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的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Visit Henan MuseumName: Zhao Jingru Student ID: U201014856 Class: 1001Henan Museum is the history of modern art museum.It is located in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covers an area of 156 mu , building area of 78,000 square meters , it is the provinc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first large-scale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Museum Appearance analysis : its main building from our oldest observatory ruins - Dengfeng Observatory Yuan as the prototype , the artistic exaggeration interpreted as wearing the crown of the pyramid shape ( Figure 2 ) . Interior design five, including the basement .Museum interior Analysis:Figure 3 shows the Henan Museum of the hall, the hall is located on the first floor . Just one entered the hall , there is a feeling of grand style , composed by a black rectangle woven flooring gives a sense of the atmosphere . In color, the top of the innermost side of the hall with straight rectangular incandescent, cool colors , giving the Spirit in the solemn feeling.Figure 5 is a top lobby lighting, floor lighting mainly exist in a variety of rectangular cross- incandescent -based, for the first floor provides ample illumination light , cool colors , giving a solemn, grand, noble sense of . The top of the sculpture using warm yellow tone lighting ( Figure 6 ) , with the bronze sculpture pavilions, harmonious accord sculpture auspicious meaning .Showroom interior diagram ( Figure 9 Figure 10 Figure 11 Figure 12 Figure 15 ) hall ceilings are mostly black , with scattered light spots , a bit like the night sky , dim lighting makes the hall is elegant and mysterious. Exhibits cabinet side had more use of incandescent lamps with different light yellow , incandescent light is better , so that visitors to more clearly see the exhibits, demonstrating the use of the hall . Henan Museum interior design style simple and elegant , with our country's culture, geography and fully combine practicality and functionality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tly , this professionally designed for beginners, we should be worthy of reference .Henan Museum is designed to tell us: to focus on the design of space layout , functional partitioning and the use of light , a reasonable partition function can bring greater convenience for tourists , called the visit a pleasant experience.Baidu map ( Figure 1 )Museum Appearance ( Figure 2 )Lobby picture ( Figure 3 )Taiji ground floor ring ( Figure 4 )First floor roof lighting ( Figure 5 )Lighting sculpture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floor ( Figure 6 )On the second floor escalator stairs ( Figure 7 )Escalator at the first floor overlooking the diagram ( Figure 8 )Ceiling image (Figure 5 , Figure 13, Figure 14 )图1图2 图3图4 图5图6 图7图8 图9图10 图11图12 图13图14 图15。
河南博物院考察感悟近日,我有幸参加了河南博物院的考察活动,深入了解了中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收获颇丰。
在这次考察中,我对于中原文化的价值体现、展示方式以及传承方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中原文化的价值体现河南博物院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中原文化为一体的博物馆,馆内有着丰富的文物、历史和文化知识。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深远影响和辉煌历史,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道德风范。
