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舞中“圆”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古典舞审美中的圆文化中国古典舞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在丰富多彩的舞蹈世界中独树一帜。
其审美特点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学观念密切相关。
其中,圆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舞的表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舞审美中的圆文化及其运用。
一、圆的象征意义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和谐、完美、祥和的象征。
在中国古典舞中,圆被广泛运用于形体、动作、节奏、造型等方面。
首先,舞者的身体线条追求柔美曲线,以展现出温柔、优雅的美感。
其次,在舞者的动作中,圆形的手势、腕部动作、圆转等元素常常出现,使得舞蹈更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此外,中国古典舞中的人物造型、舞台设计等也常常以圆形元素为基础,使得整个舞台呈现出匀称、和谐的美感。
二、圆的运用技巧圆文化作为中国古典舞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舞者在形体和动作上展现出圆的美感,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来实现。
首先,舞者需要通过身体的训练和柔韧性的发展,使得舞姿更加优雅而具有曲线美感。
其次,舞者在表演中需要把握好节奏感,通过对舞蹈动作的渐进式展开,使得舞蹈更加流畅自然。
此外,舞台设计也需要融入圆形元素,例如圆形的舞台、圆形的灯光设计等,以增强整个舞台的和谐美感。
三、圆与中国文化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人崇尚和谐、整体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观念在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古典舞推崇舞者的整体形象,其中的每个细节都与整体形成了有机的联系。
通过对形体和动作的精心设计,舞者能够将整个自身与舞台、音乐、灯光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的身体表达不仅仅是实现动作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圆的元素表现和传达出情感、思想和意境。
四、圆文化的意义与影响圆文化作为中国古典舞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圆的审美观念要求舞者在形体和动作中追求优美曲线,从而引发观众的审美共鸣。
探究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深的人文意蕴。
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舞姿和优美的动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圆”文化是中国古典舞中极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关于圆整、完美与协调的审美追求,承载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艺术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本文将探究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并深入剖析其在古典舞中的具体表现。
一、“圆”的符号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被视为完美、完整、和谐、祥和的象征。
正如《周易》中所说:“大哉圆之道,周乎万物”。
在古代的哲学和艺术中,“圆”始终被赋予着神秘而神圣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古典舞中,“圆”则表现在整个舞蹈动作之中,包括舞姿、手势、眼神等各个方面。
舞者身体的姿态和舞蹈动作,都力求达到完美的“圆”,这既是对观众的审美要求,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和传承。
“圆”在中国文化中还代表着持续不断、无穷无尽的象征。
如《老子》中所言:“大音希声,大象希形。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种“大音希声”的道理,正是指“圆”这一理念。
在古典舞中,舞者所营造的空间和氛围也倾向于“圆”,在这个“圆”中,观众会感受到一种绵延不绝、持续不断的魅力和情感,这正是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境界。
所以,“圆”在中国古典舞中,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境界。
“圆”在中国文化中还代表着和谐、平等、浑然一体的意蕴。
如《论语》中所强调的“和而不同”,就是一种对中国古典文化中“圆”的理念的诠释。
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所展现的舞姿和动作都是围绕“圆”展开的,力求做到“和而不同”,在动作的周围中寻找平衡和和谐的最佳状态。
这种将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
二、“圆”的舞蹈表现在中国古典舞的实践中,“圆”文化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身体表现。
中国古典舞的身体语言追求舒展自然、柔美流畅,舞者们通过身体的姿态、舞蹈动作以及舞姿的转换,展现了对“圆”这一理念的深入理解。
探究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摘要】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源远流长,其圆形动作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圆形动作在舞蹈中的应用多种多样,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独特的韵味。
