不使学使:让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闻,名声泯然众人矣完全从先人还家跟从卒之为众人卒:最终如此之贤也(有)才能固众人本来二、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7、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8、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三、回答下列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知识点总结一、句法结构1.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为主谓宾结构,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2. 文言文中常见的从属结构包括并列句、条件句、让步句、比较句等。
3. 从属结构的表达方式主要通过连词来实现,如而、乃、若、即等。
二、词语翻译1. 对于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理解其具体意义,同时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的翻译。
2.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对多义词进行恰当的理解和翻译。
3. 文言文中的典故、典型的人物和地名等特殊名词需要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并进行适当的解释。
三、文化背景1. 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国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
2. 翻译中常常会涉及到对古代社会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的了解和理解。
3. 要注意对文言文中的典故和典型人物的背景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引申。
四、特定表达方式1. 文言文中常用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要能够准确理解,并进行恰当的翻译。
2. 文言文中常有省略、倒装等表达方式,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断出完整的意思,并进行适当的翻译。
3. 文言文中的谈论方式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解读和转换。
五、个别句型1. 倒装句:主谓语序倒置,常表示强调或转折。
2. 目的状语从句:表示主句的动作目的,常以“以”字开头。
3. 条件状语从句:表示主句的动作条件,常以“如”、“若”等引导。
六、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将事物与其它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形象、生动、简练的表达。
2.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3. 排比:用相同的句式和语音进行并列,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七、文句翻译技巧1. 逐字逐句理解:通读全文,逐字逐句理解其含义。
2. 上下文推断: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进行推断和解释。
3. 用现代汉语转换:将古代汉语转化为现代汉语表达,以便理解和翻译。
总结: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对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理解文中词语句法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