中原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哲学和思想等方面展现着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底蕴和背景,它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根基、灵魂和精神支柱。
在河南博物院中,各种文物、书籍、图片、视频等展品,无不反映了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丰富内容和历史价值,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河南博物院的展陈方式独具特色,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让观众在前卫的展陈形式中感受到丰富的历史内涵,这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展示方式的创新在河南博物院的展陈中,我看到了许多的创意和惊喜。
博物馆融合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影像表现技巧等先进元素,用新的展示形式呈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使得文物更加生动、形象,让观众无感觉的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例如,展陈人文、博物、文化、艺术、生态、科技等多维元素,让文物沉浸在丰富的视觉表现当中。
我看到了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民族的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
河南博物院以严谨的学术和高超的文艺手段将文物背后的故事与现场的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展示出文物的独特魅力,使人不仅接受文化,更享受文化,让文化在其中生发出无法平抑的力量。
传承方式的思考严格来说,真正的文化遗产并不是单纯的物,而是作为物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河南博物院在传承方式上,不仅展示了各种文物的风貌,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文物背后的价值。
这种价值是深入人心的,因为它是历史、文化、精神的深刻凝练的必然结果,通过河南博物馆的考察,我了解到传统文化是不能被简单而随意地变革和遗弃的。
河南博物院装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谈谈自己的分析和想法从外观上看,中高两低以弧形方式将建筑平面对称铺开,以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整体建筑共有九座,采取中国传统建筑中心对称布局,有九鼎定中原的寓意。
它具有东西南北四正向的定位,其四角由四根斜梁互撑,可为四维,整体而论,构成四面八方,体现出易经八卦的特质;金字塔顶,指向北中天,象征中原乃地心天中;金字塔形主体展馆与灵宝黄帝陵、郑州商代小双桥遗址中的祭坛十分相像。
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
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融民族风格、地方特点、时代神韵于一体,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标志性建筑。
从功能上来看博物院的建筑的平面组合采用了放射性的方式将个展区于放射式的方式分开,并且除大门入口外,在左右两边又各设置了两个出口,尽可能的避免人流过于拥挤而引起的场馆进出口堵塞情况。
停车场位于博物馆前面即主入口的旁边,由于受场地的制约车流入口与人流入口并没有分开而是公用。
室外种植了大量乔木植物于营造一种宏大壮阔的感觉,还有各种供休息和停留的设施。
在其旁的中国建设银行的运营楼与其建筑风格和整体外貌大致相同有整体相互辉映的效果。
进入博物院,首先是走道,其顶部采用自然采光和发光顶棚两种形式。
自然采光部分:顶部玻璃采用了三角形样式,不仅美观、室外分析省博位于五一路与东风西路的交界处,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从外观上看省博的建筑风格与北京展览馆上海展览中心类似,都是五十年代的俄式建筑。
由于建成年代久远省博的外观并没有多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功能上来看博览建筑的平面组合采用了放射性的方式将个展区于放射式的方式分开。
在解决客流货流等不同的功能流线上省博分设主次入口以疏导不同的人流。
将主入口设在了城市次干道五一路上而不是主干道东风西路,这样尽可能的避免分叉入口车流过于拥挤而引起的交通堵塞情况。
历史成就观察团-------河南省博物院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时间:2019年07月20日)
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而河南博物院是河南省郑州市地标建筑物之一,它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因此我们把它作为社会实践的又一个重要地点。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
展馆面积1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件。
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
我们通过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体会了河南的历史变迁,不禁感叹河南历史文化的厚重、
河南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也对如今郑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成果十分肯定。
此次河南博物院之行,让我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更让我们了解到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
么便捷与幸福,切身感受到我国的逐步发展与强盛。
随后的问卷调查,通过与大家的随机调查,我体会到了洋溢在群众之间的幸福感,他们的话语中透漏出来的不仅是对当今生活的满意,还有对未来满满的憧憬与希望。
从这次活动中我体会到了民众对于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的自豪,也意识到新时代下我们新一代的使命与责任之重。
我们应当奋力进取,积极向上,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自己
的一份力!。
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博物馆考察报告格式考察时间:XX年12月18日文物名称:弦纹瓶文物年代:南宋文物器形:梅瓶文物用途:贮酒器所属窑口:龙泉窑南宋龙泉窑弦纹瓶。