通过对圆形动作的传承与发展的探究,可以发现其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性。
圆形动作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更为舞蹈创作和表演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深入研究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人文化观念的深刻内涵,同时也能够为当代舞蹈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圆形动作、象征意义、传承与发展、哲学思想、舞蹈创作、表演启示1. 引言1.1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舞蹈,这些舞蹈起初是为了祭祀神灵和崇拜先祖而表演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舞蹈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古代的宫廷舞蹈在形式和技巧上更加规范和精湛,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精神和审美情趣。
在古代社会,宫廷舞蹈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表现形式,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参与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舞蹈逐渐传播到了民间,成为了普通人可以参与的艺术形式。
今天,中国古典舞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被广泛地传承和发扬。
在中国古典舞中,圆形动作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1.2 舞蹈中的符号含义舞蹈中的符号含义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可以通过动作、姿态、表情等方式传达特定的意义和信息。
在中国古典舞中,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代表着特定的符号含义,这些符号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古代中国人认为舞蹈是一种能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因此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典舞中的手势往往代表着特定的意义,比如手心朝上表示敬意和尊重,手心朝下表示平和和自信,而手心朝前表示真诚和诚恳。
古典舞中的舞步和姿势也是具有符号含义的。
中国古典舞中“圆”的重要性1展现舞蹈者肢体机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古典舞表演者,就必须具备翻腾、旋转、跳跃、控制等高难度的动作,这些动作都具有相应的技术技巧,而“圆”是众多技术技巧的基础,只有把握“圆”的本质,才能够提高翻腾、旋转、跳跃、控制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呈现出轻松自如的状态,此时通过“圆”的教学训练,可以增强舞蹈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肌肉控制能力。
例如,在古典舞的旋转中,其以“圆”为基础,可以展现舞动的柔美,同时能够掌握旋转的技巧,避免因为旋转而出现眩晕感,充分发挥“圆”在古典舞技术技巧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一案例可以发现,古典舞中的“圆”能够很好地展示舞蹈者的肢体机能,从而使其更加投入于舞蹈表现之中。
2强化舞蹈的美好意境就古典舞的美好意境来说,实际上就是通过舞蹈者的表现,让观众产生的心理反应、生理反应,给人们带来满足、喜悦的感受。
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营造一个情景交融的美好氛围,使得观众能够理解舞蹈的内涵,实现舞蹈表演的基本目标。
实际上,为了能够将舞蹈的美好意境展现出来,舞蹈者就必须掌握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圆”为基础提高身体的柔美性,增强舞蹈路径的合理性等,进而为舞蹈表演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给观众更多的美好感受。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古典舞的表演中,不能有技术技巧方面的炫耀,或者过度重视技术技巧,否则就会影响“圆”在舞蹈中的作用,影响舞蹈内涵的呈现。
因此,在表演古典舞的过程中,舞蹈者应该结合舞蹈内容、情感,将“圆”合理应用于其中,进而增强舞蹈的感染力、艺术效果。
3增强舞蹈者基础能力“圆”在古典舞技术技巧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古典舞的表现效果。
实际上,在古典舞技术技巧的教学中,“圆”是必须训练的内容之一,除了能够提高舞蹈学生的肢体能力、舞台表现力外,还能够使其更好地把握古典舞的内涵,从而将其表达出来。
另外,通过对舞蹈学生进行“圆”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典舞内涵、来源的认识与理解,发现古典舞中的文化底蕴、民族文化,强化其自身的民族精神、民族自信,为实现古典舞文化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中国古典舞是建国后,在我国丰厚的传统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一个新的舞蹈学科。
它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起步,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在五十年的岁月里,他已经形成一套趋于成熟的中国民族自己的、独立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
