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
- 格式:docx
- 大小:29.34 KB
- 文档页数:14
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
2.认识13个二类生字,会写7个一类生字。
3.处理课后练习,积累词语。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一类生字,正确书写一类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悟诗中大意,学习文中二类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宋代有一个人叫范成大,与尤、杨万里、陆游合称“四大家”。
他很有才气,多次做官,他常常写一些描写农村风俗的诗。
一年夏天,恰好是江南一带农忙的时候,他来到了江南,看到了金黄的梅子和肥肥的杏子都成熟了,小麦也到了扬花授粉的阶段,油菜花多数都已经谢了,可是却不见人影,原来人们在大忙的季节里,都下田地去了,只有蜻蜓蝴蝶飞过。
看到了此情此景,诗人范成大写下了《夏日》这首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授(一) 读诗、赏诗,感悟诗意1. 老师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 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 学生感悟古诗大意。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诗中的意思。
汇报(二)处理文中的二类生字。
1. 出示文中的二类生字,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进行出声认读。
2. 通过组词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二类字,重点讲肥、稀、惟、蛱、篱。
3. 巩固复习二类字猜字游戏完成三、朗读、背诵古诗。
四、作业:熟背古诗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篇二」《四季的脚步》是一首诗歌,以拟人的写法生动地写出了四季的特点。
根据新大纲要求,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是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讲行讲话训练。
我将本课教学分为看、读、说、画四个环节:一、看(观看插图,谈话引入)上课伊始,结合插图,感知四季的样子。
《画龙点睛》教案教案:《画龙点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画龙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画龙点睛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画龙点睛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个成语。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画龙点睛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这个成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理解画龙点睛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画龙点睛成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幅龙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画龙”,再展示一张缺少眼睛的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点睛”的含义。
2. 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阅读节奏。
之后,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对他们进行表扬。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进行巩固。
4. 故事理解(10分钟)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疑问。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成语运用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画龙点睛——使事物更加完美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运用“画龙点睛”成语造句,并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了画龙点睛的含义,并学会了运用这个成语。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
但在故事理解环节,部分学生对画龙点睛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含有动物的成语,下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1. 故事情节的理解:课文讲述了一个画家在画龙时,点上眼睛使画龙栩栩如生的故事。
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并了解成语的基本意义。
2.学习课文后,学生初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会读会认本课生字、生词。
了解“赞不绝口”“张牙舞爪”“腾空而去”等较难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个成语故事,情节较简单。
但故事中有一些成语,学生需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另外,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故事中虚构的情节有疑问,混淆真实和虚构的成分。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素材的收集、制作。
2.学生成语故事的收集。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出示“无眼睛的龙”的图画)师:小朋友们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哪位小朋友能给它加上眼睛?(生画)加了眼睛的龙给你什么感觉?(生谈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板书课题:画龙点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师: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意思,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来学一学呢?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或采用问与猜等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②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互相正音。
③请五个小朋友分自然段进行朗读。
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们是不是读正确、读通顺了?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④评价后再请五个小朋友读文。
⑤全班齐读全文。
⑥师:通过读文,哪个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三)巩固识字,交流方法师:刚才,大家读课文读得很好。
现在,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朋友”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识不?①采用游戏形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②交流识记方法师:小朋友们读得很正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读音的?提示方法一(或叫减法):笼― =龙(读音不变);方法二(或叫组词法):“庙”寺庙的“庙”;方法三(或叫认半边法):“啦”字读半边。
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下面是xx编辑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1播放龙的动画片,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3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4板书——画龙。
认识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听读识字1、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1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
2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
生即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
3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
通过表演理解词语的含义。
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5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自己试着读一读。
6全班齐读第二段,要读出夸赞和惊奇的语气。
7面对大家的质问,画家是怎样回答的?你相信他的话吗?为什么?8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9汇报合作学习结果:a读一读,画上眼睛后的有关句子。
b能用你甜美的嗓音读出人们的反映吗?c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认为是画龙重要还是点睛重要?10填一填——————————,墙上的龙腾空而去。
大班语言教案《画龙点睛》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1.2 学会使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恰当情境。
1.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画龙点睛》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个画家在完成一幅龙画时,一笔“点睛”使龙栩栩如生,飞腾而去的故事。
2.2 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生动完美。
2.3 相关词汇:画家、龙、点睛、生动、完美等。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成语卡片、画纸、画笔、彩泥等。
3.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光线适宜的教室,配备相应的绘画材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龙,引导幼儿说出龙的特征,如“龙角、龙鳞、龙爪等”。
4.2 讲述故事:为幼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成语的含义。
4.3 学习成语:通过卡片、例句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成语“画龙点睛”,并能够正确运用到生活中。