从器形看,属于梅瓶,在宋时为贮酒器。
器物外施梅子青釉,是薄釉发展成多次上釉的实物例证。
一、龙泉窑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名窑,其主要产区在浙江西南部的龙泉,故得名龙泉窑。
龙泉窑烧制的历史始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其间共经历1600多年,故龙泉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瓷窑系。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
其出产瓷器的总体风格以两宋交替时期为分水岭:北宋早期以前,龙泉窑瓷器的风格受到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影响,表现出与这三窑相似的特征,即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龙泉窑在北宋中晚期有了较大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具体表现为胎体较厚重,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用刻花、划花和蓖纹装饰。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
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使南宋龙泉窑扬名中外,并达到瓷器艺术的顶峰。
此次考察的这件南宋龙泉窑弦纹瓶就是龙泉窑的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
可以看出,生产此器(转载自:小草范文网: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物时,龙泉窑已由从越窑、瓯窑和婺州窑承袭下来的薄釉风格转变成为多次上釉形成的梅子青釉。
二、器形梅瓶的起源于契丹民族有密不可分的渊源。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
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畈,岁以为常。
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ii陶瓷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具,在民族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契丹人运用制瓷技术,生产出一种储水器——鸡腿平。
鸡腿瓶瓶身细高如鸡腿,小口、短颈、圆肩、收腹、上粗下细。
契丹人在与汉族的交流中将鸡腿瓶传入中原地区,鸡腿瓶也逐渐演变成宋时的经瓶,即我们所说的梅瓶。
到了南宋时,梅瓶器型变得短矮,瓶身没有早期梅瓶修长,肩部也不如北宋时期饱满丰润,总体上看此时的梅瓶给人以浑圆感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河南博物院调研报告河南博物院室内设计调研报告调研目的——通过对河南博物院的调研,初步了解调研目的,了解公共展馆建筑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功能分布、人流、交通流线、界面处理和空间构成,以及造型、灯光、色彩、材质搭配等一系列室内设计内容,为接下来的设计做好准备。
调研时间——20XX年11月11号上午调研地点——河南博物院实地调研分析——一:河南博物院总体概况: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
1997年7月,河南省博物馆与中原石刻艺术馆合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
新落成的河南博物院,坐落在环境幽雅的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面积156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是我省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设施。
百度地图(图1)博物院外观图(图2)二:博物院外观分析:其主体建筑由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如图2)。
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
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标志性建筑。
一楼大厅图片(图3)一楼地面的太极环(图4)一楼房顶的灯饰(图5)一楼雕塑上方的灯饰(图6)二楼楼梯口的扶梯(图7)扶梯处的一楼俯瞰图(图8)天花板照片(图5、图13、图14)三:博物院室内分析:1、大厅下图3为河南博物院的大厅,该厅位于一楼。
刚一进入大厅,就有一种宏伟气派的感觉,由黑白矩形交织组成的地板给人以大气之感。
大厅的最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金色雕塑,两只大象的中间是一个张开双臂的人的形象,金碧辉煌的又带一点点狰狞的感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图腾用来表达吉祥之意。
河南博物院的调研报告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新乡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后由开封迁至郑州。
馆区中心腹腔为主展馆,高45.5米,以元代登封的观星台为外观雏形,建筑平面以正方形为母体,主体建筑便自然演绎而已经形成便了“金字塔”造型。
冠部呈方斗状,恰似扬斗以承“甘露”,下接覆地斗以纳“地气”,其中心位置精细设计了一个透明的圆洞。
主体建筑蕴含了中国古文化中地处“天中地心”和“天圆地方”的感念,也有“会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的内涵。
冠部四周分别镶嵌四神楼前图案,表示和古天文学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天象星座;大斜面从建筑构造譬如的需要加上白色乳钉图案,形似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和传统建筑板门的建筑群下角形状,又是茫茫宇宙满天星的反照,代表地球了宇宙中数以万计的星座;主体斜面的四周顶部浅蓝色的带窗及顶部垂直而下的透明采光透明,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主体建筑造型奇特,其实宏伟,独具现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征。
整个河南博物馆建筑群采用了传统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手法,从总平面上看,四隅分布市属建筑,聚散有致,和谐统一,寓意“九鼎定中原”。