然而在“文革”时期,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四人帮”的倒台,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北京舞蹈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中国古典舞又获得了新生,它在尽可能保存传统舞蹈自身的品质下,对其它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了吸收和发展,创建出了今天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它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中国舞蹈的代表舞种。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然而在这精髓之中,无一不蕴含着一个永恒的规律及特征———圆。
下文就以中国古典舞的这一特征,阐述我个人浅薄的认识。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圆”的审美1、传统文化与中华精神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延续了5000余年的伟大民族,必定有一个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这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这个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精神”。
它集中表现于《周易大传》中的两个命题上,在《周易》中,排在前面的乾、坤两卦是总纲,是统摄其余62卦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由乾卦《象传》提出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由坤卦《象传》提出的。
古代哲人认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是天地的精华,应该“与天地和其德”,体现天地的德性和特点。
天和地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两个物象,“天”的德性是健运不已,日月星辰是有规律的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歇止。
人也应该仿效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地”的德性是顺育万物,大地以博大的胸怀包孕万物,以丰富的养料哺育万物,人也应该仿效它,兼容并包,“厚德载物”。
探究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典舞中,有着许多与“圆”相关的元素和意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圆”的崇尚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并探究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
“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它代表着完整、和谐、无限和宇宙。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圆”被视为“天圆地方”,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太极之道。
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蹈动作和编排中蕴含着大量关于“圆”的表现和意义,这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圆”的深刻理解和崇尚。
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的动作往往以圆形为主导。
古典舞中的旋转动作常常以圆形轨迹展开,如“花鸟舞”中的旋转动作,以及“盘门舞”中的打转动作等。
这些旋转的动作不仅能够展现舞者的优美身姿,更体现了舞者与宇宙间“圆”的联结和谐。
在编排中也常常运用圆形的队列或者排列,如“洗象舞”中洗象的队形排列就以圆形为主导,既美观又典雅,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圆形的礼赞。
在中国古典舞中,音乐和舞蹈常常形成圆融的整体。
音乐与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两大要素,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中国古典舞能够展现出更为圆融的美感和情感内涵。
古典舞《碧玉簪》中音乐与舞蹈相得益彰,舞者随着悠扬的音乐在舞台上舞动,形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和谐圆融的画面。
这种音乐与舞蹈的圆融结合,正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圆”的理解和追求。
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的动作往往以和谐圆融的形态来展现。
舞者在表演中往往强调肢体的柔美和灵动,这些动作不仅体现了舞者的舞技功底,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和谐、圆融的美学理念。
《白毛女》中的舞蹈动作以柔美、和谐为主导,整个舞蹈表现出了美丽的动态画面,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圆融之美。
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的情感表达往往也以“圆”为主导。
古典舞强调舞者在表演中要体现出内心的“情”,而非简单的舞蹈动作。
舞者在表演中往往通过舞姿和表情的呼应,让观众领略到舞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探究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中国古典舞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其舞蹈动作优美、柔和,并且富含哲学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中国,园林造景中的“圆”文化象征着圆满、完整和和谐,这种文化影响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和审美。
