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人类的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890.00 KB
- 文档页数:26
世界史上册知识点(1-15课)一、人类的形成1、大约在三四百万年前,在非洲的南方古猿,是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制造工具。
2、晚期智人阶段出现的同时出现了三大主要人种即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
3、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表格进化阶段和主要代表人种5、出现氏族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商品生产的出现是在父系氏族阶段。
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四大文明古国是最先进入到奴隶社会的国家,进入的顺序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4、埃及的金字塔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5、在两河流域居住的是苏美尔人。
6、汉谟拉比法典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制定法律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7、印度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种姓制度,是在奴隶社会而。
掌握各阶级的大致构成及图示。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三、西方文明之源——希腊(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1、雅典城邦(属于希腊)的繁荣(1)伯利克里改革的措施:扩大公民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2)伯利克里改革影响: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维护奴隶主利益)2、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古希腊是欧洲文明之源,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源于克里特岛。
3、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罗马和迦太基争夺地中海霸权,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四、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大和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必须改革。
(2)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起源: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2、原因:在长期的进化和劳动中,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3、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猿: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人类的远祖4、人类进化的三阶段“正在形成中的人”:非洲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分类:早期猿人:距今约250万~180万年左右,能够直立行走,并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晚期猿人:距今约150~20万年前(元谋人:约170万年,1965年发现北京人:约50万年,1921年发现)(丁村人:约12—10万年,1953年发现)晚期智人:约始于10万年前(山顶洞人:约3万年前,1930年发现)出现人种差异: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二)、氏二、氏族社会的出现1、氏族出现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2、发展的过程:母系氏族社会:原因: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群婚特点: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基础父系氏族社会:原因:男子在社会经济种占主导地位,婚姻关系稳定结果: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观念和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产生(奴隶和奴隶主)→战争、军队、政府等出现→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为什么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①直立行走首先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和进行劳动,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②促进了脑的发育,使人从动物界完全分离出来。
一、选择题: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B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 C.海猿 D.外星人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A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3.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人类分为 CA、黑种人白种人B、有色人种无色人种C、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D、黑色人种黄色人种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在母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B.在母系氏族中,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C.在父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父,不知其母”D.在原始社会末,出现阶级压迫是人类的倒退5.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根本原因是DA.男子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B.男子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C.男子主要从事打猎和捕渔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6.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DA.使用语言B.建造房屋C.烧制陶器D.制造工具7.下面几项表现了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D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B.使用陶器器皿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8.恩格斯说:“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课人类的形成1.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自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古埃及:尼罗河流域,象征: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二、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中央集权。
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三、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希腊------雅典城邦)1、内容:①政治: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②文化: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影响: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评价:伯利克里改革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3、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日本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2.时间、天皇: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希腊与波斯帝国发生战争,结果是希腊取得胜利(马拉松比赛就来自希波战争)。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1课人类的形成1、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
①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制,避免了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②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推动了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2、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不同点:①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③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古代四大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大河流域。
北纬20°~40°之间。
原因大致有:(1)、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2)、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结合雅典的地理位置分析雅典城邦共和国的特点。
这说明了什么?特点:境内多山,气候温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适于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邻近海洋多天然良港,海上贸易发达,这使雅典的工商业发达,由此还可适当联系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因此以农业经营为主。
说明: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影响重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2、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繁荣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3、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原因: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如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考点: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及出现的原因1.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父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社会的第二个阶段。
其特征是:家族长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男子开始支配社会,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由子女继承,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核心。
2.父系氏族社会出现的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适合男子的农耕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女子,占据了支配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出现。
3.原始社会瓦解的原因与标志:(拓展点)原始社会瓦解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贫富分化以及私有制的产生。
原始社会瓦解的标志:国家机器的出现。
易错微析促使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易错:促使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例题1 下列对父系氏族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②婚姻关系相对固定③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④男女都可担任家族长和氏族首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父系氏族社会里, 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担任家族长和氏族首领,故答案选A。
例题2 母系氏族社会后期,男子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改变B.女性放弃了在氏族社会中的权力C.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D.剩余产品的出现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故答案选C。
1.原始社会的一个小孩,有时跟着妈妈去采野果子,有时在父亲面前撒娇。
这种情形最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时期()A.“正在形成中的人”时期B.原始人群居时期C.母系氏族时期D.父系氏族时期2.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女子主动把经济大权让给男子C.采集和狩猎水平的提高D.男子性别意识的提高和复苏3.下列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状况的是()①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②部落间的产品交换和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③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④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⑤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家庭私有财产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氏族成员组成一个大家庭,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能力目标:(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重点和难点: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教学方法:提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学生学法: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
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讲授新课: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
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
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
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
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
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一、人类的出现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
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掌握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技能。
2. 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 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和狩猎技术。
2.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狩猎技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古代埃及》【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成就和衰落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2. 古代埃及的衰落原因。
【教学难点】1. 古代埃及的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
2. 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古埃及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成就和衰落原因。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及其影响。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3课《古代希腊》【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和文化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课人类的形成.人类的出现: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形成的标志:制造工具。
2.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3.三大人种的形成:(1)根据体貌特征,世界人类分为:黄种、白种、黑种人。
(2)形成的时间: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3)人种差异形成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4)学会以此批判种族歧视的错误观点4.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原始社会;5.氏族的出现:(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2、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占据主导地位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父系氏族、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2、农业、畜牧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品生产出现3、男子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始支配社会第2课时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文明古国河流名称文明出现统一时间文明成果古埃及尼罗河约公元前3500年约公元前3000年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等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古印度印度河、恒河约公元前2500年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古中国黄河、长江约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分封制、甲骨文等2.汉谟拉比法典: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种姓制度(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实质:严格的等级制度。
影响:激化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原因: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开展,农业和畜牧业开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拟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知识点第一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3、人种及分布: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黄色人种——亚洲;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4、氏族社会: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
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①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1、南方古猿:(识记)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性质)人类自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三大主要人种:(识记)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划分依据:人的体貌特征)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2、四大文明古国(最早进入奴隶社会,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了早期的奴隶制文明)3、古代埃及金字塔:(识记)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4、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识记)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典石柱伊拉克)5、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识记)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识记)古希腊海洋文明代表2、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高峰:(识记)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3、罗马共和国的兴衰(识记)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最高行政长官都由贵族担任。
共和国初期,平民和贵族斗争不断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进行三次战争,最终胜利。
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实际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灭掉。
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终结。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识记)时间:7世纪中期实施者:孝德天皇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