建筑群近于四面辐射状,交相辉映中原文明向四周传播。
假如我们从上鸟瞰整个建筑群,则宛若“大鹏展翅”向天飞,货币资本建筑如大鹏身躯,展馆大门就像启东的头部,两侧配楼恰似大鹏的翅膀,后边与文物库房相连门面的过廊,更是大鹏之尾。
支离破碎造型象征着古老中原再现历史的辉煌,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文教和腾飞。
刚一进入大厅,就有一种宏伟气派的感觉,由黑白矩形交织组成的地板给人以大气之感。
大厅的最里面是一个巨大浅蓝色的蓝色雕塑,两只大象的中间是一个张开双臂的人的形象,金碧辉煌的又带著一点点狰狞的感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图腾用来表达之意。
雕塑的巨大前方地板上才有一个巨大的太极环,饱含文化展厅的诡异气息。
河南博物院的调查报告河南博物院是智能化的历史时间艺术类专业历史博物馆,位于在河南省会郑州,由1927年在开封市建立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趋势回来的,在70年的发展趋势全过程中,她曾依次易名中华民族历史博物馆、省立医院历史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市迁往郑州市。
馆区管理中心位置为主导展厅,高45.5米,以元朝登封市的观星台为外型原型,工程建筑平面图以方形为孕妈,行为主体工程建筑便当然诠释而产生了“金字塔式”造型设计。
亭部呈方斗状,恰如扬斗以承“甘霖”,下接覆地斗以纳“阳气”,其管理中心部位细致设计方案了一个全透明的圆洞。
行为主体工程建筑蕴涵了我国古典文化中位于“天中地核”和“天圆地方”的念及,也是有“会宇宙空间之气,聚乾坤之灵”的含义。
亭部四周各自包镶四神图案设计,表明古天文学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天文现象十二星座;大斜坡从建筑结构的必须再加上乳白色乳钉图案设计,形近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图案和中国传统建筑板门的门钉样子,也是一望无际宇宙空间太阳花的反照,意味着了宇宙空间中不计其数的十二星座;行为主体斜坡的四周顶端淡蓝色的全透明窗及顶端竖直而下的全透明采光板,具备“黄河之水天空来”的气势磅礴气魄。
行为主体建筑美学独特,实际上宏大,独具一格当代风格特征,集中体现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特点。
全部河南博物馆古建筑群选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中心对称、主从关系井然有序的合理布局技巧,从总平面图上看,四隅遍布附设工程建筑,散聚生姿,和睦统一,喻意“九鼎定中华”。
古建筑群呈四面放射状,喻意中华文明行为向四周散播。
倘若大家从上俯瞰全部古建筑群,则宛如“雄鹰展翅”向天飞,行为主体工程建筑如董成鹏躯体,展厅大门口如同董成鹏的头顶部,两边配楼恰如董成鹏的羽翼,后面与珍贵文物仓库相接的过廊,也是董成鹏之尾。
全部造型设计代表着历史悠久中华重现历史时间的光辉,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的全方位转型发展和辉煌。
刚一进到服务厅,就有一种宏大大气的觉得,由黑与白矩形框交错构成的木地板给人一种空气之感。
河南博物院调研报告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
馆区中心部位为主展馆,高45.5米,以元代登封的观星台为外观雏形,建筑平面以正方形为母体,主体建筑便自然演绎而形成了“金字塔”造型。
冠部呈方斗状,恰似扬斗以承“甘露”,下接覆地斗以纳“地气”,其中心位置精细设计了一个透明的圆洞。
主体建筑蕴含了中国古文化中地处“天中地心”和“天圆地方”的感念,也有“会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的内涵。
冠部四周分别镶嵌四神图案,表示古天文学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天象星座;大斜面从建筑构造的需要加上白色乳钉图案,形似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和传统建筑板门的门钉形状,又是茫茫宇宙满天星的反照,代表了宇宙中数以万计的星座;主体斜面的四周顶部浅蓝色的透明窗及顶部垂直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主体建筑造型奇特,其实宏伟,独具现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特征。
整个河南博物馆建筑群采用了传统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手法,从总平面上看,四隅分布附属建筑,聚散有致,和谐统一,寓意“九鼎定中原”。
建筑群呈四面辐射状,寓意中原文明向四周传播。
假如我们从上鸟瞰整个建筑群,则宛若“大鹏展翅”向天飞,主体建筑如大鹏身躯,展馆大门就像大鹏的头部,两侧配楼恰似大鹏的翅膀,后边与文物库房相连的过廊,更是大鹏之尾。
整个造型象征着古老中原再现历史的辉煌,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和腾飞。
刚一进入大厅,就有一种宏伟气派的感觉,由黑白矩形交织组成的地板给人以大气之感。
大厅的最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金色雕塑,两只大象的中间是一个张开双臂的人的形象,金碧辉煌的又带一点点狰狞的感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图腾用来表达吉祥之意。
雕塑的前方地板上有一个巨大的太极环,饱含文化展厅的神秘气息。
博物馆调研报告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调研报告专业班级环艺《4》班姓名指导教师所在学院2014年10月大河博物馆调研报告一、调研题目:博物馆设计二、调研目的:1.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内的空间功能布局,实地的体验其内部的空间感受,了解博物馆内部功能的布置方法。
2.加强了解多重空间与复杂功能之间的关系,学习和借鉴他们的设计方法和原理。
3.加深了解周边环境对博物馆的影响和关系。
4.了解认知防火消防在博物馆建筑中的作用和处理。
5.对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拍摄。
三、调研对象: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3、关于博物馆的资料及规范图书等。
4、河南省博物馆。
四、调研成果: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面积约30万平方米。
从历次发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遗迹看来,这个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达4-7米。
引人注目的是残存的房屋。