1. “圆”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圆”代表着完整、和谐和圆满的意象。
例如,在道家哲学中,“圆”是最完美和神圣的几何形状之一。
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圆”的身影。
在财物上,“圆”是中国文化中用于代表完整性的符号。
比如说,中国的钱币都被设计成圆形,代表着财源滚滚、如意吉祥。
在建筑中,“圆”也是非常重要的构造形式,在建筑中,“圆”设计可以增加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使建筑更有机、更和谐。
在中国古典舞中,“圆”文化也被广泛的应用。
可以说,古典舞中的“圆”文化是通过表演动作、音乐等多种表现手段传达出来的。
对于古典舞蹈作品中的形体变化和手势,都是通过圆的呈现方式演绎出来,并且圆的形态与主题联系密切。
在古典舞作品的表演中,常常出现圆形的在舞蹈中,例如双手环抱、头部的圆形转动、身体的圆弧飘动等等。
在一些古典舞作品中,圆形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仙女散花”是一首经典的古典舞曲,舞者展现的身体矫健若虹,而圆形的舞姿更是成为了这首舞曲的经典之一。
在这首舞曲中,舞者出现了很多环绕、圆形的舞步,这些舞步让脚步和手势在柔美和优雅之间保持着平衡,表现出“圆”文化的美。
在“圆”文化的影响下,古典舞审美中的“圆”文化也逐渐得到发展。
例如,“花环”舞是一种具有强烈“圆”文化气息的舞蹈,这种舞蹈让舞者的手指描绘出“环”的形态,强调了圆形的重要性。
在表演中舞者的手部动作和下肢协调动作,在手指和头部做轻轻的圆形动作,这充满了奇妙的细节。
总之,“圆”文化在中国古典舞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通过古典舞的表现和发展,圆的形态在其中充当了极大的作用。
这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46“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它代表着人们对圆满、团圆的期望和追求。
自古以来,不论是在道家的太极八卦图中,还是在古典建筑、传统图式的圆曲结构中,都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圆形审美的追求。
这一审美取向在舞蹈中展现的便是“圆”,圆在过去更多的是指一种造型,但现在圆则指的是一种运行路线和运行轨迹。
“平圆、立圆、八字圆”是“圆”中最有特点的三条路线和运行轨迹,也是在舞蹈中最常见的,它强调整个运行过程以腰为轴带动身体,时刻都在进行平圆或立圆或八字圆的运行路线。
同时,“三圆”运动路线在中国古典舞中尤为突出和明显。
一、何为“圆”在过去,圆通常是指造型和动作要像一个“圆”,而现在是指整个肢体进行运动时形成的圆。
舞蹈中圆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指“三圆”:平圆、立圆、八字圆。
它们是舞蹈运动中最具有特点的三种圆形运行路线和运动轨迹。
(一)平圆无论是手的局部动作还是整个上肢动作,运动时要如同“磨盘”状,展现出一个平面的圆线运动,称之为“平圆”。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旋转技术中的平转,就是典型的平圆运动。
双手臂向身体两旁抬起至与肩膀平行位,自身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平行转动,形成平圆运行路线的旋转。
它的动作特点是流畅、连贯,要求以腰带动身体,腰部在运行平圆路线的时候,手臂的运用也是在完成平圆路线,腰与手臂进行同一方向运动。
与此同时,头部的留甩头动作,其实也是在完成平圆运行轨迹。
还有在舞姿动作完成时,一个简单的造型停顿或者一个转身动作,也是在进行平圆的运行轨迹。
平圆的路线可以说在舞蹈中是随处可见的,它存在于每一个动作中。
(二)立圆“立圆”在基本功训练中也是随处可见,它强调无论是在手的局部动作还是整个上肢动作,运动轨迹如同“车轮”状。
即展开在面前时是一个立面的圆线运动。
在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教材当属翻身类技术。
它可以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立面的圆形路线,如点翻身。
它是一个整体的立圆运动,双手臂向身体两旁抬起,形成一下一上的立面形态,在翻转时以左手臂带动,进行上下交替的转动,此动作的完成强调以手臂主动带动腰部进行立圆翻转,并包含了腰部的立圆翻转、双手臂的立圆运动轨迹以及留甩头的立圆路线。
浅析中国古典舞中圆的运用在中国古典舞中,圆的运用是一种关键的舞蹈元素,它在舞蹈动作、形态和情感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舞蹈基本元素、技巧运用、演示角度和艺术内涵等方面对中国古典舞中圆的运用进行浅析。
一、舞蹈基本元素中的圆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圆被视为舞蹈的基本元素之一。
它通过身体的动作与形态呈现出优美流畅的曲线,使得舞蹈更具美感。
在舞姿中,舞者常常使用旋转和扭动的动作来完成圆形的表达,如手臂的转圈、身体的扭转等。
这些动作不仅展现了舞者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使整个舞蹈更加流畅自然。
二、技巧运用中的圆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通过运用不同的技巧来表达圆的意境。
首先,舞者可以通过掌握身体力量和平衡技巧,形成连贯的圆形动作。
例如,舞者可以利用抬腿、转体等动作来展现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从而形成流畅的圆形舞姿。
同时,舞者还可以通过手部的动作,如手指的曲线、手臂的扭转等,来创造出独特的圆形形态。
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舞蹈更富有变化和表现力。