4.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运用“画龙点睛”的原理,为作品增添生动的元素。
4.5 总结与展示: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讲述作品中的“画龙点睛”之处,总结教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创作能力。
5.2 评价幼儿对成语“画龙点睛”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3 搜集幼儿在课堂中的发言、作品等,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故事中的画家、龙等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6.2 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龙作品,并与其他幼儿分享创作思路。
6.3 开展“画龙点睛”主题班会,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成语的经历和感受。
第七章:家园共育7.1 向家长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鼓励家长在家引导幼儿讲述故事、运用成语。
小学语文课“画龙点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画龙点睛”的成语含义和用法;(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例句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画龙点睛”的含义和用法;(2)设计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画龙点睛”的成语含义和用法。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画龙点睛”的成语含义、来源和用法;2. 例句演示法:通过例句展示“画龙点睛”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 游戏法:设计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成语解释、例句、游戏等内容的课件;2. 成语卡片:准备含有“画龙点睛”等相关成语的卡片;3. 课堂记录表:准备用于学生记录成语接龙结果的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成语“画龙点睛”的由来和含义;(2)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讲解与示范:(1)通过PPT展示成语“画龙点睛”的详细解释;(2)给出例句,让学生了解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3)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感受成语的魅力。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画龙点睛”进行语言表达;(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4. 成语接龙游戏:(1)设计成语接龙游戏,规定游戏规则;(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记录每组的成绩;(3)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给予奖励。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画龙点睛”的用法;(2)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拓展相关成语学习,增加学生的成语储备。
小学三年级语文《画龙点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画龙点睛》原文南北朝时期,江南有一位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画极好。
他在吴兴等地当太守时,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官职,但提起他的画,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传说有一次,他到一个寺院游玩,临走时在墙上画了一只鹰。
因为画得十分逼真,吓得那些原先在寺院里垒了窝的小鸟纷纷逃走,再也不敢飞回来了。
更神奇的是,有一次,一个朋友特意请他在新房子的影壁上作画。
张僧繇想了想,决定画一条龙。
画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天空乌云翻滚,雷声大作。
等到全部画完后,龙简直像是要抬起头,离开墙壁飞到天上去似的。
张僧繇也有点紧张起来,连忙拿起笔,在龙身上画了一条铁链把它锁住,龙才安分下来。
张僧繇画龙出现奇迹的事马上传开了。
很多人半信半疑,都想亲眼看看画家是怎样画龙的。
这天,张僧繇又应邀到一个寺庙画龙。
人们得知消息后,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画家作画。
张僧繇研墨挥毫,飞快地在墙上画起来。
不一会儿,人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四条龙,它们张牙舞爪,腾飞翻滚,活灵活现。
奇怪的是,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
有人就问:“您为什么不画眼睛呢?”张僧繇笑笑说:“眼睛是龙身上最重要的东西,画上了眼睛,龙就会飞走的!”人们以为画家在说笑话,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有几个人催画家点上眼睛试试。
张僧繇见大家都不信,就拿起笔,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
忽然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这两条龙舞动起来了。
一阵大风吹过,它们腾空而起,一齐飞上了天空。
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点眼睛的龙。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画龙点睛》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4、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画龙点睛》的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故事的寓意。
小学语文课“画龙点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画龙点睛”的成语意义和用法;(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2)采用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运用成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表达自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画龙点睛”的成语意义和用法;(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成语的准确运用;(2)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情境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和理解成语;2. 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运用成语;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成语故事、图片、例句等;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卡片等;3. 教材:小学语文课本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2. 新课讲解:介绍“画龙点睛”的成语意义、用法和来源;3. 例句分析:分析一些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4. 互动环节: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成语;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用“画龙点睛”成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成语的理解运用情况。
2. 小组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成语接龙游戏等环节的表现,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
3. 作业评价:对课后编写的故事进行评价,主要关注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故事的逻辑性、趣味性。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画龙点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画龙点睛》的故事,理解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
2. 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会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成语“画龙点睛”的意义。
2. 难点: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龙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分析张僧繇画龙的过程。
- 理解游客为什么会觉得不点晴的龙更好。
- 体会画龙点睛后的效果。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画龙点睛的事情。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成语“画龙点睛”的意义。
6.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下面是编辑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1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3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4板书——画龙。
认识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一)听读识字1、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1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
(出示词语:墙壁。
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2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
(课件演示)生即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
(你真是个合格的评委,即评论了龙的样子,又评论了色彩,看来你也可以当一位小画家啦)3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课件出示词语:赞不绝口。
板书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
通过表演理解词语的含义。