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距今约有5000年,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晚期建筑,为目前国内该时期仅存的房基。
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陶黑彩、白衣彩陶。
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像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
发掘表明,先民们曾在此延续居住长达3300多年,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和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大河村遗址是郑州地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占地17亩,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馆内建有仰韶文化房基保护房、陈列室、陶艺馆、办公楼(兼文物库房)等。
保护房为砖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四面坡瓦顶,面积400平方米;陈列室为砖混结构的现代建筑,平面呈亚字形,面积80 0平方米;陶艺馆为砖混结构的仿古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办公楼为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面积650平方米。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篇一:博物馆调研报告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调研报告专业班级环艺《4》班姓名指导教师所在学院201X年 10月大河博物馆调研报告一、调研题目:博物馆设计二、调研目的:1. 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内的空间功能布局,实地的体验其内部的空间感受,了解博物馆内部功能的布置方法。
2. 加强了解多重空间与复杂功能之间的关系,学习和借鉴他们的设计方法和原理。
3. 加深了解周边环境对博物馆的影响和关系。
4. 了解认知防火消防在博物馆建筑中的作用和处理。
5. 对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拍摄。
三、调研对象: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3、关于博物馆的资料及规范图书等。
4、河南省博物馆。
四、调研成果: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面积约30万平方米。
从历次发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遗迹看来,这个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达4-7米。
引人注目的是残存的房屋。
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距今约有5000年,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晚期建筑,为目前国内该时期仅存的房基。
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陶黑彩、白衣彩陶。
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像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
发掘表明,先民们曾在此延续居住长达3300多年,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和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大河村遗址是郑州地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占地17亩,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馆内建有仰韶文化房基保护房、陈列室、陶艺馆、办公楼(兼文物库房)等。
保护房为砖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四面坡瓦顶,面积400平方米;陈列室为砖混结构的现代建筑,平面呈亚字形,面积800平方米;陶艺馆为砖混结构的仿古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办公楼为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面积650平方米。
河南博物院调研报告姓名,程天淇班级,国教环艺11级08班学号,541112070803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
馆区中心部位为主展馆,高45.5米,以元代登封的观星台为外观雏形,建筑平面以正方形为母体,主体建筑便自然演绎而形成了“金字塔”造型。
冠部呈方斗状,恰似扬斗以承“甘露”,下接覆地斗以纳“地气”,其中心位置精细设计了一个透明的圆洞。
主体建筑蕴含了中国古文化中地处“天中地心”和“天圆地方”的感念,也有“会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的内涵。
冠部四周分别镶嵌四神图案,表示古天文学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天象星座,大斜面从建筑构造的需要加上白色乳钉图案,形似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和传统建筑板门的门钉形状,又是茫茫宇宙满天星的反照,代表了宇宙中数以万计的星座,主体斜面的四周顶部浅蓝色的透明窗及顶部垂直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主体建筑造型奇特,其实宏伟,独具现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特征。
整个河南博物馆建筑群采用了传统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手法,从总平面上看,四隅分布附属建筑,聚散有致,和谐统一,寓意“九鼎定中原”。
建筑群呈四面辐射状,寓意中原文明向四周传播。
假如我们从上鸟瞰整个建筑群,则宛若“大鹏展翅”向天飞,主体建筑如大鹏身躯,展馆大门就像大鹏的头部,两侧配楼恰似大鹏的翅膀,后边与文物库房相连的过廊,更是大鹏之尾。
整个造型象征着古老中原再现历史的辉煌,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和腾飞。
刚一进入大厅,就有一种宏伟气派的感觉,由黑白矩形交织组成的地板给人以大气之感。