三、演示角度中的圆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舞者的演示角度也对圆的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舞蹈舞台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可以通过技巧收放、走位等方式来改变观众对圆形的感知。
例如,舞者可以通过身体的前倾、后仰等动作来创造立体的圆形效果,使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到舞蹈中的圆。
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变化,舞者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四、艺术内涵中的圆圆作为一种舞蹈元素,并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表达,更多的是蕴含了丰富的艺术内涵。
在中国古典舞中,圆常常被用来表达着团结、和谐和完整的意象。
舞者通过圆形的动作和形态,传达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向往。
同时,圆形还被视为一种阳刚之美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圆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是一种重要的舞蹈元素。
通过舞者的表演和技巧运用,圆形在舞蹈动作、形态和情感表达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它不仅丰富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还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探究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舞蹈动作中有着许多表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其中“圆”文化是关键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圆”是一种基本性格和审美取向。
在舞蹈中,“圆”不仅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体现情感和意蕴的表现手法。
具体来说,中国古典舞蹈中的“圆”文化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姿中的“圆”
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舞姿的“圆”是指身形整齐、曲线优美、柔韧协调、舒展有度、
顺畅自然的健康状态和优美形态。
具体表现在较为典型的如旋转、翻身、转韵等动作中。
例如,在《赛金花》中,女舞蹈演员的手臂、腰部、腿部等身体各部分都要流畅自然地表
达其变化,给人以圆润柔和的感觉。
二、情感的“圆”
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圆”不仅是舞姿美好的体现,也是情感丰富、通达人心的表现。
情感的“圆”可以体现在眼神、面部表情和舞姿等方面。
例如,在《魂断蓝桥》中,男女
主角的眼神交流以及舞姿的柔顺、纤细传达出一种浓郁的爱情气息,给观众带来感人至深
的情感共鸣。
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舞蹈意蕴的“圆”是指舞蹈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意义,是通过舞
蹈形态去传达一种意境,引导观众理解和感受到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以《千年等
一回》为例,通过舞蹈表现帝王和花木兰的爱情故事,用画面化的方式传达出情感的升华、缘分的深远、生命的可贵等高深的意蕴。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文化在舞姿、情感和意境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这不仅是中国古典舞蹈魅力的重要来源,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谐”、“中庸”、
“博大精深”的内在价值观。
浅析中国古典舞中“圆”的运用
作者:孟蓓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8期
摘要:中国古典舞在艺术总体上呈现为一种“圆”的状态,这种“圆”包括了外部形式和内涵审美原则。
舞姿造型的圆曲相照、刚柔相生的运动方式、对比强烈的节奏特点,构成了中国古典舞以“圆”为核心的风格特征。
中国古典舞动作多姿多彩,千变万化,但无论怎么变化都没有离开一个“圆”。
从手臂形态到整体的舞姿造型,从动作形式到运动轨迹,都与“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的舞者就舞姿上像“圆”一样,从各个角度都是完美的,在造型、舞姿、运动线上也都以“圆”为主要的美学依据。
本文通过分析“圆”在古典舞中的动作及审美特征,来了解“圆”如何在中国古典舞中运用,从而进一步认识“圆”对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古典舞;“圆”;舞蹈动作;运用
1 “圆”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定义
圆是中国古典舞的突出特征,有着“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运动轨迹,差异的对立的方面,互相结合,互济不足,从而构成了高度协调,平稳,一致的整体。
这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就是圆。
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势动态上始终遵循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充分体现了“圆”的运用在中国古典舞中的特殊意义,也表现出“圆”在中国古典舞蹈中的核心价值。
而中国古典舞中的“划圆艺术”更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在舞蹈中,体现舞蹈动态的灵活和生动的审美意韵,是民族精神意识在形体运动中的高度反映。