(你真是一位表演家,这么容易就让我们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谢谢你)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5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自己试着读一读。
6全班齐读第二段,要读出夸赞和惊奇的语气。
7面对大家的质问,画家是怎样回答的你相信他的话吗为什么(板书:点睛)8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9汇报合作学习结果:a读一读,画上眼睛后的有关句子。
(动画演示龙腾空而起。
理解词语:张牙舞爪。
看了动画你能表演一下什么叫张牙舞爪吗告诉学生根据词语表演也是理解词义的一种好发方法。
提示:爪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o)(板书:腾空而去)b能用你甜美的嗓音读出人们的反映吗(读的太棒了,你真是位小小播音员。
)c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认为是画龙重要还是点睛重要(理解两个都重要,如果没有形象逼真的龙,即使点上眼睛也不会飞。
点睛是很重要的一笔,它给了龙生命。
)10填一填——————————,墙上的龙腾空而去。
11从此有了画龙点睛的成语。
现在的生活中也常用到它,你想知道人们用它表达什么意思吗请你先来读几个句子就知道了。
12出示练习:读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里很美,赛过天堂。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赛过天堂。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意思表达的更具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13总结: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句子或事情更加出色。
四识字游戏同学们刚才经过积极发言,激烈的讨论,形象的表演学懂了这篇课文。
下面我们一起放松一下,老师请大家吃水果,愿意吗(课件出示水果图片)课文中淘气的字宝宝藏在了每个水果后面,你要先读对了它才能吃到水果,想吃的同学请快举手吧五再次齐读课文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淘气的字宝宝也都成为你的好朋友了,有心新把课文读的更好吗六资料交流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这种动物,可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龙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有关资料。
(也可看课件中提供的资料,了解龙的来历,发展,种类等知识)。
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二1理解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明白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词语含义。
2明白成语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1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3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4板书——画龙。
认识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意图: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一)听读识字1、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意图: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1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
(出示词语:墙壁。
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2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
(课件演示)生即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
(你真是个合格的评委,即评论了龙的样子,又评论了色彩,看来你也可以当一位小画家啦)3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课件出示词语:赞不绝口。
板书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
通过表演理解词语的含义。
(你真是一位表演家,这么容易就让我们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谢谢你)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5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自己试着读一读。
6全班齐读第二段,要读出夸赞和惊奇的语气。
【意图:给学生创造一个多角度的想象空间,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表达的欲望,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7面对大家的质问,画家是怎样回答的你相信他的话吗为什么(板书:点睛)8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给每个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9汇报合作学习结果:a读一读,画上眼睛后的有关句子。
(动画演示龙腾空而起。
理解词语:张牙舞爪。
看了动画你能表演一下什么叫张牙舞爪吗告诉学生根据词语表演也是理解词义的一种好发方法。
提示:爪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o)(板书:腾空而去)b能用你甜美的嗓音读出人们的反映吗(读的太棒了,你真是位小小播音员。
)c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认为是画龙重要还是点睛重要(理解两个都重要,如果没有形象逼真的龙,即使点上眼睛也不会飞。
点睛是很重要的一笔,它给了龙生命。
)10填一填_____________________,墙上的龙腾空而去。
11从此有了画龙点睛的成语。
现在的生活中也常用到它,你想知道人们用它表达什么意思吗请你先来读几个句子就知道了。
12出示练习:读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里很美,赛过天堂。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赛过天堂。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意思表达的更具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13总结: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句子或事情更加出色。
四、识字游戏同学们刚才经过积极发言,激烈的讨论,形象的表演学懂了这篇课文。
下面我们一起放松一下,老师请大家吃水果,愿意吗(课件出示水果图片)课文中淘气的字宝宝藏在了每个水果后面,你要先读对了它才能吃到水果,想吃的同学请快举手吧【意图:在游戏中检查学生认字的情况,即可让学生得到放松,又趣意盎然。
】五、再次齐读课文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淘气的字宝宝也都成为你的好朋友了,有心新把课文读的更好吗六、资料交流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这种动物,可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龙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有关资料。
(也可看课件中提供的资料,了解龙的来历,发展,种类等知识)。
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并了解成语的基本意义。
2.学习课文后,学生初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会读会认本课生字、生词。
了解“赞不绝口”“张牙舞爪”“腾空而去”等较难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个成语故事,情节较简单。
但故事中有一些成语,学生需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另外,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故事中虚构的情节有疑问,混淆真实和虚构的成分。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素材的收集、制作。
2.学生成语故事的收集。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出示“无眼睛的龙”的图画)师:小朋友们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哪位小朋友能给它加上眼睛(生画)加了眼睛的龙给你什么感觉(生谈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板书课题:画龙点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师: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意思,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来学一学呢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或采用问与猜等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②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互相正音。
③请五个小朋友分自然段进行朗读。
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们是不是读正确、读通顺了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师生共同进行评价)④评价后再请五个小朋友读文。
⑤全班齐读全文。
⑥师:通过读文,哪个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三)巩固识字,交流方法师:刚才,大家读课文读得很好。
现在,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朋友”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识不①采用游戏形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②交流识记方法师:小朋友们读得很正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读音的提示方法一(或叫减法):笼―=龙(读音不变);方法二(或叫组词法):“庙”寺庙的“庙”;方法三(或叫认半边法):“啦”字读半边。
(四)齐读全文,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师: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说――生:我知道有位画家在一座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生:我知道这位画家的绘画技术很高超。
生:我知道围观的人都“赞不绝口”。
师相机引导:同学们想象一下,围观的人都会赞美些什么呢师:那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画家为什么不给这几条龙画眼睛呢指名回答。
读画家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