大厅的最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金色雕塑,两只大象的中间是一个张开双臂的人的形象,金碧辉煌的又带一点点狰狞的感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图腾用来表达吉祥之意。
河南博物院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河南博物院作为国内知名的历史文化机构,一直以来都承担着保护和传播河南省丰富历史文化的重任。
为了解观众对河南博物院的参观体验及满意度,我们特地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观众满意度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我们在河南博物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000份。
我们还通过线上调查工具,收集到了大量观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展品内容:90%的观众对河南博物院的展品内容表示满意,认为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但仍有部分观众提出,希望博物院能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展示环节,以增强观众的参观体验。
设施环境:85%的观众对博物院的设施环境表示满意,认为其宽敞、明亮,且具有良好的参观引导。
然而,观众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如改善卫生间设施、增设休息区域等。
服务质量:80%的观众对博物院的服务质量表示满意,认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热情,讲解生动有趣。
部分观众建议,希望博物院能提供更多元化的讲解方式,如增加语音导览、预约讲解等。
参观体验:75%的观众对博物院的参观体验表示满意,认为其具有良好的参观氛围和舒适的参观环境。
观众建议,希望博物院能进一步优化参观流程,如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提高入场效率等。
根据调查结果,河南博物院在展品内容、设施环境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可。
然而,仍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增加互动展示环节,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兴趣;改善设施环境,如升级卫生间设施、增设休息区域等;提升服务质量,如提供更多元化的讲解方式,优化参观流程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如开发官方网站、增加线上活动等,提高博物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体来说,河南博物院在观众满意度调查中表现良好,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和满意度。
我们期待河南博物院在未来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参观体验,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河南省丰富的历史文化。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而大学食堂则承载着学生们的一日三餐。
博物馆调研报告博物馆调研报告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不再是少见的东西,报告包涵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调研报告,供大家参照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必需要的朋友。
博物馆调研报告1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
8万平方米,展馆面积3万余平方米,有19个展厅,是一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
院区中央为主展馆、东西两侧配厅及文物仓库楼,四隅分布着电教楼、临展楼、办公楼和培训楼等,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建筑形式新颖别致,气势雄浑,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
整个院区绿草成茵,环境幽雅,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展厅内部陈列精致,文物荟萃。
大多数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常年举行诸如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等等属于文化范畴的展览,并且相对长时期稳定。
这一类型的展示与商业展示和专题展示都大相径庭。
与商业和专题展示的区别在于这是一种提倡文化交流和储存艺术珍品的展览空间,并且展览时间较长,甚至是永久的展示。
早期的艺术馆、博物馆等大多沿用传统建筑加以改造,转而对外开放,观众群从贵族雅士慢慢扩大到一般民众。
走进博物馆,当我们要领会艺术的美丽时,往往先被展馆空间所营造的艺术气氛感染,而后才能静心品味单体展品,类似这样的艺术馆不计其数,每一种艺术流派都会有合适的展馆空间。
第一宽敞疏松的平面格局。
文化展示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首先体现在合理的平面功能布局上。
一个井然有序的参观线路会使观众在舒适安逸的心理状态下品位展品。
参观线路有入口开始,保持一定量的交通线路,才用串联式与发散式结合。
展区的排列方式类似于商业展示。
文化展示的展板、展架多数都依靠展馆建筑本身的界面,在结构支撑和构造上相应比较简单。
关于单体的艺术品或文物,依据其身的体量必需要有合适的观看距离和范围,它们的陈列不能和商品或其他商业性的产品那样布置得琳琅满目,尤其关于稍大体量的艺术品或文物,应该多留一些空间并给观众以充分的观赏时间。
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博物馆考察报告格式考察时间:XX年12月18日文物名称:弦纹瓶文物年代:南宋文物器形:梅瓶文物用途:贮酒器所属窑口:龙泉窑南宋龙泉窑弦纹瓶。
从器形看,属于梅瓶,在宋时为贮酒器。
器物外施梅子青釉,是薄釉发展成多次上釉的实物例证。
一、龙泉窑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名窑,其主要产区在浙江西南部的龙泉,故得名龙泉窑。
龙泉窑烧制的历史始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其间共经历1600多年,故龙泉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瓷窑系。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