人们常以“行云流水” “龙飞凤舞”等对中国古典舞加以赞誉、形象描述,这也许是和中国人崇尚龙的图腾及把宇宙看成“阴阳”“八卦”的心理分不开,但无论有多少千变万化的圆,其根本规律都离不开“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运动路线和轨迹,加之身体的拧、倾、扭、曲、折、旋等,和古典舞“一切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律(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特殊的舞韵精奥。
2 以“圆”为核心的舞蹈动作特征
2.1 圆在线条上的特征
从线条上看,圆由曲线构成,意味着流畅、柔润、舒展,蕴藏着整体、圆满、灵活的含义。
因为圆是所有形体面积的极限,往往给人以饱满丰富的美感。
从动态的轨迹上来看,中国古典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圆、拧、倾、曲”,动作之间的连接几乎都是圆与圆的派生。
圆在动作连接上是非静止,非对称,非平均,非直线的流动状态。
在传统的戏曲舞蹈中,凡是身段都要求圆起、圆行、圆止,“云手”走平圆线,双臂揉球似的转动与手腕的自动的自转相配合,形
成大小两圆;圆的定义就手臂的动作而言,是要求以肩带肘,以肘带腕,每个关节和每个关节相摧,形成一个八字圆的曲线流动;“云肩转腰”的起承转合,以腰带动冲靠含腆、旁移、提沉,形成平圆的动势,每个元素都要贯穿于圆的走向中。
也正是“圆”的存在,才产生无穷无尽,千变万化的创作原动力,给人留下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圆”的美感。
2.2 圆在动态造型上的特征
舞蹈的形式美向来被舞蹈家们所重视,首先是由舞蹈艺术特征所决定的,我们通过动态的、美化的人体语言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用它独特的形式来吸引观众。
而“圆”从形式美上体现在人体的舞姿造型中自然而然产生出“圆、拧、倾、曲”的体态美。
这种体态美并不是以圆环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身体局部各构成因素协调一致共同形成圆的整体印象感,使每个舞姿造型局部的放射线循环于圆的整体轮廓之中,构成和谐,对称统一的中国古典舞舞姿造型风格,进而反映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3 以“圆”为核心的舞蹈审美特征
纵观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无不表现出“圆”的思维,“圆”的文化。
中国人给大家的印象是谦卑、含蓄、内敛的,中华民族个性心理及情感表达影响了舞蹈艺术。
中国的舞蹈形态,从战国的女乐舞蹈到汉代的巾袖之舞,从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到明清戏曲舞蹈的身段,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回旋圆融的运动痕迹。
3.1 “圆”在其他艺术上的体现
中国古典舞这种“划圆艺术”的由来,可以说是中国人历时五千年沉积下来的审美特征。
中国式的思维可以说是圆式思维,思想发散出去还要收拢回来,落回原来的起点上,在道家思想、佛学意识以及许多文化形式中,都能看到这种“圆”式思维。
在中国古代太极亦为无极,这种对于宇宙轮回周转、循环往复的观念,进而影响到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取向,表现在舞蹈艺术中便是形形色色的“圆”——“大圆套小圆,动静要求圆”还有“平圆、立圆、八字圆”。
在戏曲舞蹈中讲究曲线美,舞姿的拧倾、弯曲、交叉、旋扭。
戏曲舞蹈提供了中国式独特的塑造人物形象、感情的方法和手段,包括“以腰为轴”的运动理论,“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起势。
传统戏曲与武术中和谐的流动美、刚柔动静的统一以及太极的阴阳相生,从一开始就影响着古典舞的建设和发展,这种统一于形与神、身与心的艺术,使中国古典舞成为散发独特馨香的一朵奇葩。
3.2 “圆”在舞蹈思想上的体现
由总政歌舞团表演的舞蹈作品《和韵》,获得第79届国际现代舞比赛中惟一大奖,并创下此项赛事自举办以来全部评委为参赛选手打满分的纪录。
该作品中不仅在形式上有“圆”的体现,内涵中融入了传统的太极八卦,它外圆内转的特征,体现着回旋、均衡的运动模式以及与自然宇宙的圆融合一。
阴阳者乃天地之本、万物之纲计、天人合一、阴阳和韵、同美共融的体
现。
艺术确实是相通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与自然在沟通中的顿悟,各种自然情景均溶人人的主观感受,倾入人性。
在艺术心境与宇宙意象的互衬相映中返璞归真。
《扇舞丹青》可以说是古典舞中的代表作,是一个极具有韵味的舞蹈,如一幅古色古香的中国画。
一位婀娜的女子若隐若现,手拿扇子,时而随风起舞,时而含蓄收缩,时而回旋画圆。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手中的扇子画出各种各样的圆,在这些圆形行云流水般的变换和每一个圆形造型的蔓延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中国古典舞的形体动态式样“万变不离其圆”。
4 结语
各个舞种都有一套自己的动作体系来维持支撑其审美结构,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势动态上一直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被称之为“划圆”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是典型的“划圆艺术”。
在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中都透着“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古典舞的精奥之处。
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自然,圆不仅给人的是一去一来,其中更多的是循环、和谐、周备、自然、流转。
“圆而返、返而圆”。
中国古典舞以其动、静的“圆”之美更造就出中国古典舞不可代替、妙不可言的特殊韵味。
参考文献:
[1] 于平.舞蹈形态学[M].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袁禾.中国古代舞蹈教程[M].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3] 袁禾.中国舞蹈意象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