其出产瓷器的总体风格以两宋交替时期为分水岭:北宋早期以前,龙泉窑瓷器的风格受到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影响,表现出与这三窑相似的特征,即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龙泉窑在北宋中晚期有了较大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具体表现为胎体较厚重,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用刻花、划花和蓖纹装饰。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
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使南宋龙泉窑扬名中外,并达到瓷器艺术的顶峰。
此次考察的这件南宋龙泉窑弦纹瓶就是龙泉窑的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
可以看出,生产此器(转载自:小草范文网: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物时,龙泉窑已由从越窑、瓯窑和婺州窑承袭下来的薄釉风格转变成为多次上釉形成的梅子青釉。
二、器形梅瓶的起源于契丹民族有密不可分的渊源。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
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畈,岁以为常。
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ii陶瓷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具,在民族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契丹人运用制瓷技术,生产出一种储水器——鸡腿平。
鸡腿瓶瓶身细高如鸡腿,小口、短颈、圆肩、收腹、上粗下细。
契丹人在与汉族的交流中将鸡腿瓶传入中原地区,鸡腿瓶也逐渐演变成宋时的经瓶,即我们所说的梅瓶。
到了南宋时,梅瓶器型变得短矮,瓶身没有早期梅瓶修长,肩部也不如北宋时期饱满丰润,总体上看此时的梅瓶给人以浑圆感觉。
河南博物院的调研报告
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
馆区中心部位为主展馆,高45.5米,以元代登封的观星台为外观雏形,建筑平面以正方形为母体,主体建筑便自然演绎而形成了“金字塔”造型。
冠部呈方斗状,恰似扬斗以承“甘露”,下接覆地斗以纳“地气”,其中心位置精细设计了一个透明的圆洞。
主体建筑蕴含了中国古文化中地处“天中地心”和“天圆地方”的感念,也有“会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的内涵。
冠部四周分别镶嵌四神图案,表示古天文学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天象星座;大斜面从建筑构造的需要加上白色乳钉图案,形似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和传统建筑板门的门钉形状,又是茫茫宇宙满天星的反照,代表了宇宙中数以万计的星座;主体斜面的四周顶部浅蓝色的透明窗及顶部垂直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主体建筑造型奇特,其实宏伟,独具现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特征。
整个河南博物馆建筑群采用了传统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手法,从总平面上看,四隅分布附属建筑,聚散有致,和谐统一,寓意“九鼎定中原”。
建筑群呈四面辐射状,寓意中原
文明向四周传播。
假如我们从上鸟瞰整个建筑群,则宛若“大鹏展翅”向天飞,主体建筑如大鹏身躯,展馆大门就像大鹏的头部,两侧配楼恰似大鹏的翅膀,后边与文物库房相连的过廊,更是大鹏之尾。
整个造型象征着古老中原再现历史的辉煌,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和腾飞。
刚一进入大厅,就有一种宏伟气派的感觉,由黑白矩形交织组成的地板给人以大气之感。
大厅的最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金色雕塑,两只大象的中间是一个张开双臂的人的形象,金碧辉煌的又带一点点狰狞的感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图腾用来表达吉祥之意。
雕塑的前方地板上有一个巨大的太极环,饱含文化展厅的神秘气息。
在色彩上,顶部使用直通大厅最里侧的矩形白炽灯,色调偏冷,给人气贯长虹的庄严之感。
一楼的灯饰主要以各种交叉存在的矩形白炽灯为主,为一楼提供了充足的照明光线,色调偏冷,给人庄严、气派、高贵之感。
在雕塑的上方则使用暖暖的黄色调的灯饰,跟青铜雕塑交相辉映,符合雕塑的吉祥和谐之寓意。
而二楼楼梯口的扶梯,在材质上主要由木质的扶手组成;在色彩上,以黑色和少量的红色为主,照应地板的颜色,给我们的启发是再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风格一定要统一。
在这里可以纵观一楼大厅的所有风景,虽然面积不大,但给人以开阔、明亮的感觉,我觉得应该是层高适合和空间开敞的原因,配合二楼屋顶星星点点的灯光,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情怀。
河南博物院的天花板在构件上,大部分由条纹式的白色梁,镂空等构件和白炽灯组成。
色彩上以白色为主,偶尔点缀些黑色。
而三楼的天花板独具特色,有一块圆形的镂空里装饰有太空的星球图案,灯饰也配合这镂空做成圆形的排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博物院展厅里的天花板多是黑色,配合星星点点的点状灯,有点像夜晚的星空,昏暗的灯光使得展厅优雅而神秘。
展品柜上方则多使用白炽灯,跟黄色的灯光不同,白炽灯光线较好,使游客更清晰地观看展品,充分展示了展厅的用途。
在儿童历史知识讲座的展厅里,则配合儿童的特点,放置了色彩鲜艳的桌椅,整齐的坐席,合适的间距,相应的设计,都显得清晰有序。
三楼的明清珍宝馆里的隔断还特意做了清朝皇宫围墙的样式,贴合整个展馆的历史氛围。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河南博物院的室内设计风格简洁大方,与我过的人文、地理充分相结合,实用性和功能性特点显著,深受广大游客的喜欢,这点对我们设计专业的初学者来说应该是值得借鉴和考虑的。
河南博物院的设计告诉我们:设计中药注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灯光的运用,一个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为游客带来更大的方便,使参观称为一种愉快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